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1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9课 辛亥革命 课件(21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21张PPT)
鸦片战争
甲午中日战争
面对深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出路在何方?
太平天国运动
第二次鸦片战争
洋务运动
戊戌变法
八国联军侵华
清末新政
失败
破产
幻灭
破产
材料二 “革命为惟一法门。”“我们必须倾覆满洲政府,建设民国。革命成功之日……废除专制,实行共和。”
——孙中山《在檀香山正埠荷梯厘街戏院的演说》1903年
推翻清朝!
01
能在地图上准确找出武昌及全国响应革命宣布独立省份的位置,清晰梳理辛亥革命相关事件的时间顺序,构建起完整的时空架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
02
通过对《临时大总统誓词》、“宋教仁案” 报道等史料的研读,学会提取有效信息,以此分析辛亥革命各事件的背景、过程与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03
体会辛亥革命志士的奋斗精神,激发爱国情感,增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责任感。(家国情怀)
学习目标

武昌起义
1.背景
【合作探究】请阅读教材,依据材料归纳武昌起义的背景?
材料1:
革命者,天演之公例也,革命者,世界之公理也。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
——邹容《革命军》
材料3:
材料2: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地成立的革命团体
材料4:若没有四川保路同志会的起义,武昌革命或者要推迟一年半载的。——孙中山
(1)军事基础:革命党人之前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2)组织基础:各种革命团体纷纷成立;
(3)思想基础: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4)导火线:四川保路运动,
2.概况
2.概况
【史料实证】归纳武昌起义的过程
湖北军政府成立
湖北军政府旗帜
时间:
1911年10月10日
地点:
湖北武昌
主力:
湖北新军
过程:
全国响应,清朝瓦解
结果:
谋划起义
计划泄露
三镇胜利
成立政府
占领武昌
士兵首义
起义胜利后,湖北革命党人自认为“资望”不足,遂请反对革命的新军协统黎元洪出任湖北军政府都督,结果遭到拒绝。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湖北革命党人只得用手枪逼迫黎元洪就位。
革命党人的软弱性和妥协性,革命的不彻底性!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合作探究】自主阅读教材P54,梳理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概况。
时间 地点
总统 副总统
纪年
机构
性质
意义
1912年1月1日
南京
黎元洪
以1912年为民国元年,改用阳历
成立临时参议院,由各省的会议代表任参议员
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是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重要成果
孙中山
五色旗象征五族共和





公元n年-1911=民国y年
(n<1949)
纪年方式:民国纪年
公元1945年是民国多少年?
民国34年
【历史解释】梳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基本史实。
颁布时间 制定机构
目的
地位
意义
1912年3月
临时参议院
实现民主政治,维护民主共和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
它肯定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和民主自由原则,是辛亥革命的重要成果。
【历史解释】结合教材知识,归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内容
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
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
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
参议院行使立法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行使行政权并负其责任,
,法院行使司法权,司法独立等。
平等(人民权利)
自由(人民权利)
三权分立(政治体制)
主权在民(国家体制)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1.袁世凯其人:
武昌起义之后,清政府依旧巍然挺立,为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共和,湖北军政府与清政府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进行了交涉。
袁世凯(1859年-1916年),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北洋军阀领袖。河南项城人,故人称“袁项城”。
袁世凯早年发迹于朝鲜,归国后在天津小站训练新军。清末新政期间积极推动近代化改革,是大地主,大买办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在辛亥革命前的十几年中,他以叛卖维新派而获得慈禧的信任,以血腥镇压义和团和出卖主权而博得帝国主义的欢心,一直是清政府和帝国主义所倚重的人物。辛亥革命期间逼清帝溥仪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建立起北洋军阀的独裁统治。
2.背景:
清政府
支持



