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春望》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6《春望》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春望》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爱国忧民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圣” 杜甫的经典爱国诗篇《春望》,对标中考 “战乱题材 + 家国情怀”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杜甫‘沉郁顿挫’风格”“安史之乱的历史创伤” 及 “诗人忧国思家的双重痛苦”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对比、拟人、炼字” 等高频手法,突破 “国破山河在的深层意蕴”“白头搔更短的细节张力”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 “李杜”,有 “诗圣” 美誉。其诗风沉郁顿挫,以 “诗史” 般的笔触反映社会现实,代表作有 “三吏”“三别”。《春望》是其安史之乱时期的巅峰之作,通过 “国破山河在” 的衰败景象,展现战乱对家国的摧毁,尽显 “沉郁”(情感深沉)与 “顿挫”(节奏跌宕)的艺术特质。(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杜甫 “沉郁顿挫” 的诗风)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肃宗至德二年(757 年):安史之乱爆发后,叛军攻陷长安,杜甫在投奔灵武朝廷途中被俘,囚禁于沦陷的长安。春日目睹都城破败、百姓流离,他百感交集,写下此诗。既抒发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也表达对亲人的深切思念,是 “中考历史背景关联题” 的高频文本。(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春望》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爱国忧民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景中含情,情中见史”:全诗以 “望” 字贯穿,通过 “山河、草木、花鸟” 等意象,既描绘战乱的真实场景,又暗含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是 “中考情景交融题” 的典范。(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与 “望” 的线索作用)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长安城破” 为背景,绘战乱惨状,抒家国之痛;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安史之乱历史”“杜甫现实主义创作”“细节描写手法”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山河、烽火)”“炼字(破、深、抵)”“情感把握(忧国 + 思家)”。(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诗史”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国破 guó pò 国都沦陷(“国” 指长安,非 “国家”) 国破山河在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结合 “山河在” 的对比,理解 “国都残破” 的深层含义
城春 chéng chūn 长安城的春天(“城” 指长安) 城春草木深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城春” 与 “草木深” 形成反差,显战乱后的荒芜
烽火 fēng huǒ 战火(古代边防报警的烟火) 烽火连三月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需关联 “连三月”,理解战争的持续与残酷
家书 jiā shū 家信(非 “家庭书籍”) 家书抵万金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家书” 是战乱中唯一慰藉,显亲情珍贵
白头 bái tóu 白发(非 “白色的头”) 白头搔更短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白头” 象征衰老,需结合 “搔更短” 的动作,理解愁绪之深
浑欲 hún yù 简直要(“浑” 表程度深) 浑欲不胜簪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浑欲” 强调头发稀疏的极端状态,避免译 “浑浊”
不胜簪 bù shèng zān 插不住簪子(“胜” 读 shēng,承受) 浑欲不胜簪 中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结合 “古代男子束发用簪” 的文化背景,理解衰老意象
2. 默写易错字(中考默写题高频丢分点)
易错字组 正确写法 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 真题考频
