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5.1 文明有礼 课件(共34张PPT)+内嵌视频-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热点在线 大妈在高铁车厢内集体跳舞
2025年8月,一趟从厦门开往武汉的高铁上,车厢连接处突然响起震天的广场舞音乐。几位大妈踩着节拍扭动身体,裙摆扫过旁边乘客的行李,手机外放的音量盖过了列车广播的到站提醒。有乘客忍不住提醒 "麻烦小声点",得到的回应却是 "车厢这么大,碍着你了?"
思考:“大妈”的行为和回应方式,说明了什么的重要性?
(1)原因:道德是社会关系的基石,是人际和谐的基础。
(2)要求: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遵守社会公德,努力做社会主义道德的践行者,推动形成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共同创造文明的社会生活。
笔记1.社会生活讲道德的原因及要求(P34蓝字)
新课导入
你知道古代“叉手礼”代表什么意思吗?“叉手礼”的手势怎么做呢?
思考:为什么说“礼”是中国人的专属浪漫呢?
在中国人的人际交往中,“礼” 无处不在。
第五课 社会生活讲道德
5.1 文明有礼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理解文明有礼在国家形象构建中的作用。
道德修养:提升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尊重他人、礼貌待人的良好品质。
法治观念:理解文明有礼与法律法规的关系,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性。
健全人格: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责任意识: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积极参与社会文明建设。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内容
要求:学生自主阅读教材P34-38,思考以下问题,在课本上标记问题要点。
1.文明有礼的含义
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个人、社会、国家)?
3.如何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人?
视频赏析
2025年9月3日习近平夫妇在端门外广场迎接外方贵宾
探究一:什么是文明有礼
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邀请,普京、金正恩等26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出席抗战胜利80周年胜利活动。
思考:结合视频,握手礼是社交礼仪的重要方式,请谈谈你对文明有礼的认识。
笔记1.什么是文明有礼/文明有礼的含义?P35D1
文明有礼是调整和规范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直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也事关社会风尚、国家形象。
这句话出自《荀子·修身》。他认为,礼不仅是外在的行为规范,更是内在的道德要求。在个人层面,遵守礼节是修身养性的基础,关乎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在社会层面,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人际和谐的必要条件;在国家层面,礼制的建立和执行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破坏公物
乱扔垃圾
随地大小便
随意攀爬
说说这些行为是有礼还是无礼?
五里与无礼
一个年轻人要去张村办事,可他不认识路。他遇见一位六十多岁的老人,便迎面喊道:“喂,老头儿,去张村有多远?”老人看他轻狂又无礼,便脱口而出:“无礼(五里)!”年轻人足足走了五里的路程,一直没有见到叫张村的地方。这时,年轻人停下脚步来,才恍然大悟。
欣赏故事
程门立雪
杨时是北宋时期的著名学者。一天,他与游酢一起去老师程颐家请教问题。时值隆冬,朔风凛冽。到程颐家时,适逢老师在炉旁闭目养神。他们担心惊扰老师,就在旁边静静等候。程颐觉察后,门外的积雪已经有一尺深,但杨时和游酢依然恭敬侍立。
思考:上述故事对我们做人有何启示?
探究二:探文明有礼的力量
对个人: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做一个文明有礼的公民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笔记】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地位/意义?P35-36
原因: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对个人)P35D2
探究与分享(P35)
乱停车、乱丢垃圾、电梯吸烟、说脏话、高空抛物等。
思考:你生活的小区存在哪些不文明行为?
文明社区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某社区就建设文明社区向居民征求意见,几位同学发表了以下看法。
在小区内,机动车要低速行驶,不鸣笛。
邻里之间需要以礼相待。
我希望大家自觉把垃圾分类后再放入垃圾桶。
伤害邻里感情,不利于人际交往,甚至危害居民人身安全等。
思考1:这些不文明行为给小区带来什么影响?
思考2:谈谈文明有礼对社区建设的意义。
可以提高居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增强社区凝聚力,维护社区秩序,提升社区形象,促进社区和谐。
对社会: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原因: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持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对社会)P35D3
【笔记】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地位/意义?P35-36
外国领导人来访时,我国一般会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展现中华民族崇礼尚义,热情友好的待客之道,彰显大国风范;在一些重要日子和场合,人们会举行庆祝或纪念仪式,表达对党和国家的热爱之心,彰显作为中国人的自豪之感,体现对英雄模范人物的崇敬之情。礼仪礼节,不仅关乎个人素质,也关系到国家形象。
欢迎外国元首访华
举行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奖仪式
以最高礼遇迎接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
迎接外国领导人
思考:中方举行隆重的欢迎仪式和纪念仪式,这说明了什么?
