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39张PPT)第一单元:1.3自由落体与竖直上抛2026届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目录CONTENT自由落体运动竖直上抛运动0102折返模型03多过程问题04自由落体运动考点一自由落体运动01.1.运动特点:初速度为 ,加速度为g的 运动.2.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3)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式: .0匀加速直线v=gtv2=2ghh= gt 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02.1.伽利略通过___________的方法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的“重的物体下落得快”的结论。2.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方法是逻辑推理―→猜想与假设―→实验验证―→合理外推。这种方法的核心是把实验和___________ (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逻辑推理逻辑推理例题1例题精选03.【参考答案】B(2024·广西高考)让质量为1 kg的石块P1从足够高处自由下落,P1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为v1,再将P1和质量为2 kg的石块绑为一个整体P2,使P2从原高度自由下落,P2在下落的第1 s末速度大小为v2,g取10 m/s2,则A.v1=5 m/s B.v1=10 m/sC.v2=15 m/s D.v2=30 m/s解析例题解析04.重物自由下落做自由落体运动,与质量无关,则下落1 s后速度为v1=v2=gt=10×1 m/s=10 m/s,故选B。例题2例题精选05.【参考答案】B (2021·湖北高考)2019年,我国运动员陈芋汐获得国际泳联世锦赛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冠军。某轮比赛中,陈芋汐在跳台上倒立静止,然后下落,前5 m完成技术动作,随后5 m完成姿态调整。假设整个下落过程近似为自由落体运动,重力加速度大小取10 m/s2,则她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 )A.0.2 s B.0.4 s C.1.0 s D.1.4 s解析例题解析06.陈芋汐下落的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为1.4s下落前5 m的过程所用的时间为则陈芋汐用于姿态调整的时间约为故选B。例题3例题精选07.某人在室内以窗户为背景摄影时,恰好把窗外从高处落下的一个小石子拍摄在照片中,已知本次摄影的曝光时间是0.01 s。测得照片中石子运动痕迹的长度为0.6 cm,实际长度为100 cm的窗框在照片中的长度为2 cm(g取10 m/s2)。(1)根据照片估算曝光时间内石子下落的距离为 m;(2)估算曝光时刻石子运动的速度为 m/s;(3)估算这个石子大约是从距离窗户 m高的地方落下的。 0.33045解析例题解析08.(1)设在曝光时间0.01 s内,石子实际下落的距离为L,由题意得解得L=30 cm=0.3 m(2)考虑到曝光时间极短,石子的平均速度近似等于瞬时速度,则石子在这0.01 s内的速度为v=,解得v=30 m/s(3)石子做自由落体运动,故h=解得h=45 m。竖直上抛运动考点二竖直上抛运动01.1.运动特点:初速度方向竖直向上,加速度为g,上升阶段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阶段做 运动.2.基本规律(1)速度与时间的关系式: ;(2)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式: 。自由落体v=v0-gtx=v0t - gt 2竖直上抛运动的对称性02.AAVAVA上升阶段下降阶段最高点:v=0,a=g时间对称:速度对称:t上=t下,且从抛出点到A与从A到抛出点时间相同上升与下降阶段经过相同位置A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能量对称:同一位置动能 、势能、机械能全都相同竖直上抛运动的处理方法03.1.分段法:2.整体法:对全程列式,通常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1)落地点在抛出点上方(正位移)(2)落地点在抛出点下方(负位移)上升阶段:末速度为零的匀减速直线运动下降阶段:自由落体运动v0v = 0vtvtv0例题4例题精选04.【参考答案】C(2019· 全国Ⅰ 卷)如图,篮球架下的运动员原地垂直起跳扣篮,离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为H。上升第一个所用的时间为t1,第四个所用的时间为t2。不计空气阻力,则满足A.1<<2 B.2<<3C.3<<4 D.4<<5解析例题解析05.由逆向思维和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比例式可知=2+,即3<<4,选项C正确。例题5例题精选06.为测试一物体的耐摔性,在离地25 m高处,将其以20 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不计空气阻力,则物体(1)经过多长时间到达最高点?(2)抛出后离地的最大高度是多少?(3)经过多长时间回到抛出点?(4)经过多长时间落到地面?【答案】 (1)2 s (2)45 m(3)4 s (4)5 s解析例题解析07.(1)运动到最高点时速度为0,由v=v0-gt1得t1=-=2 s(2)由=2ghmax得hmax==20 m,所以Hmax=hmax+h0=45 m解析例题解析08.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3)法一:分段,由(1)(2)知上升时间t1=2 s,hmax=20 m,下落时,hmax=g,解得t2=2 s,故t=t1+t2=4 s法二:由对称性知返回抛出点时速度为20 m/s,方向向下,则由v1=v0-gt,得t=-=4 s法三:由h=v0t-gt2,令h=0,解得t3=0(舍去),t4=4 s解析例题解析09.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4)法一:分段法由Hmax=g,解得t5=3 s,故t总=t1+t5=5 s法二:全程法由-h0=v0t'-gt'2解得t6=-1 s(舍去),t7=5 s自由落体和竖直上抛的相遇10.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1.同时运动相遇时的位移关系:gt2+v0t-gt2=H,解得t=。