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八年级上册《饮酒(其五)》知识点考点精梳(适配中考山水田园类古诗专项)复习导航本资料聚焦东晋 “田园诗派开创者” 陶渊明的经典作品《饮酒(其五)》,对标中考 “山水田园 + 隐逸情怀” 核心考点,从文学常识锚定→基础字词攻坚→内容脉络拆解→情感主旨分析→艺术手法赏析→真题实战→拓展对比→易错警示→备考锦囊九大模块展开。既夯实古诗基础(字词释义、默写),也深化对 “陶渊明‘自然哲学’思想”“田园生活的宁静意境” 及 “诗人超脱世俗的人生追求” 的理解,适配八年级课内学习与中考一轮复习,助力把握 “白描、象征、情景交融” 等高频手法,突破 “心远地自偏的哲理内涵”“见南山的妙处” 等难点。一、文学常识速记(基础必背,中考填空高频)类别 核心内容(标注中考高频考点)作者与诗风 陶渊明(365-427),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东晋田园诗派开创者,有 “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美誉。其诗风质朴自然、平淡醇厚,多描绘田园风光与隐逸生活,暗含对官场黑暗的批判。《饮酒(其五)》是其归隐田园后所作,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千古名句,成为 “山水田园诗” 与 “隐逸文化” 的典范。(2024 浙江杭州真题考陶渊明 “田园诗派开创者” 身份)创作背景 诗作写于东晋安帝义熙元年(405 年):陶渊明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去彭泽县令,彻底归隐田园。此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表达对官场的厌倦与对自由生活的向往,是其 “自然哲学” 思想的集中体现。(2025 湖北武汉真题考创作背景与情感关联)作品体裁与特点 《饮酒(其五)》是一首五言古诗(不拘格律,押韵自由),属 “山水田园诗” 范畴。其最大特点是 “景中含情,情中见理”:全诗以 “田园生活” 为载体,通过 “菊、南山、飞鸟” 等意象,既抒发对自然的热爱,又暗含对人生真谛的思考,达到 “物我合一” 的境界。(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五言古诗的特点与 “景理交融” 风格)核心定位 ①内容上:以 “归隐田园的所见所感” 为线索,绘景、抒情、言理交融;②地位上:是初中阶段理解 “陶渊明自然哲学”“隐逸文化”“白描手法” 的核心文本,中考高频考查 “意象分析(菊、南山、飞鸟)”“炼字(见、还)”“哲理内涵(心远地自偏)”。(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文本的 “隐逸文化典范” 价值)二、基础积累过关(默写 + 字词,中考基础题核心)1. 重点字词释义(中考字词解释 / 翻译题高频)词语 拼音 古义 / 语境义 文中例句 真题考频 易错提醒结庐 jié lú 建造简陋的房屋(“庐” 非 “庐州”) 结庐在人境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关联 “隐居” 背景,勿泛译 “建造房屋”人境 rén jìng 人间,人类聚居的地方(非 “环境”) 结庐在人境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明确 “人境” 指 “世俗社会”,与 “田园” 形成对比车马喧 chē mǎ xuān 世俗交往的喧扰(非 “车马噪音”) 而无车马喧 高频 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车马喧” 象征官场应酬,需体现 “精神层面的纷扰”心远 xīn yuǎn 心境超脱世俗(“远” 非 “距离远”) 心远地自偏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核心考点,需关联 “心远” 是 “无车马喧” 的根本原因悠然 yōu rán 闲适淡泊的样子(非 “悠闲”) 悠然见南山 高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悠然” 既写人的心境,也暗喻南山的静穆,体现 “物我合一”日夕 rì xī 傍晚(非 “白天和晚上”) 山气日夕佳 中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需结合 “飞鸟相与还” 的归巢场景,理解 “傍晚” 的时间特征真意 zhēn yì 人生的真正意义(非 “真实意思”) 此中有真意 高频 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真意” 指 “回归自然、顺应本性” 的哲理,勿简单理解为 “意义”欲辨已忘言 yù biàn yǐ wàng yán 想要辨识却不知如何表达(“辨” 非 “辩论”) 欲辨已忘言 高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关联 “道家思想”,体现 “语言无法完全传达真理” 的哲理2. 