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正面战场 和敌后战场(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资源简介

(共33张PPT)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第18课
全民族抗战中的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
国共两党在抗战中是如何进行配合的 敌后战场在对日作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情境导入
1937年9月,面对山西抗战的危急形 势,周恩来前往太原等地会晤阎锡山等国民 党将领,商讨八路军和国民党军队作战行 动,决定八路军以太行山脉及其北端为根 据地,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配合友军作战。
学习目标
知道正面战场的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及第三次长沙会战的基本史事;结合材料能够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抗战;(史料实证、历史解释)
体会抗日将士在战争中英勇顽强、不怕牺牲的精神。(家国情怀)
1
3
2
通过了解正面战场的抗战等史事,知道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通过了解敌后战场的抗战等史事,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体会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孕育的抗战精神。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台儿庄战役; 武汉会战;第三次长沙会战;百团大战
学习难点:全民族抗战;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4
了解平型关大捷、《论持久战》、抗日根据地的建立、百团大战对抗日战争的影响。(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认识到敌后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与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抗日战争的整体。(唯物史观)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二、敌后战场的抗战
三、坚持全民族抗战
目录
Contents
探究新知
四、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正面战场的抗战

1937年的一个秋日清晨,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侵入山西。(太原会战)
太原
平型关
平型关位于山西东北部,地形险要,易守难攻,是太原的重要门户。
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 神话。
一、正面战场的抗战
情境探究1:撰写平型关大捷后重庆《新华日报》头条?
1937年9月
山西平型关
八路军115师师长林彪
歼灭日军1000多人
时间
地点
指挥者
结果
日军占领南京后,沿津浦路从南北夹击徐州。
情境探究2:如果你是1938年的美国记者,你会如何向世界报道这场战役?
1938年3月
山东枣庄台儿庄
李宗仁
台儿庄战役
时间
地点
指挥
所属 徐州会战
意义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仗,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
“因京沪沦陷而笼罩全国的悲观空气至此一扫而空,抗战前途露出一线曙光。”
时间
地点
主要战役
结果
1938年6月——10月
武汉
江西万家岭大捷
日本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情境探究3:如何理解“以空间换时间”策略?你如何向世界解释‘中国虽败犹荣’?
“只要攻占汉口、广州,就能支配中国”。
1938年6月,为防止日军南下,蒋介石命令国民党军队秘密 炸毁郑州花园口黄河大堤。正值汛期的黄河水咆哮着冲出河堤,一路横冲直撞,沿淮河由长江入海,给河南、皖北、苏北人民带来了巨大灾难。据不完全统计,此次花园口决堤,淹死、饿死群 众89.3万多人,逃离家园者391万多人,受灾面积5.4万多平方千米。
1940年,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 忠率部英勇作战,壮烈殉国。
枣宜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时间:
地点:
结果:
影响:
1941年12月
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
中国军队拼死抵抗,最终获得胜利。
观看视频,结合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湖南长沙
情境探究4: “天炉战法”的智慧——第三次长沙会战探秘?
第三次长沙会战,是1941年“12月7日以来,同盟军唯一决定性之胜利。”
“战果堪比台儿庄战役”!
----英国《泰晤士报》
东北
华北
华中
华南
1.背景:
2.结果:
3.影响: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国民党军队 一溃千里,丢失河南、湖北、湖南、广西、贵州等省大片土 地。
国民党威信降低、丧失民心。
豫湘桂战役国民党战场的损失
豫:河南
湘:湖南
桂:广西
豫湘桂战役
敌后战场的抗战