城春草木深 深 生、森 音近形似,“深” 表 “茂密”,“生”(生长)、“森”(阴森)语义不符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深” 显荒芜,与 “城春” 形成对比
感时花溅泪 溅 贱、渐 音近形似,“溅” 从 “氵”(泪水飞溅),“贱”(卑贱)、“渐”(逐渐)语义无关 高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溅泪” 是拟人手法,需结合 “感时” 的情感
家书抵万金 抵 低、砥 音近形似,“抵” 表 “值”,“低”(高低)、“砥”(砥砺)语义无关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抵万金” 是夸张,显家书珍贵
白头搔更短 搔 骚、瘙 音近形似,“搔” 从 “扌”(动作),“骚”(骚扰)、“瘙”(瘙痒)语义无关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搔” 是细节描写,体现焦虑
浑欲不胜簪 簪 攒、赞 音近形似,“簪” 从 “竹”(首饰),“攒”(积攒)、“赞”(赞美)语义无关 中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需结合 “束发用簪” 的文化常识
三、内容脉络拆解(逻辑梳理,中考内容理解题核心)
《春望》以 “诗人望春的视角变化” 为线索,按 “总写衰败→分写细节→直抒愁情” 的顺序展开,层层递进,情感从 “含蓄” 到 “强烈”:
1. 首联(总写)—— 写长安城破的整体景象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内容: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降临,长安城却杂草丛生。
作用:① 对比手法,显时代悲剧:“国破” 与 “山河在” 对比,突出战乱对人类文明的摧毁;“城春” 与 “草木深” 对比,以乐景写哀情,强化荒芜感(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② 奠定基调,统领全篇:“破”“深” 二字定下全诗 “沉痛” 的基调,为后文 “花鸟惊心”“家书难通” 铺垫。
2. 颔联(分写)—— 写花鸟含悲的细节场景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内容:感伤时局,见花开而落泪;怨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
作用:① 拟人手法,移情于物:赋予花鸟人的情感,“花溅泪”“鸟惊心” 实为诗人内心痛苦的投射,体现 “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② 深化情感,承上启下:承接首联 “国破” 的悲痛,引出颈联 “家书难通” 的思念,是 “景语” 与 “情语” 的完美融合。
3. 颈联(分写)—— 写家书难通的具体愁绪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内容:战火连绵数月,一封家书胜过万金。
作用:① 夸张手法,强调思念:“抵万金” 极言家书的珍贵,反映战乱中信息隔绝的残酷现实(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② 聚焦个体,以小见大:从 “国家” 转向 “家庭”,通过个人遭遇折射战争对普通百姓的伤害,体现 “诗史” 特质。
4. 尾联(直抒)—— 写衰老憔悴的自我形象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内容:白发越搔越短,几乎插不住簪子。
作用:① 细节描写,显愁绪之深:“搔” 的动作与 “短” 的结果,将抽象的忧愁具象化为生理变化,“不胜簪” 更暗示诗人心力交瘁(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② 首尾呼应,升华主题:以 “白头” 呼应首联 “国破”,表明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深化 “家国同构” 的主旨。
四、情感主旨深度解析(中考主观题核心)
《春望》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忧国” 或 “思家”,而是 “三重情感的交织”,需结合安史之乱的历史背景与杜甫的个人遭遇拆解:
1. 浅层情感:对国都沦陷的痛心疾首
触发点:诗人亲眼目睹长安城从 “盛唐繁华” 沦为 “断壁残垣”,“国破山河在” 的反差强烈冲击视觉与心灵;
体现:“破” 字如利刃划开盛世表象,“草木深” 的荒芜景象直击人心,这种 “物是人非” 的沧桑感是最直观的情感表达(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2. 中层情感:对亲人离散的深切思念
依据:“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的现实困境,使诗人与家人音讯隔绝,生死未卜;
特点:这种 “思念” 并非普通的离愁别绪,而是战争阴影下的 “绝望之思”—— 家书不仅是情感寄托,更是家人存活的唯一证明,“抵万金” 的夸张背后是血泪交织的无奈(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3. 深层主旨:对时代悲剧的深刻反思
哲学背景:杜甫以 “诗史” 的笔触,通过个人命运的缩影,揭示安史之乱对整个社会的摧毁;
体现:“白头搔更短” 的衰老形象,既是个人苦难的写照,也是 “乱世中所有人命运” 的象征 —— 战争不仅破坏物质文明,更消磨人的精神意志,这种 “反思” 使诗歌超越个人情感,具有普遍的社会意义(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总结主旨:全诗通过描绘安史之乱中长安城的破败景象,既抒发了诗人 “对国都沦陷的痛心、对亲人离散的思念”,也表达了 “对战争灾难的控诉、对时代悲剧的反思”,是 “个人情感与家国命运” 紧密结合的典范。
