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4张PPT)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第五章 居民与文化初中地理大单元章节讲解目录CONTECT1综合知识体系构建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3重难知识针对探究4学科内容定向拓展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1综合知识体系构建1综合知识体系构建1综合知识体系构建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世界人口总趋势是不断增长的。18世纪以前,人口增长十分缓慢;工业革命以后,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增长速度大大加快。人口自然增长率:“J”型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人口数量地区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①人口自然增长率②人口迁移人口问题:(1)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交通堵塞、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生活贫困、环境污染、资源减少等(2)增长过慢问题: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社会养老负担加重等人口分布(3)应对措施:做到有计划地生育,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与环境资源相协调。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人口分布世界人口分布特点:世界人口分布不均影响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区域 自然环境 主要分布地区纬度 地形 气候 海陆位置 稠密区 中低纬度 平原 温和湿润 沿海 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稀疏区 高纬度 高原、山地 干旱、炎热、严寒 内陆 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地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图片]世界上的人种主要分布区:①白种人主要分布在欧洲、西亚、北非、美洲、大洋洲;②黄种人主要分布在亚洲东部和东南部、北美洲北部、南美洲的部分地区;③黑种人主要分布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及大洋洲西北部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景观特点:乡村房屋密度小且低矮,一般为独门独院,建筑风格基本一致;交通线路狭窄、稀少;商业和公共服务设施较少;村落周围常有农田、果林、池塘等生产生活方式特点:乡村规模普遍较小,人口较少,主要从事耕种、放牧、捕鱼等农业生产活动。乡村景观的变化:①乡村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不断改善,人们的生活方式与城镇更加接近。乡村景观明显改变②有些偏远的乡村,劳动力外迁,人口减少,甚至村落消失。城镇与乡村乡村景观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城镇与乡村乡村景观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景观特点:城镇高楼众多,建筑密度大,建筑风格多样;道路纵横交错,呈网络化或立体化;餐馆、商店等商业设施和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齐全;自然环境大部分已被改造,建有各类绿地生产生活方式特点:城镇规模较大,人口相对较多,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方面的工作。城镇景观的变化:①城镇人口不断增加,规模不断扩大,城区边界向外扩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筑层数趋于增多,交通道路网更加密集,②城市建设更加注重居住环境的改善,建设更多的绿地和休闲场所。城镇与乡村城镇景观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城镇与乡村城镇景观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多样的文化语言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英语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语言的分布:主要语言 主要分布地区汉语 中国、亚洲的东南部等英语 欧洲的西部、北美洲、亚洲南部等俄语 俄罗斯、亚洲的中西部法语 法国、非洲中部和西部等西班牙语 西班牙和拉丁美洲的许多国家阿拉伯语 亚洲西部、非洲北部等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多样的文化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概况: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教徒被称为穆斯林。3.三大宗教的分布三大宗教 基督教 伊斯兰教 佛教主要分布地区 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亚洲的西部和东南部、非洲的北部和东部 亚洲的东部和东南部发源地 亚洲的西部 阿拉伯半岛 古印度代表性建筑 教堂 清真寺 佛塔2章节核心知识精讲[图片]多样的文化文化1.特点:多样性2.表现:①饮食差异大:世界各地的饮食习惯差异很大。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各地种植的农作物、饲养的动物不同,传统的主要食物有所不同,人们的用餐方式也不尽相同。②传统服饰差异大:各地传统服饰,不论是面料、色彩还是样式,都具有鲜明的特点。③传统交通方式差异大: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较大,传统的交通方式不同。④地方特色建筑差异大:长期适应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各地传统民居形成独具地方特色的建筑风貌。传统民居的建筑材料往往就地取材,建筑结构具有适应气候的特征⑤节日、礼仪差异大:世界各地在节日、礼仪等方面都有不同的传统3重难知识针对探究3重难知识针对探究人口自然增长率变化0%-1%1%abcd在a、b、c、d哪个阶段自然增长的人口最多,哪个阶段自然增长的人口最少?b最多,d最少tips:在不考虑人口机械增长的情况下: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持续增长;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最大或最小;人口自然增长率<0,人口持续减少3重难知识针对探究城市与乡村的本质区别生产方式的区别城市:以第二三产业为主乡村: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3重难知识针对探究文化多样性的保护意义1.丰富人类文明:每个文化都有独特的价值观、艺术表达和生活方式,它们相互交织、相互融合,形成多元社会,丰富了人类文明的内涵。2.促进社会和谐:文化多样性能够增进人类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从而建立更加包容和谐的社会关系。3.经济发展:充分利用文化多样性资源,可以推动创新、创业,带动经济增长,提升地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4.