默写易错字(中考默写题高频丢分点)易错字组 正确写法 常见错误 错因分析 真题考频见南山 见 望 音近形似,“见” 是无意中看到(jiàn),“望” 是有意注视,意境不同 高频 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苏轼曾评 “望南山则神气索然”,需牢记 “见” 的妙处飞鸟相与还 与 于 音近形似,“与” 表 “结伴”,“于” 是介词,语义无关 高频 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相与还” 强调 “飞鸟结伴归巢” 的和谐画面欲辨已忘言 辨 辩 音近形似,“辨” 是 “分辨”(从 “讠”),“辩” 是 “辩论”,语义无关 高频 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需关联 “辨识真理” 的语境,勿用 “辩”心远地自偏 偏 篇、遍 音近形似,“偏” 指 “僻静”,“篇”(篇章)、“遍”(普遍)语义无关 中频 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需关联 “心境决定环境感受” 的哲理结庐在人境 庐 卢 音近形似,“庐” 是 “简陋房屋”(从 “广”),“卢”(姓氏)语义无关 低频 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需结合 “隐居” 背景,勿写 “卢”三、内容脉络拆解(逻辑梳理,中考内容理解题核心)《饮酒(其五)》以 “归隐田园的心境变化” 为线索,按 “设问→绘景→悟理” 的顺序展开,从 “摆脱世俗” 到 “融入自然” 再到 “领悟真谛”,层层递进,意境深远:1. 前四句(设问)—— 揭示 “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内容:我在人间建造房屋,却没有世俗的喧扰。问我为何能如此?因为心境超脱,居所自然僻静。作用:① 设悬念,引思考:“人境” 与 “无车马喧” 的矛盾开篇,引发读者对 “如何在尘世中保持宁静” 的思考;② 点核心,明哲理:“心远地自偏” 直接回答矛盾,强调 “内心超脱” 比 “外在环境” 更重要,是全诗的 “思想基石”(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2. 中间四句(绘景)—— 描绘田园生活的悠然意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内容: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望见南山。傍晚山间雾气缭绕,飞鸟结伴归巢。作用:① 白描手法,绘自然之美:“采菊”“见南山”“山气”“飞鸟” 等意象,用质朴语言勾勒出宁静的田园画面;② 情景交融,显悠然心境:“悠然” 既写诗人的闲适,又暗喻南山的静穆,“飞鸟相与还” 则暗示万物皆有归宿,诗人亦回归自然(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3. 最后两句(悟理)—— 表达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内容: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辨识却不知如何表达。作用:① 总结全诗,升华主旨:“此中” 指代田园生活,“真意” 指 “回归自然、顺应本性” 的哲理,体现诗人对 “物我合一” 境界的追求;② 留白艺术,启读者思考:“欲辨已忘言” 表明真理超越语言,需读者用心体悟,增强诗歌的哲理性与含蓄美(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四、情感主旨深度解析(中考主观题核心)《饮酒(其五)》的情感并非单一的 “归隐之乐”,而是 “三层情感的递进”,需结合陶渊明的 “自然哲学” 与 “隐逸背景” 拆解:1. 浅层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闲适自得触发点:诗人摆脱官场束缚后,在田园中体验到 “采菊东篱”“悠然见山” 的自由与宁静;体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白描,通过 “采菊” 的动作与 “见南山” 的不经意,展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2. 中层情感:对官场世俗的厌倦与超脱依据:“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的矛盾开篇,“车马喧” 象征官场应酬,诗人通过 “心远” 主动远离世俗纷扰,表达对官场黑暗的批判;特点:这种 “厌倦” 并非消极避世,而是通过 “归隐” 选择坚守自我,体现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的高洁品格(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3. 深层主旨:对自然与人生真谛的领悟哲学背景:受道家 “道法自然” 思想影响,诗人认为 “自然” 是生命的本源,“真意” 即回归自然、顺应本性;体现:“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通过自然景象的循环,暗示万物皆有归宿,诗人亦在田园中找到精神依托,最终领悟到 “欲辨已忘言” 的生命真谛(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总结主旨:全诗通过描绘田园生活的宁静与自然之美,既抒发了诗人 “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世俗的厌倦”,也表达了 “对自然哲学的追求与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是 “景、情、理” 完美融合的典范。