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使至塞上》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14《使至塞上》知识点考点精梳-2025-2026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学案)

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使至塞上》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边塞诗专项)
复习导航
本资料聚焦唐代 “诗佛” 王维的经典边塞诗《使至塞上》,对标中考 “边塞抒怀类古诗”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王维‘诗中有画’风格”“边塞的雄浑壮阔” 及 “诗人孤寂与豁达交织的心境”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炼字、诗中有画、借景抒情” 等高频手法,突破 “意象象征义、颈联千古名句赏析” 等难点。
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
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
作者与诗风 王维(701-761),字摩诘,号摩诘居士,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与边塞诗派的代表诗人,有 “诗佛” 之称,苏轼评价其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其诗风格兼具 “山水田园的清幽” 与 “边塞的雄浑”,这首《使至塞上》是其边塞诗的巅峰之作,尽显 “雄浑壮阔、意境开阔” 的特点。(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王维 “诗中有画” 的风格)
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 年):王维奉命以监察御史身份出使凉州(今甘肃武威),慰问在河西大破吐蕃的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此次出使并非王维主动请缨,实则暗含被排挤出朝廷的微妙处境(因张九龄罢相,王维失势)。他途经大漠时,见边塞壮阔风光,触景生情,写下此诗,既抒出使的责任感,也藏个人的孤寂。(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
作品体裁与特点 《使至塞上》是一首五言律诗(八句,每句五字,颔联、颈联严格对仗),属 “边塞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诗中有画,情景交融”: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极简的笔墨勾勒出边塞雄浑的画面,色彩、线条、构图兼具,被王国维誉为 “千古壮观”;全诗将 “个人情志” 融入 “边塞实景”,无直白抒情却情感深沉。(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律诗的对仗与 “诗中有画” 特点)
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出使边塞” 为线索,记行程、绘风光、抒情志;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边塞诗风格”“王维诗画融合特点”“炼字艺术”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征蓬、归雁、孤烟、长河)”“颈联赏析(‘直’‘圆’的妙处)”“情感把握(孤寂 + 豁达 + 责任感)”。(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千古壮观” 价值)
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
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
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
单车 dān chē 一辆车,形容出使队伍简单(非 “自行车”),暗含诗人 “轻车简从” 的孤寂与被排挤的处境 单车欲问边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勿译 “单独的车”,需关联 “出使规模小” 的隐含义
问边 wèn biān 慰问边疆将士(“问”= 慰问,非 “询问”) 单车欲问边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明确 “问边” 的目的,体现诗人的 “使命感”
属国 shǔ guó 汉代官名 “属国都尉” 的简称,这里借指诗人自己(非 “附属国”),是谦称 属国过居延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易错点,绝对不能译 “附属国”,需强调 “代指诗人”
