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 正视发展挑战 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 正视发展挑战 说课稿-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正视发展挑战》
各位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级上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一节《正视发展挑战》。我的说课由单元主题解读、课时教学设计两个方面展开。
一、单元主题解读,单元主题解读由课标要求、教材分析、单元目标、单元结构组成。
1.课标要求:
依据《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核心素养目标和课程内容要求,
其中政治认同:体会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与博大精深;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人文精神和传统美德,弘扬民族精神,具有强烈的中华民族自豪感;学习理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革命文化,坚定文化自信。主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道德修养:具备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自觉践行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和社会公德。
健全人格:理解个人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
法治观念: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
责任意识: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
2.教材分析:本册教材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出发,共设四个单元,旨在培养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本单元是本教材中“五位一体建设”总布局中的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内容。本单元内容与其他三单元内容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可分割,共同构筑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3.单元目标
(1)通过研学攻略、云游博物馆,学习习近平金句,推广家乡文化,增进热爱家乡,热爱中华民族文化的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做自信的中国人。
(2)通过本地旅游、主题活动,听家乡故事,悟民族精神,在时空纵横中涵养家国情怀;寻找内蒙古好人,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评选班级好少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责任感、使命感。
(3)通过展示小记者调查材料,结合自己所知分享,认同我国坚持完善人口政策必要性,明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通过开展主题活动解决发现的问题,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落实环保行动,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
(4)通过生态文明之旅,透视内蒙古生态文明建设,感受祖国山河之美,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知晓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之路,增强保护环境的生态责任意识,自觉践行保护环境的行动,共建美丽中国。
4.单元结构
本单元以“建设文明中国”为主题,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指出文明是社会进步、国家发展的目标,守望精神家园、共筑生命家园是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必由之路。从“守望精神家园”和“建设美丽中国”两个视角,展现了我国文化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所面临的现实挑战和所做出的积极应对,并引导学生将我们对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殷殷追求化作守望与建设美好家园的实际行动。
二、课时教学设计
1、依循课标,厘清教材。
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
总目标(五)的要求是:敬畏自然,保护环境,形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的意识。(P10)
核心素养的要求是:
①政治认同:“热爱家乡,热爱伟大祖国”。(P6)
②道德修养:“爱护公物,保护环境”。(P6)
③责任意识:“热爱自然,践行绿色生活方式”。(P8)
学段目标的内容是:敬畏自然,具有绿色发展理念,初步形成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践行生态文明的理念。(P16)
课程内容的要求是:
①法治教育主题:了解环境保护的法律规定,树立生态文明观念。(P37)
②国情教育主题:了解我国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知道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P41)
教材分析:《正视发展挑战》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的第一框题。第六课《建设美丽中国》体现的是“生态文明”主题,本课时承接第五课的文化建设,开启生态文明建设。二者都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环节,互为支撑,协调推进,相辅相成。本课时包括“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和“基本国策”两个内容,主要讲述“是什么”的问题,即人口问题、资源环境问题是什么,走什么样发展道路。为下一课时奠定基础。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本课时立足于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形势的基础上,阐明实施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的必然性。从而明确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二、把脉学情 确立目标
学情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和以往经验可知学生的已知点是:小学的相关课程和初中的《生物学》、《地理》等学科、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读本》已经直接或间接地渗透、宣传、普及生态文明理念,学生对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内容并不陌生。
障碍点:学生对计划生育的理解存在误区,对于如何增强环保意识,以实际行动保护资源环境等,这些问题必须通过学习及时予以解决。学生思维水平偏感性理解阶段,缺乏逻辑辨析能力,也没有形成深刻的政治认同。
根据已知点、障碍点,以及学生的发展需要,确定学生的发展点是:初中生有了基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活动中提升思维能力,加深对于我国走绿色道路的认同,强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自信,激发在新时代勇于担当使命的热情和动力。
基于课程标准,学生的实际情况,将单元学习目标细化为课时学习目标。
