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渡荆门送别》知识点考点精梳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渡荆门送别》知识点考点精梳 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渡荆门送别》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山水抒怀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仙” 李白的经典山水诗《渡荆门送别》,对标中考 “山水抒怀 + 思乡类古诗”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荆门山水的雄浑奇幻” 及 “诗人初离故土的复杂心境”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炼字、虚实结合、拟人化” 等高频手法,突破 “颈联千古名句赏析”“尾联送别对象解读”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代表,有 “诗仙” 之称。其诗风 “豪放飘逸、想象瑰丽”,常运用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代表作有《蜀道难》《望庐山瀑布》等。《渡荆门送别》是其青年时期(25 岁)出蜀漫游时的作品,既展现 “仗剑去国” 的豪情,又暗含 “初离故土” 的温情,是 “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结合” 的典范。(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李白 “诗仙” 称号与浪漫主义风格)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 年):李白为实现 “四方之志”,“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从蜀地(今四川)沿长江东下,途经荆门山(今湖北宜都西北)时所作。此次出行是诗人首次远离家乡,既怀 “闯荡天下” 的抱负,又对故土充满眷恋,诗中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壮阔与 “仍怜故乡水” 的温情,正是这种复杂心境的写照。(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渡荆门送别》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山水抒怀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景随舟动,情随景迁”:全诗以 “行舟” 为线索,从蜀地到楚地,从群山到平野,从现实到奇幻,画面随视角转换不断变化,情感也从 “豪情” 渐入 “乡情”,体现李白 “笔落惊风雨” 的浪漫主义特质。(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与 “景随舟动” 特点)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出蜀渡荆门” 为线索,记行程、绘风光、抒乡情;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李白浪漫主义风格”“山水诗视角转换”“拟人化抒情”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山、江、月、云)”“颈联赏析(‘飞’‘结’的妙处)”“尾联情感解读(故乡水的象征义)”。(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浪漫主义典范”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渡远 dù yuǎn 乘船远行(“渡” 指乘船,非 “徒步”) 渡远荆门外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关联 “行舟” 背景,勿泛译 “远渡”
来从 lái cóng 来到(“从” 表方向,非 “跟随”) 来从楚国游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明确 “来从” 是 “前往”,体现诗人的主动性
大荒 dà huāng 广阔无际的原野(非 “荒凉之地”) 江入大荒流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大荒” 凸显 “天地辽阔”,与 “江” 形成 “纵横” 构图