征蓬 zhēng péng 随风飘飞的蓬草(象征 “漂泊无依的诗人自己”,非 “出征的蓬草”) 征蓬出汉塞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核心象征义,需答 “蓬草 + 诗人自喻”
归雁 guī yàn 北归的大雁(象征 “远离家乡的诗人”,与 “征蓬” 呼应,非 “归来的大雁”) 归雁入胡天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归雁入胡天” 暗指诗人进入胡地,远离汉家,显漂泊
大漠 dà mò 广阔无边的沙漠(特指西北边塞的沙漠,非 “大的沙漠”) 大漠孤烟直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大漠” 奠定 “雄浑壮阔” 的基调,是 “诗中有画” 的背景
孤烟直 gū yān zhí 孤直的炊烟(“直” 形容炊烟挺拔,因边塞无风,非 “笔直的烟”) 大漠孤烟直 高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直” 是炼字核心,体现边塞的 “静” 与 “刚劲”
长河 cháng hé 指黄河(非 “长长的河”),边塞诗中常以 “长河” 代指黄河 长河落日圆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明确 “黄河”,避免泛译,与 “大漠” 形成 “纵横向” 构图
2. 默写易错字(中考默写题高频丢分点)
易错字组 正确写法 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 真题考频
征蓬 蓬 篷、逢 音近形似,“蓬” 从 “艹”(指蓬草,象征漂泊),“篷” 从 “竹”(指帐篷)、“逢”(遇见)语义无关 高频
归雁 雁 燕、鹰 音近形似,“雁” 是候鸟(象征漂泊),“燕” 是春鸟(如 “燕子归来”)、“鹰” 是猛禽,意象完全不同 高频
孤烟直 孤 狐、弧 音近形似,“孤” 表 “单独”(指炊烟孤独挺拔),“狐”(狐狸)、“弧”(弧线)语义无关 高频
长河落日圆 圆 园、元 音近形似,“圆” 表 “圆形”(形容落日饱满),“园”(园子)、“元”(开始)语义无关 高频
属国 属 嘱、蜀 音近形似,“属” 表 “隶属”(代指诗人),“嘱”(嘱咐)、“蜀”(四川)语义无关 中频
居延 延 延(多写撇)、筵 形似,“延” 是地名用字(固定写法),易多写 “丿”,或误写为 “筵”(宴席) 低频
三、内容脉络拆解(逻辑梳理,中考内容理解题核心)
《使至塞上》以 “出使边塞的行程与见闻” 为线索,按 “奉命出使→途中抒怀→边塞实景→抵达前线” 的顺序展开,从 “事” 到 “景” 再到 “情”,层层递进,浑然天成:
1. 首联(起:叙事)—— 写出使缘由,显使命与孤寂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内容:我轻车简从,奉命前往边疆慰问将士,以 “属国” 的身份途经居延。
作用:① 明事件:点出使背景:“单车” 写队伍规模小,暗含 “被排挤出朝廷” 的孤寂;“问边” 点明使命(慰问边疆),显责任感,一 “孤” 一 “责”,奠定复杂情感基调;② 定空间:记行程起点:“过居延”(今甘肃额济纳旗)点明途经之地,为后文 “入胡天”“见大漠” 铺垫,让 “出使” 更具真实感。
2. 颔联(承:抒怀)—— 借蓬雁自喻,抒漂泊与忧思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内容:我像随风飘飞的蓬草,飞出汉家的边塞;又像北归的大雁,飞入胡人的天地。
作用:① 借意象抒情:显漂泊感:“征蓬”“归雁” 均为 “漂泊无依” 的象征,诗人以二者自喻,既写 “离开汉塞、进入胡天” 的行程,更暗抒 “被排挤出朝廷、远离家乡” 的孤寂与忧思 —— 无一字说 “愁”,却愁在其中;② 转空间:承前启后:“出汉塞”“入胡天” 承接首联 “过居延”,写出行程的推进(从汉地到胡地),为颈联 “见大漠” 做过渡。
3. 颈联(转:绘景)—— 写边塞奇观,显雄浑与壮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内容:广阔无边的沙漠中,一柱孤烟挺拔向上;黄河横贯其间,一轮落日又大又圆,悬挂在天际。
作用:① 诗中有画:绘千古奇观:这是全诗的 “诗眼”,以极简笔墨勾勒画面 ——“大漠”(背景,黄色)、“孤烟”(线条,白色,竖)、“长河”(线条,黄色,横)、“落日”(色块,红色,圆),色彩鲜明、线条分明、构图对称,尽显 “雄浑壮阔” 的边塞之美,体现王维 “诗中有画” 的风格;② 融情于景:藏豁达: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诗人的 “孤寂” 被冲淡,暗含 “正视处境、随遇而安” 的豁达,情感从 “忧” 转向 “壮”。
4. 尾联(合:收束)—— 写抵达前线,显军事与使命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内容:在萧关(今宁夏固原)遇见巡逻的侦察兵,得知都护(最高军事长官)正在燕然山(今蒙古国杭爱山)指挥作战。
