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25课题 《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1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 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第三课,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说说我们的学校”和“我为学校出点力”。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要关注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的能力,成为有爱心、有责任心、有良好的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人。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共三课,“走进我们的老师”“同学相伴”和“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思考集体对成长的重要意义。学校是学生公共生活的场地,关心学校的公共事务,在自己生活的公共领域中力所能及地“行动”,是学生公民意识和公民能力的具体体现。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学校不如意的地方,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提出有益建议的方式,让学生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引导学生树立公民意识。值得一提的是,教材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问题解决学习,并且通过留白引导学生开展问题解决学习活动。(二)课时内容分析本课教学内容为部编版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三单元《在集体中成长》中第三课,教材共设计了两个活动内容:“说说我们的学校”和“我为学校出点力”。教材针对相应的问题和情景,需要相应法律条文时,便用知识窗呈现,本法律条文主要引导学生树立权利意识,知道自己上学读书受法律保护。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场所,本课重点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成长与学校教育的密切关系,增进学生对学校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在教学中,应注意本课的基调不是为了批评学校,而是通过调查报告改进学校不如意地方的方式,引导学生关心学校,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责任感,践行公民行动。 课标分析 本节课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进行设计,核心素养导向如下:政治认同:了解学校历史与成就,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教育事业的认同。道德修养:培养爱护校园环境、珍惜校园资源的品质,尊重学校的发展成果。法治观念:通过了解校训和学校规范,感知规则对集体生活的重要性。健全人格:在分享校园美好回忆中,提升对集体生活的热爱,塑造积极的生活态度。责任意识: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一员,主动关注学校发展,为校园美好贡献力量。本课体现了核心素养中的法制观念和责任意识。而在中学段的学段目标中,本课体现了知道法律能够保护自己的生活。热爱集体,积极参与集体活动和民主管理,有互助意识这几条学段目标。培育学生的法治观念,有助于他们形成法治信仰和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做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培育学生的责任意识,有助于他们提升对自己、家庭、集体、社会、国家和人类的责任感,增强担当精神和参与能力。 道德与法治课程以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导向,以“成长中的我”为原点,由“自我认识”到“我与自然”“我与家庭”“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国家和人类文明",不断扩展学生的认识和生活范围,在本单元本课的内容中,“我与他人”和“我与社会”无疑是课程的主要内容,要求学生知道法律能够保护我们的生活;能够尊重老师,感受老师的辛劳;学会和同学平等相处,知道同学之间要相互尊重、友好交往。了解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关心集体,有互助意识,积极参加集体活动,维护集体荣誉。道德修养:引导学生体验学习带来的积极情感,初步形成乐于学习、诚实面对自身优势与不足的良好品质。学情分析 一、已有经验三年级学生已经在校生活两年多了,对校园的一草一木都很熟悉。我区校园大都环境优雅,硬件设施齐全,学生乐学善思、勤学好问,对学校也饱含着自豪感。大家都很喜欢学校的学习和生活。二、未知经验但一部分学生对学校的主人翁意识不强,对学校存在的问题不能积极从自身做起去改进。但该年龄段学生平时喜欢参加各种活动和探究实践,也得到了相应能力的锻炼。学习目标 1.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调查等方式,发现学校待改进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并制定行动方案。 2.通过集体活动,平衡个人与集体需求,将建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体会“我为学校出点力”的意义。学习重难点 重点:通过小组讨论,个人调查等方式,发现学校待改进之处,提出合理建议并制定行动方案。