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13.《安全记心上》第二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13.《安全记心上》第二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不让溺水悲剧发生》《“119”的警示》 课型 新授 课时 2 序号 2
内容分析 一、文本位置《不让溺水悲剧发生》和《“119”的警示》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的第13课第二课时内容。本单元聚焦公共生活中的文明素养、互助精神、规则意识与安全常识,是培养学生公共生活能力的核心单元。此课时聚焦安全这一关键主题,承接前文对公共生活秩序的强调,进一步细化安全知识与技能,为学生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安全认知体系,对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守护自身与他人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二、内容分析(一)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公共生活”相关要求编写,核心目标是引导学生认识公共生活的特点,掌握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素养与能力。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主题,通过“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链条,层层递进地培养学生的公共责任感:从懂得公共场所言行文明,到主动关心帮助他人,再到理解规则的重要性并自觉遵守,最终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形成完整的公共生活能力培养体系。教材采用“生活场景+活动体验+案例分析”的编写方式,结合学生熟悉的学校、社区、交通等场景,通过续编故事、观察调查、讨论分享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公共生活的运行逻辑,逐步养成适应公共生活的行为习惯。(二)每课内容分析本单元以“公共生活靠大家”为核心,围绕“文明素养——互助行为——规则意识——安全保障”的逻辑主线,通过4课内容构建完整的公共生活认知与行为体系:第10课《公共场所的文明素养》聚焦认知公共空间,引导学生识别公共场所、理解公共设施的作用与保护意义,明确不同场景的文明秩序;第11课《我们都是热心人》侧重践行公共美德,以身边互助案例、雷锋精神及志愿者活动为载体,教会学生在尊重他人意愿的前提下主动助人;第12课《生活离不开规则》强化公共行为约束,从游戏规则延伸到生活规则,帮助学生理解规则的价值并养成自觉遵守的习惯;第13课《安全记心上》筑牢公共安全底线,覆盖居家、出行、防溺水、消防等安全领域,传授安全常识与应急技能,确保学生安全参与公共生活。(三)课时内容分析:《安全记心上》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公共生活靠大家》中的最后一课,本课的编写意图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技能,能辨识生活中的安全隐患,学会应对突发危险,树立安全第一的意识,保障自身生命安全。《不让溺水悲剧发生》作为第二课时的第一板块,通过分享玩水快乐经历、呈现溺水事故案例、分析溺水原因等,让学生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再通过总结防溺水小妙招、辨析玩水安全隐患,引导学生掌握避免溺水的措施和方法,提高防溺水意识。《“119”的警示》是第二课时的第二板块,先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并思考消除方法,再学习火灾自救和求救技巧,如正确拨打119、火场逃生方法等,最后通过制订逃生方案,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增强防火和应对火灾的能力。(四)关系建构:横向:与本单元其他课时紧密衔接。前三课的文明、互助、规则是本课安全的前提(如不闯红灯既是规则要求,也是安全保障);本课则是对规则的安全延伸,让学生明白遵守规则最终是为了保障自身与他人安全。同时,本课时的防溺水和防火知识,也补充了公共生活中安全方面的具体内容,共同完善学生对公共生活的认知;纵向:从低年段到中年段,学生安全知识的学习从基础的居家、校园安全逐步拓展到公共生活中的出行、防溺水、防火等更复杂的安全领域。