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1张PPT)第六课 建设美丽中国6.2 共筑生命家园核心素养目标1.政治认同: 通过感受我国生态环境的变迁和绿色发展的成就,增强对“生态文明建设”这一国家战略的认同,理解并拥护“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2.道德修养: 培养热爱自然、尊重自然、保护环境的生态道德,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3.责任意识: 认识到建设生命家园是每个人的责任,树立主人翁意识,愿意为保护环境、建设美丽中国付出实际行动。4.法治观念: 了解环境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知道保护环境是公民的法定义务,树立用法律武器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重点:理解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为什么)。掌握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和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怎样做)。教学难点: 如何将“绿色发展”的宏观理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可践行的具体行动,并真正触动其内心,实现知行合一。目CONTENT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2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040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绿色发展道路的重要性和成就?03重点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05重点难点重点录天星桥(节选)梁衡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1)蕴含着身处自然,与自然相融,悠然自得,快活忘我之境,享受着美好田园的风光。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思考: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2)两幅图景都蕴含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美。教学目标运用你的经验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第一部分余村是浙江安吉县的小山村,卧伏在天目山余脉一条带鱼状的山坳里。20世纪末,村里靠山吃山,开始炸山开矿,创办水泥厂、石灰窑,一跃成为全县有名的富裕村。在成为安吉“首富村”的同时,生态环境却遭到破坏,“山是秃头光,水成酱油汤”。面对“大炮一声震天响,黑烟灰尘雾茫茫。翠竹绿叶变颜色,白衣晒成黄衣裳”的困境,是继续炸山开矿、办水泥厂,还是守住青山、养山富山,成为摆在村民面前的一道必选题。如果你是当时的村民,面对“要钱”还是“要健康”的艰难抉择,你会支持哪一方?为什么?二选一的艰难抉择2005年8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余村首次提出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这一理念的科学指引下,余村下定决心关停矿山,封山育林,转型发展。余村人在不断探索中,对原有生态环境进行渐进式、全方位改造,对传统经济发展模式进行全域性、根本性变革,成功实现从“两山”理念发源地到“和美共富”乡村现代化示范地的跃迁,成为发展乡村美丽经济的先行者和展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重要窗口,用事实证明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科学性。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P81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干旱高温极端天气洪灾山火2025开年之初,暴雨洪水与干旱干裂便同时上演,这绝非偶然。看似孤立的极端天气背后,实则暗藏联系,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紧急警钟,预示着2025年气候异常或许将贯穿全年,一场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危机,已然拉开帷幕。2024年国际发生的自然灾害全球极端高温。今年8月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8月。9月,台风“摩羯”已造成菲律宾20人死亡 、中国海南省4死95伤 、越南造成281人死亡、67人失踪。5月8日,俄罗斯首都莫斯科气温骤降,出现罕见春季降雪。6月12日,印尼伊布火山发生喷发,火山灰柱达4000米,后又多次喷发。6月,希腊共发生森林火灾超1200起,数量为去年同期的两倍多。2024年国内发生的自然灾害2024年2月10日至21日,贵州全省共发生森林火情221起2024年1月23日2时9分,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发生7.1级地震2024年7月,湖南省郴州资兴特大暴雨,造成50人遇难15人失踪2024年1月,湖南湖北出现暴雪和特大冻雨草原退化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过度放牧生态兴则文明行,生态衰则文明衰。④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受到它的惩罚。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1952年冬,伦敦发生“杀人雾”事件①要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忽视“绿水青山”,只有我们犯过这样的错误吗?长江禁渔十年港珠澳大桥建设实现了环境“零污染”和中华白海豚“零伤亡”青藏铁路为野生动物开辟生命通道蚂蚁森林等公益植树项目扶持这些做法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基本国策?坚持什么发展理念?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③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共建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定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第二部分回顾:总书记讲话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思考: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2018年5月,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召开,正式提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高高举起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思想旗帜。2022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概括了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其中之一是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回顾:总书记讲话思考: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3.为什么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绿色发展道路越走越宽:过去一年,全国空气优良天数比例达87.2%,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达90.4%,森林覆盖率超25%,人工林面积居世界首位。天清气朗的“北京蓝”不再是“限时免费”,而逐渐成为“包月服务、包年消费”;万里长江、九曲黄河焕发新的活力;绵延3046公里的“绿围脖”锁边塔克拉玛干沙漠……向世界郑重承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成就:新时代,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思考:概括一下,我国绿色发展道路取得了哪些成就?