对国家: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原因: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
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3)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对国家)P36
【笔记】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地位/意义?P35-36
(1)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个人)
文明有礼体现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际交往能力,有利于提升自己的内在修养,树立真诚待人的良好形象,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认可。
(2)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
文明有礼能促进人与人之间的有效沟通,减少矛盾冲突,维护良好秩序,提升人们的安全感和尊严感,有利于形成安定有序、文明祥和的社会氛围,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
(3)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国家)
文明有礼是国际交往的“通行证”,有利于不同国家的人们深化交流、增进友谊,有利于体现民族尊严、展现国家形象。
【笔记】2.文明有礼的重要性/地位/意义?P35-36
相关链接
习近平指出,礼仪是宣示价值观、教化人民的有效方式,要有计划地建立和规范一些礼仪制度,如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利用重大纪念日、民族传统节日等契机,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纪念庆典活动,传播主流价值,增强人们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一些重大礼仪活动要上升到国家层面,以发挥其社会教化作用。这就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思考: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有什么启示?
(1)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讲文明、懂礼貌、守礼仪,营造良好社会风尚。P37【意识上】
探究三: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的"美"
《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第4条规定:中学生要“举止文明,不说脏话,不骂人,不打架,不赌博。”
思考:日常行为规范的“美”是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美”的表现?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P37【行动上】
中华文化宝库礼貌用语——我知道
探望别人,要说______。起身作别,要说______。
中途先走,要说______。请人别送,要说______。
请人批评,要说______。请人指点,要说______。
请人帮助,要说______。托人办事,要说______。
麻烦别人,要说______。求人谅解,要说______。
“拜访”
“告辞”
“失陪”
“留步”
“指教”
“赐教”
“劳驾”
“拜托”
“打扰”
“包涵”
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笔记】3.如何做到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P37D2①②
①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② 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阅读感悟
照镜子是生活中的一件平常事。人们通过照镜子洗漱修剪,穿衣打扮,美容保洁,从而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周恩来读中学时,学校教学楼内有一面大立镜,立镜上方悬挂着“容止格言”。
面必净,发必理,衣必整,钮必结;
头容正,肩容平,胸容宽,背容直;
气象:勿傲,勿暴,勿息;
颜色:宜和,宜静,宜庄。
周恩来将这一镜铭抄在本子上,时时对照,处处检点,一生都仪表端庄、气度非凡,成为世人的楷模。
结合日常观察,列举校园或社区中 “不文明现象”,并提出你的建议。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P38【行动上】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P37
(2)做文明有礼的人,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P37D2
①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②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3)做文明有礼的人,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P38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细节做起,做一个学礼、明礼、守礼的人,为创建和谐美好的社会贡献力量。
[笔记]4.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P37-38
情境一:小区电梯里,有居民边吃韭菜盒子边大声打电话,汤汁滴在轿厢里;另一位住户轻声提醒:“电梯里吃东西容易有气味,咱们下次在外面吃完再进来呀!” 对方不好意思地收起食物,还主动用纸巾擦了汤汁。
情境二:超市收银台,一位阿姨因排队问题对收银员大声抱怨:“你怎么这么慢!会不会做事?” 收银员微笑回应:“抱歉让您久等了,我会加快速度,您先看看购物袋够不够?” 阿姨的语气渐渐缓和。
情境三:中学生小林每天上学时,会主动向校门口保安鞠躬问好;看到走廊地面有纸屑,顺手捡起扔进垃圾桶;同学借文具时,双手递过去并说 “拿好呀”。
小组讨论
以下情境在做文明有礼的人方面分别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增强文明有礼意识
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从小事践行,学礼守礼