2.上升、下降过程中相遇问题(1)若在a球上升时两球相遇,则有t<,即<,解得v0>。(2)若在a球下降时两球相遇,则有<t<,即<<,解得<v0<。例题6例题精选1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参考答案】AC(多选)如图甲,小球A(视为质点)从地面开始做竖直上抛运动,同时小球B(视为质点)从距地面高度为h0处由静止释放,两小球距地面的高度h与运动时间t的关系图像如图乙,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空气阻力,则( )A.A的初速度与B的落地时速度大小相等B.A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小于B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C.A、B处于同一高度时距地面D.A、B落地的时间差为解析例题解析1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AB.由题图可知,B由静止释放时距地面的高度与A上升到最高点时距地面的高度相等,B由静止释放直到落地与A由抛出直到上升到最高点所用时间相等,所以,A的初速度与B落地时的速度大小相等,A上升过程的平均速度与B下降过程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故A正确,B错误;解析例题解析1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C.设A竖直上抛的初速度为v0,则当AB到达同一高度时有,联立解得,所以A、B处于同一高度时距地面故C正确;D.B落地时A刚好上升到最高点,所以AB落地的时间差就等于A从最高点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满足解得故D错误。故选AC。折返模型考点三等位移折返模型0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如图,沿粗糙斜面上滑的小球,到最高点后仍能下滑,上下过程加速度大小不同但位移大小相同,若上滑时的加速度为a1,下滑时的加速度为a2,求解时可拆解为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进行简化。特点:初(或末)速度为零,两段运动位移大小相等为x。等位移折返模型0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位移三个公式:等时间折返模型0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如图,物体从A点由静止出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a1,运动到B点时速度大小为v1,这时立即以大小为a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如果经过相等的时间物体回到了原出发点。物体速度应先减速到0再返回出发点A,速度为v2,从A点运动到B点的时间等于由B回到A点的时间,设为t,取向右为正方向,等时间折返模型04.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从B返回A:从A到B:重点抓位移大小相等口诀:换力等时回原位,合力一定变三倍0-v-0模型05.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1.题型特征:物体的初速度为0,先匀加速到v,再匀减速到末速度为0。2.分段结论:,t1、t2、x1、x2、a1、a2分别是前段和后段的时间、位移大小和加速度大小。3.全程结论:加速阶段、减速阶段和全程的平均速度相同,最大速度vm=2。例题7例题精选06.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参考答案】B质点从A点静止出发,沿直线AB运动,行程的第一阶段是加速度大小为a1的匀加速运动,接着做加速度大小为a2的匀减速运动,到达B点时恰好速度减为0。若AB间总长度为s,则质点从A到B所用时间t为( )A. B. C. D.解析例题解析07.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设物体加速经历的时间为t1,总时间为t。物体加速过程最大速度也为减速过程的最大速度,同时这个速度也是全程的平均速度的2倍,则物体在全程的平均速度为a1t1,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可得:a1t1=a2(t﹣t1);总位移:sa1t1 t 结合联立可以解得:t,故B正确、ACD错误。故选B。多过程问题考点四例题8例题精选01.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参考答案】C(2022·全国甲卷)长为l的高速列车在平直轨道上正常行驶,速率为v0,要通过前方一长为L的隧道,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A. B.C. D.解析例题解析02.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由题知当列车的任一部分处于隧道内时,列车速率都不允许超过v(v例题9例题精选03.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如图所示,有一空心上下无底的弹性圆筒,它的下端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H(已知量),筒的轴线竖直。圆筒轴线上与筒顶端等高处有一弹性小球,现让小球和圆筒同时由静止自由落下,圆筒碰地后的反弹速率为落地速率的,它与地面的碰撞时间都极短,可看作瞬间反弹,运动过程中圆筒的轴线始终位于竖直方向。已知圆筒第一次反弹后再次落下,它的底端与小球同时到达地面(在此之前小球未碰过地),重力加速度为g,不计空气阻力,求:解析例题解析04.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1)圆筒第一次落地弹起后相对于地面上升的最大高度hmax;【解析】圆筒第一次落地前做自由落体运动,有2gH=圆筒第一次落地弹起后到最高点做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有-2ghmax=0-(v筒)2联立解得hmax=H。解析例题解析05.高中物理一轮复习系列课件(2)小球从释放到第一次落地所经历的时间t以及圆筒的长度L。根据h=gt2可得,圆筒第一次落地的时间t1=圆筒第一次弹起后到最高点的时间t2=圆筒第一次弹起后到落地时与小球同时到达地面,所以t=t1+2t2=+2×可知小球下落的高度h球=gt2=H,则圆筒的长度L=h球-H=H。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