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43张PPT)第1讲运动的描述202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Part1质点、参考系、时间、位移概念梳理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备注:以下变化不属于机械运动植物生长冰融化成水人的成长心情变化概念梳理质点(一个有质量的点)在研究某问题时,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以下场景物体可看作质点地球公转马拉松运动员地球自转举重运动员以下场景物体不可看作质点概念梳理参考系(参照物+坐标系)在描述物体运动时,选来做为参考的另外的物体叫做参考系一般默认以地面为参考系.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拓展:变换参考系当以A物体为参考系,研究B的运动状态时;可将A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从B相对于地面的运动状态中减去。桥流水不流参考系:水 研究桥轻舟已过万重山参考系:山 研究船车窗外,风景后退参考系:车 研究风景概念梳理时刻是时间上的某个瞬间,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个点.时间间隔两个时刻之间的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段线段.我们平时说的“时间”,有时指时刻,有时指时间间隔,要根据上下文认清它的含义.时间轴时间轴上的点为时刻,两点之间为时间间隔.注意:1.第ns末与第(n+1)s初是同一时刻;2.跟时刻对应的物理量,称为状态量;3.跟时间间隔对应的物理量,称为过程量。概念梳理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方向是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位移: x或△x路程: sAB备注: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关系位移大小≤路程,只有在单向直线运动中位移大小等于路程..单向直线运动直线往复运动概念梳理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相加时遵从算术法则的物理量,例如:路程、时间、质量、密度.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相加时遵从平行四边形定则的物理量,例如位移、速度.拓展:矢量与标量间的运算1.一个矢量与一个标量彼此不可相互加减,但可做乘除;2.一个标量与另一个标量彼此可直接做乘除,得到的结果还是标量;3.一个矢量可以乘以或除以另一个标量(但矢量不可被另一个标量做除法,即矢量不可为分子),得到的结果还是矢量,其方向与原矢量一致(可简单理解为箭头的缩放)概念辨析当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对于所研究的问题属于无关或次要因素时,可把物体看成质点. ( )研究一端固定且可绕该端转动的木杆的运动时,此杆可作为质点来处理. ( )参考系就是不动的物体. ( )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对于不同的参考系可能有不同的观察结果. ( )时刻对应位置,时间对应位移. ( )1分钟只能分为60个时刻 ( )位移 10m比5m小. ( )质点沿不同的路径由 到 ,其路程可能不同而位移是相同的 ( )运动物体的路程总大于位移的大小. ( ) xx xx x例1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健儿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在奥运赛场上赛出风格、赛出水平。下列比赛可把运动员当作“质点”是( )A.排球运动员 B.跆拳道运动员 C.乒乓球运动员 D.马拉松运动员答案:D解析: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这个物体就可以看成质点,选项A、B、C中运动员的动作皆不可忽略,故不可以看作质点;选项D中马拉松运动员相比于长跑的运动轨迹,其大小和形状可以忽略不计,故可以看作质点。因此选D。例2将近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出游时曾经作了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如图).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飞花”、“榆堤”、“云”与“我”的运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答案:D解析:“卧看满天云不动”,是因为“云与我”相对岸边(以地面为参考系)以相同的速度运动,故“云与我”相对静止,因此选项A、B正确,选项D错误。以地面为参考系,“榆堤”是静止的,但以船为参考系,“榆堤”是运动的,故C正确。