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教学设计课题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1.教学内容分析 (1)课时教学内容 本课时是第一单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起始课,课程设计将“中国共产党”这一核心概念具象化、人格化的处理为“创业者”的形象,以百年党史为资源创设课堂情境,通过设计创业计划书、“三行情书”献礼党的百年华诞等活动,带领学生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并深刻回答“中国共产党从哪里来”、“为什么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怎样的党”等重大问题,从而激发学生“对党忠诚、敬党真诚、爱党深情”的信念,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 (2)教学设计思路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正处于由感性到理性的过渡阶段,身心迅速发展,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日渐增强,思维活跃,不喜欢被动灌输,具有积极探究学习的潜质。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活动型课程,给予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机会,尽量引导他们切身体会、参与思考得出结论。学生已经接触过党带领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相关知识,并且通过前一框的学习,对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的确立有了一定的把握。对于“党领导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具有综合思考和继续深化学习的可能性。因此,本节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他们课前结合导学案, 收集相关资源,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目标确定 课前目标:调过网络问卷,回顾建党百年来的重大历史事件、现实问题等。结合导学案,完成本课的预习清单,对本框核心概念和知识框架形成初步了解。搜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人物故事或纪念物等。 课堂目标:通过设计“创业计划书”的活动,领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通过创作“三行情书”的活动,表达“对党忠诚、敬党真诚,爱党深情”的理想信念。启动“强国有我”项目企划,以实际行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 课后目标:完成分层课时达标检测,对客观题进行自主订正和组内探究。开展“强国有我”项目企划的课后实践活动,并在班级内部进行心得交流与分享。 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探究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奋斗历程,阐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必然性,明确党的初心和使命。 学习难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表达“对党忠诚、敬党真诚、爱党深情”的理想信念,以实际行动诠释习近平总书记“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的嘱托。5 . 学习活动设计环节一:情景导入 激发兴趣教师活动 同学们,2022卡塔尔世界杯正如火如荼进行中,尽管中国男足无缘亮相赛场,但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仍随处可见。从体育场建设到电力保障,从赛场内的裁判到赛场外的吉祥物,中国企业更是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杯最大的赞助商。“中国元素”不仅出现了 ,还在不断提质、升级。这背后,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那么这个被称为“史上最强创业团队”的政党,是如何在资金近乎为零的情况下,打败西方各大跨国公司和国内强有力的竞争对手,在全球主板市场“上市”,并成功做大做强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 学生活动 观看图片,了解2022卡塔尔世界杯上的中国元素提质、升级,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思考中国共产党作为“史上最强创业团队”是如何在资金近乎为零的情况下,在全球主板市场“上市”,并成功做大做强。设计意图:从2022卡塔尔世界杯的话题引入,拉近学生与课堂教学情境的距离感,并抛出本课的总议题— —“史上最强的创业团队”是怎样炼成的,引发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创造的举世瞩目成就的奋斗历程的好奇,从而展开本节课的教学活动。环节二:议题教学 深度探究议题一:创业伊始:创业为了什么?创业环境如何?教师活动 介绍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以李大钊先生英勇就义的绞刑架、开国大典上升起的第一面五星红旗、中国第一台拖拉机这三件文物为切入,设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份“史上最强创业团队(中国共产党)”的创业计划书,内容包括:创业背景、创业目标、创业任务和创业意义。完成任务后,每小组选派 1 名同学作为发言代表,对本组设计的创业计划书进行展示和说明。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最是初心聚人心。”在“创业”过程中,中国共产党究竟是如何以“初心”聚“人心”的? 学生活动 围绕议题自主学习并进行合作探究。 在教师指导和归纳下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明确中国共产党在创业过程中,始终坚持“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认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设计意图:通过云游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奋斗历程,使学生从中国共产党人的视角,了解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通过创业计划书的设计,使学生深刻地理解“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领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与使命,培育学生政治认同的学科核心素养。议题二:守业突破:守业为了什么?守业需要什么?教师活动 模拟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成就展览,设置议题二守业突破:守业为了什么?