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无忧】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课堂无忧】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情境化教学课件)统编版(2024)八上

资源简介

(共34张PPT)
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第21课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广大农民为何踊跃支援解放军 这与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有怎样的关系
情境导入
1948年冬,山东莱阳农民唐和恩带领村里的小车队,为前线解放军运送物资。 临行前,他携带一根小竹竿当拄棍。每到一地,就把地名刻在竹竿上。最后统计下来,他经过山东、江苏、安徽3个省88个城镇村庄,行程2500多千米。陈毅曾深情地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唐和恩刻有沿途地名的小竹竿
学习目标
知道《中国土地法大纲》和土地改革总路线;掌握三大战役、渡江战役及南京解放等基本史实。(时空观念)
分析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与三大战役胜利的关系;通过分析解放战争蒋家王朝覆灭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史实的思维能力。(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1
3
2
了解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等史事; 通过了解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知道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和人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课程标准
学习重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三大战役
学习难点: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通过对人民解放战争胜利,认识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从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价值观。(家国情怀)
一、解放区土地改革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三、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目录
Contents
探究新知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材料研读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就一般情况来说,占乡村人口不到百分之十的地主富农,占有约百分之七十至八十的土地,残酷地剥削农民。而占乡村人口百分之 九十以上的雇农、贫农、中农及其他人民,却总共只有约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土地,终年劳动,不得温饱。——《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公布中国土地法大纲的决议》(1947年10月10日)
90%
占有土地比例
农村人口比例
10%
20-30%
70-80%
地主
农民
情境探究1:假如你是解放区的农民,抗战胜利后你最希望得到什么?
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土地占有不均衡。地主、富农占有绝大部分土地,对农民进行压迫剥削,导致农民生活的极度贫困。
最渴望的是获得土地,和平与安全
(1)时间: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标志:
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
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宣传《中国土地法大纲》
1947年全国土地会议
(4)结果:
解放区土地改革历时一年多顺利完成,广大农民分得土地、农具、耕畜、房屋等。
情境探究2:如果你是1947年的贫农,土地改革会如何改变你的命运?
(3)总路线:
最后一碗米用作军粮,最后一尺布来缝军装,最后亲骨肉送到战上。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歌
解放区农民送亲人参军
①农村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根本性变化;
(5)影响:
废除了解放区封建土地剥削制度,解放了生产力
②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③为人民解放战争胜利提供了重要人力、物力保障。
1937年,这里的贫雇农平均土地占有只有0.93亩,到1947年,他们的人均土地上升到了2.9亩,在共产党领导的解放区,地主、雇农和长工都不存在了…… ——《十里店—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
情境探究3:假如你是1947年刚分到土地的农民,你会如何支持解放军?
土地革命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解放战争时期
打土豪,分田地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
打倒地主
拉拢地主
消灭地主
情境探究4:中共不同时期制定不同的土地政策的原因、出发点、启示?
原因:革命形势、国情的变化(主要矛盾的变化)
出发点:维护人民的利益
启示: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127万
430万
1946年6月
人民解放军
国民党军队
190万
373万
1947年6月
人数
材料1:人民解放军经过一年的内线作战,共歼敌112万人,其中正规军97个半旅78万人,平均每月歼敌八个旅。国民党总兵力从430万下降至373万人,机动兵力只剩下40个旅左右。——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946.6
1947.6
战略进攻
1948.9
战略防御
人民解放战争
材料2:共产党领导的土地改革,圆了农民祖祖辈辈渴求的土地梦。……抗战胜利后,国民党政府依靠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商品大量 涌入中国市场,排挤国货。国民党官僚资本迅速膨胀,垄断经济,挤压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国民党政府还不断增加苛捐杂税、 滥发纸币,导致恶性通货膨胀,民族资本主义陷入绝境,国统区人民在饥饿中挣扎。——教材P127页相关史事
战略进攻时机成熟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1)时间:
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
1947年夏
(4)经过:
(2)部队:
(5)影响:
强渡黄河天险
千里跃进大别山
大别山
武汉
南京
蒋介石两个拳头一伸, 胸膛就露出来了。我们要对准胸膛插上一刀,插入他们的心脏。 ——毛泽东
刘伯承、邓小平
(3)领导者:
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情境探究1:为什么选择大别山作为战略反攻的突破口?
学史崇德
1948年5月,在解放河北隆化战斗中,共产党员董存瑞 率全班连续炸掉4座炮楼、5座碉堡。部队发起冲锋时,突 然遭到一座桥型暗堡中机枪火力的封锁,突击受阻。董存瑞 冲到桥下,却发现这座暗堡无处放置炸药,但总攻时间已 到,他毅然托起炸药包,抵住桥身炸毁暗堡,壮烈牺牲,以 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 1950年9月,董存瑞被授予“全国战斗英雄”称号。



