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1 牛顿运动定律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课件:3.1 牛顿运动定律 课件(共54张PPT)

资源简介

(共54张PPT)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202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
考情分析
第三章 运动和力的关系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本质。
2.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及公式,能够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
3.了解单位制,并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七个基本单位,会用国际单位制检查结果表达式是否正确。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目标要求】
02
01
目录
CONTENTS
03
04
牛顿第一定律
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超失重模型
单位制
第1讲 牛顿运动定律
主题一、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的运动跟物体受的力有密切的关系。
亚里士多德: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伽 利 略:
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理想斜面实验
牛 顿: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         或    ,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理想实验:它是在经验事实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抽象思维来展开的实验,是人们在思想上塑造的理想过程。牛顿第一定律是通过理想斜面实验得出的,它   (填“不能”或“可以”)由实际的实验来验证。
一、牛顿第一定律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不能
经验定律
3.物理意义 :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提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  ,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          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注意:运动状态的改变指__________的改变,速度改变则必有加速度,故力是物体产生    的原因。
惯性
维持物体运动状态
加速度a
即:物体不受力时保持匀速或静止状态。
一、牛顿第一定律
即物体维持其原有运动状态的特性。
速度V
4.惯性
①定义:物体保持原来         或     的性质叫作惯性。
②惯性大小的量度: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物体的质量越大,惯性   ;物体的质量越小,惯性   。
③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速度大小及所处位置   。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静止状态
质量
越大
越小
质量
无关
一、牛顿第一定律
③对惯性的理解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   ,与物体的受力情况、速度大小及所处位置   。
(3)物体惯性表现形式:
①形式一:“保持原状”。物体不受外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②形式二:“反抗改变”。物体受到外力且合外力不为零时,惯性表现为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越大,物体的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一、牛顿第一定律
质量
无关
1.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2.物体不受力时,将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
3.运动的物体惯性大,静止的物体惯性小。(  )
4.超载时遇到紧急情况刹车不容易停下来,说明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
×