作用:① 记行程终点:完出使叙事:“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表明诗人抵达边塞前线,完成 “问边” 的行程闭环,让 “出使” 故事完整;② 用典显战功:衬使命价值:“燕然” 是东汉窦宪大破匈奴后刻石记功之地,这里借典指 “都护正在前线破敌”,既写边塞的军事盛况,也暗示诗人 “慰问前线、支持战事” 的使命有价值,让情感从 “个人忧思” 升华为 “家国责任”。
四、情感主旨深度解析(中考主观题核心)
《使至塞上》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赞美边塞”,而是 “孤寂忧思→豁达壮阔→使命责任感” 的三层递进,核心是 “个人境遇与边塞情怀的交织”,需结合王维的出使背景拆解:
1. 浅层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与漂泊忧思
触发点:王维此次出使是因张九龄罢相(他的支持者失势),“单车问边” 的轻车简从、“属国” 的谦称,都暗示他 “非核心重臣” 的处境;
体现: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的 “蓬”“雁” 自喻,直接传递 “远离家乡、漂泊无依” 的孤寂,这是诗人面对 “仕途挫折” 的本能情感(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2. 中层情感:面对边塞奇观的豁达与震撼
依据: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壮阔景象 —— 当诗人置身于无边大漠,见孤烟挺拔、落日雄浑,个人的 “小孤寂” 被天地的 “大壮阔” 冲淡,心生 “正视处境、随遇而安” 的豁达;
特点:这种豁达不是 “消极妥协”,而是 “积极接纳”—— 承认仕途的挫折,但不沉溺于忧思,转而从自然奇观中汲取力量,体现王维 “诗佛” 的平和心境(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3. 深层主旨:慰问前线的使命责任感与对边塞战事的关切
背景关联:王维出使的核心任务是 “问边”(慰问将士),并非单纯的 “被贬流放”;
体现:尾联 “都护在燕然” 的用典,既写前线战事顺利(都护在战功之地),也显诗人的 “使命价值”—— 他的到来是对将士的支持,这种 “家国责任” 让个人忧思最终升华为 “边塞情怀”,使全诗情感更厚重(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总结主旨:全诗通过出使边塞的行程与见闻,既抒发了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的孤寂忧思”,也传递了 “面对边塞奇观的豁达震撼”,最终以 “都护在燕然” 收束,表达了 “慰问前线的使命责任感与对边塞战事的关切”,是个人境遇与家国情怀完美融合的边塞诗典范。
五、艺术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
手法类型 对应诗句 手法解析 作用与效果(结合中考考点) 真题考频
诗中有画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以绘画的 “色彩、线条、构图” 写诗:①色彩:大漠(黄)、孤烟(白)、落日(红),鲜明和谐;②线条:孤烟(竖直线)、长河(水平横线),横竖交织;③构图:“大漠” 铺陈背景,“孤烟”“长河”“落日” 形成对称画面,留白充足,意境开阔 1. 让 “边塞风光” 可视化,读者如见其景,凸显 “雄浑壮阔” 的特点;2. 体现王维 “诗佛” 的审美境界,将自然之美与心境融合,是 “诗中有画” 的千古范例(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高频
借景抒情 ①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②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 借 “征蓬、归雁” 的漂泊之景,抒孤寂忧思;2. 借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的壮阔之景,抒豁达震撼 1. 避免直白抒情的空洞 ——“孤寂”“豁达” 均通过具体意象传递,更显含蓄深沉;2. 让情感随 “景” 的变化而递进(从漂泊之景到壮阔之景),逻辑清晰(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高频
炼字精妙 ①直(大漠孤烟直);②圆(长河落日圆) 1. “直”:既写炊烟 “挺拔向上” 的形态,也暗显边塞 “无风” 的环境,显画面的 “刚劲感”;2. “圆”:既写落日 “饱满圆润” 的形态,也暗显大漠 “广阔无遮挡” 的环境,显画面的 “厚重感” 1. 一字定景,让 “孤烟”“落日” 的形象更鲜明,避免 “烟飘”“日落” 的平淡表述;2. “直” 与 “圆” 的对比(刚劲 vs 厚重),让画面更有张力,凸显边塞的 “雄浑”(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高频
