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1张PPT)第6课 全球航路的开辟第三单元历史单元分析本单元围绕 “走向整体的世界” 这一主题,聚焦于全球航路开辟及其引发的一系列深刻变革。15世纪末,受经济利益驱动、人文主义冒险精神鼓舞以及传播基督教的愿望等因素影响,西欧人凭借积累的航海经验、先进的航海技术和王室支持,开启了开辟新航路的征程。达 伽马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这些标志性事件打破了各大洲的相对孤立状态,世界开始连为一个整体。此后,英国、荷兰等国继续探索新航路,进一步拓展了全球海路。新航路开辟引发了人口迁移、物种交换和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人口迁移导致美洲等地区族群混合,物种交换改变了世界的生态环境,商品的世界性流动促进了全球贸易网络的形成,其中 “三角贸易”、以中国澳门为中转站的贸易以及 “马尼拉大帆船” 贸易等影响深远。同时,早期殖民扩张拉开序幕,葡萄牙、西班牙等国在亚洲、非洲、美洲建立殖民地,给当地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却也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发展,改变了世界格局,人类社会由此迈向大变革时代。学习目标1.理解生产力发展(如航海技术进步)与社会需求(对财富和市场的追求)是推动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动力,认识到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新航路开辟后欧洲的商业扩张和殖民活动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2.能够准确梳理 15—17 世纪全球航路开辟的时间脉络,明确迪亚士、达 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等航海家航行的时间和路线,以及其他航海家在不同时期的探索活动,在地图上清晰标注这些航路,构建起全球航路开辟的时空框架。3.通过分析《马可 波罗行纪》、航海日志、航海图等相关史料,论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如对财富的渴望、传播宗教的需求等)和条件(航海技术、地理知识、造船技术等),培养对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分析能力,依据史料得出合理的历史结论。学习目标4.阐释新航路开辟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理解其对世界历史发展的重要意义,如打破了世界的相对孤立状态,为全球联系的建立奠定基础,能够分析不同航海家航行的特点和影响,以及新航路开辟与欧洲资本主义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5.认识到航海家们勇于探索、不畏艰险的精神,以及新航路开辟对世界文明交流和发展的积极贡献,培养全球视野和开放包容的心态,同时也能从中国指南针等技术对欧洲航海事业的影响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过程。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导入新课公元前6世纪古巴比伦世界地图(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图)7世纪欧洲T&O宗教寰宇图托勒密的世界地图(1492年版)麦卡托的世界地图1569年,麦卡托提出了新的投影制图技术,矫正了先人在比例上犯下的错误,被视作制图史上最重要的技术转折点。互联网大数据支持下的地图导入新课你知道早期人类的地图是什么样的吗 现在已知最早的世界地图,是公元前6世纪的古巴比伦世界地图,巴比伦位于地图中心,其中的内圆代表世界的中心区域,用内外圆之间的环状区域代表四周环绕着的“盐海”。7世纪的T&O型地图上所呈现的三个大陆,由“T”型的已知重要水体(黑海、爱琴海和尼罗河)分离开来:欧洲在左下角,非洲在右下角,横线上方代表亚洲,整个世界都被表示大海的“O”所包围。地图更多时候是出于政治、宗教宣传目的而绘制,所表达的也是对信仰与未知的执迷。