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6.1树立法治观念 课件(共27张PPT)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七下11.1 法律的作用(如何理解“法不可违“)
①.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范,
明确告知人们哪些行为是合法的,哪些行为是违法的,为人们是否实施某种行为提供了方向指引。
②.不违法是人们行为的底线。
温故知新
三种违法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
行政违法行为
刑事违法行为
违反:《民法典》
责任:赔偿费用、赔礼道歉
常见情形:拾得遗失物不还、欠钱不还、
侵犯肖像权、著作权、合同纠纷
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道路交通安全法》
责任:拘留、罚款
常见情形:扰乱社会治安、破坏公共设施
谎报险情、交通违法
违反:《刑法》
责任:拘役、罚金、有期/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
常见情形:抢劫、致人重伤,醉驾、情形严重
一般违法行为
(情节相对轻微)
严重违法行为【犯罪】
(情节严重)
温故知新
第六课《提升法治素养》
6.1树立法治观念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 八上第二单元
政治认同:认同法治是我国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积极响应国家法治建设号召,坚定对社会主义法治的信心。
道德修养:将法治观念与道德修养相结合,明白守法是基本道德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以法律和道德双重标准规范自身行为。
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权威性和公正性,形成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权利义务相统一等法治观念,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意识。
健全人格:通过树立法治意识,培养自律、理性、负责的人格品质,在面对问题和冲突时,能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解决。
责任意识:意识到自身在法治社会建设中的责任,积极传播法治观念,为营造良好法治环境贡献力量。
学习目标
重点难点
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要求
自学导航-问题指引
1.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3.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2.法治意识的含义?
4.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2025年5月28日,山东烟台,一位游戏主播秋止(真名:姚某)在直播打游戏时,嘴一快、念一歪,把邱少云和游戏人物的死亡场景扯到一起,语气轻佻,配合着枪声特效,还真以为自己加了个好笑的“游戏滤镜”。
话音刚落,弹幕瞬间炸开锅,不是夸主播“梗玩得溜”,而是一水儿的谴责、吐槽,引发网民强烈愤慨,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经人举报后,姚某主动到公安机关投案,如实陈述违法行为。公安机关依法对违法行为人姚某处以行政拘留。
姚某为何被行政拘留?他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姚某被法律制裁的背后体现了什么?
探究新知
探究一: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生活观察1
如果放任姚某的行为,社会会出现什么后果?
《英雄烈士保护法》第22条(禁止歪曲、丑化英烈事迹)。法律明确划定“言论自由”与 “侵权违法”的边界,为行为提供可预测的评价标准。
姚某自称“开玩笑”,为何仍被法律制裁?
姚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法治是社会进步与秩序的保障

姚某的行为不仅侵害英雄烈士的名誉,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可能会削弱公众对法治的信任。
法律是评价行为合法性的准绳
探究三: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1)含义:法律是一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有效的准绳。
(2)要求:我们必须在法律范围内活动,以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法律行使权利、履行义务,树立法治观念,学会依法办事。
【笔记】 1.法律的含义及要求
生活中的这些违法行为是哪些因素造成的?给我们什么警示?