敌后抗日根据地形势图(1937—1940年)
时间
领导
敌后抗日武装力量组成
地点
作用
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第一块抗日根据地
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
1940年
中国共产党
骨干:八路军、新四军、民兵
基础:广大群众
陕甘宁边区、华北、华中、华南、东北
牵制和抗击了大量日军
延安
情境探究1:抗日根据地如何建立与发展?
形成了房连房、形成了内外联防
利用地形,灵活地选择埋雷地点
三五成群,目标小速度快
破坏交通线、补给线
根据地军民开展人民游击战争,先后取得神头岭、响堂 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黄土岭伏击战歼灭日伪军900余 人,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情境探究2:抗日根据地军民取得哪些伏击战的胜利?
百团大战后,日军受到打击后,对八路军及抗日根据地实施报复性“扫荡”。其间,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时间
指挥
地点
意义
1940年下半年
彭德怀(100多个团)
华北
这次战役有力打击了 日军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彭德怀
破袭战毁坏正太路三分之二,让日军这条“大动脉”全线瘫痪。
情境探究3:撰写“微电影剧本”片段(需包含“夜袭碉堡”的具体细节)?
1941年9月,晋察冀军区战士马宝玉、葛振 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为掩护群众和主 力转移,毅然决然地把日军引上狼牙山峰顶,在 子弹打光、石头砸光的情形下,宁死不做日军俘 虏,纵身跳下悬崖,三人牺牲,两人重伤。狼牙 山五壮士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显示了中华儿女宁死不屈的伟大精神。
在敌后战场,八路军、新 四军和其他抗日武装对敌作 战12.5万余次,消灭日伪军 171.4万余人,其中日军52.7 万余人。敌后战场逐渐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主战场。
坚持全民族抗战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对国民政府改用政治诱降为主、军 事打击为辅的策略。
汪精卫叛国投敌建立伪南京国民政府
(1)国民党:国民党副总裁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 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1940年建立汪伪政权
情境探究:面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
②顽固派掀起反共浪潮,制造了“皖南事变”。
千古奇冤,
江南一叶,
同室操戈,
相煎何急。
情境探究:面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进行坚 决回击,揭露国民党当局破坏抗战的图谋,并重建新四军军部。
蒋介石迫于国内外压力,表示 今后不再“剿共”。皖南事变的政治解决,维护 了抗日民族统 一 战线。
爱国力量 主要史实
国民党
共产党
青年
妇女
工人
华侨
文艺界
少数民族
台湾同胞 举行反战暴动、开展游击斗争等;回大陆参战。
枣宜会战33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
反“扫荡”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
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
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
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
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
成立抗战协会,宣传抗战,振奋士气
回族爱国人士马本斋回民义勇队等。
马本斋
大小战斗870余次,歼敌3.6万余人,
毛泽东盛赞: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
日本侵略者陷入了
中华民族人民战争
的汪洋大海之中
情境探究:面对日本侵华政策的变化,中国各阶层持怎样的态度?
(2)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1941年12月,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国民政府正式对日宣 战。1942年元旦,美、英、苏、中四国领衔,正式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
1943年,随着德、意、日等法西斯国家节节败退,美、英、 中三国领导人在北非开罗举行会议,商讨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对 日本的惩处等问题。会议发表《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如东北地区、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群岛等,应 归还中国。
遭到轰炸的珍珠港美军机场
《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时空纵横
中国远征军入缅作战
阅读教材P111,完善相关信息
1942年初,中国组编中国远征军入缅甸作战。 在仁安羌战役中,中国远征军解救出濒临绝境的英缅军第一师,轰动世界。5月,中英联军作战失利, 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在缅北殉国。1943年10月开始,中国远征军对日军发起反攻,最终取得入缅作战胜利。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抗击和牵制日本三分之二以上的陆军和部分海空军事力量,牢牢捆住日军手脚,使其陷入长期战争泥潭而不能自拔。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
全球日军兵力分布比例:
┌──────────────┐
│中国战场 ███████66%│
│太平洋战场 ████25%│
│其他地区 █9% │
└──────────────┘
(注:陆军兵力占比,含部分海空军)
在长沙南门外的修械所高地,负责守卫的中国军队第二十八团与日军展开激烈争夺。一日之内,双方进行了11次拉锯战,阵地多次易手,尸横遍野,战况惨烈。全团将士在团长葛先才的率领下,誓与长沙共存亡,奋勇迎敌,与日军展开肉搏。炊事兵、马夫都加入了战斗。经过殊死拼杀,全团仅剩58人,最终守住了阵地。
——《长沙东南郊战场巡礼》
你能感受到中国军民在抗战中体现了哪些精神?
不畏强暴、不甘被凌辱的
自强团结精神
为民族利益献身的
自我牺牲精神
不屈不挠、英勇抗争、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今天的南北战场上,
是争着死、抢着死,
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
牺牲自己是为了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自由!
——《大公报》
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淞沪会战
1938.3
中国正面战场取得最大的一场胜仗
台儿庄战役
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武汉会战
1938.6
1938.10

1941.12
在国内外产生
积极影响
第三次
长沙会战
平型关大捷
主动对日作战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940
下半年
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百团大战
抗日根据地的建立与发展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1937.8
1937.10

课堂小结
1937.9
到1940
神头岭、响堂铺、黄土岭等伏击战的胜利。
1938.3——1939.11
拓展提高
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比较
正面战场 敌后战场
武装力量 国民政府的正规军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等
作战方式 大兵团作战,正面阻击敌人 游击战和小规模运动战
作战范围 国统区 日军占领区
作战路线 片面抗战 全面抗战
作战地位 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 抗战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
联系
相互依存、相互配合,构成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情境练习
1.《新华日报》是创刊于1938年1月的报纸。它在创刊后三个月,就连续报道了一件“大事”,其中写道“四月六日晚间九点半……前锋部队冲进台儿庄寨子,把原来困守一角之残敌七八百人解决了!”。这件“大事”( )
A.打破了日本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B.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C.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D.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
B
情境练习
2.1940年,某报社论称:“正太路自八月二十日被截断后,迄在游击军控制下,交通未能恢复,自然饶有价值,亦是最足令人兴奋的事态……日人倘使还想‘征服’中国,推行‘新秩序’,真是做梦了。”这篇社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淞沪会战 B.台儿庄战役
C.百团大战 D.长沙会战
C
情境练习
3.抗战期间,陕甘宁边区承担了八路军的大部分重伤病员的医疗任务,还安置退伍残废军人1.5万余人,优待抗日军人家属8万余人,使前方将士无后顾之忧。这反映了( )
A.全民族抗战爆发 B.八路军是抗战主力
C.正面战场的艰辛 D.敌后军民团结抗战
D
情境练习
4.数据分析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某同学收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抗战的有关数据。这些数据表明( )
A.实行全民族团结抗战才能取得抗日战争胜利
B.中国人民的抗战得到了世界各国人民的援助
C.中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贡献
D.中国抗战是近代以来反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C
布置作业
穿越时空的抗战见证者
【任务说明】你是一名1938年的战地记者,需要分别为正面战场(台儿庄战役)和敌后战场(百团大战)撰写两篇新闻报道。
【任务要求】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
【写作指引】标题与导语:用简练的语言概括战役的核心意义(如《台儿庄大捷:血肉长城阻敌寇》)。
THANKS!
谢谢观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