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8.《同学相伴》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17
课题 《学习伴我成长》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1 课题
内容分析 单元整体解读
本单元是《在集体中成长》,旨在引导学生从个人学习领域扩展到集体生活领域,聚焦于学校生活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同伴关系。三年级的学生自我意识进一步发展,社交需求和社交冲突同步增加。他们渴望友谊,但在交往中又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有效的沟通方法和解决冲突的能力。本单元重在帮助学生理解集体生活的意义,学会欣赏、尊重、包容同伴,掌握基本的交往规则与合作技能,感受同学相伴的温暖与快乐,为形成健康的人际关系和完善的社会性发展奠定基础。
本单元体现了一种综合性的同学交往观念:交往不仅是快乐的分享,也包括矛盾的化解;不仅是情感的交流,也是规则的建立;不仅是个体的友谊,也是集体的融合。重点强调了情感体验、认知提升、行为引导和规则建立。
本单元以“感受集体温暖”、“学会和谐相处”和“体验合作快乐”构成逻辑主线。第7课《同学相伴》 作为本单元的核心课程,承上启下,重点在于让学生体会同学相伴的快乐和重要性,初步学习欣赏和接纳他人,为后面学习解决冲突、进行深度合作做好情感和认知铺垫。二、 本课内容分析
本课是引导学生从“自我”走向“我们”的关键一课,旨在激发学生对美好同伴关系的向往,并愿意为之付出努力。
本课通常由两个板块组成:第一个板块的话题是“同学相伴的快乐”:通过回忆、分享与同学一起游戏、学习、活动的快乐瞬间,引导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温暖和乐趣,体会“一个人可以走得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远”的道理,认识到同学相伴是校园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个板块的话题是“不让一个人落下”:通过情境辨析、故事讲述或活动体验,引导学生思考集体中每个人的重要性,懂得包容、体谅和帮助他人,初步建立“共同体”意识,明白真正的快乐是大家共同创造的,感受到集体的力量。
两个板块先动之以情,再晓之以理。首先让学生从情感上认同和渴望积极的同伴关系,再引导其思考如何在行为上做出努力,去维护和创造这种积极的关系。
三、 关系建构
1. 单元间的关系建构:
关于“同伴交往”的内容贯穿小学生活。低年级侧重“喜欢和同学在一起”、“交朋友”的初步情感激发。三年级则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相伴的内涵,并开始学习处理交往中的具体问题。高年级将进一步学习如何建立真正的友谊、应对交往中的复杂矛盾等。本课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 单元内的关系建构:
本单元的逻辑主线是:认识集体(感受温暖)→ 处理关系(学会相处)→ 深化联系(学会合作)。
第7课《同学相伴》 是单元的基础和起点,重点在于感受与认知,让学生从情感上接纳并喜爱集体生活,激发他们维护良好同伴关系的内在动机。后面在此基础上,具体教如何沟通、如何解决矛盾学会相处,以及如何为了共同目标进行分工协作。
3. 本课关系建构:
“同学相伴的快乐” 是情感基础。没有对快乐的美好体验,后续的行为引导就缺乏动力。它回答了“我们为什么需要同学相伴”的问题。
“不让一个人落下” 是行为升华。它是从享受快乐到主动创造快乐、承担责任的关键转变。它回答了“我们应该如何做到真正美好的同学相伴”的问题。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本课的完整内涵。
课标分析 本课内容涉及2022版新课程标准四大核心素养:政治认同价值取向:"认识主要的社会机构,初步了解学校的组织架构,具有集体荣誉感";"感知身边的社会公益事业,尊重关心他人,有爱心和同情心"。(二)道德修养个人品德:"养成基本的文明行为习惯,初步形成规则意识";"学会欣赏他人,愿意与人友好交往"。(三)法治观念法治意识:"初步了解法律的作用,体会法律保护公众幸福生活的作用";"初步建立平等观念,懂得每个人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四)健全人格积极向上:"能够正确认识自己,学会自我管理";"学会合作,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五)责任意识主人翁意识:"初步形成对家庭、学校和社区的责任意识";"关心集体,主动参与班级和学校活动"。
