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54张PPT)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大概念引领下的大单元复习较快东部西部因纽特人大洋洲资源法语汉语英语欧洲古印度主题情境世界文化探索之旅 在“世界文化探索之旅”主题班会上,老师设计了一系列知识挑战,带领同学们探索世界的人口、人种、文化和聚落,开启了一场奇妙的知识冒险。13456782 [2024·海南中考]班会上老师展示了世界人口增长示意图,据此完成1~2题。1.世界人口数达到80亿的年份是( )A.1987年B.1999年C.2011年D.2022年D134567822.图示时间段世界人口增长特点是( )A.持续增长B.保持不变C.匀速增长D.减速增长23456781A 老师告诉同学们,班里一位同学的家长要去欧洲西部的德国孔子学院任教,现在需要大家帮忙了解德国的风土人情。据此完成3~5题。3.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一张德国人的照片。据此推测德国居民大多属于( )A.黄色人种 B.黑色人种C.白色人种D.混血人种32456781C4.欧洲西部的居民主要信仰( )A.基督教 B.伊斯兰教C.印度教 D.佛教42356781A5.孔子学院已经发展成为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关于海外掀起学习汉语的热潮描述正确的有( )①汉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②汉语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语言③汉语是世界上其他国家必学的语言④汉语是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之一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52346781C [2025·沧州模拟]千脚落地房是云南怒江州傈僳族的传统民居,当地地质不稳,通常在斜坡或靠山处竖立几十根木桩,上铺木板或竹篾笆,双斜面屋顶上盖木板或茅草。这些木桩像千百只脚一样支撑着整个房屋,因此得名千脚落地房。下图是老师展示的千脚落地房景观。据此完成6~8题。623457816.千脚落地房的屋顶倾斜坡度较大,可推测当地( )A.地势陡峭B.光照强烈C.降水丰富D.风力强盛C623457817.图中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城市,这里人口稠密B.城市,这里建筑物密集C.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D.乡村,这里经济发展条件好C723456818.随着当地的发展,再加上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这种独特的房屋越来越少。此现象( )A.利于房屋多样化发展B.不利于保护森林资源C.增加自然灾害发生频率D.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82345671D易错疑难集训过易错 教材易混易错集训易错点1 人口增长率减小并不意味着人口数量减少如图为某国人口增长率随时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1.该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的时段是( )AA.①—②和②—③ B.①—②和③—④C.①—②和④—⑤ D.②—③和④—⑤【解析】据图可知,①—②时段和②—③时段,人口增长率是正数,说明这两个时段人口数量在不断增加;③—④和④—⑤时段,人口增长率是负数,说明这两个时段人口数量在不断减少。故选A。2.该国人口数量最大的时期是( )BA.② B.③ C.④ D.⑤【解析】从图中可知,①—②时段和②—③时段人口数量不断增加,③—④时段和④—⑤时段人口数量不断减少,所以该国人口数量最大的时期是③,B正确。本题组部分同学易出错的原因是不理解人口增长率与人口数量之间的关系,二者的关系可以借助下图来理解。易错点2 区分乡村、小城镇与城市城乡融合发展(如图)可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小城镇是城乡资源要素双向流动的重要载体,有利于促成城乡互促、共生共存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据此完成3—4题。3.与城市相比,小城镇在吸引乡村人口方面具有的优势有( )C①距离近,可兼顾农事 ②工厂多,就业机会多③消费低,生活成本低 ④人口多,劳动力廉价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解析】一般来说,小城镇距离乡村较近,这使得乡村居民在小城镇居住的同时,还能方便地兼顾农事活动,①正确。与小城镇相比,城市工厂多,就业机会大,人口多,劳动力价格高,②④错误。小城镇的消费水平相对较低,生活成本也更为低廉,有利于吸引乡村人口,③正确。故选C。4.