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因此选D。A.“卧看满天云不动”是指“云与我”保持相对静止,以船为参考系B.“云与我俱东”即“云与我”以相同的速度相对于“榆堤”向东运动C.“榆堤”相对河岸本来是静止的,但相对船是运动的D.“云不动”是以河岸为参考系变2(多选)坐在甲火车的小明在车窗里看见乙火车的车头,过一会他又在车窗里看到乙火车的车尾,若两火车的车头朝向一致,下列关于他们运动的情况判断,可能正确的是( )A.甲火车停在轨道上,乙火车向前运动B.两列火车均向前运动,但甲火车运动较慢C.两列火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的运动较慢D.甲火车向后倒车,乙火车停在轨道上答案:ABD解析:由于小明在车窗里先看见乙火车的车头,后看到乙火车的车尾,可推断乙车相对于甲车在向前运动;根据相对运动关系,符合上述情景的有ABD三个选项;C选项中,若两车均向后倒车,但甲火车的运动较慢,则相对于甲车,乙车在向后运动,与题意不符故错误。因此选ABD。例3淮安市有轨电车,起点市体育馆站,终点淮安区南门站,全程20.07km.从地图上测得起点站与终点站直线距离17.2km,一班车16:00从起点驶出,经过1h20min至终点,则20.07km、17.2km、16:00、1h20min分别表示( )A.路程、位移大小、时间间隔、时刻B.路程、位移大小、时刻、时间间隔C.位移大小、路程、时间间隔、时刻D.位移大小、路程、时刻、时间间隔答案:B解析:根据定义,20.07km为轨迹长度,即为路程;17.2km是直线距离,代表了位移的大小(注意不是位移,位移还需要注明方向);16:00是出发的时间点,即为时刻;1h20min是整个过程的用时,即为时间间隔;因此选B。变3(多选)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5秒末时,是时刻B.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C.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物体从第4秒末到第5秒末这1秒的时间D.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物体从第1秒初到第5秒末这5秒的时间答案:AB解析:物体在5秒时,指的是物体在时间轴上t=5s的时间点处,该点的名称为第5秒末,是时刻,因此选项A正确;第4秒末就是第5秒初,指的是时刻,选项B正确;物体在5秒内指的是物体从第1秒初到第5秒末这5秒的时间,而非1秒,因此选项C错误;物体在第5秒内指的是物体从第4秒末到第5秒末这1秒的时间,而非5秒,因此选项D错误;因此本题答案为AB例4下列关于矢量和标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选定正方向,做直线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位移 甲 = 3m, 乙 = 5m,则 甲 > 乙B.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m,这两个物体的位移必定相同C.温度计读数有正有负,所以温度是矢量D.温度计读数的正负号表示温度高低,不表示方向,温度是标量答案:D解析:位移的正负只表示方向不表示大小,因此 甲 > 乙,故A错;甲、乙两运动物体的位移大小均为50m,但方向未知,因此这两个物体的位移不一定相同,故B错。温度计读数的正负代表0℃以上或以下,并不代表方向,温度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故选项C错误,选项D正确因此选D。例5一质点在东西方向上做直线运动,若以向东为正方向建立如图所示的坐标系,质点在 1= 2s时位于 1= 10m处, 2= 4s时位于 2= 30m处.则该质点在 1~ 2时间内( )A.始终向东运动 B.通过的路程一定为40mC.发生的位移为40m D.位置变化量为20m答案:C解析:由于只知道质点的初末位置,并不知道质点在该段时间内做什么运动,质点有可能做往复运动,同时,若物体做往复运动,则路程必大于40m,故选项A、选项B错误;位移只考虑初末位置,不考虑运动过程,由于初末位置确定,故物体位移为40m,位置变化量为40m,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因此选D。变5在机器人大赛中,某机器人在一习面直角坐标系内由点(0,0)出发,沿直线运动到点线运动到点(1m,4m),然后由点(1m,4m)沿(3m,1m),又由点(3m,1m)沿直直线运动到点(5m,5m),最后由点(5m,5m)沿直线运动到点P(2m,2m),整个过程中机器人所用时间是2s,则( )A.机器人的运动轨迹是一条直线B.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大小为mC.机器人经过P点速度大小为/sD.整个过程中机器人的位移方向由点(2m,2m)到点(0,0)答案:B解析:如图所示,显然物体运动轨迹不为直线,故A错误。物体的初位置是点(0,0),莫位置是点(2m,2m),因此物体的位移是从(0,0)指向(2m,2m)的一条有向线段,其长度由勾股定理可知为m,故B正确,D错误;由于只知道物体整个过程的运动时间,且不清楚物体在过程中是否匀速运动,所以无法求出P点处物体的速度大小,故C错误因此选B。