我们要尊重法律,遵守法律,树立法治观念
探究二:法治观念的含义
含义:法治观念是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笔记】 2.法治观念的含义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笔记】★ 3.树立法治观念的原因
宪法的根基在于人民发自内心的拥护,宪法的伟力在于人民出自真诚的信仰。 ——习近平
一切法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公民的内心里! ——卢梭
③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笔记】★ 3.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③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当法律真正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时,才会充分体现其价值、发挥其应有的功能。
【笔记总结】 ★3.树立法治意识的原因
①我国是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我国,法治是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②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第一,制立良法。良法必须紧扣本国实际,否则立法就是无本之木。
第二,公正司法。公正是司法的灵魂,也是培育国人法律信仰的关键。有了良法,司法不公,法律信仰只能是纸上谈兵。
第三,严格执法。严格执法是政府取信于民的重要保证,不仅事关政府的光辉形象,而且关乎民众法律信仰的形成。
第四,注重守法。必须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普法教育,让普通百姓在知法懂法的基础上守法。
全社会对法治普遍信仰的条件
拓展延伸
(1)敬畏和信仰法律。
表现:①坚持宪法法律至上,敬畏法律规则,相信法律的力量。
②牢固树立法律红线不能触碰、法律底线不可逾越的观念,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
【笔记】★ 4.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探究四: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有事找律师!”问题是,不是每个人都有法律意识!所以,要从娃娃抓起……
世界上最牛的一句话:“有事请找我的律师谈”
判断一个人是不是真牛,不是他开着豪车,住着豪宅,而是当他看到有老人摔倒的时候,他敢过去扶!即使被讹诈或者诬陷也会淡然潇洒的说一句:“有事找我律师谈!”
思考:这个人牛的原因是什么?他为什么不怕讹?
因为他懂法,他的法律意识强
生活观察2
1986年以来,我国已连续实施完成了七个五年普法规划,取得了重要成果。全社会法治观念明显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明显提高。法治教育纳入了国民教育体系,青少年的规则意识和依法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能力明显增强。中宣部委托国家统计局形成的《2020年全国社会心态调查综合分析报告》显示,当自己或家人遇到不公平事情时,选择“通过法律渠道解决”的人数居第一位,“遇事讲法、遇事找法”逐步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
(2)积极主动地学习法律。
表现:①学习个人成长和参与社会生活必备的基本法律常识,正确理解法律。
②积极参与各种法治实践活动,理性分析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问题,提升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笔记】★4.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模拟法庭
法律知识竞赛
法律辩论赛
法律学习宣传活动
近年来,一些学校组织青少年广泛开展模拟法庭、法律知识竞赛、法律辩论赛、法律学习宣传、法律情景剧展演等形式多样的法治教育主题活动。
(3)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
表现:①从细节抓起、从小事做起,从遵守规则做起,如遵守交通规则、做好垃圾分类、杜绝餐饮浪费,营造清朗网络空间等。
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为形成尚德守法的价值取向、营造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社会氛围作出自己的贡献。
【笔记】 ★ 4.树立法治意识的要求
6.1树立法治观念
课时小结
1.法律的含义和要求
2.原因
3. 要求
(1)敬畏、信仰
(2)积极主动学习
(3)守法光荣、违法可耻
含义: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合法有效的准绳。
要求:法律范围内,行为准则,依照法律,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法治国家
离不开各种社会规则和行为规范
促进社会进步、维护社会秩序、捍卫国家尊严、实现人民权利与自由的重要保障。
法律的权威
1.学校开展“普法护航助成长”为主题的法治教育宣传周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 )
A.有利于提升学生法治素养
B.能够实现全民自觉守法
C.有助于学生制定法律法规
D.可以杜绝学生违法犯罪
课堂练习
A
2.一男子酒后拨打119谎称起火。当接线员询问起火位置等信息时,男子却顾左右而言他,最终在连番追问下承认打的是骚扰电话。事后,该男子被当地警方依法行政拘留。
这一案例说明( )
A.公民应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B.树立法治意识,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要求
C.法律维护人们的合法权益
D.公民应该树立法治意识,学会依法办事
D
课堂练习
3.卢梭说过,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们的内心里。这启示我们( )
A.要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B.法律主要依靠道德保证实施
C.法律可以保护我们的所有权益
D.只要将法律铭刻于心,就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
A
课堂练习
4.某地人民检察院联合教育局,聘任多名中小学生担任法治副校长的“法治小助理”,承担校园法治教育宣传员和监督员的职责。该举措有利于( )
①引导学生学法知法守法
②鼓励学生参与法治实践
③提高青少年的执法能力
④加强青少年的司法保护
A.①③ B.①② C.②③ D.②④
B
课堂练习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