在城乡融合过程中,乡村最可能出现的变化有( )DA.人口不断增多 B.农田面积扩大 C.建筑风格多样 D.基础设施改善【解析】城乡融合发展可以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与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提升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水平,D正确。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乡村人口可能不断减少,A错误。城乡融合通常伴随着土地用途的调整和开发,农田面积可能减少而非扩大,B错误。建筑风格主要受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影响,城乡融合过程中乡村建筑风格不一定更多样,C错误。乡村、小城镇与城市的差异聚落 乡村 小城镇 城市人口规模 较少 一般介于乡村和城市之 间 较多经济活动 以农业为主 更加多样化,农业、工 业和服务业可能均有 以工业和服务业为主基础设施 相对简单 相对完善 较为完善功能 为城市提供食品 等 起到连接城乡的作用 是区域发展的核心易错疑难集训过疑难 常考疑难问题突破疑难点1 聚落形成与发展的条件新情境·传统文化 公元前214年,任嚣修筑任嚣城,这是广州筑城之始。公元前206年,赵佗进一步扩建任嚣城,后人称之为赵佗城或越城。据图及所学知识完成1—2题。1.赵佗城布局的特点是( )B①面湖 ②临溪 ③背山 ④望江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解析】读图可知,赵佗城北背越秀山,南望珠江,文溪从城中穿过,②③④正确,①错误。故选B。2.赵佗城筑城时的有利条件是( )AA.地势平坦,交通便利 B.矿产丰富,能源充足C.气候湿润,牧业发达 D.黑土肥沃,地势低平【解析】由图及所学知识可知,赵佗城所处位置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故选A。分析聚落形成与发展条件的思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主要有地形、气候、河流、矿产等自然因素,以及交通、政治、文化等社会经济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时,主要看地形是否平坦、气候是否适宜、是否靠近河流、矿产资源是否丰富等;分析社会经济因素时,主要看图中交通线的分布以及材料中关于聚落发展的介绍(重点关注历史、文化、政治等方面)。疑难点2 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2025岳阳期末]船型屋是我国气候亚热带湿润地区某地的居民就地取材,用竹木制作屋架,茅草覆顶,建造的传统民居,房屋前后建有廊子。下面为船型屋示意图和景观图。读图完成3— 4题。3.该传统民居( )BA.设置半圆形屋顶,利于防风防沙 B.用茅草覆顶,利于散热通风C.用土墩设置中空,利于防寒保暖 D.铺设竹片地板,利于防火防盗【解析】该地区气候湿润,因此不需要防沙,A错误。该地区气候炎热,用茅草覆顶,利于通风散热,B正确。该地区气候炎热,不需要防寒保暖,C错误。铺设竹片地板,利于防潮,但不能防火防盗,D错误。4.当地人民在船型屋前后增加廊子的主要目的是( )CA.阻挡野兽袭击 B.便于放置杂物 C.增加纳凉空间 D.减少台风侵袭【解析】当地气候湿热,船型屋前后增加的廊子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一个遮阳避雨、通风纳凉的空间,C正确。据图可知,船型屋前后的廊子是开放式的,既不能阻挡野兽袭击,也不能减少台风侵袭,A、D错误。船型屋前后的廊子可以堆放杂物,但结合图可知,这不是其建设的主要目的,B错误。第四章 世界的居民与文化专项突破练4 世界聚落特征及影响因素类型一 聚落的分布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东港是个港口城市,位于鸭绿江入海口,濒临黄海。图a是东港中心区在1965年时的景观,图b是东港中心区在2000年时的景观。读图,完成1~2题。134567891011121321. 东港中心区在由图a发展到图b的过程中,聚落的变化是 ( )A. 聚落规模变小B. 由乡村发展为城市C. 道路变少D. 建筑密度变小B134567891011121322. 材料显示,东港聚落发展的主要社会经济条件是( )A. 人口稠密 B. 土壤肥沃C. 交通便利 D. 气候适宜C23456789101112131“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据此完成3~4题。3. 材料中表现的聚落类型及判断理由是( )A. 乡村,这里有蝉 B. 乡村,这里以农业生产为主C. 城市,这里有桥 D. 城市,这里以工业生产为主32456789101112131B4. 古时,人口密集的地区大多分布在( )A. 河流中下游平原和沿海地区B. 山区和河流中下游平原C. 山区和高原D. 山区和沿海地区A42356789101112131聚落一词古代指村落,中国的《汉书·沟洫志》中记载道:“或久无害,稍筑室宅,遂成聚落。”阅读图文材料,完成5~7题。