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评一体化】第12课《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教学评一体化】第12课《家乡新变化》 第一课时教案

资源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时备课设计
年级 二年级 主备人 审核人 备课时间 2025.9
课题 12 家乡新变化 课型 新授 课时 1 序号
内容分析 文本位置:本课是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第12课《家乡新变化》。内容分析:1.单元内容分析:本单元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家乡、热爱家乡,从“物”与“人”两个综合维度,助力学生构建对家乡立体、完整的认知。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丰富物产以及家乡人的生活和工作等,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学生对家乡人的尊重、感激与热爱之情,树立身为家乡人的自豪感,同时引导学生从小事做起,为家乡的美好贡献自己的力量。2.课时内容分析:《家乡新变化》引导学生从生活场景出发,观察家乡在不同领域的新变化。生活环境:如老旧小区改造、新增公园绿地、街道变得整洁等。基础设施:如新建的学校、医院、图书馆,更便捷的公交或地铁线路等。生活方式:如超市、便利店更普及,网购、扫码支付走进日常,家人出行方式从自行车变为汽车等。3.关系建构:横向:1.单元内逻辑结构图本单元围绕“认识家乡、热爱家乡”核心目标,按“感知家乡→探索家乡→赞美与建设家乡”的认知逻辑展开,层层递进引导二年级学生建立对家乡的情感联结。第一层次:感知家乡之“形”(基础认知),帮助学生初步认识家乡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和生活场景,建立“家乡”的基本概念。第二层次:探索家乡之“味”(深度了解),引导学生挖掘家乡的特色元素,感受家乡的独特之处,深化对家乡的认知。第三层次:赞美与建设家乡之“情”(情感升华与行动),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引导他们用实际行动为家乡做贡献,形成归属感。 核心主题:认识家乡、热爱家乡 ↓第一层次:感知家乡之“形”(基础认知) ├─ 认识家乡地点 ├─ 观察家乡景观与场景 └─ 感知家乡气候与生活差异 ↓第二层次:探索家乡之“味”(深度了解) ├─ 寻找家乡特色物产 ├─ 了解家乡传统习俗 └─ 认识家乡榜样人物 ↓第三层次:赞美与建设家乡之“情”(情感升华与行动) ├─ 用方式赞美家乡 ├─ 做小事建设家乡 └─ 树立家乡发展信念。
课标分析 本单元内容涉及2024版新课程标准中的两大核心素养。[道德修养]爱护家庭、学校和公共环境卫生,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责任意识]亲近大自然,爱护动植物。本课内容涉及2024版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主题及内容要求。[道德教育]要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和主要物产,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
学情分析 已知知识经验: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观察能力和表现能力,可以完成一些简单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活动。已知生活经验:二年级学生经过一年多的学校教育生活,对学校已有了一定的认识,对同学有一定的了解。已知策略经验: 二年级学生已经有了是非观念。学习困难障碍: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另外,面对家乡的发展变化,学生当中会有一些消极情绪,这就需要我们积极引导。目前,有些地区由于经济建设带来了环境污染等问题,学生会对家乡的变化产生疑虑;还有一些学生受父母等成人影响,横向地将家乡与其他地区进行对比,觉得自己家乡落后,对家乡产生负面的情绪。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引导学生学会全面了解家乡的变化,感受家乡前进的足音,树立参与家乡建设的意识,激发对家乡美好未来的憧憬之情。
学习目标 知道家乡有哪些新变化。通过收集材料,整理材料,对比发现,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感受到家乡的变化,热爱家乡。
学习重难点 了解家乡的变化对家乡的新变化产生自豪感
课时任务及问题链
课前准备 课件、图片、视频
学 习 过 程
环节与目标 学习内容及学生活动 问题系统 评价活动 指导与补救
导入 同学们,现在让时光倒流,你还记得小时候的家乡是什么样子吗?老师记得小时候,村民走的是小土路,吃水要从水井里担水回家,住着茅草屋或者土屋,农忙时节看大人们栽秧,吃着自然成熟的果实。那时的生活,虽然物质匮乏,但是也很美好。现在的家乡又是什么样子呢?有没有发生一些变化?学生回忆小时候的家乡面貌 引导学生回答小时候家乡面貌,点评学生的回答
新授 我家门前新事多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可真不小,我家门前就有不少新事呢!1.穿戴升级—衣从前衣服破旧,现在美美的衣服数不胜数。2.尽享美味—食从前饥一顿饱一顿,现在大鱼大肉,有时还会浪费。3.街道道路综合整治改造—住改造前,破旧的小路承载着父辈们的希望,改造后,宽敞干净的街道满载孩童的嬉闹欢笑。改造是项大工程,全世界的人们都在改造街道,以便让人们的生活更便利,风景更优美。沙里宁说: “城市是一本打开的书,从中可以看到它的抱负”。于是每座城市都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启航。4.我们走在大路上—行交通越来越便捷,以前走路靠双腿,慢慢有了自行车,拖拉机,摩托车,现在轿车都很普遍,地铁,高铁,飞机,大大缩短了城市间的距离。5.丰富多彩的生活—乐以前人们的娱乐几乎就是坐一起聊聊天,慢慢有了露天电影,只要一有电影,全村的人就迫不及待地搬着板凳,早早就坐好了。后来,广场舞流行了,茶余饭后,老人们随手就舞起来。年轻人更喜欢的是荧光跑,慢跑,现在喜欢锻炼的人越来越多了。勤劳的人们,将荒漠变绿洲,万丈高楼平地起。以前的荒地已经变成了高楼大厦或是良田绿洲。但是改变不仅仅是好的一面,也有坏的一面。随着经济的发展,一些地方的工厂偷偷排放污水,造成沿河的污染。碧水青山变成了污水一滩。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探究下,在风俗习惯上,家乡有哪些变化呢?清明扫墓,从前是大量烧香,烟雾四起。现在改用鲜花祭拜祖先了,经济环保。过年庆祝,从前是过年的前几天每天放鞭炮真热闹,现在电子鞭炮成新宠,没有噪音污染,也没有空气污染了。我们小组同学也发现了家乡的很多变化。这是我们一起制作的剪贴报。你们有哪些发现呢?让学生思考家乡发展的不好的地方并探究家乡在风俗上的变化 “看一看——发现家乡的新变化”(对应认知要素)“聊一聊——感受变化的好处”(对应能力+情感要素) 让学生讨论今昔对比并评价 预设:个别同学回答浅薄不具体补救:教师通过今昔对比进行追问,引导思考
教师总结 我们美丽的家乡,在一代又一代人的努力下,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家乡在衣食住行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我们通过比较小时候和现在的家乡面貌就能体会到家乡的这种蓬勃发展。家乡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位,所以我们要好好学习,用自己的所学去回报家乡。
四、作业布置 作业内容 作业类型 对应目标 作业时间
去发现家乡需要改变的地方,用画笔描绘心中家乡未来的样子 绘画 关注家乡发展,形成初步公民意识 一周
板书设计 16家乡新变化家乡新变化—衣食住行乐 共同建设美丽家园
教学反思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