【教学评一体化】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单元整体设计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单元备课设计
年级 三 主备人 审核人
单元 三上第四单元 主题 公共生活靠大家
教材分析 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是三年级上册的最后一个单元,是在学生学习了“做学习的主人”“爱科学学科学”“在集体中成长”三个单元后,对学生社会生活认知与行为规范的进一步拓展,聚焦公共生活领域,为学生适应社会公共环境、培养公民意识奠定基础。三年级学生已初步参与校园、社区等公共场景,但对公共生活的内涵、公共设施的重要性、公共规则的意义及公共安全的必要性认知较浅。本单元通过真实情境、案例分析、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明确公共生活的边界与责任,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技能,培养尊重他人、关爱社会、遵守规则、重视安全的公民素养,为终身参与公共生活、融入社会打下基础。具体每课学习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核心,围绕“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主线,通过4课内容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认知与行为体系: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聚焦认知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识别公共场所、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意义,明确不同场景的文明秩序;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侧重践行公共美德,以身边互助案例、雷锋精神及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助人;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强化公共行为约束,从游戏规则延伸到生活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第13课《安全记心上》筑牢公共安全底线,覆盖居家、出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领域,传授安全常识与应急技能,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公共生活。三、关系建构:1.纵向单元间的关系建构:本单元“公共生活”主题的纵向进阶,承接低年级基础、衔接高年级发展,形成清晰成长链:一年级聚焦个人习惯与校园基础规则(如《我的好习惯》),帮学生建立个人行为适配集体的初步意识;二年级拓展至小集体规则与努力(如《我会努力的》),让学生感知个人行为影响集体,为公共意识铺垫;三年级本单元则将场景从校园升级到社会公共领域,培养爱护设施、友善互助、遵守规则、保障安全的公共责任;后续高年级进一步深化为主动参与社会事务,最终完成“个人→集体→公共→社会”的公民素养培育。2.横向单元内的关系建构:本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核心,围绕“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主线,通过4课内容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认知与行为体系: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聚焦认知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识别公共场所、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意义,明确不同场景的文明秩序;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侧重践行公共美德,以身边互助案例、雷锋精神及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助人;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强化公共行为约束,从游戏规则延伸到生活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第13课《安全记心上》筑牢公共安全底线,覆盖居家、出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领域,传授安全常识与应急技能,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公共生活。四、资源挖掘:1.优质网络资源:借助学习强国等优质网络资源,丰富文明素养,助人行为,规则意识,安全知识等案例,增强内容趣味性与教育性。2.典型案例资源:补充“社区志愿者帮扶老人”“学生发现损坏井盖及时报修”等身边案例,引入暑期溺水事故警示数据、家庭火灾真实救援案例,强化认知与警示效果。3.法律与生活资源:节选《未成年人保护法》《道路交通安全法》中与学生相关的条款,以漫画形式呈现;收集 “禁止吸烟”“水深危险” 等生活中的规则标识,让抽象规则具象化。4.校社联动资源:联合社区开展“公共设施维护日”实践(擦拭健身器械、检查消防栓),邀请消防员进校园开展火灾逃生模拟演练,联动家长完成家庭安全隐患排查,实现“课堂学习→生活实践”的闭环。
单元大概念及学科问题系统 1.单元大概念层级结构单元大概念:公共生活是人人共享的空间,需通过认知公共载体、践行友善互助、遵守公共规则、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共同营造和谐有序的公共环境,这是公民必备的核心素养与终身能力。2.学科问题系统
课标要求 本单元聚焦“道德修养”“法治观念”“责任意识”三大核心素养:1.道德修养:认识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的价值,养成爱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文明行为习惯;理解助人为乐的意义,学会以尊重、真诚的态度关爱他人,传递友善,践行公共美德。2.法治观念: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与公共生活、安全相关的基础法律常识,知道破坏公共设施、违反交通规则等行为的危害与后果,树立依法参与公共生活、维护自身与他人安全的意识。3.责任意识:明确自身作为公共生活参与者的责任,能主动参与保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实践;掌握居家、出行、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知识与自救技能,对自身安全负责,同时关注他人安全,形成“公共生活靠大家”的责任担当。
学情分析 已有经验未有经验个性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1.日常参与校园、商场、公园等公共场景,知道不喧哗、不乱扔垃圾等基础文明行为;2.有过被帮助或帮助他人的简单经历,对热心有朴素情感体验;3.了解按时上课、不玩火等校园、家庭规则与安全常识,具备初步规则意识。1.对“公共设施”的定义与作用认知模糊,未意识到 破坏设施会影响所有人;2.缺乏尊重他人意愿的助人意识,易出现强行帮忙的情况;3.对规则的公共价值理解不深,多因怕批评被动守规,未形成内在动力;4.防溺水、火灾自救等专业安全技能薄弱,应对危险时易慌乱。1.部分学生主动参与公共活动、乐于助人;部分学生内向,在公共场合不敢表达或不愿互动;2.少数学生能辨别公共行为对错,多数需借助具体案例引导3.部分学生警惕性高,部分存在危险离自己很远的侥幸心理。“公共设施坏了,该找谁修?”“如果别人不需要帮助,我还要主动问吗?”“没有大人在,遇到火灾或者溺水,除了喊人还能做什么?”“闯红灯是大人的事,和我们小孩有关系吗?”