探究: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2025年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20周年。观看视频,总结说明余村走过的两条致富道路有何不同?如何评价这两条道路 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前景第一次富起来第二次富起来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鼓了“钱袋子”,伤害了“居住环境”。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探究与分享你怎么看待这件事,说说理由 。发展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以损害人民的生命健康为代价。我们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为人民保护好良好的生态环境。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5.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城市森林公园海绵城市美丽乡村此案例启示我们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坚持绿色富国, 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4.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思考我们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的企业和个人会有什么后果?这说明了什么?李某等7人犯滥伐林木罪,均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各并处罚金7万元;同时判决7名被告人补种造林面积63.12亩。杨某犯非法捕捞水产品罪,判处管制4个月。并判令其采购鱼苗2340尾,进行放流。台州市一企业因医疗废弃物污染,被判罚金110万元,企业法人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8个月。严守资源利用上线严守环境质量底线严守生态保护红线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4、 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4.如何坚持绿色发展道路?①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坚持绿色富国, 坚持绿色惠民。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红线,实行最严格的制度,才能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两山” 理论价值取向行动指南制度保障低碳生活,从我现在身边小事做起打开一扇窗节能用家电少用塑料袋多乘公交车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尽量少用一次性物品3. 不追求过度的时尚4. 拒绝使用珍贵动植物制品5. 使用节约型水具6. 拒绝过分包装7. 支持可循环使用的产品8. 尽量购买本地产品9. 一水多用10. 随手关闭水龙头11. 节约粮食12. 双面使用纸张13. 垃圾尽量分类入箱14. 随手关灯,节约用电15. 提倡步行,骑单车,尽量乘坐公共汽车16. 提倡使用布袋与纸袋,建议循环使用低碳生活,从我做起(具体行动)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补充:6.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做?“我们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7.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是什么?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措施尊重自然规律基础、准则、目标基本国策 发展理念原因: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走绿色、循环、低碳之路严守红线、底线、上线智慧选择、生存发展共生共荣、免受惩罚原因:措施课堂小结1.(2025·江苏盐城·中考真题)碳市场是通过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截至 2024 年底,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累计配额成交量 6.3 亿吨,交易规模持续扩大。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 )A.有利于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B.是基于自然资源日益短缺的现状C.取决于我国在全球分工中的地位D.得益于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A课堂练习2.(2025·宁夏·中考真题)2024年9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面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加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 )①促进人民群众生活有新改善②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③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④坚持节水优先、禁用资源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A3.(2025·四川巴中·中考真题)绿色建筑是指在全寿命使用周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提供健康、舒适、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我国绿色建筑发展迅速,“绿色”已经成为新建建筑的必选项。据此判断,以下做法符合绿色建筑要求的有( )①加大研发投入,开发绿色建筑材料②与自然环境融合,提升居住舒适度③利用自然条件,减少对资源的依赖④丰富电器设备,增加对电力的需求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A4.(2025·西藏·中考真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是世界绿色发展的坚定行动派、重要贡献者。”目前我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5%,贡献了约25%的全球新增绿化面积。近年来,西藏地区聚焦聚力推进国土绿化,稳步实施山地造林、高寒高海拔城镇植树试种、修复退化草原等重要举措,不断改善高原生态环境。生态文明建设如同一缕春风,吹遍了雪域高原,吹绿了每寸土地。曾经的荒山荒原,如今绿意盎然,散发着生命的活力与自然的韵味。(1)上述材料体现出什么新发展理念 (2)结合材料,谈谈西藏在生态文明建设中是如何取得优异成绩的。绿色。①严格落实生态保护制度;②坚持绿色发展理念;③深入推动低碳发展;④推进生态惠民。5.(2024河北石家庄栾城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普洱茭瓜塘,发力保护湿地,吸引鹭鸶等鸟类重新到此安家;陕西洋县茅坪村,因为群众环保意识较强,常有野生金丝猴来村里“串门”;山东长岛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海洋修复,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重现天日……近年来,通过栖息地保护、繁育放归、管理执法等多种方式,我国不少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乐土。(1)出现以上景象得益于我国怎样的政策导向 (2)材料内容体现出人类对待自然是什么态度 (3)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简要阐明人类这样做的理由。解析: (1)示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3)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谢谢!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