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黄鹤楼》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黄鹤楼》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黄鹤楼》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登临怀古类古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诗人崔颢的经典登临怀古诗《黄鹤楼》,对标中考 “怀古抒情 + 思乡类古诗”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黄鹤楼的文化意象”“崔颢怀古的怅惘”“时空永恒与人生短暂的矛盾” 及 “浓烈思乡情”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对仗” 等高频手法,突破 “神话典故解读、情感分层”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地位 崔颢(?-754),唐代诗人,官至司勋员外郎,其诗风格 “雄浑奔放、意境高远”,尤擅登临抒怀之作。《黄鹤楼》是其代表作,因 “意境开阔、情感深沉” 被后世誉为 “唐人七律第一”—— 传说李白登临黄鹤楼时见此诗,曾感叹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足见其艺术价值。(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诗句的历史评价)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崔颢漫游江南、登临黄鹤楼期间:黄鹤楼位于今湖北武汉,是古代 “天下绝景”,因 “仙人乘黄鹤” 的神话传说闻名(昔人(仙人)乘黄鹤登楼,后黄鹤飞去,只留空楼)。崔颢登临此楼,见楼空景在,触发起 “怀古(仙人已逝)、慨今(人生短暂)、思乡(漂泊无依)” 的复杂情感,遂作此诗。(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神话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黄鹤楼》是一首七言律诗(八句,每句七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首联虽不对仗但气韵连贯),属 “登临怀古诗” 范畴。其特点是 “虚实交织、情景交融”:前两联借神话写怀古之思,后两联借实景抒思乡之情,“虚(神话)” 与 “实(江景)”、“古(仙人)” 与 “今(自我)”、“景(江树芳草)” 与 “情(乡关之愁)” 完美融合,无生硬转折。(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七言律诗的对仗特点)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登黄鹤楼” 为线索,怀仙人、赏江景、抒乡愁;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登临怀古诗特点”“神话典故作用”“情景交融手法”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黄鹤、白云、芳草、烟波)”“情感把握(怀古 + 思乡)”“对仗 / 虚实结合手法”。(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文学典范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昔人 xī rén 指传说中骑黄鹤登楼的仙人(非泛指 “古代的人”) 昔人已乘黄鹤去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核心考点,需关联 “黄鹤楼神话”,勿泛译 “古人”
悠悠 yōu yōu 形容时间漫长、空间辽阔,也暗含 “空旷、怅惘”(双关) 白云千载空悠悠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需同时体现 “时间久(千载)” 与 “空间空(白云)”,勿仅译 “长久”
历历 lì lì 清晰可数、分明的样子(形容景物清晰) 晴川历历汉阳树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历历” 强调 “视觉上的清晰”,如 “历历在目”,勿译 “历历可数”(侧重数量)
萋萋 qī qī 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非 “凄凉”,无悲义) 芳草萋萋鹦鹉洲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易错点,“萋萋” 仅表 “茂盛”,与 “凄凉” 无关,如 “芳草萋萋” 是盛景