课堂小结
文明有礼
文明有礼
的重要性
如何做文明有礼的人
①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③文明有礼塑造良好国家形象。
(1)在社会生活中,我们要增强文明有礼意识,知礼仪、有礼貌、讲文明,营造良好社会风尚。
(2)言谈文明、举止端庄。
(3)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随堂练习
1.请你判断“文明礼貌从我做起”与下列漫画相匹配的是( )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做文明有礼的人的要求。②③:“主动给老人让座”、“给劳累的妈妈倒杯水”都是以礼相待,尊重对方,文明有礼的表现,故②③说法正确; ①:“上课玩手机” 既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也是不尊重老师的表现,故①说法错误; ④:“乱扔垃圾” 既是不讲文明礼貌的表现,也是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表现,故④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
C
随堂练习
2.下图所示,出境旅游时随身携带的“文明意识”可以( )
B
A.促进社会进步
B.维护国家形象
C.促进社会和谐
D.缓解人际矛盾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重要意义。
B:出境旅游时随身携带的“文明意识”体现了文明有礼对国家的重要性,有利于维护国家形象,故B符合题意;
ACD:漫画主要体现“文明有礼维护国家形象”,并未体现“促进社会进步”、“促进社会和谐”、“缓解人际矛盾”,故ACD不符合题意; 故本题选B。
随堂练习
3.“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家无礼则不宁。”这说明文明有礼( )
A.杜绝矛盾冲突的发生
B.对个人、社会、国家意义重大
C.只体现一个人的基本素质
D.无关社会风尚
B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意义。A:文明有礼能促进和谐,但无法“杜绝”矛盾冲突,表述绝对化,故A说法错误;B:题干中“人无礼则不生”对应个人意义,“事无礼则不成”对应社会意义,“国家无礼则不宁”对应国家意义,三者共同说明文明有礼对个人、社会、国家的重要性,故B符合题意;C:“只体现”表述片面,题干强调文明有礼对多层面的意义,故C说法错误;D:文明有礼直接影响社会风尚,题干中“国家无礼则不宁”即体现对社会的影响,故D说法错误;故本题选B。
随堂练习
4.中国是礼仪之邦。礼体现一个人的尊重、谦让、与人为善等良好品质。下列同学的行为符合文明有礼的有( )
①小飞在校内外遇见老师都会主动问好
②小丁观看学校篮球赛时,为落后球队喝倒彩
③小谷在学校餐厅就餐时,主动排队买饭
④小蓝参加家庭聚餐时,让长辈先行入座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C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的具体表现。①:小飞主动向老师问好,体现尊重师长,符合文明有礼的要求,故①说法正确;②:小丁喝倒彩是不尊重他人、破坏观赛礼仪的行为,不符合文明有礼,故②说法错误;③:小谷排队买饭是遵守公共秩序的表现,符合文明有礼,故③说法正确;④:小蓝礼让长辈入座是尊重长辈的传统美德,符合文明有礼,故④说法正确;故本题选C。
随堂练习
5.下边漫画警示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要注意( )
B
①谨言慎行,不恶语伤人
②态度谦和,不表达观点
③文明有礼,不污言秽语
④回避矛盾,不主动沟通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
①③:漫画《话里藏“刀”》警示我们,在生活中与人交往时要注意谨言慎行,不恶语伤人;文明有礼,不污言秽语,故①③说法正确;
②:态度要谦和,但是不能不表达观点,故②说法错误;
④:我们要主动沟通,化解矛盾,故④说法错误;
故本题选B。
随堂练习
6.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下列古语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尊重他人,学会欣赏他人
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关爱他人要讲究策略
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竞争必然伤害友谊
D.不学礼,无以立——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
D
解析:本题考查文明有礼相关知识。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强调推己及人、换位思考,而非“欣赏他人”,故A解读错误;B:“恻隐之心,仁之端也”说明同情心是仁德的开端,与“关爱策略”无关,故B解读错误;C:“交友投分,切磨箴规”体现朋友间应互相促进,竞争并不必然伤害友谊,故C解读错误;D:“不学礼,无以立”直接说明文明有礼是立身处世的前提,故D解读正确;故本题选D。
随堂练习
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旅游景区内,三个成年人翻越护栏,爬进龙门石窟某洞窟中摆起pose拍照。当有人上前劝阻他们时,三人不以为意地说:“拍个照又不去破坏佛像,怕什么?这么小的事也要管。”
材料二 微博、微信、微阅读等以“微”命名的新事物已走进百姓生活。在微公益、微服务等“微行为”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递正能量的同时,类似于上述“爬石窟”事件的“微行为”却在散播负能量。因此,身处“微”时代,我们决不能忽视“微行为”,“微行为”虽小,但事关重大。
(1)从文明有礼的重要性角度,谈谈我们应如何理解“微行为”虽小,但事关重大。
(2)请你聚焦现实生活,列举两个违背文明有礼要求的“微行为”。
(3)你打算怎样从微小处做起,做一个文明有礼的中学生?
解析:(1)“微行为”能反映一个人的文明素养和精神境界;“微行为”关系社会文明与和谐;“微行为”关系民族的尊严和国家的形象。
(2)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等。
(3)①要言谈文明、举止端庄。②与人相处,要以礼相待,尊重对方,说话和气,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③要着装得体,注重仪表,彬彬有礼,落落大方。④要不断学习、观察、思考和践行。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