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写作训练《学会记事》课堂实录一、教材分析《学会记事》是统编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亲人之间真挚动人的感情,旨在引导学生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本单元写作训练的要求是学会记事,首先,要把握记事的基本要求—写清楚,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树立记真事、抒真情的写作意识,此外,还要注意锤炼语言,学习抓住一些精彩的瞬间,使用能够贴切表达情感的词语和句子。写作实践部分也呈现由简单到复杂的层级训练,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在中学生写作能力体系中,记事能力是最基本的写作能力,而培养学生的记事能力需要反复地学习、训练。这也是教材编者在小学安排了这方面的学习内容后再一次安排的原因。二、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虽然在小学已接受过几年的作文训练,但真正规范、深入、系统地训练写记叙文的机会可能不多。很多学生觉得作文难写,一拿到作文题目就摇头叹息,甚至对作文心存畏惧。从学生习作来看,写作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是:粗略概述。既没有真情实感,也没有写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有的同学甚至连记叙文的六要素也写不全,更是缺少感人的细节描写,读起来空洞无物。因此,让学生明白写记叙文的基本要求--把事情写清楚,是中学语文老师尤其是七年级语文老师的必修课题。然而七年级的学生观察生活的意识还不够强,感悟能力也有待于提升,所以,教与学的活动要重视学生对写作兴趣的激发,从而让他们想说,有话可说。三、教学目标1.激趣导入,明确记事类文章中“事”与“情”之间的关系。2.评写故事,探究把事情写清楚的基本方法。3.回顾总结,树立记真事,抒真情的写作意识。四、教学重难点探究把事情写清楚的基本方法;引导学生树立记真事、抒真情的写作意识。五、教学资源教学设计、PPT、多媒体资源、教具。六、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许多意义非凡的事,或妙趣横生,或令人警醒,如果我们把这些事情按照一定的条理记述出来,与更多的人分享情感体验,这就是记事作文。值得一提的是:在这类文章中,“事”是血肉,“情”才是灵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是《学会记事》。师板书课题,生齐读目标。(二)探究方法1.抓住要素写完整其实,咱们在小学就已经学写简单的记叙文了,有谁知道记叙的六要素是什么?(学生回答)幻灯片出示:人物、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老师要来检测一下你们的写作基础。实践一:老师这里还有一个小故事,请同学们找出这则故事的记叙要素,说说哪些地方没有写清楚。学生展示、评价。2.事情经过写具体师:真不错,我们作为中学生再写记叙文时,肯定会比小学生面临更高的要求,更大的挑战。除了叙述要素完整,我们还要做到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那么哪些内容要详写,哪些内容要略写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本单元学过的课文。请根据表格上的内容梳理,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生:要详写经过,略写起因和结果。师:再来观察一下这两个部分,他们之间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详写经过?生回答。师:我们要根据自己的写作目的来确定哪些内容要详写。咱们一起来玩一个小游戏,我来问,你来答。还是这则小故事,如果我想跟同学分享自己摔倒的糗事,逗大家开心,我要详写哪些内容?生:摔倒的过程以及摔倒后的狼狈。师:如果我想要表现家人对我的疼爱,我又该详写哪些内容?生:摔倒后的伤情以及家人的反应。师:大家已经渐入佳境了。明确了这些之后,我们就以摔倒的过程为例,一起来探究怎么把重点内容写清楚。先来观察一组图片,同样是表现摔倒时,他们的表情和动作有什么不同?同桌之间可以相互讨论,任选两幅图进行发言。生:他们的表情不同,第一幅图中的小朋友趴在地上哇哇大哭,泪水像喷泉一样往外涌,第二个小朋友眉头紧锁,眼神里流露出恐慌。师:你抓住了人物的神态。生:他们摔倒的姿势不同,第三个小朋友跌坐在地上,第四个小朋友斜躺在草地上。师:你抓住了人物的动作。生:我还发现他们的心情不同,第一个小朋友是伤心,第四个小朋友师开心。师:我们常说喜怒不形于色,表情是人物心理活动的外在表现。师小结:根据观察,我们发现,要详写经过,可以在叙述中添加描写。老师有感而发,写了一个表现“摔倒时”的片段,请同学们找一找我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它们有什么作用?生:广场上绿树成荫。师:这是环境描写,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场景。生:“我撅着嘴,拼命忍住眼泪”,这是对人物的神态描写,生动地写出了他当时的郁闷和委屈之情。师:你很善于学习,表述的更加规范了。后边有位同学也迫不及待地举手了,请你来说。生:由于刹车太猛,自行车左摇右摆了几下,只听“啪”的一声,我重重地跌坐在地上,“刹车、摇、摆、跌坐”这些是动作描写,写出了他摔倒时的经过。师:我们还可以添加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其实,每个人摔倒时的具体情形是不一样的,你们也可以用这些方法来描述自己的摔倒经历。赶快拿起你手中的笔,试着写起来吧!实践二:出示材料,请同学们围绕事件中的人物添加语言、神态、心理、动作等描写,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学生展示、互评。师:运用添加描写的方法,同学们的写作内容更加充实了。但距离咱们500字的写作要求,明显不够啊,怎么办?请大家仔细回顾一下生活中摔倒的经历,它往往不是一个单一的动作,大家来看老师标红的字体,你发现了什么?生:摔倒的过程是由一系列连贯的动作组成的。而且这些动作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师:多么有趣的发现!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个新的写作技能,它叫“动作分解’。请同学们齐读。视频中的老师能把运动技巧讲的如此清楚,是因为他将“立定跳远”分解成了“预摆、起跳、腾空、落地缓冲”四个步骤。如果让你把“摔倒”的过程铺展开来,你准备分几个步骤进行动作分解?请找出你习作中的动作描写进行修改提升。学生展示,互评。师点拨:如果同学们能像这样把画面展开,把时间拉长,也能把事情写的更清楚,我们就不会为篇幅不够而烦恼了。字数达标之后,我们还要学习锤炼语言。3.锤炼语言有感情咱们本单元的课文都是选材于日常生活中的琐事,从不同角度抒写了人间的挚爱亲情。语言质朴寻常,但仔细品读却蕴含着感人的力量。老师摘录了几句,请同学们任选其一,说说加重号的词语好在哪里。生:从“悄悄”和“偷偷”两个细节,可以看出母亲深深地理解儿子的痛苦需要发泄,但同时又担忧着儿子,害怕他有什么过激的行为伤害了自己。生:“扑”和“抓”这两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母亲看到儿子对生活失去信心,自暴自弃时的痛心和焦急。生:“憔悴的脸”既暗示母亲饱受病痛的折磨,也显示了儿子因残疾而绝望的状态,对母亲的心理折磨。“央求般”的神色表现出母亲屡遭儿子拒绝却从未改变的关怀和希望。师:有人说锤炼语言的最高境界是恰当自然,我们也可以在写作时,抓住生活中感人至深的某一个瞬间,锤炼词句,于细微之处见真情。实践三:请同学们聚焦“我”摔倒后家人的不同反应,锤炼语句,使表达更加生动感人。师:这也是我们今天的课下练习,同学们写完之后可以对照评价标准进行自评打分,检测一下咱们本节课的学习效果。来看一下评价标准。(三)布置作业1.请同学们继续完成课堂练习,在文中添加比喻或拟人的修辞手法,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2.根据评价标准自评作文,并在需要改善的地方做出标注,留作下节课修改升格。(四)回顾总结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老师把它编成了一首打油诗,请同学们大声齐读。最后,老师有两句话送给大家(屏显)希望同学们养成记真事、抒真情的写作习惯,因为唯有真情最动人。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板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