此课时在低年段安全认知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安全技能学习,引导学生从被动接受安全教育转变为主动辨识隐患、应对危险,为高年段学习更专业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打下坚实基础。三、资源挖掘:1.教材资源:充分利用教材中提供的溺水事故案例、火灾隐患场景图、自救方法示意图等,引导学生直观感受安全问题。结合教材活动设计,如分析溺水原因,寻找火灾隐患等,组织学生开展讨论与实践,同时根据班级学生生活环境特点,对教材案例进行适当调整,使其更贴近学生实际;2.生活资源:鼓励学生分享自己或身边人经历的安全相关事件,让学生从真实生活中感受安全的重要性。组织学生开展家庭安全小调查,了解家中及周边存在的溺水、火灾隐患,将生活场景转化为教学资源,增强学生对安全问题的关注度;3.多媒体资源:播放防溺水公益广告、火灾自救演练视频等,直观展示溺水的危害和正确的自救方法;利用动画短片讲解火灾隐患的危害,吸引学生注意力。制作包含安全知识要点、案例分析的PPT,辅助课堂教学,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4.社区资源:邀请社区民警或消防员走进课堂,为学生讲解防溺水和防火的专业知识,演示自救技能;组织学生参观社区消防体验馆,让学生亲身参与模拟灭火、逃生演练等活动,增强安全防护的实践能力。。
课标分析 本节课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共生活”领域要求设计,核心素养导向如下:道德修养:引导学生认识到安全不仅关乎自身,也影响他人,培养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生命负责的道德意识,在面临安全问题时能坚守安全原则,不做出危险行为。健全人格:通过学习安全知识和应对危险的方法,帮助学生克服面对危险时的恐惧心理,增强心理韧性,培养冷静、理性应对突发情况的良好心态,促进健全人格的形成。责任意识:让学生明确安全是自己的责任,也是参与公共生活的基本要求,培养学生主动关注安全隐患、积极学习安全技能、自觉维护自身和他人安全的责任意识。2025年新版教材导向分析:新版教材更加强调从知识传递到能力培养的转变,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知识,更注重培养学生辨识隐患、应对危险的实际能力。同时,突出生活导向,通过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和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安全技能,体现从课堂学习到生活应用的延伸。
学情分析 一、已有经验1.三年级学生在低年段已经接触过基础的安全知识,如居家安全、校园活动安全等,对安全有初步认知,知道某些行为存在危险。2.学生在生活中可能有玩水、接触火源(如燃气灶、打火机)的经历,对水和火的特性有简单了解,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作为学习基础。3.通过新闻、家长教育等途径,学生可能听说过溺水、火灾等安全事故,对危险有一定的警惕性,但缺乏系统的安全知识和专业的应对技能。二、个性差异1.认知能力差异:30%的学生能结合生活经验分析安全隐患,理解安全知识背后的逻辑;50%的学生仅能记忆简单的安全规则,难以深入理解;20%的学生需借助具体场景、图片等直观素材,才能理解安全知识。2.态度差异:40%的学生对安全话题感兴趣,主动参与讨论和实践;30%的学生认为安全问题离自己很远,学习态度较为被动;30%的学生因曾经历或听闻安全事故,对相关内容存在恐惧心理,参与积极性不高。3.实践能力差异:25%的学生能熟练模仿自救动作,清晰表达应对方法;45%的学生能完成简单的自救动作,但表达不完整;30%的学生(多为内向或动手能力较弱者)在实践环节表现紧张,难以准确完成自救动作。三、补救措施:1.针对认知差异:为认知能力较弱的学生提供“安全场景卡片”(如溺水、火灾场景图配简单文字说明),帮助其理解;设计安全知识思维导图,用图文结合的方式梳理知识,辅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2.针对态度差异:对态度被动的学生,采用案例激趣法,分享与学生年龄、生活环境相似的安全案例,引发共鸣;对有恐惧心理的学生,通过温和的语言引导和小组互助,缓解紧张情绪,强调掌握安全技能能有效降低危险,增强其学习信心。3.针对实践能力差异:课前为实践能力弱的学生提供简单的自救动作示意图,让其提前熟悉;课堂上先由教师或能力强的学生示范,再让弱生跟随练习,教师一对一指导,确保每个学生都能掌握基本动作。四、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野外的水看起来很浅,为什么还会溺水?如果身边没有湿毛巾,火灾时该用什么捂住口鼻?发现有人溺水,除了呼救和扔东西,还能做什么?家里的电器着火了,能用水浇灭吗?