例6塔式起重机简称塔机,具有回转半径大,提升高度高、操作简单、装卸容易等优点,是建筑工地普遍使用的一种起重机械.某工地作业的塔机如图所示,此时所吊重物保持静止.此次作业要使 重物在水平面内由图示位置先以8m的旋转半径沿逆时针缓慢转动60°角后,再竖直下落6m送达目标位置.此次作业过程中,重物的路程和位移的大小分别是( )A.14m,14mB.10m,14mC.(+ 6) m,10mD.(+ 6) m,10m答案:C解析:如图,当塔臂以8m的旋转半径沿逆时针缓慢转动60°角时,重物在水平方向走过的轨迹长度为:水平方向的位移为:当塔臂竖直下移6m时重物在水平方向走过的轨迹长度为:水平方向的位移为:因此物体走过的总路程为物体走过的总位移为因此选C笔迹归纳Part2速度与速率概念梳理速度描述物体 位置变化 的 快慢位移: △x除以时间变化: /△t公式:标矢性:单位:m/s或矢量,方向与运动方向相同概念梳理平均速度:瞬时速度:瞬时速率:平均速率:AB平均速度:平均速率:瞬时速度:方向:沿位移方向方向:沿轨迹在该点切线方向例7(多选)2022年在北京张家口冬奥会期间,有三位体育爱好者A、B、C从所住的同一地区M出发,到赛场N为中国的运动员加油,他们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径,最后同时到达赛场,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们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度相同B.他们到达N点的瞬时速度相同C.他们从M点到N点的平均速率相同D.B从M到N的平均速度方向与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方向相同答案:AD解析:如图所示,由于ABC三人的初末位置相同,所以位移是一样的,又由于三人所用时间相同,由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三人的平均速度应当相同,故A正确。由于瞬时速度的方向是沿运动轨迹的切线方向,所以在不清楚ABC三人速度大小的情况下,由于三人到达N点的速度方向不一样,故三人的瞬时速度不可能相同,故B错误;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虽然三人的时间是一样的,但是路程不同,所以平均速率不同,故C错误由于B从M到N走的是一条直线,所以平均速度方向始终与瞬时速度方向一致,故D正确因此选AD例8借助运动传感器可以计算测出物体运动的速度,如图所示,传感器由两个小盒子AB组成,A盒装有红外线发射器盒超声波发射器,它装在被测小车上,每隔1s可同时发射一个红外线脉冲和一个超声波脉冲;B盒固定不动且装有红外线接收器和超声波接收器,B盒收到红外线脉冲时开始计时(红外线速度为m/s,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收到超声波脉冲时计时停止,在某次测量中,B盒第一次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15s,B盒第二次 记录到的收到红外线脉冲和收到超声波脉冲的时间差为0.20s,根据超声波速度340m/s,以下判断错误的是( )A.当第1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51mB.当第2次发射脉冲时,小车距B盒的距离68mC.该小车运动方向是远离B盒D.该小车运动的速度大小为34m/s答案:D解析:由于红外线的传播时间可以忽略不计,因此第一次脉冲时,小车距离B盒,故A正确;同理,第二次脉冲时,小车距离B盒,故B正确;由第一、二次小车到B的距离可知,小车的运动方向是远离B盒,故C正确因为第一、二次脉冲间隔时间为1s,故小车的速度为:=17m/s,故D错误本题选错误选项,因此选D变8如图所示,物体沿曲线 的箭头方向运动,在 、 、 、 四段轨迹所用的时 间分别是1s、2s、3s、4s.已知方格的边长为1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 段的平均速度为1m/sB.物体在 段的平均速率为m/sC. 段的平均速度与 段的平均速度相同D.物体在 点的速度等于 段的平均速度答案:A解析:由平均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AB段的位移,用时为1s,因此速度,故A正确;平均速率等于路程除以时间,若BC段为直线,则BC段的路程,注意BC段用时也为1s,因此平均速率,故B错误;CD段和DE段,虽然用时相同都是1s,且位移大小相同都是2m,但是位移方向不同,所以平均速度方向不同,故C错误因为不知道物体运动过程中速度变化情况,因此B点的速度大小不一定等于AC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同时由于B点速度方向沿轨迹切线方向,显然与AC方向不同,故D错误因此选A例9如图所示,在水平面内建立xoy坐标系,一玩具小车该坐标系内运动.小车从坐标原点o出发,先以=5m/s的速度沿y轴正方向运动=20s,接着以=3m/s的速度沿x轴正方向运动=20s,最后以=2m/s的速度沿y轴负方向运动10s.