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30ppt+视频)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第20课第一次工业革命 课件(30ppt+视频)

资源简介

(共30张PPT)
第20课
第一次工业革命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
学习目标
1.通过梳理飞梭、珍妮机、蒸汽机、蒸汽机车的发明时序,能完整表述工业革命的关键事件与人物;
2.通过分析市场需求史料与技术发明数据,能说明 “社会需求推动技术创新” 的逻辑,;
3.能辩证评价工厂制度的利弊,提升历史解释能力;
4.通过对比英国工业革命与中国近代洋务运动,认识科技自主创新的意义,增强家国情怀。
概念解释
工业革命
又称产业革命,是资本主义时期由工场手工业向机器大工业的一次飞跃,主要是以机器取代人力。它既是生产领域里的一场变革,又是社会关系上的一场革命。
工场
工厂
一、纺织技术的革新
1.背景(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权利法案》
材料一:到光荣革命为止,合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已经在英国形成了,正是在这种环境下,英国率先走向工业革命。
——钱乘旦《英国通史》
①政治: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确立,政局稳定。
材料:英国的殖民掠夺和海外贸易,直接为工业革命的开展积聚了大量可用的资金。海上霸权是保证这一财富的“渠道”畅通无阻的关键。
——王斯德《世界通史》
奴隶贸易: 三角航程一次航行六个月,做三次买卖,获利100%-300%
②经济基础:拥有雄厚的资本和丰富的原料(殖民掠夺、三角贸易提供了原始资本和原料)
圈地运动是指15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西欧新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使用暴力剥夺农民土地的过程,以英国最为典型。由于当时英国制呢业发达,呢绒出口剧增,刺激了羊毛的需求,农场主就强占农民份地和公有地,并用栅栏、濠沟等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牧场。大批丧失土地的农民成为一无所有的雇佣劳动者。
③劳动力:圈地运动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大国崛起》
④科学:自然科学发展(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
英国手工工场里已实现了精细的分工。如每织一尺布,平均需要14道工序;生产一枚小小的胸针,需要经过18道工序的操作。把生产过程分解为一系列反复操作的环节,使运用机器来代替手工劳动成为可能。
同时,精细的分工,使工人长期从事某一工序的工作,因而具有了某种特长,培养了一批熟练工人和机械师,他们已经具备发明机器和使用机器的能力。
⑤技术:发达的工场手工业提供了(劳动分工)技术条件。
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甚至工场手工业也不再能满足需要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引起了工业生产的革命。
——《共产党宣言》
直接原因:国内外市场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
归纳总结:为什么工业革命最早在英国发生?
1.政治前提:
2.市场需求:
3.资本条件:
4.劳动力条件:
5.技术条件:
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国内外市场的扩大
殖民掠夺提供了资本和原料
圈地运动提供了自由劳动力
科学和工场手工业的发展
最先开始的部门
棉纺织业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纺纱
织布
技术的革新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提高了织布速度。
“棉纱荒”:织布速度提高,纺纱速度跟不上,棉纱供不应求
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注意:飞梭不是机器,而是织布机的零部件
二、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时间:
人物:
发明:
影响:
1785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1.19世纪30年代,蒸汽机成为主要的动力来源
2.是生产领域的一次重大飞跃,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3.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标志性成就,人类从此进入“蒸汽时代”
动力机器——蒸汽机
19世纪,传统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替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工厂制度的确立
背景:
蒸汽机的使用使工厂脱离水力和河流,工厂大量进入城市
工厂规模扩大
时间:
手工工场
现代工厂
工厂与工场的区别:
工厂以机器生产为基础,工场以手工劳动为基础。
工业革命正是“工厂”取代“工场”,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的过程。
阅读教材 P96,完成 “铁路时代大事年表”,标注 “标志性事件的意义。
时间 事件 标志性意义
19 世纪初
1825 年
1830-1851 年
木制铁路
马匹拉动货物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试车
木制铁路 + 马匹拉动货物
铁路雏形,运输效率低
斯蒂芬森蒸汽机车试车
铁路时代正式开始
英国建成 1 万千米铁路网
英国实现 “铁路全覆盖”,生产与市场深度联结
三、火车与铁路
影响:①铁路时代的到来为社会提供了更为便捷、廉价、便利的交通;②使生产和市场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
对个人:方便了人们出行,增强了人们的守时意识。
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第一艘汽轮。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
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时间 人物 发明 意义
1765年 哈格里夫斯 珍妮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1785年 瓦特 改良蒸汽机 使工业革命得以更快地向纵深发展
进入 19世纪 现代工厂制度
1825年 斯蒂芬森 蒸汽机车 标志着铁路时代的开始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主要成果
(1)技术发明多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积累,科学和技术尚未紧密结合;
(2)首先发生在英国,随后扩展到其他国家;
(3)工业革命开始于轻工业部门;
(4)新的生产组织形式---现代工厂制度确立。
工业革命的特点
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
—《共产党宣言》
1、生产力:工业革命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材料一:
工业革命的影响
材料二: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2.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促进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材料三:19世纪中期,英国是世界上……最强的国家。英国政府实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一个庞大的帝国在19世纪末登上顶峰。
——钱乘旦《英国通史》
3.19世纪中期,英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工业国家,
促进了英国的殖民扩张
4.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的初步形成。
鸦片战争(1840——1842) 我们巨大的、不断扩张的生产能力,迫切需要开辟新的市场。中国的门户必须被打开,否则,曼彻斯特和格拉斯哥的机器将停止运转,成千上万的工人将陷入饥饿和骚乱。对华贸易不是一个选择,而是一种必要性。
——英国纺织业主的请愿书(1830年代)
5.完成工业革命的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材料:用大机器代替了手工劳动,从而把劳动者变成工人无产者,把从前的大商人变成了厂主。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6.社会分化为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7.加快了近代城市化进程
英国农村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示意图
材料:
6、导致民富分化加剧;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
材料六: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越来越富有,工人待遇却很差。
——九上《世界历史》相关史事
材料七:工业化之后,伦敦的工厂如雨后春笋,高大的烟囱林立,处处浓烟滚滚,能见度极低。首都伦敦被冠以“雾都”的称号在19世纪后期的英国,呼吸系统的疾病已成为非常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1873年1880年和1892年,伦敦相继发生由燃煤造成的毒雾事件,先后夺去了1800人
英国
法国
美国
德意志
俄国
日本
工业革命的扩展
19世纪中期,英国大机器生产已经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方式,工业革命完成。
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传往欧洲其他国家,法、美、德等国先后进行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的启示
1.科技是第一生产力;
2.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注意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课堂小结
第一次工业革命
纺织技术的革新
蒸汽机和工厂制度的确立
火车与铁路
工业革命最早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飞梭和珍妮机
瓦特改良了蒸汽机
进入19世纪,传统的手工工场逐渐被大工厂取代,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铁路时代的开始:1825年,斯蒂芬森设计的蒸汽机车正式试车。
工业革命的影响与启示
1.17世纪末,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随着国内外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棉纺织品的需求迅速增长,刺激了棉纺织生产方式的改进和新技术的发明。这表明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革新
A. 来源于人们生活中的无意发现 B. 受到了市场需求扩大的推动
C. 体现了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 D. 推动垄断组织的产生与发展
B
课堂检测
2.“1765 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的珍妮机一次能纺出 8 根纱线,后来改进后可纺 80 根。这一发明引发连锁反应,其他生产部门纷纷发明机器。” 材料说明珍妮机的发明( )
A.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兴起 B. 标志着工厂制度确立
C. 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D. 促进了铁路时代到来3.17、18世纪资产
A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