守业需要什么?引导学生归纳并理解改革开放的目的和意义。 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创作“致敬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三行情书” 。 “以创新为魂,守为民初心。 ”请学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分享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你所见证的中国变化,并用一个关键词概括你心中的中国(人) 的特质。 学生活动 积极参与“致敬伟大的改革开放”主题“三行情书”创作活动,每小组选派 1 名同学作为发言代表,诵读本组创作的“三行情书”并作出适当的解释 (创作的背景、思路和涵义等) 。待全部展示完成后,全体同学投票选出你心中最美的“三行情书” ,向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学生从创新、务实、拼搏、开放、包容等角度作答,并结合自身的成长经历充分表达、 畅所欲言。设计意图: 通过模拟庆祝改革开放 40 年成就展览,使学生重走改革开放的宏伟历史进程,深刻领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重要意义; 通过创作“三行情书”献礼党的百年华诞、致敬伟大的改革开放,引导学生在“无声歌中颂千秋” ,将所学理论知识转化为对中国共产党、对中华民族、对中国人民的深切情意,从而落实学生政治认同、科学精神的学科核心素养。议题三:再创宏图:为什么要再创业?成功秘笈为何?教师活动 播放《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 (片段)》视频资料。组织学生讨论议题三再创宏图:为什么要再创业?成功秘笈为何? 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完成“强国有我”项目企划,列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取得的主要成就、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目标,并以此为参考设计个人成长过程中的学习目标与实践目标。 学生活动 观看视频资料,牢记习总书记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己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不负党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学生结合“强国有我”项目企划的具体内容要求,设计适合自身情况的成长规划,对自己未来学期、学年、三年、五年后的目标及发展路径作出明确规划,并以本节课为起点开始实施。设计意图:通过习近平总书记“艰苦奋斗再创业”的相关论述,勉励青年学生与党和国家共成长,投身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浪潮中,并在伟大历史潮流与切身社会实践的交融中,把握中国共产党始终以人民为中心的永恒主旨,从而落实政治认同、公共参与的学科核心素养。环节三:课堂总结 情感升华教师活动 课堂总结:完善板书,总结本节课知识点。 情感升华:“作始也简,将毕也钜。 ”中国共产党 100 年的历程,就是这样一个由“简” 而“钜”的过程。这 个“大” ,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通过百年奋斗、百年探索、百年自身建设而发展起来的。百年大党, 规模之大,力量之大,作用之大,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这是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基本条件。总的来说,大,还是一种外在的形式,根本上还在于“大”后面的内在性质、品质和气质。 中国共产党先锋队性质决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目标,必须永远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创造让世界瞩目的宏图伟业! 学生活动 学生通过板书,梳理基础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感言,内化于心。设计意图:利用简洁富有设计感的板书,既起到总结归纳知识点的作用,又帮助学生理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的关系;以富有情感和温度的语言,升华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强化政治认同。6.板书设计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选择题部分复习案:课时达标检测(A)(必做)复习案:课时达标检测(B)(选做)设计维度 基础性基础性、综合性、创新性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预计用时3分钟。本部分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预计用时7分钟 主观题部分设问1(必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和人民的关系。设问2(选做):“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运用“人民立场”的相关知识,对上述论断进行评述。 设计维度说明类评述类设计容量 本部分共1 小题,共 10 分,预计用时 12分钟。本部分共 1 小题,共 10 分,预计用时 12 分钟。 社会实践任务1(必做):设计“强国有我”项目企划的具体规划安排,并在组内形成督促落实机制。任务2(选做):采访你身边的优秀共产党员,设计访谈提纲、形成访谈文稿,并将资料进行整理。与班级同学展示和分享。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 时政资源——聚焦党和国家大政方针 历史资源——回顾百年党史 学科资源——落实学科知识 媒体资源——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反思与改进 (1) 器与道 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即“道”要正;也要有扎实的教学功底, 即“器”要锋。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深感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仍有较大进步空间,如板书的书写与呈现 方式、语速的调控、表情的管理、肢体的控制等,还需进一步打磨。 (2) 深与浅 本课教学过程中所出现的概念内涵丰富,如何做到深入浅出,关键在于呈现方式的选取。在教学过 程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只能以可视化的方式将思维过程简单呈现,但这必然存在概念剖析不够深刻、 理论内涵不够精准的问题。 满与白 中国文化讲“留白”的艺术,留白是有设计的“空” , 目的还是为了让学生“得” 。学生有思考空 间、有表达空间,是素养落地的前提。这也是本课教学中不足的一面, 内容铺陈较多,留给学生思考的余地和表达的空间仍然不够充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