求:(1)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大小和路程(2)遥控玩具小车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平均速度的大小答案:(1)100m;180m (2)2m/s解析:(1)该物体运动过程如图所示则第一段位移:·第一段位移:·第一段位移:·因此总路程: + +总位移,如图,由勾股定理可得(2)该物体运动的总时间:因此,该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2m/s变9小球从距水平地面5m高处由静止落下,被地面弹起后,上升的最高点离水平地面的高度为3.2m,小球与地面碰撞的时间忽略不计,已知小球下落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5m/s,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为4m/s,则小球从开始下落至再次运动到最高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A .1m/s B .2m/s C .4m/s D .4.5m/s答案:A解析:如图即为小球下落回弹的全过程由图可知,小球下落回弹至最高点的总位移下落阶段,用时:回弹上述阶段,用时:故总用时因此全过程平均速度因此选A初始位置回弹最高点落地点例10小板同学租一条小船,向上游划去找小天同学,不慎将头上的帽子掉进江里,当他发现时,已经过去了30分钟,假定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是每小时4千米,水速是每小时2千米,那么小板同学追上帽子要多少分钟 答案:30分钟解析:如图,当帽子落水时,相对于地面人以/h的速度向上游行驶帽子以/h的速度向下游漂流该过程用时:若以帽子为参考系,此时人相对于帽子的速度为/h的速度向上游行驶因此帽子落水0.5h后,人与帽子的距离如图,开始追赶时,相对于地面人以/h的速度向下游追赶帽子以/h的速度向下游漂流若以帽子为参考系,此时人相对于帽子的速度为/h的速度向下游追赶因此追上帽子所需=30min掉落时/h/h/h/h追赶时/h/h/h/h变10一列队伍长L=120m,行进速度= 1.6m/s.为了传达一个命令,通讯员从队伍排尾跑步赶到队伍排头,其速度=3m/s,然后又立即用= 1.6m/s的速度返回排尾.问:(1)通讯员从离开队伍到重又回到排尾共需多少时间 (2)通讯员归队处与离队处相距多远 答案:(1)123.2s (2)197.1m解析:如图,当传令员追赶队伍时若以队伍为参考系,此时传令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s,方向为向前追赶因此传令员追上排头所需时间:如图,当传令员赶回队尾时若以队伍为参考系,此时传令员相对于队伍的速度为:/s,方向为向后追赶因此传令员追上排头所需时间:因此总共需要时间:(2)因为传令员最后回到了队尾所以研究队尾在该段时间内走过的位移:/s/s队列长度: L/s/s队列长度: L笔迹归纳ABPart3加速度概念梳理速度变化量位置0位置1直线运动位置2直线运动/s/s概念梳理速度描述物体 位置变化 的 快慢位移: △x除以时间变化: /△t公式:单位:m/s或加速度描述物体 速度变化 的 快慢速度变化量: △v除以时间变化: /△t公式:单位:m/s 或对比方向:与速度变化量方向相同加速与减速: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同(加速度与速度同号),则物体做加速运动;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与速度异号),则物体做减速运动;拓展:若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则物体做曲线运动;矢量矢量加速度方向与速度方向在同一直线上概念辨析速度变化越大,加速度一定越大. ( )物体的速度变化率小,加速度可能大. ( )速度很小,加速度一定很小. ( )速度很大,加速度可能是零. ( )加速度的方向总与速度变化的方向一致,而与物体运动的方向无关· ( )加速度不断变小,则速度大小也不断变小. ( )加速度与速度、速度的变化量的大小没有必然关系. ( )在相同的时间内加速度越大,速度变化量就越大. ( )xxx x 例11自然界中某量D的变化可记为ΔD,发生这个变化所用的时间间隔可以记为Δt,两者之比就是这个量对时间的变化率,简称变化率,则对于此定义的理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变化率是描述相关量变化快慢的物理量B.某量D越大,则其变化率也越大C.由v= 可知,位移变化x越大,则速度v越大D.由a= 可知,加速度即为速度变化率,故加速度越大,则速度变化越大答案:A解析:为比值定义法形式,所定义的物理量表示某量D 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其大小与分子分母均无关,故A正确,BCD错误。本题要求选择错误选项,因此选D。变11电梯、汽车等交通工具在加速时会使乘客产生不适感,其中不适感的程度可用“急动度”来描述.“急动度”是描述加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即J= 。汽车工程师用急动度作为评判乘客不舒适程度的指标,按照这一指标,具有零急动度的乘客感觉较舒适.图为某汽车加速过程的急动度/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0~5.