1948年9月—11月
辽沈战役(林彪 等)
锦州:
关门打狗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战役(刘伯承、邓小平、陈毅等)
陈毅:“我们的胜利是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战役(林彪 等)
解放东北
徐 州
北平
和平解放
解放华北
解放长江中下游以北
情境探究2:战略沙盘推演——如何制定决战作战方针?
辽沈战役形势图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1948年9月-11月
林彪、罗荣桓
东北野战军
解放了东北全境
东北
“关门打狗”
电视剧《潜伏》里有这样一个场景:保密局天津站吴站长很沉痛地告诉余则成等特务:锦州沦陷了。"锦州沦陷"和下列哪场战役有关(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平津战役 D .渡江战役

情境探究3:穿越1948——你如何解密"关门打狗"战术?
视频
民 工 543万人
担 架 30.5万副
大小车 88万辆
牲 畜 76.7万头
船 只 8500只
筹 粮 9.6亿斤
挑 子 20.6万副
淮海战役人民支前统计
时 间
地 点
部 队
将 领
意 义
淮海战役中支援前线的民工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
中原野战军和华东野战军
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
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徐州中心,黑虎掏心
人民群众踊跃支持。证明人民群众是革命的主力军,是革命战争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情境探究4:为什么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
时间
地点
参战部队
指挥者
结果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林彪、罗荣桓、聂荣臻
东北人民解放军与华北人民解放军
北平、天津、张家口
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傅作义
情境探究5:平津战役中,中共为什么采取和平方式解放北平?
①和平解放可以减少人员伤亡,是民心所向
②保护北平古迹和文物不受破坏
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
三大战役后,不管是军队人数还是士气,人民解放军都远胜国民党军队
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
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情境探究6:假如你是1949年的记者,你会如何报道三大战役的意义?
(2)概况:
(1)时间:
1949年4月
意义:结束国民党在大陆22年之久统治。
国民党残余势力退往台湾。
百万雄师兵分三路
横渡长江
占领南京
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国民政府总统府
1949
1912.1
1912.3
1928
南京临时政府
北洋政府
1927
南京国民政府

