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道德与法治 九年级上册2025秋6.2共筑生命家园九上第三单元第六课素养目标政治认同: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自己的力量,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道德修养: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践行保护环境的措施。责任意识:树立节约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教学重点: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要求教学难点:如何走绿色发展道路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1怎样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2为什么要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03怎样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04目录CONTENT重点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05难点重点重点饮酒·其五陶渊明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天星桥(节选)梁衡这是一种多么美妙的有机的结合。你看石临水巧妆,极尽其态,因水而灵;水绕石弄影,曲尽其媚,因石而秀;而这树呢,抱坚石而濯清流,展青枝而吐绿云,幻化出一团浓烈的生命。这种生命的力量和美感充盈在这条不大的山谷之中,令你流连忘返,回肠荡气。运用你的经验阅读诗文,你能想象到怎样的生活图景?《饮酒·其五》展现了悠然自得的生活图景。《天星桥》展现了大自然的美好画面,体现了人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的生活图景。你认为上述两幅图景蕴含着怎样的共同意境?两幅图景蕴涵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共同意境。01党把握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从美丽高岭到黄沙漫天历史上,塞罕坝曾是森林茂密、古木参天、水草丰沛的皇家猎苑,被誉为“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清末实行开围募民、垦荒伐木,加之连年战火,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塞罕坝已经退化为“飞鸟无栖树,黄沙遮天日”的高原荒丘,林草植被稀少。自然给我们提供了什么?我们又给自然提供了什么?人与自然必须“你死我活”吗?空气、土壤、水、森林……森林砍伐、土地退化、空气污染……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P81地球向人类发出警告给了我们什么启示?干旱高温极端天气洪灾山火2025开年之初,暴雨洪水与干旱干裂便同时上演,这绝非偶然。看似孤立的极端天气背后,实则暗藏联系,这是大自然对人类敲响的紧急警钟,预示着2025年气候异常或许将贯穿全年,一场关乎人类生存环境的气候危机,已然拉开帷幕。当人类过度开发和利用自然时: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面塌陷过度开采煤矿煤矿坍塌事故草原退化过度放牧以上图片给了我们哪些启示?1.为什么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5天夺走4000多条人命。过后的两个月中,又陆续有8000多人死亡。美国多诺拉烟雾事件:1948年10月26-31日,持续的雾天使多诺拉镇看上去格外昏暗。随之而来的是小镇中6000人突然发病,20人很快死亡。马斯河谷烟雾事件:1930年12月1-15日,整个比利时大雾笼罩,气候反常,一个星期内就有63人死亡。西方工业化老路: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可以开发和利用自然,但不能肆意凌驾于自然之上,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思考:西方工业化老路,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③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做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④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人类开发和利用自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我们对自然只是一味地索取,必然会受到它的惩罚。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原因)?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2.如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长江为什么要实行十年禁渔?从中我们在建设生态文明方面有哪些启发?①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建设生态文明,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型的社会文明形态,是人类的共识,也是时代的选择。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2.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课堂探究: 古人的智慧给当代人的生存发展启示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对比两幅图片,你有什么感受?你认为应该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因为过度开采矿物造成的地面损毁塌陷的呼伦贝尔草原②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2015年10月29日,习近平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鲜明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01观察图片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对外交流▲新发展理念协调主要指:城乡协调、区域协调绿色主要指:保护环境、节约资源创新主要指: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共享主要指:共享发展、共同富裕③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目标。坚定目标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新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使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基本国策2.怎样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P81-82议题小结:为何我们必须与自然“握手言和”?——探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与路径。02、坚持绿色发展道路余村走过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请你比较一下,这两条道路有什么不同?余村是如何实践“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建设生态文明的?过去的余村现在的余村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条路是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第一条是通过毁山毁林、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的增长。第二条是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余村封山护林,重新制定发展规划,大力发展生态旅游经济;引进无污染、高效益企业,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保护生态环境,实践了“两山论”。2025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二十周年,党的十八大以来,这一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二十载光阴流转,源于浙江余村的思想星火,已燎原成神州大地的磅礴实践。今天,一起以“数”看“绿”,感受“两山”理念引领下的二十年山河蝶变。以“数”看“绿”!“两山”答卷二十年以“数”看“绿”!