五、艺术手法赏析(中考赏析题高频)手法类型 对应诗句 手法解析 作用与效果(结合中考考点) 真题考频白描手法 全诗(尤其中间四句) 用质朴简练的语言勾勒景物,如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无华丽修饰却意境鲜活 1. 符合陶渊明 “质朴自然” 的诗风,让读者直接感受田园生活的本真;2. 避免过度修饰掩盖 “自然之美”,凸显 “真意” 的纯粹(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 高频象征手法 ①菊;②南山;③飞鸟;④车马 1. 菊:象征高洁品格;2. 南山:象征自然与宁静;3. 飞鸟:象征自由与归宿;4. 车马:象征世俗纷扰 1. 丰富诗歌内涵 —— 如 “菊” 既写眼前景,又暗喻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品格;2. 深化主旨 ——“飞鸟相与还” 暗示诗人回归自然的人生选择(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 高频情景交融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景(东篱采菊、南山静穆)与情(悠然闲适)融为一体,景为情设,情因景生 1. 营造 “物我合一” 的意境 —— 诗人的闲适心境与南山的静穆相互映衬;2. 增强感染力 —— 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诗人的悠然自得(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 高频设问手法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自问自答,引发读者思考 “如何在尘世中保持宁静”,突出 “心远” 的重要性 1. 结构上:承上启下,从 “矛盾现象” 过渡到 “哲理揭示”;2. 内容上:强调 “内心超脱” 是摆脱世俗的关键,深化主题(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 中频对比手法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人境”(世俗社会)与 “无车马喧”(宁静心境)形成对比,突出 “心远” 的作用 1. 凸显矛盾:通过环境的喧闹与心境的宁静对比,强化 “心境决定感受” 的哲理;2. 引发思考:引导读者反思 “外在环境与内心世界” 的关系(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 中频六、真题实战(答题模板,适配中考题型)(一)默写题(高频易错句)真题(2024 湖北黄冈)补写出《饮酒(其五)》中描绘诗人悠然自得、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句子:“,。”答案: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解析:易错字提醒:“见” 勿写 “望”,“篱” 勿写 “离”。需结合 “悠然自得” 定位诗句,牢记 “见” 字的动态感与 “物我合一” 的意境。答题模板:抓 “悠然自得” 场景定位诗句 + 强化 “见”“篱” 等易错字记忆。(二)字词解释题真题(2025 浙江宁波)解释 “心远地自偏” 中 “心远” 的含义,并分析其在诗中的作用。答案:“心远” 意为心境超脱世俗,远离名利场(1 分)。作用:① 揭示 “无车马喧” 的根本原因 —— 诗人通过 “心远” 主动远离世俗纷扰,而非依赖外在环境的僻静;② 点明全诗的核心哲理 —— 强调 “内心境界” 比 “外在环境” 更重要,体现陶渊明 “自然哲学” 的思想内核(1 分)。答题模板:字词本义 + 内容作用(揭示原因) + 情感 + 哲理作用(深化主题)。(三)句子赏析题真题(2023 江苏苏州)赏析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一联的妙处。答案:1. 手法判断:运用白描与情景交融手法(1 分),语言质朴却意境深远。2. 内容解读:诗句描绘了 “诗人在东篱下采摘菊花,不经意间望见南山” 的画面(1 分),“悠然” 二字既写诗人的闲适,又暗喻南山的静穆。3. 情感与效果:① 白描手法显自然之美 —— 无华丽修饰,却通过 “采菊”“见南山” 的细节,展现田园生活的本真;② 情景交融显物我合一 —— 诗人的悠然心境与南山的宁静和谐融为一体,体现 “回归自然” 的人生追求;③ 炼字 “见” 字精妙 ——“见” 是无意中的发现,比 “望” 更显自然随意,增强画面的灵动性(1 分)。答题模板:手法判断(白描 + 情景) + 画面描述(细节与意境) + 情感 + 炼字效果(物我合一)。(四)情感主旨题真题(2024 山东泰安)结合创作背景,分析《饮酒(其五)》的情感内涵。答案:1. 创作背景关联:陶渊明因 “不为五斗米折腰” 辞官归隐,此诗写于归隐后,表达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对官场的厌倦(1 分)。2. 