五、艺术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
手法类型 对应诗句 手法解析 作用与效果(结合中考考点) 真题考频
对比手法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破” 与 “山河在” 对比,“城春” 与 “草木深” 对比,以永恒的自然反衬人类文明的脆弱 1. 突出战乱的破坏力 —— 山河依旧,人事全非;2. 强化情感冲击 —— 乐景写哀情,倍增其哀(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高频
拟人手法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赋予花鸟人的情感,“花溅泪”“鸟惊心” 实为诗人情感的外显 1. 使抽象情感具象化 —— 通过花鸟的 “悲”,读者更易体会诗人的 “痛”;2. 体现 “物我合一” 的意境,增强感染力(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高频
夸张手法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连三月” 强调战争持久,“抵万金” 极言家书珍贵 1. 突出战争的残酷性 —— 战火蔓延数月,百姓流离失所;2. 凸显思念的迫切性 —— 家书成为精神支柱,反映人性光辉(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高频
细节描写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 “搔头” 的动作与 “白发稀疏” 的细节,刻画诗人衰老憔悴的形象 1. 以小见大 —— 个人形象折射时代苦难;2. 动态与静态结合 ——“搔” 的动作显焦虑,“不胜簪” 的静态显绝望(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 高频
情景交融 全篇(尤其前四句) 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如 “国破山河在” 既写实景,又抒悲痛 1. 避免空洞抒情 —— 情感依托于具体景象,更真实可感;2. 结构严谨 ——“望” 字贯穿,景随情变,层次分明(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 中频
六、真题实战(答题模板,适配中考题型)
(一)默写题(高频易错句)
真题(2024 湖北黄冈)
补写出《春望》中表达诗人对亲人深切思念的句子:“,。”
答案: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解析:易错字提醒:“烽” 勿写 “峰”,“抵” 勿写 “低”。需结合 “思念亲人” 定位颈联,牢记 “抵万金” 的夸张效果。
答题模板:抓 “思念亲人” 场景定位诗句 + 强化 “烽”“抵” 等易错字记忆。
(二)字词解释题
真题(2025 浙江宁波)
解释 “国破山河在” 中 “破” 字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破” 字意为国都沦陷、城池残破(1 分)。作用:① 内容上:精准描绘安史之乱后长安城的衰败景象,“破” 与 “山河在” 形成对比,突出战乱对人类文明的摧毁;② 情感上:“破” 字如利刃,直戳读者心脏,奠定全诗 “沉痛” 的情感基调,为后文 “花鸟惊心”“家书难通” 铺垫(1 分)。
答题模板:字词本义 + 内容作用(对比效果) + 情感作用(奠定基调)。
(三)句子赏析题
真题(2023 江苏苏州)
赏析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一联的妙处。
答案:1. 手法判断:运用拟人与移情手法(1 分),赋予花鸟人的情感。
2. 内容解读:诗句描绘了 “因感伤时局,见花开而落泪;因怨恨离别,闻鸟鸣而惊心” 的画面(1 分),“溅泪”“惊心” 实为诗人内心痛苦的投射。
3. 情感与效果:① 拟人手法显情感共鸣 —— 花鸟的 “悲” 与诗人的 “痛” 融为一体,读者更易感同身受;② 移情手法拓意境深度 —— 将个人情感升华为对时代悲剧的反思,使诗歌具有普遍意义(1 分)。
答题模板:手法判断(拟人 + 移情) + 画面描述(情感投射) + 情感 + 哲理效果(共鸣与反思)。
(四)情感主旨题
真题(2024 山东泰安)
结合创作背景,分析《春望》的情感内涵。
答案:1. 创作背景关联:安史之乱爆发,长安沦陷,杜甫被俘,目睹战乱惨状,写下此诗(1 分)。
2. 情感内涵分析:
对国都沦陷的痛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通过对比,凸显战乱对长安城的破坏,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1 分);
对亲人离散的思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以夸张手法,极言家书珍贵,反映战乱中亲情的脆弱与珍贵(1 分);
对时代悲剧的反思:“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通过个人衰老形象,象征战争对人性的消磨,揭示安史之乱的社会危害性(1 分)。
答题模板:背景说明 + 分述情感(痛心→思念→反思) + 总结情感本质(家国同构)。
七、拓展对比(跨文本关联,中考对比题高频)
