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九上《6.2共筑生命家园》说课稿1.【说教材】《共筑生命家园》是部编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内容。本框题共有两目内容,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主要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使学生认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懂得建设生态文明就是造福人类。第二目“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主要讲述我国建设美丽中国、实现永续发展的中国路径和中国方案。本框题是对第一框题《正视发展挑战》的延伸,在第一框“我国发展面临的挑战是什么”的基础上从“怎么办”的角度来分析人口、资源、环境的严峻形势,以及我们的态度与选择、行动与策略,从而回应本课课题——建设美丽中国。2.【说学情】随着学识的增长和生活经历的丰富,九年级学生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有所了解,知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初中生的思维深度、社会经验有限,缺乏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入思考,难以理解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中学生对建设美丽中国的认知是浅层的,对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做法不够了解;没有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生活中保护环境的行动不足。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基本的国情常识,理解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与要求,懂得走绿色发展道路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能够在生活中做维护生态文明的践行者,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3.【说教学目标】政治认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系,理解并认同我国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及走绿色发展的道路。道德修养:树立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意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热爱大自然。法治观念:正确理解并遵守党和政府制定的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各项政策,与违反政策的各种行为作斗争。责任意识:在生活中以践行保护生态环境、节约资源的理念,倡导低碳生活,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白己的力量4.【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教学难点:经济发展与保护环境的关系【说教学方法】议题式教学法;案例分析法;合作探究法;启发法;多媒体教学法6.【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图片展示:你认识这种鸟吗?(提示:朱鹮)设计意图:通过一只鸟,激起学生兴趣,同时为本课材料主线奠定基础。材料展示:在中国的民间传说中,有一种能带来幸福的“吉祥鸟”。它身披白色羽毛,嘴尖喙红,飞翔时如云霞般绚丽。这种鸟就是朱鹮,有“东方宝石”之誉。其被称为鸟中大熊猫,《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一级。然而,这种美丽的鸟类曾经濒临灭绝,直到1981年,人们在陕西洋县惊喜地发现了世界上仅存的7只野生朱鹮。四十多年,从七只繁衍至九千多只,从“发现”、“保护”到“繁衍”、“复兴”,中国创造了生态保护事业的经典范例,舞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教师过渡: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我们要坚持万物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绿色发展道路!今天就让我们从“东方宝石”的重生之路探究万物共生,共筑生命家园!二、新课讲授议题1:朱鹮远去,东方宝石为何一度濒临灭绝?目标导学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材料展示:那些年,朱鹮为何濒临灭绝?(提示:环境污染、食物短缺、栖息地破坏、人为猎捕)材料展示:拯救朱鹮之路设计意图:通过朱鹮濒临灭绝和拯救的过程探究为何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提问:朱鹮濒临灭绝的原因给予我们何种启示?(提示:由于人口的不断增加,资源的短缺,环境的恶化,我们生存的家园遭到了巨大的破坏,我们必须保护生态环境!)国家耗时耗力拯救朱鹮是否有必要?(从人与自然角度思考)(提示: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衣、食、住、行及物质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保护生物多样性有利于维持生态平衡,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教师总结:(1)人与自然的关系从人类文明发展的角度①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人与自然相互依存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人与自然的内在关系③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这是一种动态中的平衡、发展中的协调、进取中的有度、多元中的一致、“纷乱”中的有序。教师过渡:还记得我们刚才说的过度使用农药化肥导致食物被污染是朱鹮灭绝的原因之一吗?过度使用农药化肥还会造成什么影响?材料展示:对水体环境造成危害。过度使用化肥会污染河流,造成富营养化和地下水的污染,数据显示,我国61个重点湖泊中,富营养化的占到1/3。对土壤环境造成危害。大量施氮会造成表层土壤硝态氮的大量盈余和累积,导致土壤酸化,长期积累会造成土壤重金属污染。对大气环境造成危害。过度施肥会产生大量温室气体,温室效应现在已经愈演愈烈。教师提问:这对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有何启示?教师总结:(2)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态度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议题2:朱鹮归来,东方宝石如何重新翱翔天际?目标导学二: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视频展示:看洋县—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材料展示: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洋县政府这样做...为保护林区,家庭每年只能采伐5立方米无论是乔木还是灌木,村集体每年只能采伐10立方米。此外,采伐必须在政府指定的时间内进行。不在稻田喷洒农药。坚持生态立县、循环发展的理念,以建设“国家生态产品供给基地”为目标,倾力打造洋县“朱鹮”“有机”等品牌,开辟绿色生态循环农业新路径等。设计意图:通过洋县的一系列保护自然环境,守护朱鹮的举措,明确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教师提问:根据材料总结洋县是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教师总结:坚定目标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基本国策②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新发展理念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议题3:朱鹮助力,绿色存量如何释放经济增量?目标导学三:怎样走绿色发展道路?教师过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教师提问: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是否矛盾?1.材料展示:我们接着来看看洋县的发展之路给我们的启示....(由于朱鹮对生存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洋县政府的生态环境保护政策也越来越严,这让以农业经济为主的秦巴山区贫困县一度陷入发展困境。在洋县,当地的老百姓都知道这样一个规定,在朱鹮保护区内禁止使用化肥、农药,禁止开矿办厂。“化肥农药不让用,产量就上不去,那些年我们农民的生活真是紧紧巴巴。”家住朱鹮自然保护区核心地带的草坝村村民王建红坦言。据统计,洋县每年因朱鹮活动区不使用农药化肥造成作物减产带来的损失和地方财政减收就达2000多万元。)视频展示:而如今的洋县以“朱鹮效应”解锁了财富密码!设计意图:通过保护朱鹮曾经对洋县造成经济损失,但是如今依靠朱鹮成立各种有机品牌,优秀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洋县带来致富密码,明确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并不矛盾,我们要走绿色发展道路。教师提问:洋县的致富密码说明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有何关系?(提示: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洋县的致富密码对走绿色发展道路又有何启示?(提示: 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教师总结:关系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价值取向: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2.材料展示:洋县:以法治之力保护好鹮乡的蓝天绿水青山:王某在洋县境内购买林坡伐木,其办理相关林坡《林木采伐许可证》后超证采伐林木。经现场勘查、调查计算,其超证采伐林木折合立木蓄积34.57立方米,王某将滥伐的林木部分用于制作香菇棒,部分售卖于木片厂牟利。洋县法院审理了该起案件并宣判,以滥伐林木罪判处王某有期徒刑二年四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8000元。教师提问:这对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何启示?教师总结:制度建设:③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只有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全面建立资源高效利用制度,健全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严明生态环境保护责任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拓展:用制度与法治划定生态红线(近些年陆续出台的关于生态保护的法律)拓展:中国生态保护红线蓝皮书(2023年)3.视频展示:首个全国生态日来啦!——8.15教师提问:视频中的“过节方式”对于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何启示?教师总结:行为选择:④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目标导学四: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材料展示:你觉得美丽中国应该是什么样的呢?——视频展示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设计意图:通过视频领略美丽中国的大好河山,明确美丽中国的内涵和时代图景。教师总结:内涵:美丽中国,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时代图景: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课堂总结升华“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是关系民生福祉的重大社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首个全国生态日之际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希望全社会行动起来,做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身体力行、久久为功,为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作出更大贡献。”生态文明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事业,为了我们共同的美好家园,每个人都应增强使命感责任感,提高积极性主动性,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良好生态环境造福人民!我们每个人都贡献一份力量,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把美丽中国建设转化为自觉行动,形成节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定能汇聚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合力,让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蓝图一步一步变为现实。随堂练习布置作业7.【说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