×

【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一、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1】关于伽利略设计的如图所示的斜面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实验研究,伽利略总结得出了惯性定律
B.伽利略认为物体一旦具有某一速度,如果它
不受力,它将以这一速度永远运动下去
C.图中完全没有摩擦阻力的斜面是实际存在的,实验可实际完成
D.图中的实验为“理想实验”,通过逻辑推理得出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维持
B
一、牛顿第一定律
【典例2】(多选)如图,圆柱形玻璃容器内装满液体静置于水平面上,容器中有a、b、c三个不同材质的物块,物块a、c均对容器壁有压力,物块b悬浮于容器内的液体中,忽略a、c与容器壁间的摩擦。现给容器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恒力,使容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物块将保持图中位置不变,
与容器一起向右加速运动
B.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C.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
D.物块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
例2
CD
一、牛顿第一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
解析:由题意可知,c浮在上面对上壁有压力,可知c排开水的质量大于c本身的质量,同理b排开水的质量等于b本身的质量,a排开水的质量小于a本身的质量;则当容器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时,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块a将相对于容器向左运动,最终与容器左侧壁相互挤压;物块b将相对于容器保持静止,与容器一起做匀加速运动;物块c因相等体积的水将向左运动,则导致c将相对于容器向右运动,最终与容器右侧壁相互挤压(可将c想象为一个小气泡),故选C、D。
主题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考点二
1.内容: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受到的作用力成   ,
跟它的质量成  ,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   。
2.表达式:    。
正比
反比
相同
F=ma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3.加速度两个表达式的对比理解
实验定律
(1)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与Δv、Δt无必然联系;
(2)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a的大小由合外力F和质量m决定,且a∝F,a∝。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4.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F=ma
力变,加速度马上跟着突变
5.瞬时突变模型:
思考:小球质量均为m,请判断剪断最上面的绳子后,小球的加速度?
2g
0
g
g
0
3g/2
3g/2
600
mg
T2
T1
mg
T2
T1
T2
mg=
g
a=
T1/
=mgcos600
g/2
a=
mgsin600
gsin600
a=
mg
kx
mg
kx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思考:把所有的绳换成杆结果有什么区别吗?
600
①绳、杆的力按需分配,可以突变
②弹簧橡皮筋弹性绳的力不能突变
③V不能突变,a可以突变
5.瞬时突变模型: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力变,加速度马上跟着突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6.牛顿第二定律的成立条件
F=ma
突然启动
光滑桌面
mg
FN
F惯
牛二定律不成立了
F惯=-ma
以变速运动的物体为参考系时:牛二定律不再成立
若再认为物体受到一个额外的惯性力,牛顿第二运动定律再次变得成立了,这个惯性力称做科里奥力。
F惯
F惯
科里奥力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科里奥力对大气运动的影响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科里奥力对水流运动的影响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1.由m=可知,物体的质量与其所受合外力成正比,与其运动的加速度成反比。 (  )
2.可以利用牛顿第二定律确定高速(接近光速)电子的加速度。
(  )
3.F=ma是矢量式,a的方向与F的方向相同,与速度方向无关。
(  )
4.物体所受合外力减小,加速度一定减小,而速度不一定减小。
(  )
×
×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讨论交流】某同学为研究雨滴下落的规律查阅资料,了解到:较大的雨滴,其运动模型可看成是1 000 m高空的物体在有空气阻力的空间中由静止开始下落的运动,落地速度为4 m/s。请分析雨滴下落的运动过程,描述雨滴下落过程中速度和加速度的变化,并定性作出雨滴下落的v-t图像(设空气阻力与速度大小成正比)。
答:雨滴先加速下落,速度变大,所受空气阻力变大,由牛顿第二定律mg-kv=ma知,雨滴的加速度减小,当雨滴所受的空气阻力与重力大小相等时,加速度为零,雨滴匀速下落。其下落的v-t图像如图所示。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典例3】如图所示,竖直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接触弹簧后把弹簧压缩到一定程度(在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从接触弹簧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
小球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从接触弹簧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
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从接触弹簧到运动至最低点的过程中,小球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在最低点时所受的弹力大小等于其所受的重力大小
B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典例4】(2022·全国乙卷·15)如图,一不可伸长轻绳两端各连接一质量为m的小球,初始时整个系统静置于光滑水平桌面上,两球间的距离等于绳长L。一大小为F的水平恒力作用在轻绳的中点,方向与两球连线垂直。当两球运动至二者相距L时,它们加速度的大小均为( )
A.
B.
C.
D.
A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T
O
T
T
F
F=
2Tcosθ
sinθ=
=
cosθ=
T=
F
【典例5】 (2024·湖南卷·3)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和C的加速度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
C.2g,0.5g
D.g,0.5g
A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B
F1=
3mg
6mg
F1-3mg=
3maB
aB=
g
C
F2=
2mg
mg
F2+2mg=
2maA
aA=
1.5g
【思考讨论】为什么绳或杆中的弹力能发生突变,而弹簧(两端固定时)中的弹力不能发生突变?
答:绳或杆形变不明显,可以认为它们恢复原来的形状,不需要时间,弹力立即消失或改变,但弹簧形变明显,恢复原来的形状需要时间,故弹簧中的弹力不会发生突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典例6】(2024·湖南卷·3变式)如图,质量分别为4m、3m、2m、m的四个小球A、B、C、D,通过细线或轻弹簧互相连接,悬挂于O点,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为g。若将B、C间的细线剪断,则剪断瞬间B的加速度和CD间拉力大小分别为( )
A.g,1.5g
B.2g,1.5g
C.2g,0.5g
D.g, 0
D
二、牛顿第二定律与瞬时突变模型
C、D间绳子拉力为零,意味着什么?
C、D间不互相拉扯,感觉重力消失了一样,这种现象叫做失重。
主题三、超失重模型
思考2:加速下降又是什么关系?
加速上升:F>mg
思考3:斜向下加速时,地面对斜劈的支持力FN与两者总重力Mg+mg的大小关系?
斜向下加速
m
M
a
FN思考1:物体加速上升,其所受支持力或拉力与重力的大小是什么关系?
加速下降:FF
mg
F
mg
N
mg
f
N
Mg
f
FN
a向上或斜向上:超重
a向下或斜向下:失重
a
三、超失重模型
ax
ay
mg Ny+fy
>
Nx fx
>
F
mg
F
mg
a
①a向上:
超重
1.有竖直方向的分a就有超失重
②a向下:
失重
2.超失重与V方向无关
F-mg=ma
mg-F=ma
ma就为超失重的部分
③a向下且a=g:
完全失重
绕地球飞向的宇宙飞船、空间站、以及自由下落的电梯,飞机等内部空间就构成一个完全失重的环境
三、超失重模型
三、超失重模型
名称 超重 失重 完全失重
产生 条件 物体的加速度_____ 物体的加速度_____ 物体竖直向下的加速度等于___
对应运 动情境   上升或  下降   下降或  上升 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等
原理 F-mg=ma F=________ mg-F=ma F=________ mg-F=mg
F=___
说明 (1)发生超重或失重现象时,物体所受的重力没有变化,只是压力(或拉力)变大或变小了。(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作用、液柱不再产生压强等。 向上
向下
g
加速
减速
加速
减速
mg+ma
mg-ma
0
1.减速上升的升降机内的物体对地板的压力大于物体的重力。(  )
2.加速度大小等于g的物体处于完全失重状态。(  )
3.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时其重力并没有发生变化。
(  )
4.根据物体处于超重或失重状态,可以判断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  )
×
×