难点:通过集体活动,平衡个人与集体需求,将建议转化为切实可行的行动,体会“我为学校出点力”的意义。课时任务及问题链课前准备 课本、PPT、课堂练习填空题素材、校史馆或学校公众号资料。学 习 过 程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环节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目标1 1.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2.你在学校的时间? 任务一: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学习内容】两年多的校园生活中,哪些事情令你印象深刻?算一算:你在学校的时间。【学生活动】活动1:学生举手分享:我喜欢数学,我在数学课上学会了怎样计算时间。假期里,我特别想念同学和学校里的各种活动。平时我还真不觉得!活动2:观看图片,知道我们的学校生活多姿多彩。活动3:学生自主计算自己在校时间,并在教材相应页码上填写上。 【评价任务】学生根据老师出示的视频和图片,积极进行思考、回顾参加过的校园活动。【评价标准】A:学生能够根据老师出示的视频和图片,积极调动思维记忆,思考、回顾参加过的校园活动。2.学生根据计算结果,交流感受。3.学生能够根据图片回忆学校的生活内容,进行学校活动内容的交流。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不能根据图片回忆起学校的生活,没有认识到学校对自己生活的重要性。【指导补救】通过教师的分享,和语言引导,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回顾参加过的校园活动。环节二:珍惜校园生活目标1 玲玲觉得在家用电视、网络、书籍等也能学习,你同意玲玲的观点吗? 任务二:珍惜校园生活【学习内容】玲玲认为在家学习更好。她觉得在家用电视、网络、书籍等也能学习。看看玲玲怎么想的,你同意她的观点吗?分组讨论一下。知识窗讲解:法律保障受教育权。【学生活动】活动1:学生分组讨论并全班进行分享。小组1:我不同意小玲的看法,我们在学校里面学习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同学之间的友谊、师生之间的情感。小组2:我不同意小玲的看法,因为我们还是小学生,容易沉迷电脑游戏。活动2:学习法律条文,了解接受义务教育是自己的权利与义务。凡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的适龄儿童、少年,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并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四条 【评价任务】学生是否理解校园生活的必要性,了解相关法治观念。【评价标准】1:学生不理解校园生活的必要性,不了解相关法治观念。2.学生对校园生活的必要性有所了解,但不了解相关法治观念。3.学生能理解校园生活的必要性,且了解相关法治观念。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不能理解校园生活的必要性,对相关法治观念没有深刻认识。【指导补救】课堂上教师补充资料,课堂外鼓励学生查找资料,了解必要的法治观念,并能理解校园生活的必要性。环节三:我为学校出点力目标2 1.你觉得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2.学校可以改进的地方,有些直接与我们的行为相关,可以通过我们的行动解决,你能制定一份行动方案吗? 任务三:我为学校出点力【学习内容】1.学校还存在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请分组调查,可以通过拍摄照片或撰写报告等方式记录下来。2.我们可以行动起来,与同学、老师和校长一起,为学校建设提出建议。3.制定一份行动方案。【学生活动】活动1:分组调查校园问题。爱校小主人组:爱校小主人组校园中的设施设备问题。实践小先锋组:遇到特殊天气,我们的户外活动只能在教室进行。文明使者组:1. 卫生间墙壁上有乱写乱画的痕迹;个别同学小便不入池大便不入坑;有的同学在卫生间里乱扔手纸。活动2:分享建议,如增设垃圾桶、开展文明宣传活动等。校园中的设施设备问题的建议。活动3:学生同桌交流制定方案。方案1:热爱学校,遵守校规校纪。方案2:能随手捡拾校园内的垃圾,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学校公物不乱写、乱画。方案3: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尊敬带给老师,把责任带向班级。 【评价任务】1.学生根据调查结果,对学校有待改进的地方进行有针对性的汇报,明确自己的观点。2.学生根据自己调查结果,采取相应措施,改进校园问题。【评价标准】A:1.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调查,有条理地说出学校存在哪些问题,发现问题所在,明确自己观点。2.学生能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制定行动方案,做学校的小主人。B:1.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调查,说出学校存在哪些问题。2.学生能根据发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 【预设问题】部分学生不能针对学校出现的问题,提出自己的建议,行动方案不明确。【指导补救】通过教师的分享,和语言引导,小组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建议,让校园更加美好。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回家后与父母分享自己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基础性作业 目标1 10分钟根据课堂指定的方案进行课后实践 拓展性作业 目标2 5分钟板书设计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