学习目标 1.通过分享玩水经历和分析溺水案例,认识到溺水的危险性,能掌握至少4种避免溺水的措施,学会在玩水时保护自己。(健全人格)2.通过寻找生活中的火灾隐患和讨论消除方法,能列举出5个以上常见火灾隐患,提高辨识安全隐患的能力。(道德修养)3.通过学习火灾自救方法和模拟拨打119,能正确说出火场逃生的3种方法和拨打119需包含的关键信息,增强应对火灾的能力。(责任意识)4.结合商场、野外场景,能制定1份简单逃生方案,增强火灾应对与规划能力。(责任意识)
学习重难点 重点:结合玩水经历与火灾场景,辨识常见安全隐患,掌握安全玩水要点、火灾自救动作、正确求救方式及简单逃生方案。难点:破除看似安全场景无危险的侥幸心理,在模拟危险场景中冷静运用安全知识,制定贴合实际的逃生方案。突破措施:1.针对侥幸心理:开展危险场景揭秘活动,播放喷泉漏电、浅溪暗流的真实案例视频,展示看似安全场景下的隐藏危险;再组织安全承诺环节,让学生写下不玩危险水域、不忽视小火苗的承诺,强化安全意识。2.针对模拟场景慌乱:采用阶梯式模拟训练,先进行无干扰的自救动作练习(如单纯模拟湿毛巾捂口鼻),再加入轻微干扰(如播放火灾背景音),最后设置简单情景(如找不到安全出口),逐步提升学生的应变能力,同时教师全程用鼓励性语言缓解紧张。3.针对逃生方案不贴合实际:提供 场景要素清单(如商场场景需包含安全出口位置、消防通道方向;野外场景需包含风向、开阔地带位置),引导学生对照清单梳理信息;再开展方案找茬活动,展示不贴合实际的方案,让学生指出问题并修改,确保方案符合场景特点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任务一:玩水快乐又安全1.你之前在水上乐园、泳池等地方玩水时,有哪些让你觉得开心的瞬间?2.看了喷泉玩水、溪边捉鱼的图片,你觉得这些场景和你之前安全玩水的经历有什么不一样?3.如果想让玩水一直保持快乐,不变成危险,我们在玩水前、玩水时要注意什么?4.要是朋友拉你去小区喷泉里打水仗,你会怎么跟他说,让他知道危险?任务二:小小火苗要当心1.你在家看妈妈做饭、爸爸插充电器时,有没有发现过不对劲的地方?2.奶奶忘关燃气灶,妈妈把衣服放暖气上烤,这些行为可能引发什么危险?3.发现家里或教室有火灾隐患,我们能做些什么阻止危险?任务三:自救求救有方法1.火灾时烟雾有有害气体,用湿毛巾捂口鼻、低身走能起到什么保护作用?2.独自在家遇到插座冒烟起火,除了自救,还能向谁求助?怎么说清情况?3.拨打119时,除了说“我家在哪”,还需要告诉消防员哪些信息?任务四:逃生方案我会做1.逛商场时,你注意过安全出口标识吗?它是什么样子?火灾时该往标识方向跑吗?2.野外露营遇到小火苗,风往东边吹,该往哪个方向跑才能躲开火苗?3.制定家里的逃生方案时,要不要考虑爷爷奶奶走得慢?该怎么安排?
课前准备 课本、PPT、防溺水动画视频、火灾自救演练视频、湿毛巾等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问题系统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环节一:快乐玩水“安全锁”(树立安全玩水意识)目标1 1.你在水上乐园、泳池玩水时,有哪些开心的瞬间?当时爸爸妈妈提醒过哪些安全注意事项?2.对比泳池安全玩水和喷泉打闹,溪边捉鱼”的场景,你发现哪些地方可能有危险?3.如果朋友约你去小区喷泉打水仗,你会怎么劝他选择安全的玩法? 任务一:玩水快乐又安全【学习内容】1.梳理安全玩水的基础条件,如家长陪同、正规场所等;2.辨识喷泉漏电、溪边暗流等看似安全的玩水隐患;3.总结安全玩水小约定,明确不单独去水边、不追跑打闹等规则。【学生活动】活动1:小组分享,轮流讲最开心的玩水经历,重点说当时如何保证安全,每组推1人全班分享;活动2:观察玩水场景图片短视频,用红笔圈画危险点,小组内说明理由;活动3:师生一起梳理安全玩水小约”,学生写在黑板上。【小结】玩水的快乐很珍贵,但只有守住安全,快乐才长久。记住安全玩水小约定,才能让玩水既开心又安心。 【评价任务】1.能完整分享玩水经历,并说出1-2个安全注意事项;2.能准确辨识2个以上玩水隐患,并说明理由。【评价标准】 【预设问题】1.部分学生难从 溪边捉鱼中发现暗流、滑倒等危险;2.个别学生分享时只说开心,不关联安全注意事项。【指导补救】1.播放浅溪暗藏暗流科普短视频,用动画演示危险过程,引导学生思考溪边石头滑、水下看不见的风险;2.用提问引导回忆,如“当时爸妈有没有拉着你?泳池边湿滑你怎么走路?”,帮助关联安全细节。