可持续发展:通过保护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可以更好地应对可持续发展挑战,推动人类多种文明的融合互鉴,构建更加和谐的世界。5.国际理解与合作:各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与合作,增进彼此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全球文化的共同发展。4学科内容定向拓展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人口增长及其影响因素因素 人口增长特点经济 经济发达或发展速度较快的地区,对人口具有吸引力和凝聚力,人口增长文化 影响人们生育观念从而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医疗卫生 医学的进步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增加了出生率,减少了死亡率政策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生育政策和移民政策直接影响该国或该地区的人口增长率,如我国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会促进人口的自然增长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自然因素 人口分布特点地形 主要分布在平原和低地,高山和高原土层贫瘠,交通不便,气候寒冷,风力较大,人口较稀疏气温 多分布在温暖的地区,太炎热和太寒冷的地区人口分布稀疏甚至没有常住人口分布降水 主要通过植被间接影响人口分布,不同植被带的农业、人口分布不同。一般来讲,降水多,人口密集;降水少,人口稀疏水资源 干旱地区的人类往往逐水而居,人口稠密区多依水源呈点状、线状和片状分布土壤 多通过农业生产间接影响人口分布;土壤肥力、性状不同,人口的分布不同,通常来说,土壤肥沃,农业发达,人口密度大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时期,某些地区矿产资源的开发成为人口分布的决定性因素;煤矿、油田等工矿点也是居民密集点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人口分布及其影响因素人文因素 人口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人口稀疏生产活动方式 工农业发达地区人口稠密历史因素 历史悠久的地区人口稠密政治、文化、军事 政治稳定、文化发达、社会稳定地区人口稠密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气候:①温度:影响建筑隔热、采暖设计②降水:影响屋顶坡度、排水系统③风向:影响建筑朝向、防风结构东北:墙体厚重、坡屋顶较缓、设火炕,抵御严寒江南:屋顶坡度大、多骑楼、设天井,利于排水通风新疆:平顶房、墙体厚实、门窗小,防风隔热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地形:①平原:利于聚落大规模、规整布局②山地:聚落沿等高线分布,形态分散③河谷:聚落沿河谷呈条带状延伸华北平原:棋盘式布局,街巷规整,院落开阔西南山区:吊脚楼依山而建,聚落分散,节省耕地黄河谷地:窑洞沿崖壁开凿,聚落呈线性分布,适应沟壑地形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水源:①靠近河流:便于取水、交通,聚落沿水分布②干旱缺水:聚落集中于水源地(如井、泉)附近威尼斯水道宁夏村落:围绕水井或泉眼形成核心,建筑密度高,减少取水距离4学科内容知识拓展自然环境对传统聚落的影响自然资源:①.木材丰富:建筑多采用木结构②石材丰富:建筑多采用石结构③黄土广布:发展窑洞式建筑福建土楼:以生土、石材为原料,圆形或方形,抵御外敌云南竹楼:以竹子、木材为主要建材,架空式结构防潮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图中人口增长最快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2.图中人口总量最大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3.当一个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这种变化时,会产生的问题是( )A.劳动力过剩 B.教育资源紧缺C.国防兵力不足 D.加剧环境污染AB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1.答案:A解析:自然增长率是指一年内一定地区的自然增长人口(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与总人口之比,反映人口增长的快慢;读图可知,图中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①,因此人口增长最快的是①。排除BCD,故选A。2.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当自然增长率为0时,是人口总量从增加到减少的转折点。开始的人口数是逐渐增长的,当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时候表示人口出生率等于死亡率,这种情况下人口停止增长,也就是人口的增长率达到顶峰;而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以后人口数量开始逐渐下降,所以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的时候就是人口总数最多的时候。图中②处,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人口增长率从②处过后,小于零;因此,人口数量最大的是②,B正确,排除ACD,故选B。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3.答案:C解析:近些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现②→③所示的负增长状态,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养老负担加重、国防兵力不足等问题,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ABD是人口增长过快或者过多会出现的问题,故选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联合国宣布,世界人口在2022年11月15日这天达到80亿。读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4.下列关于世界人口增长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人口始终保持匀速增长B.1930-1960年人口增长最快C.1960-2022年人口迅速增长D.1830年前世界人口不足1亿5.世界人口数量过多、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有( )A.世界经济繁荣 B.劳动力不足C.社会养老负担加重 D.资源紧张,就业困难CD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4.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世界人口在20世纪后快速增长,故A项错误;读图可知,1930-1960年间人口增长速度较前期更快,但是1960年后人口增长速度更快,故B项错误;1960-2022年人口迅速增长,C正确;1830年前世界人口不足10亿,D错误;故选C。5.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世界人口增长过多过快,给社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压力,使居民的就业、居住、教育、医疗等问题难以解决,造成住房紧张、交通阻塞、环境污染等,而人口增长过慢会引起劳动力短缺、人口老龄化、国防兵源不足等问题,故选D。