鹦鹉洲 yīng wǔ zhōu 长江中的沙洲(因古代鹦鹉栖息或祢衡作《鹦鹉赋》得名,非 “鹦鹉居住的洲”) 芳草萋萋鹦鹉洲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关联 “地名典故”,勿仅译字面义,其作用是 “定位实景,衬思乡”
乡关 xiāng guān 故乡(“关” 代指 “家乡的边界”,非 “关卡”) 日暮乡关何处是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乡关” 是古典诗词中 “故乡” 的常用代称,勿译 “家乡的关卡”
烟波 yān bō 烟雾笼罩的江面(“烟” 指水雾,非 “炊烟”) 烟波江上使人愁 中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烟波” 营造 “朦胧、迷茫” 的氛围,衬思乡的茫然,勿译 “烟雾和波浪”
2. 默写易错字(中考默写题高频丢分点)
易错字组 正确写法 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 真题考频
黄鹤 鹤 鹊、雀 音近形似,“黄鹤” 是神话中的仙鸟(从 “鸟”),“鹊”(喜鹊)、“雀”(麻雀)均为普通鸟类,无仙意 高频
鹦鹉洲 洲 州 音同形似,“洲” 指水中陆地(从 “氵”),如 “沙洲”;“州” 指行政区域(如 “广州”),二者语义差异大 高频
萋萋 萋 凄、妻 音近形似,“萋” 从 “艹”(与草木相关,表茂盛),“凄”(从 “冫”,表凄凉)、“妻”(妻子)语义无关 高频
历历 历 厉、励 音近形似,“历” 从 “厂”(表清晰,如 “历历在目”),“厉”(严厉)、“励”(鼓励)语义无关 中频
乡关 关 观、官 音近形似,“关” 指 “家乡边界”(从 “丷”),“观”(观看)、“官”(官员)语义无关 中频
烟波 烟 咽、胭 音近形似,“烟” 指水雾(从 “火”,古代烟与火相关),“咽”(吞咽)、“胭”(胭脂)语义无关 低频
三、内容脉络拆解(逻辑梳理,中考内容理解题核心)
《黄鹤楼》以 “登楼的所见所感” 为线索,按 “怀古(虚)→写景(实)→抒情(情) ” 的顺序展开,从神话到实景,从时空感慨到思乡,层层递进,浑然一体:
1. 首联(起:怀古)—— 神话开篇,写楼的 “空” 与 “寂”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内容:传说中骑黄鹤的仙人已经离去,只留下这座空荡荡的黄鹤楼。
作用:① 借神话定基调:引入 “仙人乘鹤” 的黄鹤楼核心传说,开篇即带 “怀古” 色彩;② 写 “空” 显怅惘:“已乘”“空余” 形成对比 —— 仙人已逝,楼虽在却无仙,凸显 “物是人非” 的空寂,奠定 “怅惘” 的情感基调,为后文时空感慨铺垫。
2. 颔联(承:慨今)—— 时空对比,写 “永恒” 与 “短暂”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内容:黄鹤一旦飞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只有白云千百年来在空中空旷地飘荡。
作用:① 虚实结合,显时空永恒:“黄鹤” 是虚(神话意象),“白云” 是实(眼前实景);“一去不复返” 写 “人生 / 仙人的短暂”,“千载空悠悠” 写 “白云 / 时空的永恒”,虚实对比中,凸显 “时空永恒而人生短暂” 的哲学感慨;② 炼字 “空” 显情感:“空” 字双关 —— 既写白云飘荡的 “空间空旷”,也写诗人 “内心怅惘的空寂”,情感更显深沉(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3. 颈联(转:写景)—— 实景铺陈,写江景的 “明” 与 “盛”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内容:晴朗的江面对岸,汉阳的树木清晰可数;鹦鹉洲上,芳草长得十分茂盛。
作用:① 实写江景,定位空间:“晴川”(汉江)、“汉阳”(地名)、“鹦鹉洲”(沙洲)均为实景,明确登楼所见的具体方位,让 “登楼” 更真实可感;② 情景交融,衬思乡:“历历”(清晰)、“萋萋”(茂盛)写江景的鲜明盛美 —— 但 “美景非吾乡”,以 “他乡盛景” 反衬 “故乡难觅” 的思乡之情(乐景衬哀情),为尾联抒情做铺垫。
4. 尾联(合:抒情)—— 思乡收尾,写 “愁” 的 “茫” 与 “浓”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内容:黄昏时分,我的故乡在哪里呢?烟雾笼罩的江面上,让人心中充满忧愁。
作用:① 点时间,衬乡愁:“日暮” 是古典诗词中 “思乡” 的典型时间(黄昏归家,而诗人未归),强化 “思乡” 的氛围;② 设问 + 景衬,显愁深:“何处是” 的设问,显 “故乡难寻” 的茫然;“烟波江上” 的朦胧景,衬 “思乡之情的迷茫浓切”,将前文的 “怀古之怅”“时空之慨” 最终收束到 “思乡之愁”,点明全诗核心情感。
四、情感主旨深度解析(中考主观题核心)
《黄鹤楼》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思乡”,而是 “怀古之怅→时空之慨→思乡之愁” 的三层叠加,核心是 “在永恒时空中的个体孤独与思乡”,需结合神话与实景拆解:
1. 浅层情感:对 “物是人非” 的怀古之怅