月下飞天镜 yuè xià fēi tiān jìng 明月倒映江中,如飞下的明镜(“飞” 写月影的动态感) 月下飞天镜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核心考点,需关联 “江面平静” 的环境,勿仅译字面义
云生结海楼 yún shēng jié hǎi lóu 云霞变幻,如海市蜃楼(“结” 写云的聚集感) 云生结海楼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海楼” 是比喻,需体现 “奇幻” 与 “壮美”
仍怜 réng lián 依然怜爱(“怜” 是 “喜爱”,非 “怜悯”) 仍怜故乡水 高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怜” 是全诗情感核心,体现对故乡的深情
万里送行舟 wàn lǐ sòng xíng zhōu 故乡水送舟行万里(“万里” 极言距离远,非实指) 万里送行舟 中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关联 “拟人化” 手法,体现故乡水的 “深情”
2. 默写易错字(中考默写题高频丢分点)
易错字组 正确写法 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 真题考频
荆门 荆 京、刑 音近形似,“荆” 是地名用字(从 “艹”),“京”(首都)、“刑”(刑罚)语义无关 高频
大荒流 荒 慌、谎 音近形似,“荒” 指原野广阔(从 “艹”),“慌”(慌张)、“谎”(谎言)语义无关 高频
月下飞天镜 镜 境、竟 音近形似,“镜” 是 “镜子”(从 “钅”),“境”(环境)、“竟”(竟然)语义无关 高频
云生结海楼 结 接、杰 音近形似,“结” 指聚集(从 “纟”),“接”(连接)、“杰”(杰出)语义无关 高频
仍怜 怜 连、莲 音近形似,“怜” 是 “怜爱”(从 “忄”),“连”(连接)、“莲”(莲花)语义无关 中频
万里送行舟 舟 州、周 音近形似,“舟” 是 “船”(从 “舟”),“州”(行政区域)、“周”(周围)语义无关 低频
三、内容脉络拆解(逻辑梳理,中考内容理解题核心)
《渡荆门送别》以 “行舟出蜀的所见所感” 为线索,按 “叙事→绘景→抒情” 的顺序展开,从 “离开故乡” 到 “惊叹奇景” 再到 “眷恋故土”,层层递进,意境开阔:
1. 首联(起:叙事)—— 点出行程,显豪情与期待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内容:我乘船远行,渡过荆门山外,前往楚国故地游览。
作用:① 明事件:点出核心行程:“渡远”“来从” 明确 “出蜀入楚” 的壮游主题,奠定 “豪迈” 的情感基调;② 定空间:暗示视角转换:“荆门外” 是蜀楚地理分界,预示后文 “山随平野尽” 的空间变化,为 “景随舟动” 铺垫。
2. 颔联(承:绘景)—— 写山水平野,显壮阔与动感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内容:两岸的山峦随着平原的出现逐渐消失,长江奔腾着流入广阔无际的原野。
作用:① 视角转换,化静为动:“随” 字将静止的山峦赋予动态感(随舟行渐退),“入” 字写出江水的奔腾气势(流入大荒),形成 “山退江进” 的画面张力;② 意境开阔,衬豪情壮志:“平野”“大荒” 的辽阔意象,暗合诗人 “闯荡天下” 的抱负,与首联 “来从楚国游” 呼应。
3. 颈联(转:绘景)—— 写月云奇景,显奇幻与浪漫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内容:明月倒映江中,如飞下的明镜;云霞变幻,似海市蜃楼。
作用:① 虚实结合,浪漫想象:“月镜”“海楼” 是实景(月影、云霞),但 “飞”“结” 的动词赋予其动态与奇幻感,将自然景象升华为超现实画面,体现李白 “谪仙人” 的想象力;② 时空交织,对比鲜明:“月下” 写夜晚的静谧,“云生” 写白昼的变幻,二者交替,展现荆门一带景色的 “昼夜之美” 与 “奇幻之魂”。
4. 尾联(合:抒情)—— 借水抒情,显眷恋与深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内容:我依然怜爱故乡的江水,它不舍万里,一路送我远行。
作用:① 拟人化抒情,构思奇巧:将 “故乡水” 赋予人的情感(“怜”“送”),表面写水 “送行”,实则是诗人对故乡的眷恋投射于物,这种 “从对面写来” 的手法,比直白抒情更含蓄深沉;② 首尾呼应,深化主题:“故乡水” 呼应首联 “渡远荆门外”,点明 “送别” 的对象实为 “故乡”,而非友人,使全诗情感从 “豪情” 收束到 “乡情”,完成 “出蜀 — 壮游 — 思乡” 的闭环。
四、情感主旨深度解析(中考主观题核心)