学情分析 已知(一)已有知识经验:三年级的小学生经过低年级的两年的学习,积累了和同学一起玩耍、学习的经验,知道基本的交往规则,如要友好相处、不能打人,有了自己喜欢的朋友和小伙伴。已有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简单的小组合作,一起完成小任务,在老师指导下讨论问题,用简单的方式解决小矛盾。(三)已有生活经验:在每个人的学习生活中,都会有和同学一起游戏的快乐体验,得到同学帮助的温暖经历,与同伴发生小矛盾又和好的经历。未知(一)未知知识经验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以学校学习为主,形成思维定式。在学习过程中,需要老师帮助,结合生活实际,用发散思维思考学习的方式都有哪些。(二)未知策略经验:三年级的学生仍然以形象思维为主,在设计问卷,整理答案,有条理的表达和输出方面还存在欠缺,需要老师在设计任务时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三)未知生活经验:学生的生活阅历较少,他们有从多方面进行学习的生活体验,但在回答问题中,并没有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学习。学生困难和障碍:虽然三年级学生已经有两年半的学校生活,已经拥有了许多与同学相伴的生活经验。但在学生实际同伴交往中,存在着许多交往问题。学生受家长的宠爱,加之,电子产品的普及也惠及到了不少学生,与同伴的交往的少,以自我为中心意识强烈,缺少同伴相处的经验,不能设身处地从同伴角度感受和理解他人的想法,缺乏集体荣誉感。
学生可能会提出的问题:怎样发现同学的优点?怎么向同学学习才不会不好意思?如果同学不愿意教我怎么办?向同学学习些什么呢?学习同学的长处有什么用?
学习目标 1.通过参与“三人夹球跑”“蒙眼画脸谱”等合作游戏活动,学生能够亲身体验同学相伴的快乐,增强集体归属感和合作意识。(道德修养,健全人格)2.通过阅读《七彩音符》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认识到每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初步形成集体荣誉感。(责任意识)3.通过“荒岛逃生”游戏和“我该怎么做”情景模拟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在集体中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初步形成互助友爱的交往态度和行为习惯。(健全人格)
学习重难点 重点:在活动中学会与同学合作、分享,初步形成集体意识和互助精神,理解集体生活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
难点:1.帮助学生从情感体验上升到理性认知,理解“个体离不开集体”这一抽象概念。2.将课堂中所学的合作、关爱等品质迁移到日常班级生活中,形成稳定的交往行为习惯。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前准备 课件、气球、布带、报纸、视频《我是你的腿》、故事《七彩音符》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导入新课(目标1) 1.如果没有同学陪伴,这个游戏还能玩起来吗?
2. 你还与同学玩过哪些需要合作的游戏?
3. 一个人玩和很多人一起玩,有什么不同? 1. 三人夹球跑游戏。
游戏规则:
(1)各小组分别选出三人为一组,每次两组进行比赛。
(2)比赛器材:气球(每组一只)。
(3)方法:三人背靠背,手挽手,将气球夹在三人当中进行折返跑。
(4)要求:跑的过程中气球不许落地、不许挤破、不许被吹走,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
2. 分享感受:请参加比赛的同学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 思考:如果没有这么多同学,这个游戏还能玩得起来吗? 【评价任务】观察学生观看视频的专注度和思考的积极性
【评价标准】
3星:能够专注观看视频并积极思考问题
2星:能够观看视频但在思考环节需要提醒
1星:需要多次提醒才能参与活动
【评价方式】教师观察、随机提问 【预设】大部分学生能被视频吸引,个别学生可能注意力不集中
【补救】
1.走近分心学生轻声提醒
2.提出更有启发性的问题:"视频中的哪个成长瞬间让你印象深刻?"
3.邀请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分享感受
环节二、同学相伴的快乐(目标1、3)(目标1、3) 1.我们可以离开集体而生活、学习吗?为什么?
2. 这些谚语(人心齐泰山移等)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任务一:
1. 蒙眼画脸谱游戏。
游戏规则:
(1)在黑板上画三个圆圈作脸的轮廓,选出三组同学,每组五人,分别画眼睛、鼻子、耳朵、眉毛和嘴巴。
(2)另外选出三名同学作为监督员。
(3)每组同学蒙眼依次画五官。
2. 讨论:
- 你觉得这么多人玩这个游戏好玩吗?好玩在哪里?