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在5.0~10.0s时间内,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C.在5.0~10.0s时间内,乘客感觉较舒适D.在5.0~10.0s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4.0m/s 答案:D解析:题可知,该图像为J-t图像,代表急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若急速度不为0,则物体的加速度就一直在改变,同时乘客就感觉不舒适,故ABC都错了。在5.0~10.0s时间内,汽车的急速度不变,因此该段时间内,汽车加速度的变化量为=J· t=4.0m/s ,故D正确因此选D例12(多选)物体A的加速度为3m/s ,物体B的加速度为-5m/s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A的加速度比物体B的加速度大B.物体B的速度变化比物体A的速度变化快C.物体A的速度一定在增加D.物体B的速度可能在减小答案:BD解析:加速度的正负号仅代表方向,所以事实上是物体B的加速度大小比物体A的加速度大小要更大,故A错(同一条直线上“加速度“后面”大小”两个字往往省略,也看做正确)加速度大小越大,则物体速度变化越快,B正确加速度与速度同向,物体速度增大,反向则物体速度减小,本题未说明AB的初速度情况,因此加速减速皆有可能,故C错误,D正确;因此本题选BD变12(多选)某运动物体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0.6m/s ,那么在任何1s内( )A.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等于初速度的0.6倍B.此物体的初速度一定比前一秒末的速度大0.6m/sC.此物体的速度变化为0.6m/sD.此物体的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m/s答案:CD解析:广东区域,匀加速直线运动即代表物体加速度与速度方向一致,因此物体速度始终在增加,任何1s内末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0.6m/s,因此D正确,B错误物体速度每秒增加0.6m/s,并不是翻0.6倍,故A错误,增加也是变化,故C正确因此本题选CD例13(多选)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给出初速度,加速度的正负,下列对运动描述中正确的是( )A.若>0,a<0,a的大小增大,则物体做减速运动B.若>0,a<0,a的大小减小,则物体做减速运动C.若<0,a>0,a的大小增大,则物体做加速运动D.若<0,a<0,a的大小减小,则物体做减速运动答案:AB解析:与a同号,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异号则物体做减速运动,与a的增大减小无关,故AB正确,CD错误因此选AB变13对于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同,虽然加速度很小,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增大B.若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相反,虽然加速度很大,物体的速度还是要减小C.不管加速度方向和速度方向的关系怎样,物体的速度都是增大的D.因为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所以它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答案:C解析:与a同号,则物体做加速运动,异号则物体做减速运动,与a的大小无关,故AB正确,C错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均匀变化的,故D正确本题要求选出错误选项,因此选C例14棒球运动员将水平飞来速度大小为的棒球,以大小为的速度反向击打回去,整个过程作用时间为t,则此过程中棒球的平均加速度( )A.大小为方向与方向相同B.大小为,方向与方向相同C.大小为,方向与方向相同D.大小为,方向与方向相同答案:B解析:如图可知,速度变化量:+ ,方向与因此加速度a= 故B正确因此选B+变14(多选)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速度大小为2m/s,3s后末速度大小变为4m/s,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小于2m/sB.速度变化量的大小可能大于2m/sC.加速度大小可能小于6m/s D.加速度大小一定大于6m/s 答案:BC解析:根据题意,物体末速度与初速度存在两种情况,同向或反向若同向,如下图所示,速度变化量: 2m/s加速度a==故C正确,D错误若反向,则如下图所示,速度变化量: 6m/s加速度a==故B正确,A错误因此选BC+笔迹归纳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