触发点: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的神话与现实对比 —— 仙人曾在此登楼,如今仙去楼空,只剩诗人独自登临,这种 “昔日盛景(仙凡共处)与今日空寂(只剩凡人)” 的落差,引发 “怀古怅惘”;
体现: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 的 “不复返”,既写仙人不再回来,也暗写 “昔日美好时光不再”,进一步强化 “物是人非” 的怅惘(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2. 中层情感:对 “时空永恒、人生短暂” 的哲学感慨
依据: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短暂),白云千载空悠悠(永恒)” 的对比 —— 黄鹤(代表仙人 / 人生)是短暂的,白云(代表时空 / 自然)是永恒的;诗人在登楼时,面对 “千载白云”,感受到自身 “人生如过客” 的短暂,产生对时空与人生的深层思考;
特点:这种感慨不消极,而是 “清醒的认知”,为后文 “思乡” 提供情感底色 —— 正因人生短暂,才更渴望 “归乡” 这一精神归宿(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3. 深层主旨:对 “故乡难寻” 的浓烈思乡之情
背景关联:崔颢是汴州(今河南开封)人,漫游江南时登临黄鹤楼,远离故乡;颈联的 “汉阳树”“鹦鹉洲” 是他乡盛景,尾联的 “日暮” 是归家时刻,二者叠加,触发 “思乡”;
体现: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是核心 ——“何处是” 的茫然,显 “故乡遥远难寻”;“烟波江上” 的朦胧,显 “思乡之情的浓切迷茫”;这种 “思乡” 不仅是 “想家”,更是在 “时空永恒的孤独中,对精神归宿的渴望”,是全诗情感的落脚点(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总结主旨:全诗通过登黄鹤楼的所见所感,借 “仙人乘鹤” 的神话抒发 “物是人非” 的怀古怅惘,通过 “白云千载” 与 “黄鹤一去” 的对比传递 “时空永恒、人生短暂” 的哲学感慨,最终以 “日暮烟波” 的实景收束,表达了 “故乡难寻的浓烈思乡之情”,是 “怀古与思乡” 完美融合的登临诗典范。
五、艺术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
手法类型 对应诗句 手法解析 作用与效果(结合中考考点) 真题考频
虚实结合 ①虚:昔人已乘黄鹤去、黄鹤一去不复返;②实:白云千载空悠悠、晴川历历汉阳树 1. 虚(神话):借 “黄鹤仙人” 的虚象,抒发怀古之怅;2. 实(实景):借 “白云、江树、芳草” 的实象,传递思乡之情;3. 虚实交织,让 “怀古” 不空洞,“写景” 不浅薄 1. 虚景拓展 “时间维度”(关联古代神话),实景拓展 “空间维度”(展现眼前江景),时空结合,意境更辽阔;2. 虚实对比中,凸显 “物是人非” 与 “时空永恒”,情感更显深沉(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高频
情景交融 ①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②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 景衬情:以 “历历树、萋萋草” 的盛景,衬 “思乡的孤寂”(乐景衬哀情);2. 情融景:“日暮”“烟波” 的景中,融入 “思乡的茫然浓切”,景与情完全融合 1. 避免直白抒情的空洞 ——“思乡” 不直接说 “我想家”,而是通过 “日暮(归家时)”“烟波(迷茫)” 的景自然流露;2. 让情感更具体可感 —— 读者能从 “江景” 中感受到 “乡愁”,感染力更强(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高频
对仗工整 ①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②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1. 颔联:“黄鹤” 对 “白云”(名词,虚对实)、“一去” 对 “千载”(数量 / 时间词)、“不复返” 对 “空悠悠”(偏正短语,写状态);2. 颈联:“晴川” 对 “芳草”(名词,景对景)、“历历” 对 “萋萋”(叠词,写状态)、“汉阳树” 对 “鹦鹉洲”(名词短语,地名对地名) 1. 符合七言律诗 “颔联、颈联对仗” 的格律要求,读来朗朗上口,体现唐诗的 “形式美”;2. 对仗让内容更有层次感 —— 颔联对 “时空”,颈联对 “江景”,从虚到实,逻辑清晰(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高频
用典抒情 昔人已乘黄鹤去 借用 “仙人乘黄鹤登黄鹤楼” 的神话典故,不直接说 “此楼有历史”,而是通过典故传递 “怀古” 的背景,含蓄深刻 1. 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 —— 让黄鹤楼的 “历史感” 有神话支撑,而非单纯的 “古楼”;2. 为 “物是人非” 的怅惘提供依据 —— 因有 “仙人” 的昔日盛景,才显今日 “空楼” 的寂寥(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中频