《渡荆门送别》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思乡”,而是 “初离故土的复杂心境”,需结合李白的 “壮游背景” 与 “浪漫主义特质” 拆解:
1. 浅层情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与豪情
触发点:诗人首次离开蜀地,“仗剑去国” 的壮游是盛唐文人 “建功立业” 理想的缩影;
体现: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壮阔景象,与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的奇幻想象,均流露出对 “新天地” 的惊叹与向往,是 “少年李白” 蓬勃朝气的体现(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2. 中层情感: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与不舍
依据: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的拟人化抒情 —— 长江水从蜀地而来,象征 “故乡的陪伴”,诗人不说 “我思念故乡”,而说 “故乡水送我”,将抽象的 “乡情” 具象化为 “江水的护送”,情感更显细腻(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特点:这种 “乡情” 并非 “悲伤”,而是 “温情的回望”,与前文的 “豪情” 形成对比,体现李白 “刚柔并济” 的个性。
3. 深层主旨:对 “精神原乡” 的永恒守望
背景关联:荆门山是 “地理上的分界”,更是 “心理上的临界点”—— 诗人离开的不仅是 “故乡的土地”,更是 “成长的原点”;
体现:“故乡水” 的 “万里送行”,暗喻 “无论走多远,故乡始终在精神深处守望”,这种 “出走与回归” 的永恒命题,使诗歌超越 “个人抒情”,升华为对 “人类普遍情感” 的书写(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总结主旨:全诗通过描绘行舟出蜀的所见所感,既抒发了诗人 “初离故土的好奇与豪情”,也传递了 “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与不舍”,最终以 “故乡水送舟” 的拟人化抒情,表达了 “对精神原乡的永恒守望”,是李白 “浪漫主义风格” 与 “人文情怀” 完美融合的典范。
五、艺术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
手法类型 对应诗句 手法解析 作用与效果(结合中考考点) 真题考频
拟人化抒情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赋予 “故乡水” 人的情感与行为(“怜”“送”),将 “乡情” 投射于自然物,避免直白抒情 1. 使 “乡情” 具象化 —— 读者能从 “江水护送” 中感受到诗人的眷恋;2. 构思奇巧,“从对面写来” 更显含蓄深沉,是李白 “浪漫主义” 的典型体现(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高频
虚实结合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 实:月影、云霞;2. 虚:“飞天镜”“结海楼” 的比喻与想象,将实景升华为奇幻画面 1. 拓展诗歌意境 —— 从 “现实江景” 到 “超现实奇观”,增强画面的张力;2. 体现李白 “诗仙” 的想象力,与 “浪漫主义” 风格契合(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高频
炼字精妙 ①随(山随平野尽);②入(江入大荒流);③飞(月下飞天镜);④结(云生结海楼) 1. “随”:化静为动,写山峦随舟行渐退;2. “入”:写江水的奔腾气势;3. “飞”:写月影的动态感;4. “结”:写云霞的聚集感 1. 一字定景,使画面更鲜活 —— 如 “随” 字让 “山” 有了 “生命”,“飞” 字让 “月” 有了 “灵性”;2. 炼字与 “浪漫主义” 风格相辅相成,凸显李白 “语不惊人死不休” 的创作追求(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高频
视角转换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从 “舟中近景”(山)到 “远景”(平野、大荒),再到 “俯瞰”(月)与 “仰望”(云) 1. 使画面富有层次感 —— 从 “狭” 到 “阔”,从 “地” 到 “天”,空间不断拓展;2. 暗合诗人 “从故乡到远方” 的心理蜕变(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中频
