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0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七单元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下册教学课件(共20张PPT)

资源简介

(共20张PPT)
历史
第16课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课程标准】
理解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对国际秩序的影响。
阿富汗独立纪念塔
"印尼国父”—苏加诺
"土耳其人之父"凯末尔
路易斯·雷迈克斯(1861—1956)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漫画家之一。他从荷兰越过边境进入比利时,目睹了德国军队的进犯,随后,他在漫画中记录了这些军队的暴行。
第一次世界大战极大地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英国和法国等传统殖民国家受到重创,这一系列因素使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民族民主运动获得进一步发展。除此外,还有哪些原因推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史料阅读,问题导入
导入新课
探究问题一 :
如何全面认识亚非拉民族民主的运动高涨的背景?
讲授新课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和战后,大多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都提高了。一方面是因为帝国主义国家忙于战争,无暇他顾,加之军事订货的增加,使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比如,印度使用动力机械拥有50人以上的企业数,从1914年的2874家增加到1921年的3965家。民族工业还打入了重工业部门,其钢产量从1916年—1917年的13.9万吨增加到1928年的60万吨。中国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是6200多万元,1920年增为15500多万元。巴西在大战期间创立的新企业有5900多家,1928年的工业生产总值相当于1914年的3倍,阿根廷羊毛、牛油和肉类的输出量,跃居世界第一位,小麦输岀量居世界第三位。全拉美的对外贸易总值1928年达到50亿美元,比 1913年增加了67%。
材料二 这种经济上的变化反映到阶级关系上就是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扩大了,力量增强了,贫苦农民的境况更加恶化,整个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了。
——摘编自王助民、李良玉、陈恩虎等著《近现代西方殖民主义史:1415—1990》
客观方面: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的胜利,削弱了帝国主义势力。
主观方面:
1.亚非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力量壮大;
3.被压迫民族与帝国主义的矛盾激化;
4.民族意识的觉醒。
探究问题二:
亚非拉民族民主高涨的表现及具有曲折性的原因。
区域 国家 表现
亚洲 东亚 中国 中国共产党成立,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北伐战争收回了汉口、九江的英租界,国共合作破裂后中国共产党继续领导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东南亚 印尼 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民族大起义
越南 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
西亚 伊拉克 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
叙利亚 黎巴嫩 南亚 印度 甘地和国大党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洲 北非 埃及 华夫脱党领导的抗英斗争和护宪运动
摩洛哥 里夫地区克里姆领导的抗击西班牙和法国的斗争
东非 埃塞俄比亚 塞拉西一世领导反抗法西斯意大利的侵略
拉丁 美洲 阿根廷 共产党领导工人举行反对外国资本的罢工
智利 智利成立人民阵线政府
尼加拉瓜 桑地诺领导抗美斗争
墨西哥 卡德纳斯改革
教师总结: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和封
原因:民族资产阶级政党和封建势力领导层局限性;殖民势力的强大;内部不团结。
探究问题三:
如何理解“甘地主义”及其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
阅读以下材料,围绕甘地主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编写一幕人物对话场景。
(要求:先写出对话主题,主题要紧扣甘地主义和“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话内容要围绕主题展开,观点明确;对话过程完整,逻辑清晰。)
材料一 甘地主义属“宗教道德型”民族主义。它包括四个基本内容:(1)宗教泛爱观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真理观相结合的政治哲学;(2)争取印度自治、独立,进而建立以村社为基础的分治联合体的政治思想;(3)以经济正义和经济平等为支柱的农村经济思想,以及奠基于“不占有”和“财产委托制” 的经济自主思想;(4)发扬民族文化、重视民族教育、致力于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团结、反对歧视“不可接触者”,以及和爱国主义结合在一起的小生产劳动者互助互爱的平等社会思想。
材料二 甘地主义作为印度的政治文化,是从道德上、从个人解放的角度,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其基础是把民族文化传统作为印度现代政治的基础。他针对英国的殖民地文化和印度西化派的影响,利用传统宗教形式宣传民族主义。他注重对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这一丰富政治资源的开发,动员他们普遍参与政治,超越了西化派的有限而消极改革和个人恐怖的无益而有害行动,对印度民族民主运动实现了重大突破。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主题:“甘地主义”及其对印度争取民族独立斗争的影响
对话:
甲:你认为甘地主义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乙:我觉得甘地主义的来源是多元的,既植根于印度本土的文化,也吸取了西方的启蒙思想,但概括起来主要内容是爱、真理和非暴力。你认为呢?
甲:我认为还应该把“自由”补充进来,毕竟甘地的政治目标是印度的自治和独立。
乙:嗯,有道理,你认为甘地主义及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对印度的独立有哪些推动作用?
甲: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首先打击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其次增强了印度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使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再者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独立的愿望,促进了印度人民的团结,为印度的独立奠定了基础。
探究问题四: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新高涨呈现出哪些显著特点?
材料一 亚非拉民族主义思潮是一种反对殖民主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争取建立民族独立国家和发展自主的民族经济的进步思潮。两次世界大战之间,这些思潮以自己不同的民族特点表现了各自独特的类型。
材料二 即这一时期的绝大多数国家都是帝国主义压迫下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即使是取得独立的国家, 并没有实现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结构性变革。表现各异的区域文化,恰如一道道由光谱上各种颜色组成的统一花束,都面临着西方文化的严峻挑战,并且都在艰难地寻觅世俗化、现代化的出路。
材料三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后,亚非拉三洲许多国家出现了无产阶级的政治组织和政党。它们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组织工农运动,登上了民族民主运动的政治舞台。
材料四 卡德纳斯的改革是 1910—1917 年墨西哥革命后的一系列护宪运动的最高峰。从整个革命的进程来看,历时30年的发展经历了夺取政权和护宪运动两个阶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1.受到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2.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相结合;
3.资产阶级政党起到主导作用;
4.时间长;
5.范围广;
6.形式多样;
7.世俗化和现代化并举;
8.大多有统一的指导思想和政策;
9.过程曲折。
请阅读材料,小组讨论,分析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高涨的特点。
探究问题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有何重大影响?
国际秩序变迁的问题,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一个热点。有学者认为,在近500年来世界历史从分散发展走向整体发展的进程中,国际关系中的“新来者”挑战“现有领导者”从而导致“权力从一群国家向另一群国家转移”。也有学者认为,一系列现代性的变革——政治的、社会的、经济的和技术的变革,导致现代化工业国家组成了一个处于支配地位的中心地区,而那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民族构成了一个规模巨大、处于服从地位的外围地区。旧式国际关系实际上是强权政治、均势政治实践或者思维的产物,国家无论大小、贫富、强弱都应当一视同仁,平等相处,应当以多赢、共赢新理念,替代你输我赢、赢者通吃的旧思维。
——摘编自《国际秩序的构建:历史、现在和未来》
结合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相关史实,评论材料中关于国际秩序变迁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示例】
观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影响了世界格局
论述(要点):冲击了近代以来世界殖民体系;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殖民体系的瓦解奠定了基础;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族独立运动的高涨揭开了序幕。
课堂小结
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