情感内涵分析:对田园生活的热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通过白描田园景象,展现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闲适心境(1 分);对官场世俗的厌倦:“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以 “人境” 与 “无车马喧” 的对比,暗示诗人对官场应酬的排斥(1 分);对人生真谛的领悟:“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表达诗人从自然中领悟到 “回归本性” 的哲理,体现对 “自然哲学” 的追求(1 分)。答题模板:背景说明 + 分述情感(田园热爱→官场厌倦→哲理领悟) + 总结情感本质(景情理交融)。七、拓展对比(跨文本关联,中考对比题高频)对比维度 《饮酒(其五)》(陶渊明)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山居秋暝》(王维)核心意象 菊、南山、飞鸟(自然与隐逸) 豆苗、草盛、晨兴(田园劳动) 空山、明月、清泉(山水清幽)情感基调 平淡自然、悠然超脱(显隐逸之乐) 宁静质朴、辛勤自足(显劳动之美) 清新明快、禅意盎然(显山水之趣)艺术手法 白描、象征、情景交融(重哲理) 白描、对比(重劳动细节) 诗中有画、动静结合(重意境)核心主旨 借田园生活抒 “隐逸情怀与自然哲理” 借田园劳动抒 “归隐之志与劳动乐趣” 借山水风光抒 “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创作视角 旁观者视角(静赏自然) 参与者视角(亲身体验) 观察者视角(客观描绘)现实意义 适用于 “追求内心宁静”“摆脱世俗纷扰”(如职场压力、城市喧嚣) 适用于 “热爱劳动”“坚守本心”(如学习倦怠、人生迷茫) 适用于 “发现自然之美”“感悟禅意”(如旅行观景、文化体验)八、易错警示(避坑指南,标注中考高频错点)默写易错(高频丢分):“见南山” 的 “见” 勿写 “望”(“见” 是无意,“望” 是有意,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飞鸟相与还” 的 “与” 勿写 “于”(“与” 表 “结伴”,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欲辨已忘言” 的 “辨” 勿写 “辩”(“辨” 是 “分辨”,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字词误解(翻译 / 解释题高频错):“车马喧” 勿译 “车马噪音”(正确:世俗交往的喧扰,2025 浙江宁波真题考);“真意” 勿译 “真实意思”(正确:人生的真正意义,2024 湖北黄冈真题考);“心远” 勿译 “心距离远”(正确:心境超脱世俗,2023 江苏苏州真题考)。主旨偏差(情感题高频错):误将情感仅解读为 “热爱自然”(忽略 “对官场的厌倦” 与 “哲理思考”,2025 浙江绍兴真题考);误将 “心远地自偏” 视为 “消极避世”(实际是 “主动超脱”,2024 山东泰安真题考);忽略 “飞鸟相与还” 的象征意义(误视为单纯写景,2023 湖北黄冈真题考)。手法混淆(赏析题高频错):误将 “白描” 视为 “工笔”(前者是 “直白勾勒”,后者是 “细腻修饰”,此诗是白描,2025 湖南长沙真题考);误将 “象征” 视为 “比喻”(前者是 “整体意象的隐喻”,后者是 “局部修辞”,2024 江苏苏州真题考);误将 “情景交融” 视为 “借景抒情”(前者是 “景情一体”,后者是 “先景后情”,2023 安徽合肥真题考)。九、备考锦囊(实用技巧,提升应试效率)“意象串联法” 记内容脉络:编口诀关联 “意象→诗句→情感”:“结庐人境无喧扰(超脱),采菊见山悠然妙(闲适);山气飞鸟归自然(哲理),真意难言心自晓(真谛)”,通过 “超脱→闲适→哲理” 的情感链,快速记忆全诗内容,避免理解碎片化。“对比记忆法” 辨易错字词:制作 “易错字词对比卡”:正确字词 易错字词 区别要点 记忆技巧见南山 望南山 “见” 是无意,“望” 是有意 “见” 如偶遇,“望” 似寻找飞鸟相与还 飞鸟于还 “与” 表结伴,“于” 是介词 “与” 有 “一起”,“于” 无此意欲辨已忘言 欲辩已忘言 “辨” 是分辨,“辩” 是辩论 “辨” 需思考,“辩” 要说话贴在课本旁,每天花 2 分钟对比记忆,强化印象。“哲理卡片法” 解主旨题:整理 “自然哲学” 关键词卡片:核心观点:回归自然、顺应本性、物我合一;对应诗句:“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现实映射:如现代人在快节奏生活中追求 “内心宁静”,与 “心远地自偏” 的哲理相通;答题时直接调用卡片内容,确保覆盖 “哲理内涵” 的得分点。“对比阅读法” 拓知识面:将《饮酒(其五)》与《归园田居(其三)》对比:相同点:均写田园生活,表达对归隐的热爱;不同点:《饮酒》侧重 “哲理思考”,《归园田居》侧重 “劳动体验”;通过对比,加深对陶渊明 “自然哲学” 的理解,应对中考对比题。“现实映射法” 深化情感理解:将 “心远地自偏” 映射到现实生活:如学生在嘈杂的教室中专注学习,体现 “心境决定环境感受”;如职场人在忙碌中保持内心宁静,与 “心远” 的哲理相通;通过现实映射,让情感理解更具体,主观题答案更贴近生活,符合中考 “结合实际谈感悟” 的要求。最后,为了帮你更高效备考,要不要我帮你整理一份 **《饮酒(其五)》中考哲理分析表 **?里面会汇总诗中 “心远地自偏”“此中有真意” 等核心哲理的具体内涵与答题角度,方便你快速掌握 “景中含理” 的赏析技巧,突破中考哲理类主观题。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