对比映衬 ①山随平野尽(静→动);②江入大荒流(动→静) 1. 山峦的 “静” 与 “退” 对比江水的 “动” 与 “进”;2. 平野的 “阔” 与大荒的 “荒” 形成视觉反差 1. 突出 “景随舟动” 的动态感 —— 让读者仿佛置身舟中,感受地理环境的变化;2. 强化 “天地辽阔” 的意境,为尾联 “乡情” 做反衬(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中频
六、真题实战(答题模板,适配中考题型)
(一)默写题(高频易错句)
真题(2024 湖北黄冈)
补写出《渡荆门送别》中描绘江面月影与云霞奇幻景象的句子:“,。”
答案: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解析:易错字提醒:“镜” 勿写 “境”“竟”,“结” 勿写 “接”“杰”,“楼” 勿写 “搂”。需结合 “奇幻景象” 定位颈联,牢记 “飞”“结” 的动词效果。
答题模板:抓 “奇幻景象” 场景定位诗句 + 强化 “镜”“结” 等易错字记忆。
(二)字词解释题
真题(2025 浙江宁波)
解释 “云生结海楼” 中 “结” 字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结” 字意为聚集、凝结(1 分)。作用:① 生动描绘出云霞层层叠叠、聚集变幻的动态过程,将 “云” 的形态具象化;② 与 “生” 字呼应,形成 “云生 — 云结” 的连贯画面,凸显荆门一带天空的奇幻瑰丽;③ 体现李白 “浪漫主义” 的想象力 —— 将自然现象升华为 “海市蜃楼” 的超现实意象,为全诗增添奇幻色彩(1 分)。
答题模板:字词本义 + 画面效果 + 情感 + 风格作用(浪漫主义)。
(三)句子赏析题
真题(2023 江苏苏州)
赏析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一联的妙处。
答案:1. 手法判断:运用视角转换与炼字手法(1 分)。“随”“入” 二字炼字精妙,视角从 “近景” 到 “远景”。
2. 内容解读:诗句描绘了 “山峦随舟行渐退,长江奔腾流入广阔原野” 的画面(1 分),“平野”“大荒” 凸显天地辽阔。
3. 情感与效果:① 显 “景随舟动” 的动态感 ——“随” 字让静止的山峦有了 “退去” 的趋势,“入” 字赋予江水 “奔腾” 的力量,画面富有张力;② 衬诗人豪情壮志 —— 辽阔的景象暗合 “仗剑去国” 的抱负,体现盛唐文人的进取精神;③ 为尾联 “乡情” 做反衬 —— 以 “天地壮阔” 对比 “乡情细腻”,情感更显深沉(1 分)。
答题模板:手法判断(视角转换 + 炼字) + 画面描述(动态变化) + 情感 + 结构作用(反衬乡情)。
(四)情感主旨题
真题(2024 山东泰安)
结合李白的 “壮游背景”,分析《渡荆门送别》的情感内涵。
答案:1. 创作背景关联:李白 25 岁 “仗剑去国,辞亲远游”,首次离开蜀地,途经荆门山时创作此诗,既怀 “闯荡天下” 的豪情,又对故乡充满眷恋(1 分)。
2. 情感内涵分析:
初离故土的好奇与豪情:颔联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的壮阔景象,颈联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的奇幻想象,均流露出对 “新天地” 的惊叹与向往,是 “少年李白” 蓬勃朝气的体现(1 分);
对故乡山水的眷恋与不舍:尾联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的拟人化抒情,将 “乡情” 具象化为 “江水的护送”,比直白抒情更含蓄深沉(1 分);
对精神原乡的永恒守望:“故乡水” 的 “万里送行”,暗喻 “无论走多远,故乡始终在精神深处守望”,体现 “出走与回归” 的永恒命题(1 分)。
答题模板:背景说明 + 分述情感(豪情→乡情→精神守望) + 总结情感本质(浪漫主义与人文情怀的统一)。
七、拓展对比(跨文本关联,中考对比题高频)
对比维度 《渡荆门送别》(李白) 《使至塞上》(王维) 《次北固山下》(王湾)
核心意象 山、江、月、云(奇幻浪漫)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雄浑壮阔) 潮、帆、海日、江春(宁静平和)
情感基调 豪情中含温情,浪漫中显深沉(复杂矛盾) 孤寂中含豁达,雄浑中显平和(诗佛的沉静) 乡愁中含希望,哲理中显从容(平衡节制)
艺术手法 拟人化、虚实结合、炼字(重想象与情感投射) 诗中有画、借景抒情、用典(重意境与画面) 融理于景、对仗工整、借景抒情(重哲理与自然)
核心主旨 借行舟抒 “豪情、乡情与精神守望”,显李白的浪漫主义特质 借出使抒 “孤寂、豁达与家国责任”,显王维的 “诗中有画” 风格 借行舟抒 “乡愁与时序哲理”,显王湾的 “盛唐气象”