单元目标 1.通过公共设施观察与记录活动,掌握识别、描述公共设施(如健身器材、垃圾桶)及其作用的方法,树立公共设施是生活好帮手,需要用心爱护的文明意识。(道德修养)2.通过案例辨析与讨论活动,了解破坏公共设施、违反公共秩序等行为的危害,掌握辨别公共生活中不当行为的方法,树立公共生活有规则,依法依规参与很重要的法治观念。(法治观念)3.通过公共生活宣传活动,参与保护公共设施、维护公共秩序的行动(如制作宣传海报、参与社区志愿维护),掌握为公共生活贡献力量的方式,树立我是公共生活参与者,有责任让公共生活更美好的担当意识。(责任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1.能准确识别公共设施,清楚不同公共场所对应的文明行为规范,如在图书馆保持安静、爱护公共健身器材等,理解公共设施对生活的重要性。2.了解破坏公共设施、违反公共秩序等行为的不良影响,知晓《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与公共生活相关的基础法律常识,树立遵守公共规则的意识。难点:克服在公共生活中知行不一的问题,将爱护公共设施、遵守公共秩序等文明认知切实转化为日常行为习惯,如在热闹的公共场所能自觉不大声喧哗。2.从被动遵守公共规则转变为主动维护公共生活,真正理解自身作为公共生活参与者的责任,如主动参与社区公共设施维护志愿活动。突破措施:1.开展“公共设施小调查”实践活动,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社区的公共设施,记录其作用与使用规范,在实践中深化对公共设施和文明行为的认知。2.创设“公共生活小剧场”情境模拟,设置图书馆里的不文明行为,社区公共设施被破坏等场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与讨论,增强对公共规则和责任的体会。3.利用“文明小卫士”积分奖励机制,对学生在公共生活中的文明行为(如主动捡起公共场所垃圾、提醒他人爱护设施)进行积分奖励,激发长期践行文明行为、主动担当责任的积极性。
闭环式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总任务 “公共生活小公民”成果展学生分组收集本单元学习证据(如“公共设施观察表”“助人日记”“规则提醒卡”“安全应急方案”),制作展台并讲解,评选“文明小标兵”“互助小使者”“安全小达人”,展示 “知空间、懂互助、守规则、保安全”的公共生活能力。
要素分解 任务分解 完成闭环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识别公共场所与设施明确场所文明规范践行文明言行 任务1:绘制“文明行为清单” 观察图书馆、公园、电影院等公共场所插图,小组讨不同场所的文明行为,梳理并绘制“文明行为清单”,标注关键规范; 能准确列举3种以上公共场所的文明行为规范,清单内容贴合场景实际,明确公共场合的文明准则。
任务2:演绎“影院文明小剧场” 以小组为单位,模拟“电影院观影”场景,分别演绎文明行为与不文明行为,展现不同行为带来的影响 在情景表演中,能清晰区分文明与不文明行为,通过演绎强化践行文明言行的意识,树立爱护公共秩序的观念。
《我们都是热心人》了解助人事例学习助人方法主动参与助人行动 任务1:制作“热心故事卡” 阅读教材中同学互助、邻里关爱、雷锋助人等故事,结合自己或身边人的助人经历,提炼关键情节,制作“热心故事卡”,标注助人细节与感受; 能完整讲述助人事例,故事卡内容真实具体,从案例中体会助人的快乐,愿意主动关爱他人。
任务2:策划“校园暖心行动” 小组合作,围绕帮助新同学,为老师分忧,关爱校园保洁员等方向,设计可操作的校园助人方案,明确行动步骤、分工与预期效果 策划的助人方案具备可行性,能主动参与至少1次校园助人实践,掌握“尊重意愿、真诚帮助”的方法,传递友善。
《生活处处是规则》发现各类规则明白规则的作用自觉遵守规则 任务1:梳理“规则任务单” 寻找教材及生活中的公共规则,分类填入“规则任务单”,并简要说明每条规则的作用; 能准确梳理3类以上公共规则,任务单填写完整,清晰认识规则对维护生活有序、安全的重要性。
任务2:研讨“守规困境小对策” 针对教材中的守规困境场景,小组分析违规后果,结合特殊群体需求,研讨并记录应对守规困境的具体对策。 能针对守规困境提出合理对策,关注特殊群体需求,增强规则意识,做到主动遵守并维护规则。
《安全记心上》学习安全知识掌握自救技能增强安全防护意识 任务1:开展“安全知识分享会”收集教材中居家、出行、防火、防溺水等安全知识,小组内分工讲解,制作简易“安全小贴士”,汇总关键知识点 能熟练掌握3项以上核心安全知识,“安全小贴士”内容准确,清楚不同场景的安全注意事项。
任务2:模拟安全应急演练 模拟火灾逃生、溺水救援等场景,分组进行应急演练,记录逃生自救的关键步骤与注意事项 能规范完成自救动作,总结逃生技能,提升自我保护与救助他人的能力,时刻保持安全警惕。
单元课时安排 《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 2课时 通过“文明行为清单”“文明小剧场”活动,能准确识别3种以上公共场所与公共设施,清晰说明保护方法,在模拟场景中规范践行文明行为,树立爱护设施、维护秩序的文明意识。
《我们都是热心人》 2课时 通过“热心故事卡”“校园暖心行动”,能完整讲述助人事例,设计可操作的助人方案,主动参与1次校园或社区助人实践,掌握尊重意愿、真诚关爱的助人方法,传递公共美德
《生活离不开规则》 2课时 通过“规则梳理”“守规困境对策”,能准确梳理交通、校园等3类公共规则并说明作用,在干扰情境下坚定遵守规则,还能关注特殊群体需求设计规则补充建议,形成主动守规、维护公平的规则意识
《安全记心上》 2课时 通过“安全知识分享”“应急演练”,能熟练掌握居家、防溺水、火灾逃生等3项核心安全技能,规范完成逃生模拟,清晰说明1项相关法律保障内容,树立对自己负责、关注他人安全的责任担当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