而这种情况在欧洲人的船舰登陆美洲大陆之后迅速改变,制图技术在16世纪有了迅速的发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了解人类世界由分散走向整体这一重要节点。说明新航路在地理空间上“新”在何处。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34—35页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第一,为什么西欧社会会出现“黄金热”?第二,为什么西欧人一定要去东方?第三,既然有传统商路,西欧各国为什么还要去冒险,热衷于开辟新航路呢?第四,除了经济上的原因,鼓舞航海家投身远洋探险的还有哪些思想文化因素呢?经济原因: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社会原因:欧洲人的“寻金热”,《马可·波罗行纪》的流传;商业危机:奥斯曼帝国控制了传统商路;思想根源:人文主义提倡冒险进取的精神;宗教根源:教会鼓励人们传播天主教。材料一 15世纪葡萄牙王室年收入的60%来自西非黄金贸易,但地中海商路中断后,威尼斯商人转售的胡椒价格飙升400%。亨利王子在萨格里什建立航海学校时宣称:我们不仅要寻找黄金,还要传播基督教。——摘编自《剑桥欧洲经济史》材料二 日本国黄金盖地,宫殿以金砖砌成……大汗曾遣军征伐未果。若能抵达此地,所获财富将超乎想象。——《马可·波罗行纪》(1298年)(1)根据材料一,分析葡萄牙王室支持航海的经济与宗教动因。(2)对比材料一、二,说明《马可·波罗行纪》如何强化了西欧人的远航意愿。(1)经济:西非黄金占葡萄牙王室收入的60%,地中海商路中断导致香料暴利;宗教:亨利王子以传播基督教为航海目标。(2)《马可·波罗行纪》虚构日本“黄金盖地”的传说(材料二),刺激西欧人对东方财富的渴望,弥补了葡萄牙现实贸易的局限性(材料一)。材料一 14世纪改良的星盘误差仅±0.5°,可精确计算纬度。哥伦布船队配备的星盘测定巴哈马群岛位置时,与实际纬度仅偏差2°。材料二 他们发展了新的、有效的海军火炮。火炮而非步兵这时已成为海战的主要工具。正是由于这些新的发展,葡萄牙人才能在印度洋上粉碎伊斯兰的海军力量。——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 航海发现是首先在葡萄牙作为国家计划的,是一个全国计划,是一个由一个王子主持的计划。这使得葡萄牙的航海大发现不像那些商人为贸易所进行的孤立探险,而是一个两百年来有规划、有系统组织的任务和策略。——摘编自《大国崛起》解说词客观条件:星盘将纬度误差控制在2°内,使跨洋航线具备可操作性;航海技术的提高;造船技术的进步;地理知识的进步;武器、战术的改善。主观条件:葡萄牙和西班牙王室的大力支持。时间 人物 国籍 支持者 航向 经过的大洋 成就1487-1488 迪亚士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大西洋 到达非洲的好望角1492-1493 哥伦布 意大利 西班牙 向西 大西洋 开辟了从欧洲到达美洲的新航路1497-1498 达·伽马 葡萄牙 葡萄牙 向东 大西洋-印度洋 开辟的绕道非洲到达印度和东方的新航路逐渐成为欧亚贸易的主干道之一1519-1522 麦哲伦 葡萄牙 西班牙 向西 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麦哲伦船队完成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材料一 达·伽马1498年抵达卡利卡特时,阿拉伯商人垄断的胡椒采购价为每担3金币,葡萄牙人强行压价至1.5金币。1503年,里斯本市场胡椒价格暴跌至原价的1/3。——K.N.乔杜里《印度洋贸易网络》材料二 汝等远道而来,所求无非黄金与香料。然若欲贸易,须遵我方市价,不可恃武力强夺。——《卡利卡特国王致葡萄牙国王信》(1498年) (1)材料一反映了达·伽马航线对欧洲经济的何种影响?(2)对比两则材料,分析葡萄牙与印度洋贸易传统的冲突。点拨 :(1)从价格数据推断贸易垄断权的转移。(2)对比强制压价与传统议价模式的矛盾。(1)葡萄牙打破了阿拉伯垄断,使欧洲胡椒价格下降66%,重塑贸易格局。(2)葡萄牙以武力胁迫压价(材料一),违背印度洋平等议价传统(材料二),引发商业对抗。材料一 库克的航行是出于自身兴趣,既不是为了贸易,也不是为了征服,而是为了满足对科学的好奇心。而且,这些旅行相当具有地理学方面的意义。