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位于云南昆明滇池边的河泊村,地下、墙面、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螺蛳壳。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滇池里捕捞螺蛳当食物,吃剩的螺蛳壳敲碎了,然后和灰土、淤泥混合在一起,用来铺设房屋、护坡(如下图)。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发展,部分“螺蛳壳村”已经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6.河泊村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600多年前的商周时期,是著名的湖滨贝丘遗址。最初建造“螺蛳壳村”时,当地( )A.公共服务设施齐全B.以工业生产活动为主C.属于乡村聚落D.建筑密度大,风格多样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位于云南昆明滇池边的河泊村,地下、墙面、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螺蛳壳。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滇池里捕捞螺蛳当食物,吃剩的螺蛳壳敲碎了,然后和灰土、淤泥混合在一起,用来铺设房屋、护坡(如下图)。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发展,部分“螺蛳壳村”已经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7.根据“螺蛳壳村”的建筑特点和独特的建筑材料,可推测当地的环境特点是( )①降水较多②附近渔业资源丰富③气候寒冷④气候干燥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A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位于云南昆明滇池边的河泊村,地下、墙面、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螺蛳壳。生活在这里的古人,从滇池里捕捞螺蛳当食物,吃剩的螺蛳壳敲碎了,然后和灰土、淤泥混合在一起,用来铺设房屋、护坡(如下图)。近年来,随着城镇的发展,部分“螺蛳壳村”已经被拆除。据此完成下面小题。8.为保护颇具特色的“螺蛳壳村”,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拆除后集中重建B.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C.禁止外地人进入D.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D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6.答案:C解析:读材料可知,最初建造“螺蛳壳村”时,地下、墙面、庄稼地里到处都是螺蛳壳,可知当地是乡村聚落,当地居民大多从事渔业生产,公共服务设施落后,并不齐全,建筑密度小,风格单一。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7.答案:A解析:“螺蛳壳村”的建筑材料是用的吃剩的螺蛳壳,说明附近的渔业资源丰富,②正确;当地位于昆明,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气候温暖,降水较多,并不寒冷,也不干燥,①正确,③④错误,综上所述,A正确,BCD错误。故选A。8.答案:D解析:颇具特色的“螺蛳壳村”,是人们为了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创造出来的,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应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D正确;拆除后集中重建或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会破坏传统民居,AB错误;禁止外地人进入做法太绝对,不利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宣传,C错误。故选D。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2022年9月25日,埃及中学中文教育试点项目启动仪式暨中文教师培训班开班仪式,在埃及开罗大学孔子学院举行。下图分别为埃及示意图及开罗穆罕默德·阿里清真寺景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9.世界上分布最广和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分别是( )A.英语、汉语 B.法语、韩语C.俄语、汉语 D.德语、西班牙语10.下列关于埃及中学生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多数为黄种人 B.官方语言为英语C.多数信仰伊斯兰教 D.多数信仰佛教A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9.答案:A解析:世界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有汉语、英语、俄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其中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英语是世界上分布最广泛的语言,A正确,BCD错误,故选A。10.答案:C解析:由图可知,埃及位于中东地区,主要为白色人种,官方语言为阿拉伯语,多数居民信仰伊斯兰教,佛教主要分布在东亚及东南亚,C正确,ABD错误,故选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人口分布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个地区人口数量过多或过少,都会成为人口问题。下图为南美洲人口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1.南美洲人口集中分布在( )A.北部 B.内陆地区 C.东南部 D.河流沿岸12.影响甲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矿产 C.河流 D.气候13.乙区域可能出现的人口问题有( )①劳动力短缺②交通压力增大③居住条件差④国防兵源不足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CDC5综合练习应用拔高11.答案:C解析:读图可知,南美洲的人口集中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因为东南沿海地区交通便利,气候温暖湿润,开发历史悠久,适宜人类居住。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答案:D解析:甲区域为亚马孙热带雨林地区,主要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不适宜人类生存,因此人口密度小。因此气候是影响甲区域人口分布的主要因素。D正确。地形、矿产、河流不是主要的影响因素。ABC错误,故选D。13.答案:C解析:乙区域人口密度过大,过多的人口给交通、住房、医疗等带来了压力,增加交通拥堵,居住条件可能会差,②③正确。劳动力短缺、国防兵源不足是人口增长过慢、人口数量少带来的问题,与乙区域不符。C正确,ABD错误,故选C。THANKS FOR WATCHING感谢观看初中地理大单元章节讲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