外国列强
革命党人
军事威胁
外交孤立
经济封锁
立宪派和旧官僚
施 压
军事进攻
政治欺骗
妥协退让
被迫重用
逼宫
中华民国成立初期革命党人面临的局势
3.过程:阅读教材,袁世凯是怎样一步步窃取革命果实的?
袁世凯逼清帝退位。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第一步
袁世凯通电赞成共和。孙中山提出辞职,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
第二步
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4月,孙中山正式解职。临时政府迁北京。
第三步
袁世凯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清帝退位诏书
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①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②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时空观念】阅读教材相关事实,为了限制袁世凯的权力,孙中山提出过哪些措施?
新任大总统到南京就职;
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实行责任内阁制
临时政府设在南京;
宋教仁改组国民党,筹划组织责任内阁
发动“二次革命”
破坏《临时约法》,控制内阁
制造“宋教仁案”
袁世凯独裁准备
革命党民主抗争
【预习反馈】自主阅读教材P56,梳理二次革命的基本史实。
⑴根本原因:
⑵直接原因/导火线:
⑶时间:
⑷领导人:
⑸结果:
1913年
孙中山、黄兴
宋教仁案
袁世凯专制独裁。
问题思考:这场革命为什么称为“二次革命”呢?
“一次革命,起于武昌,为推翻满清之专制。二次革命,则在南京,为袁世凯暗杀宋教仁而起。”
因为这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反对袁世凯的独裁专制和军事进攻,保卫民主共和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所以称之为“二次革命”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结合材料思考袁宋案对时局产生了什么影响?
【历史解释】二次革命为什么会被袁世凯所镇压?
材料一:“赣省独立,总理(孙中山)电令粤省同举,胡都督认为时机未至;电令沪上,英士以弹丸之地,难以相抗。”
——林志元《杂稿·二次革命之检讨》
材料二:战前,北洋政府陆军部直辖人数已经超过24万人,而革命党人实际控制军队人数约为8万人。 ——来新夏《北洋军阀史》
材料三:我们希望中国各界能友好而尊敬地对待袁世凯,我们希望中国能产生一个强有力的政府,这个政府的领袖只能是袁世凯。
——(英)葛雷《葛雷远东回忆录》
①革命派力量涣散
②革命党和北洋政府人力量悬殊
③列强支持袁世凯
遗憾:辛亥革命并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质疑问难】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成功了吗?还有什么遗憾?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病逝于北京,终年59岁。世人闻此噩耗,纷纷书写挽联纪念,其中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是:
是中国自由神,三民五权,推翻历史数千年专制之局。
愿吾侪(chái)后死者,齐心协力,完成先生一二件未竞之功。
成功的一面: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宣告了中国两千多年君主 专制制度的终结。它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打开了中国进步潮流的闸门。
辛亥革命
武昌起义: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与二次革命
中华民国建立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911年10月10日
时间:
时间:
1912年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
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 命的序幕
主力:
湖北新军
中华民国的建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性质:
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二次革命
失败,孙中山、黄兴等流亡日本
1912年2月12日,宣统帝溥仪下诏退位,清朝统治结束。
课堂小结
2.(2025·甘肃兰州·中考真题)胡适认为:“如果我们将中国传统文化比喻成一棵大树,洋务运动只不过剪断了一些枝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砍断大树”是指( )
A.刺激了民族工业发展 B.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改变了中国社会性质 D.促进了社会生活变化
课堂检测
1.(2025·吉林·中考真题)武汉是近代民主革命的重镇,有“首义之城”的美誉。这得益于( )
A.黄花岗起义 B.武昌起义 C.二次革命 D.北伐战争
B
B
3.(2025·黑龙江·中考真题)1912年发表的《新陈代谢》一文中写道:“共和政体成,专制政体灭……总统成,皇帝灭。”文章中两个“成”所表述的事件是( )
A.中华民国成立B.提出三民主义C.秋收起义爆发D.推翻封建制度
A
4.(2025·云南·中考真题)1904年,商务印书馆出版了《最新修身教科书》。初小200课中没有涉及一个“君”字,300个故事没有涉及一个“忠”字,大体提倡宽容、公平、进取、尚武等思想,反映出当时( )
A.社会思想观念的革新 B.教科书已摆脱朝廷控制
C.社会陋习被完全革除 D.实业救国成为主流思想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