×
三、超失重模型
【概念辨析】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讨论交流】当在盛水的静止塑料瓶壁上扎一个小孔时,水会从小孔喷出,但释放水瓶,让水瓶自由下落时,水却不会从小孔流出。这是为什么?
答:塑料瓶静止时,小孔有水喷出,是因为上部的水对下部的水产生压力;当让水瓶自由下落时,由于a=g,水和瓶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上部的水不会对下部的水产生压力,故水不再从小孔流出。
三、超失重模型
【典例6】某同学体重50 kg,乘电梯上行时,用手机内置传感器测得某段时间内电梯的加速度如图所示。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关于该段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3~5 s该同学处于失重状态
B.9~11 s电梯向下加速运动
C.该同学受到的最小支持力约为30 N
D.该同学受到的最大支持力约为530 N
D
三、超失重模型
【典例7】(2024·全国甲卷·22)学生小组为了探究
超重和失重现象,将弹簧测力计挂在电梯内,测力计下端挂一物体。已知当地重力加速度大小为9.8 m/s2。
(1)电梯静止时测力计示数如图所示,读数为   N
(结果保留1位小数);
5.0
三、超失重模型
(2)电梯上行时,一段时间内测力计的示数为4.5 N,则此段时间内物体处于    (填“超重”或“失重”)状态,电梯加速度大小为   m/s2(结果保留1位小数)。
失重
1.0
【典例8】如图所示,台秤上放一个木箱,木箱内有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两物体P、Q,用细绳通过光滑定滑轮相连,m1>m2。现剪断Q下端的细绳,在P下落但还没有到达箱底的过程中,台秤的示数与未剪断前的示数相比将(   )
A.变大
B.变小
C.不变
D.先变小后变大
B
m1g-T=m1a
T-m2g=m2a
T=
N=Mg+2T
T
m1g
T
m2g
Mg
N
2T
三、超失重模型
主题四、单位制
考点四
1.单位制:   单位和   单位一起组成了单位制。
2.基本单位:基本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基本量共七个,其中力学有三个,是   、   、   ,基本单位分别是  、           、  。
3.导出单位:由基本量根据     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
基本
导出
长度
质量
时间