《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毛泽东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
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情境探究7:朗诵《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谈谈你的感想?
相关史事
全国解放前夕,国民党见大势已去,秘密从上海中央银行国库转移435万两黄金到台湾。又将大批文物和珍贵文献资料运 往台湾,仅北平故宫文物就有2972箱,其中古物1434箱,图书1334箱,文献204箱,中央博物院文物852箱,还有近20万册善 本古籍、40万件明清档案文献等珍贵历史资料。
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正确决策赢得全国民心,解放区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农民广泛拥护,国统区民主运动有力配合了人民解放战争,人民解放军的英勇作战,以及中共中央的正确战略决策与英明指挥,都是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的基本原因。
情境探究8:为1949年的中国制作一份人民解放战争“胜利密码”手册?
人有失地,地终可得。有地失人,必将人地皆失——毛泽东
解放区农民从亲人参军
1945年9月2日
日本正式投降,
抗日战争胜利
1945年8—10月
国共重庆谈判,
签订《双十协定》
1946年6月,蒋介石进攻中原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
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
战略防御阶段
1946.6—1947.6
战略进攻阶段
1947.6—1948.9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战略决战阶段
1948.9—1949.4
三大战役
渡江战役
占领南京
解放战争“时间胶囊”——梳理国共内战(人民解放战争)过程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时间: 地点:
内容:
①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②党的奋斗目标是把中国逐渐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③毛泽东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第一步,中国革命以后 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 苦。
④他强调,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 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1949年3月底,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与中央机关、人民解放 军总部进驻北平香山,标志着中国革命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1949年3月
河北西柏坡
情境探究1:新华社西柏坡记者会:为“两个务必”撰写一篇社论!
情境探究1:新华社西柏坡记者会:为“两个务必”撰写一篇社论!
新华社西柏坡电(1949年3月××日)
《永葆"赶考"初心,践行"两个务必"》
在革命胜利前夕,七届二中全会向全党发出"两个务必"的伟大号召。这不仅是进京前的政治宣誓,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底色。历史告诉我们,骄傲自满就会重蹈李自成的覆辙,贪图享乐必将脱离人民群众。从井冈山到西柏坡,艰苦奋斗是我们克敌制胜的法宝;从革命到建设,谦虚谨慎是执政兴国的根基。今天,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牢记:人民是永远的考官,成绩是永恒的答卷。让我们以"两个务必"为镜,在新时代的"赶考"路上交出优异答卷!
(本报评论员)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毛泽东思想的伟大胜利,它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外患频仍、长期战乱、 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发展进程。
情境探究2:如何理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意义?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中国土地法大纲》:实行耕者有其田
土地改革总路线:消灭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
意义: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
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辽沈战役:解放东北全境
淮海战役: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平津战役: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渡江战役: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大战役
课堂小结
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抗战胜利
1945.8
1945.10
重庆谈判
1946.6
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
1947.3
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山东解放区
战略防御
1947.6
政治和谈
1948.11
1949.4
1949.1
战略进攻
战略决战
胜利进军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辽沈、 淮海、 平津战役
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解放东北
解放长江以北
渡江战役
南京解放
揭开战略进攻序幕
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战争胜利
人民解放战争胜利结束
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
课堂小结
情境练习
1.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实行“打土豪、分田地”的政策,在延安时期推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政策,而1947年时又执行“没收地主土地,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上述土地政策的调整是基于( )
A.巩固苏维埃政权 B.革命形势的需要
C.革命性质的变化 D.土地所有权变更
B
情境练习
2.在1947年6月底,刘邓大军十二万人出敌意外地南渡黄河,转战鲁西南,歼敌九个半旅……创建鄂豫皖边根据地。与这一段描述直接相关的战役是( )
A.淮海战役 B.平津战役
C.跃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C
情境练习
3.“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这首诗的写作背景是( )
A.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淮海战役的胜利解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地区
C.三大战役基本消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情境练习
4.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强调: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全党同志务必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这体现了( )
A.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B.党的忧患意识和革命精神
C.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完成 D.人民当家作主与民族独立
B
布置作业
《 “革命征程·历史电台”创意播报》
【任务说明】
假设你是1949年解放区广播电台的播音员,需制作一期5分钟专题节目《人民战争胜利之路》,用声音和文字还原历史关键场景。
【任务要求】
脚本撰写(100字):以“土地改革点燃希望”“三大战役定乾坤”“渡江解放全中国”“七届二中全会绘蓝图”为小标题,用口语化语言描述事件(如:“老乡们分到土地的笑声,正是解放战争最坚实的后方!”)。
配乐/音效设计:标注在脚本中(如:讲述渡江战役时加入炮火声+《解放军进行曲》片段)。
提交形式:录音或图文广播稿(可手绘“电台海报”背景,参考配图:话筒+红旗+战役路线简图)。
【评价】 历史准确性(40%)、情感感染力(30%)、创意表现(30%)。
THANKS!
谢谢观看
八年级历史 上册·统编版2024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