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2 学会依法办事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2 学会依法办事 表格式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6.2 学会依法办事》教学设计
课题 课型 授课人 课时
6.2 学会依法办事 新授课 小刘 一课时
教材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二单元第六课第二框内容。第二单元围绕“维护社会秩序”展开,第六课聚焦“提升法治素养”,前一框“树立法治意识”为学生奠定了思想基础,而本框主要阐述了如何学会依法办事的问题。学生通过学习本框内容,一是要掌握依法办事的要求,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将法治观念转化为实际行动,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增强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二是在此基础上,理解树立法治观念、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弘扬法治精神的重要性,努力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和坚定捍卫者。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正处于从少年向青年过渡的阶段,具有一定的自主意识和社会认知能力,但法治观念尚在形成中,对法律的认识多停留在理论层面,缺乏实际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经验。他们在生活中可能会遇到一些与法律相关的问题,但往往不知如何依法处理,需要引导他们将法治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依法办事。
教学目标 1. 政治认同:认同我国法治建设方向,理解法治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 2. 道德修养:树立尊重他人、遵守公共秩序的意识,培养理性友善的处事态度。 3. 法治观念:树立法治观念,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掌握“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基本要求,立志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 4. 健全人格:提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能力,能够在生活中自觉遵守法律,遇到法律问题时能主动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途径解决问题。 5. 责任意识:明确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增强维护公共利益和公共秩序的责任感。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如何学会依法办事(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 难点:理解诉讼的不同类型及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升法治素养。
教学 方法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
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环节一: 活动一:出示单元框架与本课教学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方向。 让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有整体的认识,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环节二: 1.为何要依法办事 材料一:出示党的政策和法治建设的目标。 ·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对全面依法治国作出顶层设计和重大部署,明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党的十九大提出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强调了法治建设的重要性和长远目标。 · 党的二十大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这一重要论述深刻阐释了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内在逻辑,强调了法治社会建设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的重要地位。 ·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完善推进法治社会建设机制。” 【总结】1.为何要依法办事 建设法治社会,需要全体社会成员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养成依法办事的习惯,依法维护社会秩序,确保社会和谐有序。 2.如何学会依法办事 活动一:案例分析,初识自觉守法 展示“楼道里的‘废品站’”和“物业的‘紧急通知’”两个案例。 【提问】“从法律角度看,王大爷和物业小李的行为有何不同?这体现了依法办事的什么要求?” 【点拨】自觉守法 活动二:阅读教材50页“探究与分享”,思考: · 以上这些法律规定,你自觉遵守了吗? · 结合生活经验,分享你自觉守法的事例。 · 尝试说说我们为何要守法?在日常生活中应如何自觉守法? 【总结】(1)自觉守法。 ①原因:遵守宪法和法律是公民的一项基本义务。 ②做法: · 思想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经常想一想,自己的行为是否合法,如果违反法律会有什么后果; · 行动上:在行动上以法律为准绳,自觉遵守法律的各项规定。(教材P50) 活动三:情境探究,理解遇事找法 呈现“小宇为弟报仇获刑”的情境——阳光小区居民老李的儿子小宇是一名高三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不错。在高考前夕,小宇的弟弟被小区里的青年小赵打伤。小宇一时冲动,纠集了几个同学,将小赵打成重伤。结果,小宇因故意伤害罪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也因此无法参加当年的高考。 【提问】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对小宇的行为进行评价。 【点拨】(1)王某的行为是错误的。 理由:他在弟弟被打伤后,没有选择合法的途径解决问题,而是纠集他人将李某打成重伤,构成了故意伤害罪。