炼字精妙 ①空(白云千载空悠悠);②历历(晴川历历汉阳树);③萋萋(芳草萋萋鹦鹉洲) 1. “空”:双关,写白云的 “空间空” 与诗人的 “内心空”;2. “历历”:写树的清晰,显江景的真实;3. “萋萋”:写草的茂盛,显江景的盛美 1. “空” 字让情感更显深沉,避免 “白云悠悠” 的平淡;2. “历历”“萋萋” 让实景更鲜明,为 “乐景衬哀情” 做铺垫,凸显思乡(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中频
六、真题实战(答题模板,适配中考题型)
(一)默写题(高频易错句)
真题(2024 湖北黄冈)
补写出《黄鹤楼》中描写登楼所见实景、对仗工整的句子:“,。”
答案: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解析:易错字提醒:“历” 勿写 “厉”“励”,“萋” 勿写 “凄”“妻”,“洲” 勿写 “州”。需结合 “实景”“对仗” 定位颈联,牢记 “历历”“萋萋” 的叠词用法。
答题模板:抓 “实景 + 对仗” 核心定位诗句 + 强化 “洲”“萋” 等易错字记忆。
(二)字词解释题
真题(2025 浙江宁波)
解释 “白云千载空悠悠” 中 “空” 字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空” 字有两层含义:① 空间上的空旷(白云在辽阔天空中飘荡,无依托);② 情感上的空寂(诗人因 “仙人已逝、人生短暂” 而生的怅惘)(1 分)。作用:① 双关手法让一字含双重意蕴,既写眼前白云的实景,也抒诗人内心的情感,语言凝练却情感丰富;② 呼应首联 “空余黄鹤楼” 的 “空”,强化 “物是人非” 的怅惘,为后文 “思乡之愁” 做情感铺垫(1 分)。
答题模板:多义释义(结合语境) + 手法关联(双关) + 内容 + 结构作用(衬情 + 呼应)。
(三)句子赏析题
真题(2023 江苏苏州)
赏析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一联的妙处。
答案:1. 手法判断:运用虚实结合、对比与炼字手法(1 分)。“黄鹤” 是虚(神话意象),“白云” 是实(眼前实景);“一去不复返”(短暂)与 “千载空悠悠”(永恒)形成对比;“空” 字炼字精妙。
2. 内容解读:诗句描绘了 “黄鹤飞去不再回来,只有白云千百年来在空中空旷飘荡” 的画面(1 分),虚写神话,实写白云,时空交织。
3. 情感与效果:① 抒发了诗人 “物是人非的怀古怅惘” 与 “时空永恒、人生短暂的哲学感慨”(1 分);② 虚实对比让意境更辽阔,“空” 字双关显情感深沉,同时对仗工整(“黄鹤” 对 “白云”,“一去” 对 “千载”),符合七律格律,读来朗朗上口(1 分)。
答题模板:手法判断(多手法) + 画面描述(虚 + 实) + 情感 + 格律效果(双重作用)。
(四)情感主旨题
真题(2024 山东泰安)
结合《黄鹤楼》的神话背景与实景描写,分析崔颢的情感内涵。
答案:1. 背景关联:黄鹤楼因 “仙人乘鹤” 的神话闻名,崔颢登楼时见神话空留、实景鲜明,触景生情(1 分)。
2. 情感内涵分析:
怀古之怅:首联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借神话,写 “仙人已逝、楼空人寂”,抒发 “物是人非” 的怅惘 —— 昔日仙凡共处的盛景不再,只剩自己独自登临(1 分);
时空之慨:颔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以 “黄鹤短暂” 与 “白云永恒” 对比,传递 “时空永恒而人生短暂” 的思考,让情感更有深度(1 分);
思乡之愁:颈联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写他乡盛景(乐景),衬 “故乡难寻” 的孤寂;尾联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以 “日暮”“烟波” 的迷茫景,显 “思乡之情的浓切茫然”,将前文情感收束到 “思乡” 这一核心(1 分)。
答题模板:背景说明(神话 + 实景) + 分述情感(浅层→中层→深层) + 总结情感核心(思乡)。
七、拓展对比(跨文本关联,中考对比题高频)
对比维度 《黄鹤楼》(崔颢)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次北固山下》(王湾)
核心意象 黄鹤(虚)、白云(实)、芳草、烟波(怀古迹 + 思乡景) 幽州台、天地(时空意象 + 怀才不遇) 潮、帆、海日、江春(江景 + 思乡)
情感基调 怅惘深沉中含思乡(怀古与思乡融合,情感含蓄) 悲愤孤独中含哲思(怀才不遇与时空感慨,情感浓烈) 乡愁中含希望(思乡与时序哲理,情感平和)
艺术手法 虚实结合、情景交融、对仗、用典(重怀古与写景的融合) 直抒胸臆、时空对比、用典(重情感的直接抒发) 借景抒情、融理于景、对仗(重写景与哲理的融合)