- 假如没有这么多同学,游戏还能玩起来吗?
- 你还与其他同学玩过哪些游戏?是一个人玩还是很多人一起玩?哪种更好玩?
3. 分享快乐往事:回忆并描述和同学们在一起快乐的往事和情景。
4. 讨论:与同学一起合作的感觉如何?没有同伴陪伴,生活会怎样? 【评价任务】
1.分享成长经历和本领
2.参与讨论的积极性
【评价标准】
3星:能详细分享经历并列举多个本领
2星:能简单分享经历和本领
1星:需要帮助才能参与分享
【评价方式】教师巡视、小组记录、代表发言 【预设】
1.大部分学生兴趣浓厚,能积极参与
2.个别学生可能羞于表达或缺乏相关经历
【补救】
1.为羞怯学生提供表达框架:"我学会了...,是...教我的"
2.展示教师童年照片示范分享
3.安排组长鼓励组员参与
环节三、同学相伴多关爱(目标2) 1.我们应该怎样帮助有困难的同学?
2. 大雁为什么留下陪伴生病的小伙伴?
3. 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4. 平时我们可以怎样关心同学? 任务2:
1. 辩论:同学相伴有益还是无益?请同学们发表看法。
2. 阅读角:《七彩音符》故事。
思考并角色扮演:
- “do”离开大家后,会遇到什么情形?演一演。
- 你想对“do”说些什么?他可以离开集体吗?为什么?
3. 讨论:我们可以离开集体而生活、学习吗?为什么?
4. 积累分享:有关团结合作的名句、谚语,进一步体会同学合作的快乐和重要性。
任务三:
1. 观看视频:《我是你的腿》。
2. 游戏:荒岛逃生。
游戏规则:
(1)5人一组,同站在一张报纸(礁石)上,努力不让任何一员“落水”。
(2)老师喊“海水漫上来了”,则将报纸对折,游戏继续。
(3)纸折得最小且无人落水的小组获胜。
3. 情景讨论:“我该怎么做?”
(1)你觉得班上的同学们这样做对吗?为什么?
(2)王浩、陈欣和张晓会有怎样的感受?
(3)你认为同学们应该怎样做?请你演一演。
4. 美文赏析:《温情的大雁》(教材P27)。
思考:
- 当一只大雁生病或受伤时,为什么会有其他大雁留下陪伴?
- 从大雁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 【评价任务】理解故事寓意并联系实际
【评价标准】
3星:能深刻理解寓意并联系自身实际
2星:能理解基本寓意
1星:需要帮助才能理解故事
【评价方式】小组讨论记录、代表发言、教师提问 【预设】大部分学生能够认真读故事、听故事,结合故事中小猪的经历联系自身,明白学习的重要性;个别学生无法做到认真听故事,或无法联系自身生活。【补救】同学间互相分享,讨论故事中蕴含的道理,学优生进行帮助和引导。
环节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 这节课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 以后你会怎样与同学相处?
3. 你打算怎样为班级集体做贡献? 总结:同伴交往、集体生活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的快乐,还给我们带来了成长的力量,我们每个人都离不开集体,集体也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努力。
作业:发明一个多人玩耍的游戏,并邀请同学一起玩耍。所有人共画玩耍画面。(实践性作业,对应目标3,约15分钟) 【评价任务】梳理本节课收获并实践应用
【评价标准】
3星:能完整梳理收获并写出有意义的勉励话
2星:能梳理主要收获并写出勉励话
1星:需要帮助才能完成
【评价方式】展示分享、同伴评价 【预设】部分学生难以系统梳理所学内容
【补救】
1.提供总结框架:"本节课我明白了...,我学会了..."
2.展示优秀范例
3.组织小组先讨论再个人完成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完成小调查(P3):如果没有同学的帮助,我们会是什么样子的呢? 基础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
请你阅读两个关于同学友爱的故事,并讲给你的同学听 实践性作业 目标3 3分钟
板书设计 同学相伴同学相伴快乐多集体生活乐趣多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