用典含蓄 都护在燕然 借用 “窦宪燕然勒功” 的典故(东汉窦宪破匈奴后,在燕然山刻石记功),不直接说 “都护打了胜仗”,而是通过典故暗示 “战事顺利、战功卓著” 1. 丰富诗歌的文化内涵,让 “边塞战事” 有历史支撑,避免直白表述的浅薄;2. 凸显 “问边” 的使命价值 —— 诗人慰问的是 “立功的将士”,间接表达对国家边塞安全的关切(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中频
动静结合 ①静:大漠、长河;②动:孤烟(微动)、落日(缓落) 1. 静景:“大漠”“长河” 是静态背景,奠定 “雄浑辽阔” 的基调;2. 动景:“孤烟直”(缓慢上升的微动)、“落日圆”(缓慢西沉的缓动),为静景注入生机 1. 避免画面 “死寂”,微动的孤烟、缓落的落日让 “大漠风光” 既壮阔又不失动态感;2. 动静结合让 “诗中有画” 的画面更鲜活,读者如临其境(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中频
六、真题实战(答题模板,适配中考题型)
(一)默写题(高频易错句)
真题(2024 湖北黄冈)
补写出《使至塞上》中描绘边塞雄浑壮阔景象的千古名句:“,。”
答案: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解析:易错字提醒:“孤” 勿写 “狐”“弧”,“直” 勿少写 “丨”,“圆” 勿写 “园”“元”,“河” 勿写 “何”。需结合 “雄浑壮阔” 定位颈联,牢记 “直”“圆” 的炼字核心。
答题模板:抓 “边塞壮阔” 场景定位诗句 + 强化 “孤”“圆” 等易错字记忆。
(二)字词解释题
真题(2025 浙江宁波)
解释 “征蓬出汉塞” 中 “征蓬” 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
答案:“征蓬” 指随风飘飞的蓬草(本义),象征 “漂泊无依、远离家乡的诗人自己”(象征义)(1 分)。作用:① 借 “征蓬” 自喻,含蓄抒发诗人 “被排挤出朝廷、出使边塞” 的孤寂与漂泊感 —— 无需直白说 “我孤独”,通过蓬草的意象自然传递,情感更显深沉;② 承接首联 “单车问边” 的 “孤寂”,为后文 “大漠孤烟直” 的 “豁达” 做情感铺垫,让情感变化更自然(1 分)。
答题模板:本义 + 象征义 + 情感作用(含蓄抒怀)+ 结构作用(承前启后)。
(三)句子赏析题
真题(2023 江苏苏州)
赏析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联的妙处。
答案:1. 手法判断:运用诗中有画与炼字手法(1 分)。以绘画的色彩、线条、构图勾勒画面,“直”“圆” 二字炼字精妙。
2. 内容解读:诗句描绘了 “广阔沙漠中,孤烟挺拔向上;黄河之上,落日饱满圆润” 的边塞奇观(1 分),“大漠” 铺黄底,“孤烟” 画白竖线,“长河” 画黄横线,“落日” 点红圆斑,画面鲜明对称。
3. 情感与效果:① 显 “雄浑壮阔” 之美 —— 通过色彩(黄、白、红)与线条(横、竖)的搭配,凸显边塞的宏大,体现王维 “诗中有画” 的风格;② 融 “豁达” 之情 —— 壮阔的景象冲淡诗人的孤寂,暗含 “随遇而安” 的心境;③ “直”“圆” 二字精准:“直” 显边塞无风、孤烟刚劲,“圆” 显大漠开阔、落日厚重,让画面更鲜活(1 分)。
答题模板:手法判断(诗中有画 + 炼字) + 画面描述(色彩 / 线条 / 构图) + 情感 + 艺术效果(双重作用)。
(四)情感主旨题
真题(2024 山东泰安)
结合王维的出使背景,分析《使至塞上》的情感内涵。
答案:1. 创作背景关联:王维因支持者张九龄罢相,被排挤出朝廷,奉命出使凉州慰问将士,途中见边塞风光有感而作(1 分)。
2. 情感内涵分析:
孤寂漂泊的忧思:首联 “单车问边” 的 “单车” 显队伍简小,暗含被排挤的孤寂;颔联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以蓬雁自喻,抒 “远离家乡、漂泊无依” 的忧思,这是对个人仕途挫折的直接情感(1 分);
面对奇观的豁达震撼:颈联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的雄浑景象,让诗人的个人忧思被冲淡,心生 “正视处境、接纳自然” 的豁达,体现 “诗佛” 的平和心境(1 分);
慰问前线的使命责任感:尾联 “都护在燕然” 借典指前线战事顺利,显诗人 “慰问将士、支持边塞” 的使命价值,将个人情感升华为 “关切家国边塞” 的责任感,让全诗情感更厚重(1 分)。
答题模板:背景说明 + 分述情感(浅层→中层→深层) + 总结情感本质(个人与家国的统一)。
七、拓展对比(跨文本关联,中考对比题高频)
对比维度 《使至塞上》(王维) 《雁门太守行》(李贺) 《凉州词》(王翰)
核心意象 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雄浑壮阔,偏静态美) 黑云、甲光、金鳞、燕脂、红旗(紧张壮烈,偏动态美) 葡萄美酒、夜光杯、琵琶、沙场(豪迈悲壮,偏生活气息)
情感基调 孤寂中含豁达,雄浑中显平和(诗佛的沉静) 紧张中显壮烈,悲壮中含豪情(李贺的奇崛) 豪迈中显悲壮,洒脱中藏无奈(王翰的旷达)
艺术手法 诗中有画、炼字、借景抒情(重意境与画面) 夸张、渲染、用典(重氛围与动感) 借代、情景交融(重生活与情感)