创作视角 舟中动态视角(主动探索) 使臣视角(客观记录) 行客视角(被动感受)
现实意义 适用于 “青春壮志”“精神原乡”(如毕业远行、文化寻根) 适用于 “面对挫折豁达”“发现自然之美”(如人生失意、旅行感悟) 适用于 “思乡”“积极面对变化”(如异乡求学、职场适应)
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
默写易错(高频丢分):
“荆门” 的 “荆” 勿写 “京”“刑”(“荆” 是地名,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云生结海楼” 的 “结” 勿写 “接”“杰”(“结” 表聚集,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月下飞天镜” 的 “镜” 勿写 “境”“竟”(“镜” 是镜子,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万里送行舟” 的 “舟” 勿写 “州”“周”(“舟” 是船,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字词误解(翻译 / 解释题高频错):
“大荒” 勿译 “荒凉之地”(正确:广阔原野,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仍怜” 勿译 “仍然怜悯”(正确:依然怜爱,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
“来从” 勿译 “跟随而来”(正确:前往,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
“海楼” 勿译 “海边的楼”(正确:海市蜃楼,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主旨偏差(情感题高频错):
误将情感仅解读为 “思乡”(忽略 “豪情” 与 “精神守望”,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
误将 “故乡水” 视为 “单纯写景”(忽略其 “拟人化抒情” 作用,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误将 “月下飞天镜” 视为 “静态描写”(忽略 “飞” 字的动态感,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手法混淆(赏析题高频错):
误将 “拟人化” 视为 “借景抒情”(前者是 “赋予物以情感”,后者是 “借景传递情感”,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误将 “虚实结合” 视为 “动静结合”(前者是 “实象 + 想象”,后者是 “动态 + 静态”,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误将 “炼字‘随’” 视为 “单纯写山”(忽略其 “视角转换” 作用,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画面串联法” 记内容脉络:
编口诀关联 “诗句→画面→情感”:“渡远荆门出蜀地(豪情),山随平野江奔涌(壮阔);月镜云楼奇幻景(浪漫),故乡水送万里舟(深情)”,通过 “豪情→壮阔→浪漫→深情” 的情感链,快速记忆全诗内容,避免理解碎片化。
“意象卡片法” 解浪漫主义手法:
制作 “月镜 = 思乡”“云楼 = 奇幻”“故乡水 = 精神原乡” 卡片,贴在课本旁 —— 如看到 “月下飞天镜”,立刻联想 “江面平静,月影如镜,暗喻诗人对故乡的映照”,应对赏析题时直接调用 “拟人化”“虚实结合” 的分析角度。
“易错字对比表” 防默写丢分:
整理高频易错字对比:
正确字 易错字 错因分析 记忆技巧
荆 京 荆 = 地名(艹),京 = 首都 “荆” 有 “艹”,与植物无关
结 接 结 = 聚集(纟),接 = 连接 “结” 有 “纟”,与丝线相关
镜 境 镜 = 镜子(钅),境 = 环境 “镜” 有 “钅”,与金属相关
每天花 2 分钟默写,标注记忆技巧,强化印象。
“情感分层法” 解主旨题:
固定分析框架:① 浅层(豪情):首联 + 颔联;② 中层(乡情):尾联;③ 深层(精神守望):结合 “故乡水” 的象征义。按此框架答题,确保覆盖 “复杂情感” 的所有得分点。
“现实映射法” 深化情感理解:
将 “故乡水送舟” 映射到现实场景:
如毕业生离开家乡,父母的叮嘱如同 “故乡水”,虽未同行却一路相伴;
如打工人在异乡,家乡的方言、美食如同 “故乡水”,承载着精神慰藉;
通过现实映射,让 “乡情” 理解更具体,主观题答案更贴近生活,符合中考 “结合实际谈感悟” 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