523467891011121315. 结合图a“ 聚”和“ 落”的甲骨文解释,下列关于聚落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人类各种形式的居住场所称为聚落 ②聚落内部只能生活,不能生产 ③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受自然环境影响较大④聚落的形成与发展和交通密切相关A. ①②③ B. ①②④C. ①③④ D. ②③④52346789101112131C6. 比较b、c 两幅聚落图片,描述正确的是( )A. b 比c 交通便利 B. c 比b 道路宽广C. b 比c 房屋密集 D. c 比b 房屋低矮B623457891011121317. b 与c 景观差异的根本原因是( )A. 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的不同B. 现代运输方式的不同C. 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不同D. 环境卫生优劣的不同A72345689101112131贵州省的安顺等地区盛产优质石料,而且还有一种可以层层揭开的厚薄均匀的平整大石板。当地百姓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用这些石料修造出一幢幢颇具特色的石板房。近年来,受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冲击,石板房数量逐渐减少。如图为石板房及其所在地的聚落景观图。据此完成8~10题。82345679101112131类型二 聚落的特征与自然环境的关系8. 建造石板房所用的石料属于( )A. 生物资源 B. 气候资源C. 矿产资源 D. 水能资源C823456791011121319. 石板房所在地( )①为乡村聚落②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和服务业③为城市聚落④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④D9234567810111213110. 为保护颇具特色的石板房,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 拆除后集中重建 B. 改用木材,变更房屋建筑结构C. 禁止外地人进入 D. 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点拨:为保护颇具特色的石板房,其正确的做法是加强修缮,提高居民保护意识,D正确。10234567891112131D一般来说,各地区的文化与当地的自然条件、民族习俗等有着密切关系。下面示意亚洲不同地区居民生活的差异。读图,完成11~12题。1123456789101213111. 下列选项中,对当地居民的生活描述正确的是( )A. a 图民居所用材料为竹子B. b 图民居为帐篷C. a 图交通工具为骆驼D. b 图交通工具为驯鹿11234567891012131B12. 贝都因人的衣着及生活场景共同指向该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 )A. 寒冷干燥 B. 炎热湿润C. 炎热干燥 D. 寒冷潮湿点拨:读图可知,沙特阿拉伯的贝都因人身着长袍,动物有骆驼,该地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终年炎热干燥,C正确。12234567891011131C13.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共8 分)资料一 我国黄土高原的窑洞,不易崩塌,窑洞冬暖夏凉;北极地区的雪屋,以冰雪制成,为半球形,屋顶上盖一层厚厚的野草,再覆以一层海豹皮,屋内墙壁上挂满兽皮,可起到防寒的效果;日本的木质房屋,利用其丰富的森林资源,建造木屋,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热带地区的棕榈屋,用当地特有的木材搭建而成;山区的石头房,是用石头做材料建成的房子,它主要分布在山区岩石分布的地带。13234567891011121资料二 如图示意不同地区的聚落景观,a为北极因纽特人居住的雪屋,b 图为黄土高原地区较为普遍的民居窑洞,c 图为日本的民居合掌屋。13234567891011121(1)b图是传统民居窑洞。简要说明该聚落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2分)当地黄土层深厚,黄土直立性强,不易崩塌;气候干旱,降水较少,夏季炎热,冬季寒冷,窑洞冬暖夏凉;方便就地取材等。13234567891011121(2)a图是传统民居雪屋。分析该聚落主要分布地区自然环境的特征。(2分)(3)结合资料和c图,说出日本建造木屋的原因。(2分)终年寒冷干燥。13234567891011121日本的森林资源丰富;木屋可减少地震与台风带来的损失。(4)如果你生活在山区,会选择什么样的材料建造你的房屋?(2分)石头或木材。13234567891011121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