环节二:火苗“小侦探”(提高火灾隐患防范意识)目标2 1.你在家看妈妈做饭、爸爸插充电器时,有没有发现过不对劲的地方?2.奶奶忘关燃气灶,妈妈把衣服放暖气上烤,这些行为可能引发什么危险?3.发现家里或教室有火灾隐患,我们能做些什么阻止危险? 任务二:小小火苗要当心【学习内容】1.识别家庭(忘关燃气、电器老化)、校园(插线板超负荷、乱扔易燃物)的火灾隐患;2.学习隐患小侦探,行动步骤:发现隐患→及时提醒→报告大人;3.明确未成年人不擅自处理隐患,知道求助对象。【学生活动】活动1:观察家庭、校园场景图,用放大镜贴纸标记隐患,记录在隐患清单;活动2:分组抽发现爸爸扔烟蒂到纸篓等情景,模拟如何提醒、向谁报告,全班点评;活动3:教师强调不擅自灭火、修电器,师生共同列举可求助的人并写在黑板。【小结】火苗很调皮,一点隐患就可能引发大危险。我们做 隐患小侦探,及时发现、提醒、找大人帮忙,就能守住安全。 【评价任务】1.能从家庭、校园场景各找出2个以上火灾隐患,记录在清单上;2.能在情景模拟中完成提醒+报告,明确求助对象。【评价标准】 【预设问题】1.部分学生不理解插线板超负荷,电器老化为何危险;2.个别学生在情景模拟中说“我自己去灭火”,不清楚不擅自处理原则。【指导补救】1.播放插线板超负荷起火,老化电线短路的安全模拟视频,用电流太多冒火花通俗讲解风险;2.用小朋友灭火易触电的案例说明危害,强调找大人最安全,让学生重复不擅自处理原则。
环节三:火灾“自救小能手”养成(掌握基础火灾应对技能)目标3 1.火灾时烟雾有有害气体,用湿毛巾捂口鼻、低身走能起到什么保护作用?2.独自在家遇到插座冒烟起火,除了自救,还能向谁求助?怎么说清情况?3.拨打 119时,除了说“我家在哪”,还需要告诉消防员哪些信息? 任务三:自救求救有方法【学习内容】1.学习火灾自救动作:湿毛巾捂口鼻(折3-4层)、低身行走(弯腰30度);2.掌握正确求救方式:拨打119(说清地址、火情、人员等)、向邻居求助;3.创编报警口诀,帮助记忆关键信息。【学生活动】活动1:教师示范自救动作,学生用自备毛巾模拟,教师巡回纠正姿势;活动2:用玩具电话扮演报警人,教师扮接警员,引导说清地址、火情等信息,分组互查;活动3:师生编“地址清、火情明、人数说、姓名留” 口诀,拍手朗读记忆。【小结】火灾时不慌最关键!记住自救动作、背会报警口诀,既能保护自己,又能让消防员快速救援。 【评价任务】1.能规范完湿毛巾捂口鼻,低身走等自救动作;2.能模拟拨打119,完整说出5个关键信息。【评价标准】 【预设问题】1.部分学生模拟低身走时弯腰角度不够,或忘记远离烟雾方向;2.个别学生报警时紧张,遗漏人员情况,报警人姓名”。【指导补救】1.用弯腰碰到膝盖的简单标准调整姿势,地面标烟雾方向箭头,引导朝反方向走;2.提供报警信息清单(地址、火情、人员等),让学生对照练习;报警前小声念一遍信息缓解紧张。
环节四:逃生“方案设计师”挑战(提升危险应对规划能力)目标4 1.逛商场时,你注意过安全出口标识吗?它什么样子?火灾时该往标识方向跑吗?2.野外露营遇到小火苗,风往东边吹,该往哪个方向跑才能躲开火苗?3.制定家里的逃生方案时,要不要考虑爷爷奶奶走得慢?该怎么安排? 任务四:逃生方案我会做【学习内容】1.分析不同场景逃生特点:商场(找安全出口、避电梯)、野外(逆风跑、找空地);2.学习逃生方案要素:路线、自救动作、注意事项(照顾他人等);3.分组为家庭/学校制定简单逃生方案,用画图呈现。【学生活动】活动1:观察商场逃生图、野外火情图,小组讨论 往哪跑、为什么,全班分享;活动2:分组选家庭或学校场景,画图标注,补充等老人等注意事项;活动3:每组派代表展示方案,其他组点赞,提修改建议。【小结】不同场景逃生方法不同,关键是结合特点规划。制定好方案,遇到危险就能按计划行动,保护自己和家人。 【评价任务】1.能说出商场、野外2个以上逃生要点;2.能参与制定逃生方案,画图包含路线和1-2个注意事项。【评价标准】 【预设问题】1.部分学生制定方案时忽略场景特点,如 商场方案写坐电梯逃生;2.个别学生画图时逃生路线混乱,看不出出发地和集合点。【指导补救】1.开展方案找茬活动,展示错误方案,引导学生指出电梯会断电等问题,修改为走安全出口;2.提供场景简笔画模板,让学生用箭头标路线、△标集合点,教师一对一指导。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模拟家庭火灾逃生场景,和家人一起演练1次逃生流程 综合性作业 目标4 10分钟
板书设计 任务一:玩水快乐又安全任务二:小小火苗要当心任务三:自救求救有方法任务四:逃生方案我会做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