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设计(表格式)

资源简介

第二课 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教学设计
一、课程标准
阐述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的意义,辨析经济运行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解析宏观调控的目标与手段。
二、学习目标
1.学的目标:(政治认同)认同我国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措施;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习的目标:(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市场机制的优点和局限性;能够运用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及其作用分析问题。
3.发展的目标:(公共参与)树立法治观念,遵守市场法规;能熟练掌握科学的宏观调控及其经济手段。
三、学习重难点
1.重点:市场资源配置的优缺点,建立现代市场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科学的宏观调控及其经济手段。
2.难点:市场如何配置资源;科学的宏观调控及其经济手段。
四、复习指导与检测
复习指导 知识体系及课堂检测
认真阅读课本P14-20, 并完成对点训练1 考点1: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一、优化资源配置 1.资源需要优化配置 2.资源配置的两种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二、市场配置资源 1.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主要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市场机制来调节。市场机制就像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和调节着资源在全社会的配置。 2.市场配置资源的效果 (1)优点:①供求与价格相互影响。引导资源流向短缺领域,流出过剩领域,实现供求平衡。②市场竞争能够引导资源流向效率高的领域和企业,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进步,实现优胜劣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2)缺陷 ①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 Ⅰ不能由市场来调节的:国防、治安、消防等公共物品的供给;枪支、弹药、爆炸物等特殊物品的制造和流通。 Ⅱ不能完全由市场来调节的:教育、医疗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要服务。 否则就不能保障国家安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人民生活,严重影响社会安定。 ②市场调节的弊病 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原因为了自身不正当利益、眼前利益,损害他人、社会、国家利益难以完全、及时掌握市场信息,盲目决策价格形成→接收价格信号→完成生产调整,有时间差关键唯利是图,缺德违法信息不准,决策失误经济波动,调节晚了危害影响资源配置效率,导致资源浪费;经济运行大起大落,社会经济不稳定;产生不正当竞争、垄断,损害社会公平;导致收入差距拉大
三、市场体系 1.每类市场都是由交易双方、交易对象、交易价格等基本要素组成的。这些市场相互作用,形成有机联系的市场体系。 2.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1)原因:①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基础。②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必须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 (2)做法:①强化市场基础制度规则统一:要完善统一的产权保护制度,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维护统一的公平竞争制度,健全统一的社会信用制度。②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凡是能够由市场形成价格的都交给市场,政府不进行不当干预。政府定价主要限定在重要公用事业、公益性服务、网络型自然垄断环节等方面。政府定价要提高透明度,接受社会监督。 对点训练1
认真阅读课本P21-25,并完成对点训 练2 考点2: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和优势 基本特征优势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把社会主义制度和市场经济有机结合起来既能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又能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目标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我国的所有制和分配制度,使得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调动劳动者和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效率提高,又能维护和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防止两极分化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够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人民的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结合起来,发挥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 1.我国政府的经济职能和作用 经济职能作用示例实施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制定和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和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实施宏观经济政策保持宏观经济稳定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产业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对新能源汽车进行税收减免、财政补贴、贴息贷款等政策扶持实施区域政策和环境政策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环境监测管理办法》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规范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弥补市场缺陷市场监督管理局对食品进行抽检,曝光不合格食品,处罚违法经营者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共同富裕,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医疗卫生、社会保障、义务教育、保障性住房
2.科学的宏观调控 (1)含义:宏观调控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经济总量进行调节和控制。 (2)主要目标: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3)常用的经济手段: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是宏观调控最常用的经济手段。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支出政策,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贷款等货币政策工具,调节社会总需求,实现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点拨拓展 1.总量平衡 总量平衡是指经济平稳运行要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基本上保持平衡,避免出现大起大落。 2.区别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经济运行状况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经济低迷通货紧缩对应财政政策政策紧缩性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工具减少财政支出、减少国债发行、提高税率等增加财政支出、增发国债、降低税率等对应货币政策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宽松性货币政策工具提高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降低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等作用抑制经济过热、降低物价扩需求、促增长、稳就业
3.货币政策 (1)货币政策工具 ①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收缩银根时,便卖出证券,回笼资金,以减少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相反,当中央银行认为需要放松银根时,便买入证券,投放资金,以增加市场上的货币流通量。 ②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 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1%,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1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9万元。倘若将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到10%,那么金融机构的可贷资金将减少到90万元。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③存贷款利率:存款利率下降,居民储蓄下降,增加消费需求;贷款利率下调,企业贷款成本减少,刺激贷款,投资需求增长。 ④中央银行贷款:是指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对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开展贷款业务。 当中央银行增加对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时,商业银行资金增加,放贷规模扩大,最终使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扩大。 反之,当中央银行减少其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时,就会使得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相应减少,从而迫使商业银行收缩信贷规模,减少对社会的货币供应,最终减少社会上的货币流通量。 (2)货币政策 主要分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积极货币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稳健货币政策)。在经济萧条、通货紧缩时,中央银行降低存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增加货币供给,增加社会总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称为扩张性货币政策。反之,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率太高时,中央银行提高存贷款利率、存款准备金率,减少货币供给,抑制投资和消费,使总需求减少或放慢增长速度,使物价水平控制在合理水平,称为紧缩性货币政策。 对点训练2
认真阅读课本P25,并完成对点训 练3 考点3: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1.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二、市场机制有效 1.完善市场机制: (1)加快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2)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达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 (3)实现产权有效激励、要素自由流动、价格反应灵活、竞争公平有序、企业优胜劣汰。 2.破除体制机制弊端: (1)调整优化政府机构职能,合理配置宏观管理部门职能,改革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管理体制,完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完善市场监督和执法体制,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2)推进简政放权,提高行政效率,全面提高政府效能,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三、激发企业活力 企业活力是企业的创新和竞争力之源。激发企业活力,需要: 1.企业内部:要合理分配收入,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建立和健全权责清晰、分工明确、有效沟通、反应及时、管理科学的管理体制机制;培育有利于激发和保持活力的企业文化。 2.企业外部:具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秩序;通过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增强企业的创新活力和投资积极性。 四、健全目标优化、分工合理、高效协同的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发挥国家发展规划的战略导向作用,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 对点训练3
课堂小结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