“两山”答卷二十年(1)原因:①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②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③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2)成就:新时代,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3、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原因和成就?(P84-87)说明两条不同的致富道路给余村带来不同的前景第一次富起来第二次富起来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谋求经济的一时增长。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上,走绿色发展道路。鼓了“钱袋子”,伤害了“居住环境”。既获得了经济效益,又获得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结论①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 。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4、怎样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笔记区5.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①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决不能以牺牲环境、浪费资源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如果金山银山要以失去绿水青山为代价,那么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②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分析图片,我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低碳行动,我可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青少年应怎样?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不用或少用一次性产品节约粮食垃圾分类绿色出行节约用电课堂拓展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落实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落实具体行动?(补充)图片对我们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有什么启示?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措施四) ,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笔记区4.如何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②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坚持绿色富国、绿色惠民,将良好生态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激发人民群众的绿色创造热情,实现绿色富国之梦。③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大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④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熄灯一小时多乘公交车多种一棵树就餐要光盘少用塑料袋及时关电脑畅所欲言:低碳、文明生活,从我做起!①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②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选购无包装,简易包装、大容量包装产品。③少用或不用一次性产品,选购和使用可再生材料制品。④节约粮食,减少浪费,适量点餐,践行“光盘行动”。⑤绿色出行,尽量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私家车出行,多骑自行车。⑥学习垃圾分类知识,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等。落实低碳生活(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作为中学生应该如何落实具体行动?(补充)不用一次性餐具为建设生态文明和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青少年应怎样做?节约粮食垃圾分类节约用电拒绝购买过度包装产品绿色出行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节能环保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学习环保知识,为建设美丽中国建言献策;积极参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宣传活动;从日常生活小事做起,如随手关灯、少用一次性筷子。自觉履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义务;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违法行为作斗争。补充:6.为建设美丽中国,中学生应该如何做?共筑生命家园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绿色发展道路当代中国发展共识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原因要求要求关系处理价值取向行为选择制度保障建设美丽中国课堂练习1、(2024.江苏镇江.中考真题)输电铁塔是鸟类喜欢的筑巢地点。近年来,电网工作人员在铁塔上搭建人工鸟巢、局部绝缘化处理,由防鸟驱鸟变为护线爱鸟,确保鸟类和电网都安全。这体现了( )A.绿色惠民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B.人与自然可以和谐共生C.保护环境要坚持自然恢复为主D.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B课堂练习2、(2024.江苏宿迁.中考真题)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商务部等14部门印发的《推动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提高技术、能耗、排放等标准为牵引,鼓励消费者更换已经过时或功能失效的家电。这里体现贯彻的新发展理念有( )A.开放 B.协调 C.绿色 D.共享C课堂练习3、(2024.山东潍坊.中考真题)森林是天然的大粮库。近年来,F省坚持森林食物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探索林业分类经营机制,增强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守护好“林海粮仓”的生命线,保证多元化食物供给,把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更牢。该省的做法( )①践行了大食物观,能够助力我国粮食安全②坚持节约优先,促进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③倡导低碳生活,让群众共享发展带来的环境效益④坚持绿色发展,有利于实现经济与生态协同共进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B课堂练习4、(2024.四川巴中.中考真题)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此,我们需要( )A.依靠资源投入驱动经济高速增长B.将环境保护作为国家发展的中心C.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D.控制人口增长,缓解资源环境危机C5.(2024河北石家庄栾城区期中)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云南普洱茭瓜塘,发力保护湿地,吸引鹭鸶等鸟类重新到此安家;陕西洋县茅坪村,因为群众环保意识较强,常有野生金丝猴来村里“串门”;山东长岛自然保护区,持续开展海洋修复,多年不见的大叶藻、海萝重现天日……近年来,通过栖息地保护、繁育放归、管理执法等多种方式,我国不少野生动植物数量和分布有所增加,越来越多的地方成为野生动植物的安居乐土。(1)出现以上景象得益于我国怎样的政策导向 (2)材料内容体现出人类对待自然是什么态度 (3)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简要阐明人类这样做的理由。解析: (1)示例: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2)敬畏自然、尊重自然、善待自然、保护自然。(3)①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②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条件。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人类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的补偿和修复。③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