核心主旨 借登楼抒 “怀古怅惘 + 时空感慨 + 思乡之愁”,怀古迹与思故乡结合 借登台抒 “怀才不遇 + 人生短暂 + 宇宙永恒”,个人失意与时空共鸣 借行舟抒 “羁旅思乡 + 时序更新的希望”,乡愁与哲理平衡
创作背景 漫游江南,登临黄鹤楼,远离故乡 随军失利,进策被拒,怀才不遇 羁旅途中,停泊北固山,思念故乡
现实意义 适用于 “怀古伤今”“思乡”(如游览古迹、远离家乡) 适用于 “怀才不遇”“人生感慨”(如求职受挫、理想落差) 适用于 “思乡”“面对困境有希望”(如异乡求学、职场瓶颈)
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
默写易错(高频丢分):
“黄鹤” 的 “鹤” 勿写 “鹊”“雀”(“黄鹤” 是仙鸟,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鹦鹉洲” 的 “洲” 勿写 “州”(“洲” 是水中陆地,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萋萋” 的 “萋” 勿写 “凄”“妻”(“萋萋” 表茂盛,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历历” 的 “历” 勿写 “厉”“励”(“历历” 表清晰,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字词误解(翻译 / 解释题高频错):
“昔人” 勿译 “古代的人”(正确:骑黄鹤的仙人,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萋萋” 勿译 “凄凉”(正确:草木茂盛,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乡关” 勿译 “家乡的关卡”(正确:故乡,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
“烟波” 勿译 “烟雾和波浪”(正确:烟雾笼罩的江面,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
主旨偏差(情感题高频错):
误将情感仅解读为 “思乡”(忽略 “怀古怅惘”“时空感慨”,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
误将 “黄鹤” 仅视为 “普通鸟类”(忽略其 “神话意象” 的怀古作用,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误将 “晴川历历、芳草萋萋” 视为 “思乡的悲景”(实际是 “乐景衬哀情”,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手法混淆(赏析题高频错):
误将 “虚实结合” 视为 “动静结合”(前者是 “虚景 vs 实景”,后者是 “动态 vs 静态”,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误将 “用典(仙人神话)” 视为 “借景抒情”(前者是 “借历史典故”,后者是 “借眼前景物”,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误将 “乐景衬哀情” 视为 “情景交融”(前者是 “以乐景衬哀情” 的特定类型,后者是 “景情融合” 的统称,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神话 + 实景记忆法” 梳理论情节:
编口诀关联 “内容层次→诗句→意象”:“昔人黄鹤去(怀古虚),白云空悠悠(时空实);晴川树历历(江景实),芳草鹦鹉洲(江景实);日暮乡关问(思乡情),烟波愁上头(愁景融)”,通过 “虚→实→情” 的逻辑链,快速串联全诗,避免理解碎片化。
“典故卡片法” 记文化常识:
制作 “黄鹤楼神话” 卡片:“昔人 = 骑黄鹤的仙人,传说仙人乘鹤登楼,后鹤去楼空→崔颢借之抒怀古怅惘”,贴在课本旁;制作 “鹦鹉洲” 卡片:“长江沙洲,因祢衡《鹦鹉赋》得名→登楼实景,定位空间衬思乡”,关联典故理解诗句,应对 “用典作用题”。
“易错字对比表” 防默写丢分:
整理高频易错字对比:
正确字 易错字 错因分析 记忆技巧
鹤 鹊 鹤是仙鸟,鹊是普通鸟 “鹤” 右边是 “隺”,像鸟展翅
洲 州 洲 = 水中陆地(氵),州 = 行政区 “洲” 有 “氵”,与水相关
萋 凄 萋 = 草木茂盛(艹),凄 = 凄凉(冫) “萋” 有 “艹”,与草相关
每天花 2 分钟默写,标注记忆技巧,强化印象。
“手法标签法” 解赏析题:
给每联贴 “手法 + 情感” 标签,如:
首联:用典 + 怀古怅惘;
颔联:虚实结合 + 时空感慨;
颈联:对仗 + 乐景衬哀情;
尾联:设问 + 情景交融;
答题时按 “标签” 定位,再结合 “手法→诗句→情感” 的逻辑组织语言,避免遗漏得分点。
“现实映射法” 深化情感理解:
将 “思乡之愁” 映射到现实场景:
如学生异地求学,看到他乡美景(如 “晴川历历”),却思念家乡;
如打工人春节不归,黄昏时(如 “日暮”)看到他人归家,心生愁绪;
通过现实映射,让 “思乡” 理解更具体,主观题答案更贴近生活,符合中考 “结合实际谈感悟” 的要求。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