——摘编自约瑟夫·雅各布斯《地理大发现的故事》材料二 曼哈顿,这个寸土寸金的弹丸小岛,作为世界上最繁华的岛之一……你可曾知道,最早发现曼哈顿的探险家是一位英国人,他的名字叫做亨利·哈得逊……哈得逊是大航海时代最卓越的航海家之一,他不畏艰险、勇往直前的探险精神,与“哈得逊河”“哈得逊湾”“哈得逊海峡”等地名,一起成为不朽。——摘编自姜守明等《世界尽头的发现》材料一 荷兰东印度公司授权哈得逊寻找西北航道,若成功可获总利润的1%及新领地总督头衔。合同规定:“须详细测绘海岸线,优先探索北纬40°以上区域。”—— 《哈得逊航海合同》(1609年)材料二 1596年巴伦支船队被冰封于新地岛,船员被迫用船木建屋越冬。尽管绘制了准确海图,但航线终年结冰的现实使荷兰放弃东北航道,转投东南亚。——法姆·加斯特拉 《冰海困局:巴伦支的失败》(1)材料一中荷兰东印度公司是如何激励探险活动的?(2)结合材料二,分析地理环境对航线选择的制约。点拨 :(1)从利润分成与政治特权角度作答。(2)结合北极冰封的现实与商业可行性分析。(1)提供利润分成(1%)与政治头衔激励,要求测绘优先服务商业需求。(2)北极航线终年冰封,迫使荷兰转向开发可行性更高的东南亚航线。材料一 今抵达一多山岛屿(新西兰),原住民划独木舟以武力拒我登陆。此处纬度49°S,经度163°E,海岸线曲折多湾,宜作补给港。—— 《塔斯曼船长日志》(1642年12月13日)材料二 塔斯曼航线填补了南太平洋地图空白,其经纬度数据被达尔文用于研究物种分布。库克评价:“他的测绘误差仅±1°,为我的航行奠定基础。”——艾伦·弗罗斯特 《启蒙科学与航海》(1)材料一中塔斯曼航行的主要障碍是什么?(2)材料二是怎样体现南太平洋探险的科学意义的?点拨 :(1)从原住民抵抗与地理环境总结障碍。(2)关联测绘数据与后续科学研究。(1)遭遇原住民武力抵抗,南半球高纬度海域航行条件恶劣。(2)塔斯曼的测绘数据(误差±1°)为达尔文生物研究与库克航海提供了基础,推动了地理学与生物学发展。材料一 1500年以前,世界文明基本上是以大陆为中心,海上联系相对来说并不重要。如果把1500年作为划分世界历史新时期的标志,就是因为从那时起各大陆之间建立了直接的海上联系,从此各地区都被整合到全球体系中来。——摘编自《泰晤士世界历史》材料二 马克思、恩格斯在1845-1846年撰写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文集》材料三 马克思在1857—1858年撰写的《经济学手稿》中指出:世界史不是过去一直存在的;作为世界史的历史是结果。——《马克思恩格斯文集》请同学们阅读以上材料,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世界历史”形成的论述,并说明新航路的开辟在世界历史形成过程中的作用。15世纪末,西欧在新兴资本主义经济的驱动下开启了大航海时代。商品经济扩张、奥斯曼帝国阻断陆路商道、《马可·波罗行纪》的东方想象与传教热情,共同构成了远洋探险的内外动因。航海技术的突破性发展——指南针定位、星盘测纬、新型航海图与大型帆船——为跨洋航行提供了关键支撑。葡萄牙率先突破:迪亚士到达好望角(1488年),达·伽马直抵印度(1498年);西班牙支持哥伦布西航美洲(1492年),麦哲伦船队完成环球航行(1519-1522年)。英、荷、法等国随后探索北大西洋高纬度航线,德雷克穿越合恩角,塔斯曼环航澳大利亚。全球航路网络的形成,重构了海陆联系,推动了人类从“地域性存在”向“全球性存在”跨越,为近代世界体系奠定了基础。1.哥伦布在日记中写道:“黄金是一切商品中最宝贵的,谁占有黄金,谁就能获得他在世上所需的一切。”这一言论反映了新航路开辟的核心动因是( )A.传播基督教 B.追求财富积累C.验证地圆学说 D.开辟海外市场随堂练习B2.麦哲伦船队成员皮加费塔记录:“我们在菲律宾用铁制品交换食物,当地居民从未见过此类金属。”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后的( )A.技术传播 B.物种交换C.文化冲突 D.殖民统治3.15 世纪英国航海家卡伯特发现纽芬兰岛时,当地印第安人用弓箭抵抗。这一现象反映了( )A.原住民的敌意 B.殖民扩张的暴力性C.航海技术的进步 D.地理知识的局限随堂练习AB4.荷兰航海家巴伦支三次探索北冰洋,记录:“这里的冰层厚达 10 英尺,船员因坏血病大量死亡。”这说明早期航海探险的主要挑战是( )A.资金短缺 B.技术落后C.环境恶劣 D.政治阻力5.明朝文献记载:“佛郎机(葡萄牙)人用巨舰利炮,占据满剌加(马六甲),阻断西洋商路。”这体现了新航路开辟对亚洲的影响是( )A.贸易格局变化 B.技术革新加速C.宗教传播受阻 D.殖民体系形成随堂练习CA谢谢大家!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