通过展示小记者调查人口数据、资料,结合自己日常所知,归纳总结现阶段我国人口现状及新特点。认同我国在面临的严峻人口形势下,坚持和完善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的必要性。(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视频《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铁矿等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生态破坏严重》,阐明当前我区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结合《地理》中所学知识,感受我国的资源形势,分析概括资源现状,明确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教学重点)
通过观看小记者课前搜集的视频《内蒙古摩楞河污染调查》,明确环境的基本国情,认识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创造巨大社会财富的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从而树立资源环保意识,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关爱自然的意识和品质,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本理念,坚定走绿色发展道路的信心。(教学难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本课的教学内容,确定前3项为本课重点,最后一项为本课难点。
备教学评 一体设计
教是为了更好的学,只有好的教,才能有更好的学,我的教学设计如下,子议题3探路:求索美丽中国,路在何方?共有四个教学环节,议学环节一:辨人口特点 悟政策变化、议学环节二:明资源形势 走新型之路。议学环节三:惜环境难存 树绿色意识。议学环节四:转发展之路 建美丽中国。立足于议学环节和议学情境,围绕核心问题。阐述核心观点,落实正视发展挑战,坚持绿色发展的核心素养。
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为了实现教学目标,议题可议,情境真实,通过情境开展活动,以活动承载评价。
设置情境内蒙古自治区2022年人口统计数据,开展调查、收集、展示,描述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
设置《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铁矿等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生态破坏严重》视频情境,开展调查、收集、展示,归纳我国资源面临的困境。
设置《内蒙古摩楞河污染调查》视频情境,开展调查、收集、展示、合作探究,感悟我国环境压力。
设置《习近平的情怀:建设美丽中国》视频情境。为解决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建言献策
明确我国在发展过程中人口资源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的对策,通过情境感悟、活动开展、任务完成,落实正视发展挑战,坚持绿色发展的核心素养。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开启生态文明之旅
教师活动:教师语言导入
学生活动:聆听老师叙述,跟随老师思路,进入本课。
设计意图:
通过对文化研学之旅的总结,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我区及我国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进而引出课题。
生态文明之旅之人口篇,议学环节一:辨人口特点 悟政策变化
展示小记者调查整理的内蒙古2022年人口数据统计、计划生育标语变化的图片
设置如下议学任务
①我区的人口状况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
②请你根据我区的人口特点,参照教材75页“探究与分享”,归纳总结我国人口的新特点。
③面对人口问题,我国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
小记者搜集展示关于我区和我国人口问题的材料,学生分析、归纳我国人口国情及人口现状的新特点,感受我国存在的人口问题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压力,明确我国针对人口问题实施的基本国策,以及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计划生育政策内容随之调整的必要性。
生态文明之旅之资源篇,议学环节二:明资源形势 走新型之路
展示小记者课前调查收集的《内蒙古乌拉特前旗铁矿等开采违法违规问题突出 生态破坏严重》视频,设置如下议学任务:
①观看视频,思考我区在资源利用方面存在哪些问题?带来怎样的影响?
②根据《地理》中所学知识,结合我区资源利用状况,归纳我国资源现状。
设计意图:通过观看视频,了解我国资源开发利用存在的不足。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归纳理解我国的资源国情,以及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树立资源节约意识。
生态文明之旅之环境篇,议学环节三:惜环境难存 树绿色意识
展示小记者调查整理的《内蒙古摩楞河污染调查》视频
设置如下议学任务:
(1)通过内蒙古摩楞河污染调查透视出我国面临怎样的环境现状?
(2)小组合作探究:造成环境问题的原因?环境问题有哪些危害?
设计意图:由视频引出我区目前存在的环境问题,直观感受我区以及我国面临的严峻环境形势,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感知我国环境形势的严峻和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感悟环境对于人类生存的必要性,树立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自觉承担起建设生态文明的责任。
生态文明之旅之策论篇,议学环节四:转发展之路 建美丽中国
播放视频:《习近平的情怀:建设美丽中国》
设置如下议学任务:
主题活动:面对我国突出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我们应该走怎样的发展道路?请各位同学以“寄语内蒙古”为主题,从人口、资源、环境等方面提出建议。
设计意图:通过参与主题活动,引导学生在直观感受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严峻形势的基础上,明确坚持绿色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是我们的必然选择。
根据单元总议题和本课内容设计如下板书:板书以列车的形式展开,寓意着从本课开始,将开启生态文明之旅,对于学生掌握课堂内容,把握课堂关键,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采用图画与文字结合的板书,将整节课的知识直观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掌握所学知识。
评价促学 反思提升
本课的作业分为前置性作业和课后作业。前置性作业已经在教学过程中呈现。课后作业分为基础性作业和综合实践性作业
设计意图:注重作业的基础性、分层性、有效性的结合,难易程度适中,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指向性明确,以时事材料为载体,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发展,坚定自身的理想信念、政治认同,提升责任意识。
学习评价设计
使用评价量表采用学生自评、小组互评、教师评价形式,在评价时注意激励学生,把评价与学生的体验结合起来。强调学生自己的进步,突出学生的成就感。将学生的情感变化,能力的增强及行为表现结合起来,通过具体情境进行考察。
教学反思
本课采用议题式教学
议题的选择具有时效性,新颖性,能够引发学生共鸣。学生通过对议题的解决,丰富理论知识,提升学科核心素养
通过学生自主收集展示,选择紧扣热点问题,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开展自主探究与合作探究。给与学生更好的情境体验,以情境激发学生,以体验感染学生。
“课堂内容生活化、活动内容本地化”,通过课前调查搜集准备展示的人口、资源、环境材料,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加强课堂内外的联系。达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立足核心素养,精准设计问题,以问题作为线索,开展有效教学,启发学生,提高课堂实效。
以上是我说课的全部内容,感谢您的聆听,敬请批评指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