千克

物理关系
四、单位制
4.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物理量名称 物理量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长度 l 米 m
质量 m 千克(公斤) kg
时间 t 秒 s
电流 I 安[培] A
热力学温度 T 开[尔文] K
物质的量 n,(ν) 摩[尔] mol
发光强度 I,(Iv) 坎[德拉] cd
四、单位制
【典例8】(2023·辽宁卷·2)安培通过实验研究,发现了电流之间相互作用力的规律。若两段长度分别为Δl1和Δl2、电流大小分别为I1和I2的平行直导线间距为r时,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可以表示为ΔF=k。比例系数k的单位是( )
A.kg·m/(s2·A)
B.kg·m/(s2·A2)
C.kg·m2/(s3·A)
D.kg·m2/(s3·A3)
B
四、单位制
课堂小结
一、牛一:
物体不受力保持匀速或静止,
二、牛二:
三、牛三:
作与反作用力等大反向共线。
受力则改变运动状态(V)。
保持原有状态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由m决定。
与运动状态无关。
同生同灭同性质、
实验定律
实验定律
经验定律
a=
=
四、牛顿定律的应用:
①瞬时突变模型
②超失重模型
【练习1】滑翔伞是一批热爱跳伞、滑翔翼的人发明的一种飞行器。现有一滑翔伞沿直线朝斜向右下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若空气对滑翔伞和飞行人员的作用力为F,则此过程中F的方向可能是( )
A
课堂练习
【练习2】(多选)如图所示,装满石块的货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货箱中石块B的质量为m,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货车匀速行驶时,与B接触的石
块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0
B.货车匀速行驶时,与B接触的石块
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g
C.货车以加速度a匀加速行驶时,与B接触
的石块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a
D.货车以加速度a匀加速行驶时,与B接触
的石块对它的作用力的合力大小为m
BD
课堂练习
F
mg
F合
=ma
F
mg
【练习3】如图,一辆公共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小球A用细线悬挂在车顶上,车厢底板上放一箱苹果,苹果箱和苹果的总质量为M,苹果箱和箱内的苹果始终相对于车厢底板静止,苹果箱与公共汽车车厢底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若观察到细线偏离竖直方向夹角大小为θ并保持不变,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汽车一定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
B.车厢底板对苹果箱的摩擦力水平向右
C.苹果箱中间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受到的合力大小为
D.苹果箱中间一个质量为m的苹果受到周围其他苹果对它的作用力大小为
D
课堂练习
T
mAg
F合
F合=
mAgtanθ
=mAa
a=gtanθ
F
mg
F合/
θ
F=
mg/cosθ
【练习4】某同学站在水平放置于电梯内的电子秤上,电梯运行前电子秤的示数如图甲所示。电梯竖直上升过程中,某时刻电子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时刻电梯(g取10m/s2)( )
A.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5m/s2
B.做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0m/s2
C.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05m/s2
D.做加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0.50m/s2
D
课堂练习
【练习5】智能手机有许多的传感器,如加速度传感器。小明用手平托着手机,迅速向下运动,然后停止。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手机记录了手机竖直方向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t1时刻手机速度最大
B.手机t2时刻比t1时刻速度更小
C.t3时刻手受到的压力比手机重力小
D.t4时刻手受到的压力最大
D
课堂练习
【练习6】如图,质量均为m的两个相同小球甲和乙用轻弹簧连接,并用轻绳L1、L2固定,处于静止状态,L1水平,L2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60°,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 )
A.L1的拉力大小为mg
B.L2的拉力大小为3mg
C.若剪断L1,该瞬间小球甲的加速度大小为g
D.若剪断L1,该瞬间小球乙的加速度大小为g
C
课堂练习
【练习7】(2024·安徽卷·6)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两完全相同的轻质弹簧,它们的一端分别固定于水平线上的M、N两点,另一端均连接在质量为m的小球上。开始时,在竖直向上的拉力作用下,小球静止于MN连线的中点O,弹簧处于原长。后将小球竖直向上,缓慢拉至P点,并保持静止,此时拉力F大小为2mg。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不计空气阻力。若撤去拉力,则小球从P点运动到O点的过程中( )
A.速度一直增大
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的最大值为3g
D.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A
课堂练习
【练习8】物体在黏滞流体中运动时要受到阻力,称为黏滞阻力,球形物体受到的黏滞阻力表达式为f=6πηrv,式中η为液体的黏滞系数,r为小球的半径,v为小球运动的速率。如图所示,小球在某种油中由液面处静止下落,一段时间后速度达到最大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刚开始下落时加速度等于重力加速度g
B.小球的密度一定,质量越大,则最大速度越小
C.小球的密度一定,半径越大,则最大速度越大
D.若采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来表示η的单位,则其单位为kg·s-1
C
课堂练习
mg-f-F浮=ma
即:ρ1g-6πηrv-ρ2g=ρ1a
m=ρ1
v=0时,
a=g-
a=0时,v最大
η=
η单位为
=kg·m-1·s-1
【练习9】如图为用索道运输货物的情景,已知倾斜的索道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7°,质量为m的货物与车厢地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当载重车厢沿索道向上加速运动时,货物与车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状态,货物对车厢水平地板的正压力为其重力的1.15倍,连接索道与车厢的杆始终沿竖直方向,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 37°=0.8,那么这时货物对车厢地板的摩擦力大小为( )
A.0.35mg
B.0.3mg
C.0.23mg
D.0.2mg
D
课堂练习
FN=
mg
1.15mg
f
FN-mg=
f
0.15mg
F合
37°
f=
=0.2mg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