核心主旨 借出使抒 “个人孤寂 + 豁达 + 家国责任”,显边塞的雄浑与平和 借战事抒 “将士奋勇 + 家国情怀”,显战争的壮烈与残酷 借宴饮抒 “将士豪迈 + 视死如归”,显边塞的洒脱与悲壮
创作视角 使臣视角(旁观者,记录行程与风光) 战士视角(参与者,亲历战争与拼搏) 将士视角(参与者,体验宴饮与征战)
现实意义 适用于 “面对挫折豁达”“发现自然之美”(如人生失意、旅行感悟) 适用于 “崇尚英雄”“爱国奉献”(如学习英雄、集体荣誉) 适用于 “洒脱面对挑战”“团队凝聚力”(如职场攻坚、体育竞技)
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
默写易错(高频丢分):
“征蓬” 的 “蓬” 勿写 “篷”(“蓬” 是草,“篷” 是竹,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归雁” 的 “雁” 勿写 “燕”(“雁” 是候鸟,“燕” 是春鸟,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孤烟直” 的 “孤” 勿写 “狐”“弧”(“孤” 表单独,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长河落日圆” 的 “圆” 勿写 “园”“元”(“圆” 表形状,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字词误解(翻译 / 解释题高频错):
“属国” 勿译 “附属国”(正确:代指诗人自己,汉代官名简称,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
“征蓬” 仅译 “飘飞的蓬草”(需补 “象征诗人漂泊”,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长河” 勿译 “长长的河”(正确:指黄河,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
“问边” 勿译 “询问边疆”(正确:慰问边疆将士,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主旨偏差(情感题高频错):
误将情感仅解读为 “赞美边塞”(忽略 “个人孤寂” 与 “使命责任”,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
误将 “征蓬”“归雁” 视为 “单纯写景”(忽略其 “象征诗人漂泊” 的作用,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误将尾联 “都护在燕然” 视为 “单纯记事件”(忽略其 “用典显战功、衬使命” 的作用,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
手法混淆(赏析题高频错):
误将 “诗中有画” 视为 “单纯借景抒情”(前者是 “按绘画逻辑构景”,后者是 “借景传递情感”,此联核心是 “画”,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误将 “炼字‘直’‘圆’” 视为 “单纯写形态”(忽略其 “暗示边塞环境” 的作用,如 “直” 显无风,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误将 “用典(燕然)” 视为 “写实”(忽略其 “代指战功” 的象征义,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
“诗画口诀记忆法” 记颈联:
编口诀关联 “画面元素→特点→情感”:“大漠黄,孤烟直(竖线白);长河横(黄),落日圆(红);雄浑景,豁达生”,通过 “色彩 + 线条” 的口诀,快速牢记颈联的 “诗中有画” 特点,应对赏析题时直接调用 “色彩、线条、构图” 的分析角度。
“象征义卡片法” 解易错字词:
制作 “征蓬 = 诗人漂泊”“归雁 = 诗人远离家乡”“燕然 = 战功” 卡片,贴在课本旁 —— 如看到 “征蓬”,立刻联想 “王维被排挤,像蓬草一样漂泊”,应对字词解释题时避免漏答象征义。
“易错字对比表” 防默写丢分:
整理高频易错字对比:
正确字 易错字 错因分析 记忆技巧
蓬 篷 蓬 = 草(漂泊),篷 = 竹(帐篷) “蓬” 有 “艹”,与植物相关
雁 燕 雁 = 候鸟(漂泊),燕 = 春鸟(归来) “雁” 笔画多,像候鸟长途飞
孤 狐 孤 = 单独,狐 = 动物(狐狸) “孤” 无 “犭”,与动物无关
每天花 2 分钟默写,标注记忆技巧,强化印象。
“诗中有画分析法” 解颈联赏析题:
固定分析框架:① 色彩(大漠黄、孤烟白、落日红)→ 鲜明和谐;② 线条(孤烟竖、长河横)→ 横竖交织,构图对称;③ 意境(雄浑壮阔)→ 衬诗人豁达;④ 炼字(直→刚劲、圆→厚重)→ 形象鲜活。按此框架答题,确保覆盖 “诗中有画” 的所有得分点。
“背景挂钩法” 解情感题:
牢记 “王维出使 = 被排挤 + 有使命” 的背景,答题时先点明 “被排挤出朝廷,故有孤寂;奉命问边,故有责任;见大漠壮阔,故生豁达”,再对应诗句(颔联→孤寂,颈联→豁达,尾联→责任),让情感分析紧扣背景,避免空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