这警示我们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要保持理性,遇事找法,不能采取违法犯罪的手段,否则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严重后果,甚至会受到法律的制裁。 【总结】(2)遇事找法。在遇到法律问题或者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我们要主动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充分利用能够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获得及时有效的法律帮助。(教材P51) 【拓展延伸】 · 咨询相关专业人士——律师、法律工作者(如社区里的“法律顾问”、学校聘请的法治副校长)——遇到法律问题,先找懂法的专业人士“问清楚”,能避免我们“走弯路”,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 提供法律服务的组织和机构——如人民调解委员会、律师事务所、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理解不同的法律服务机构有不同的“专长”,遇到问题时“对号入座”找机构,能快速获得有效的法律帮助,不用再“不知道找谁”。 活动四:合作探究,学会解决问题靠法 展示“土地流转毁约”案例——阳光小区有几户居民,像老张家、老王家等,之前将各自家庭承包的小区附近一块土地流转给了居民小李经营。小李在这块土地上种植柑橘,收获颇丰。老张家、老王家等人看着眼红,就想毁约。 【提问】小区干部是如何维护小李合法权益的?假设阳光小区居民经过调解等方式后,纠纷仍未解决,这时候该怎么办呢? 【总结】(3)解决问题靠法。 当生活中遇到矛盾纠纷,特别是自己或他人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以合法的方式表达诉求,通过法律途径,运用法律武器加以解决。我们可以寻求国家的法律救济,依法到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控告、举报,必要时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教材P52) 活动五:教材P53“相关链接”,讲解诉讼的地位与类型 · 民事诉讼是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依法审理民事案件和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主体平等,争议私权。例如,某小区业主因邻居占用公共楼道打官司,法院判决恢复原状,说明民事诉讼可以有效保护居民的合法权益。 · 行政诉讼审查行政机关行为的合法性,如市民对环保局处罚不服可提起诉讼,确保行政权力依法行使。 · 刑事诉讼由国家司法机关主导,查明犯罪事实,惩罚犯罪分子,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维护社会秩序。 3.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活动六:总结第六课两框内容,梳理如何提升法治素养 【总结】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树立法治观念,提高依法办事能力,养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习惯,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逐步成长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教材P53) 跟紧教师步伐,探讨法治在国家治理中的作用和意义。 结合民法典规定和生活常识,判断居民行为不合法,思考可能违反的法律及后果。 认真观看图片,倾听教师对各法律服务机构的介绍,了解其功能。 学生思考解决纠纷的最终途径,初步认识诉讼。 通过学习我党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论述和决策,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包括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重要性和长远目标,从而明白每一个社会成员对于法治社会、法治国家应承担的责任。 通过小区案例和教材法律规定,让学生感受自觉守法的重要性,明白自觉守法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将法律规定内化为自身行为准则。 借助真实情境,让学生明白遇到法律问题应主动寻求法律帮助,并有多种合法途径可以寻求帮助,增强他们遇事找法的意识,掌握“遇事找法”的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以合法方式和法律途径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解决问题靠法”的内涵;并且认识到诉讼是解决纠纷的重要法律手段,了解不同诉讼类型的适用情况,提升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
环节三: 活动一:梳理本框内容框架 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梳理“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的逻辑关系,构建知识框架。 活动二:教师寄语 今天我们学习了学会依法办事的相关知识。学会依法办事,就是要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让法律成为我们生活的准则。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以法为尺,践行法治,做一名崇德守法的好公民,让法治之光照亮我们的成长之路。” 活动三:课堂练习 1. 某校正在开展“依法维权”专题讲座,以下行为符合依法维权要求的有( )。 A.小王在健身房办了卡,健身房突然倒闭,小王组织其他会员一起去堵健身房老板的家门,要求退钱 B.小张网购的衣服与商家描述不符,他在多个网络平台上发布商家的个人信息进行报复 C.小赵在餐厅吃饭时发现菜品中有异物,他冷静地与餐厅经理协商,要求合理赔偿,若协商不成则准备通过合法途径解决 D.小李乘坐网约车,司机绕路导致费用增加,小李一怒之下在车上与司机发生肢体冲突 2.对下列案例点评正确的有( )。 ①齐某对一辆出租车实施抢劫,强行拿走车内笔记本电脑等贵重物品--齐某的行为属于民事违法行为 ②检察机关依法对王某涉嫌受贿、违法发放贷款案提起公诉--检察机关的行为属于提起行政诉讼 ③孙某入职某公司后被辞退且未足额获得劳动报酬,便到当地法律援助中心申请法律援助,该中心为他指派律师,维护了他的合法权益--孙某懂得依法维权 ④某小区业主不服区规划局驳回其申请的增设电梯规划许可,将其告上法庭--业主将规划局告上法庭属于行政诉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在教师引导下,整理笔记,明确依法办事的要求。 独立完成练习,及时反馈。 课堂练习有助于检测学习效果,从而针对性的查缺补漏。
板书 设计
教学 反思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