对比维度 《春望》(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 《示儿》(陆游)
核心意象 国破、烽火、白头(战乱衰败) 剑外、蓟北、喜欲狂(胜利狂喜) 九州、王师、家祭(复国遗愿)
情感基调 沉郁悲痛、绝望无奈(战乱创伤) 狂喜奔放、激情澎湃(胜利喜悦) 深沉悲壮、至死不渝(爱国遗志)
艺术手法 对比、拟人、细节描写(重现实刻画) 直抒胸臆、夸张(重情感宣泄) 白描、用典(重情感含蓄)
核心主旨 借战乱景象抒家国之痛,反思时代悲剧 借胜利消息抒收复失地的喜悦,歌颂和平 借临终遗嘱抒复国之志,表达爱国情怀
创作视角 亲历者视角(真实记录) 参与者视角(亲身体验) 旁观者视角(临终嘱托)
现实意义 适用于 “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如国际冲突、历史反思) 适用于 “民族复兴”“团结奋进”(如国家建设、时代使命) 适用于 “爱国教育”“责任担当”(如青年使命、文化传承)
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
默写易错(高频丢分):
“城春草木深” 的 “深” 勿写 “生”(“深” 显荒芜,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感时花溅泪” 的 “溅” 勿写 “贱”(“溅” 表泪水飞溅,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家书抵万金” 的 “抵” 勿写 “低”(“抵” 表价值,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字词误解(翻译 / 解释题高频错):
“国破” 勿译 “国家灭亡”(正确:国都沦陷,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白头” 勿译 “白色的头”(正确:白发,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
“不胜簪” 勿译 “不能胜过簪子”(正确:插不住簪子,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
主旨偏差(情感题高频错):
误将情感仅解读为 “忧国”(忽略 “思家” 与 “时代反思”,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
误将 “白头搔更短” 视为单纯的 “衰老描写”(实际是 “家国之痛的具象化”,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忽略 “安史之乱” 的历史背景(认为仅写 “个人哀愁”,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手法混淆(赏析题高频错):
误将 “对比” 视为 “对偶”(前者是内容对比,后者是形式对仗,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误将 “拟人” 视为 “比喻”(前者是赋予情感,后者是打比方,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误将 “细节描写” 视为 “白描”(前者重局部刻画,后者重整体勾勒,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意象串联法” 记内容脉络:
编口诀关联 “意象→诗句→情感”:“国破城荒草木深(沉痛),花泪鸟惊恨别心(悲伤);烽火家书抵万金(思念),白头搔短不胜簪(绝望)”,通过 “沉痛→悲伤→思念→绝望” 的情感链,快速记忆全诗内容,避免理解碎片化。
“对比记忆法” 辨易错字词:
制作 “易错字词对比卡”:
正确字词 易错字词 区别要点 记忆技巧
深 生 “深” 表茂密,“生” 表生长 “深” 如草高,“生” 如发芽
溅 贱 “溅” 从 “氵”,“贱” 从 “贝” “溅泪” 与水有关,“贱” 与钱有关
抵 低 “抵” 表价值,“低” 表高度 “抵万金” 如高价,“低” 如位置低
贴在课本旁,每天花 2 分钟对比记忆,强化印象。
“历史背景卡片法” 解主旨题:
整理 “安史之乱” 关键词卡片:
时间:755-763 年;
影响:唐朝由盛转衰,社会动荡,百姓流离;
关联诗句:“国破山河在”“烽火连三月”;
现实映射:如叙利亚内战中的儿童,与 “白头搔更短” 的悲剧相通;
答题时直接调用卡片内容,确保覆盖 “历史背景” 的得分点。
“对比阅读法” 拓知识面:
将《春望》与《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比:
相同点:均写安史之乱,表达爱国情怀;
不同点:《春望》是 “战乱中的悲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 “胜利后的狂喜”;
通过对比,加深对杜甫 “沉郁顿挫” 与 “狂喜奔放” 双重诗风的理解,应对中考对比题。
“现实映射法” 深化情感理解:
将 “家书抵万金” 映射到现实生活:
如疫情期间 “滞留海外的留学生盼家书”,与战乱中的 “思念” 同理;
如 “留守儿童等待父母电话”,体会 “信息隔绝” 的痛苦;
通过现实映射,让情感理解更具体,主观题答案更贴近生活,符合中考 “结合实际谈感悟” 的要求。
最后,为了帮你更高效备考,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 **《春望》中考炼字对比表 **?里面会汇总诗中 “破、深、溅、抵” 等核心字词的赏析角度与答题模板,方便你快速掌握 “一字定乾坤” 的赏析技巧,突破中考炼字类主观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