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共75张PPT)机械波2026届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一、机械波1.定义:机械振动在______中的传播.介质2.形成条件(1) 有发生机械振动的______.(2) 有传播______,如空气、水等.波源介质3.特点(1) 机械波传播的只是振动的______和______,质点只在各自的平衡位置附近做简谐运动,并不随波______.(2) 波传到任意一点,该点的起振方向都和波源的起振方向______.(3) 介质中每个质点都做______振动,因此,任一质点的振动频率和周期都和波源的振动频率和周期______.形式能量迁移相同受迫相同(4)波源经过一个周期 完成一次全振动,波恰好向前传播一个波长的距离.4.分类(1) 横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互______的波,有波峰和波谷.(2) 纵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______________的波,有疏部和密部.垂直在同一直线上5.描述物理量(1) 波长 在波动中,振动相位总是相同的两个相邻质点间的距离.① 在横波中,两个______波峰(或波谷)间的距离等于波长.② 在纵波中,两个______密部(或疏部)中央间的距离等于波长.相邻相邻(2) 周期或频率 波的周期或频率等于______振动的周期或频率.波源(3) 波速 波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由______本身的性质决定.波长、频率(或周期)和波速的关系: .介质6.波的图像(如图)(1) 坐标轴:横轴表示各质点的__________,纵轴表示该时刻各质点的______.平衡位置位移(2) 意义:表示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某时刻各质点离开__________的位移.平衡位置二、波的干涉和衍射现象 多普勒效应1.波的干涉和衍射波的干涉 波的衍射条件 两列波的频率必须______,相位 差保持不变 产生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______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现象 形成加强区和减弱区相互隔开的 稳定的__________ 波能够____________或孔继续向前传播相同尺寸干涉图样绕过障碍物2.多普勒效应现象 观察者接收到的______发生变化条件 声源和观察者之间有__________(距离发生变化)实质 声源频率不变,观察者接收到的______变化频率相对运动频率【辨别明理】1.在机械波中各质点不随波的传播而迁移.( )√2.通过波的图像可以找出任一质点在任意时刻的位移.( )×3.机械波在传播过程中,各质点振动的周期、起振方向都相同.( )√4.机械波在一个周期内传播的距离就是振幅的4倍.( )×5.两列波在介质中叠加,一定产生干涉现象.( )×6.一切波都能发生衍射现象.( )√7.多普勒效应说明波源的频率发生变化.( )×考点一 波的形成与传播考向一 波的形成及传播规律机械波的或、及 的决定因素(1)周期或频率只取决于波源,与、 无关.(2)波速取决于介质的性质,它与、 无关.(3)波长 取决于和.只要和中任意一个发生变化, 一定发生变化,且遵从或 的关系.例1 [2024·北京西城区模拟] 如图所示是某绳波形成过程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带动质点2,3,4, 各个质点依次上下振动,把振动从绳的左端传到右端,相邻编号的质点间距离为 ,已知时,质点1开始向上运动; 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则( )A.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B. 时,振动传到质点15C. 时,质点9处于上方最大位移处D. 时,质点12正在向下运动√[解析] 时,质点1到达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5开始向上运动,则振动周期,相邻编号的质点间距离为 ,则波长,这列波传播的速度为,故A错误; 时,波的传播距离,则振动传到质点13,故B错误;时振动传到质点13,则质点9处于上方最大位移处,质点12正在向上运动,故C正确,D错误.考向二 波的图像例2 [2024·四川内江模拟] 抖绳运动正走进大众的生活.一健身爱好者手握绳子左端,上下抖动,形成沿 轴正方向传播的机械波,某一时刻该波的波形图如图所示,由图像可知( )A.该时刻质点的速度大于 质点的速度B.从该时刻开始, 质点在四分之一周期内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C.从该时刻开始,质点在四分之一周期内运动的路程大于D.该时刻,处的质点的位移为√[解析] 与质点相比, 质点更衡位置,其速度更大,故A错误;机械波沿轴正方向传播,质点位于下坡处,应向上振动,四分之一周期内,其位移先减小,后增大,故其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故B错误; 质点向上振动,要经过平衡位置,此处有最大的速度,故从该时刻开始在四分之一周期内, 质点的平均速度要大于从最低点运动到平衡位置处的平均速度, 可知质点在 时间内运动的路 程必大于振幅,故C正确;由图可知,该时刻 处的质点处于平衡位置,且向上振动,处的质点比处的质点超前 时间,故该时刻, 处的质点的位移为 ,故D错误.变式1 [2022·辽宁卷] 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某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关于质点 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时刻速度沿 轴正方向B.该时刻加速度沿 轴正方向C.此后周期内通过的路程为D.此后周期内沿轴正方向迁移√[解析] 根据同侧法可知该时刻质点沿 轴正方向运动,即此时质点速度方向沿 轴正方向,故A正确;波上各质点所受的回复力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即此时质点的回复力方向沿 轴负方向,加速度方向沿轴负方向,故B错误;由于质点不在波峰、波谷和平衡位置,故经过周期通过的路程不是,故C错误;质点只在平衡位置附近沿 轴方向振动,并不会随波迁移,故D错误.例3 (多选)一列简谐横波沿轴传播,在 时刻和 时刻的波形分别如图中实线和虚线所示.已知处的质点在 内运动的路程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B.波源振动周期为C.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D.时,处的质点沿 轴负方向运动√√[解析] 处的质点在 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为,结合图可知时刻 处的质点沿 轴的负方向运动,由质点的振动方向和波的传播方向的关系可知,该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A正确;振幅,路程 ,由 ,解得 ,由题意可知,,解得周期 ,由图可知波长 ,则波的传播速度,B错误,C正确;由同侧法可知时,处的质点沿 轴正方向运动,D错误.[技法点拨]内容 图像“同 侧”法 波形图上某点表示传播方 向和振动方向的箭头在图 线同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微平 移”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内容 图像“上下 坡”法 沿波的传播方向,“上坡” 时质点向下振动,“下坡” 时质点向上振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续表考点二 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比较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研究对象 一个振动质点 沿波传播方向的所有质点研究内容 某一质点的位移随时间的 变化规律 某时刻所有质点的空间分布规律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图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理意义 表示同一质点在各时刻的 位移 表示某时刻各质点的位移续表振动图像 波动图像图像信息 (1)某一质点振动周期 (2)某一质点振幅 (3)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位 移 (4)某一质点在各时刻的速 度方向和加速度方向 (1)波长、振幅(2)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位移(3)任意一质点在该时刻的加速度方向(4)传播方向、振动方向的互判续表例4 [2024·山东聊城模拟] 绽放激情和力量,升腾希望与梦想,2023年10月15日上午,聊城市第三届运动会开幕式在聊城体育场举行,众多文体节目精彩上演.如图甲所示,“龙狮舞水城”表演中绸带宛如水波荡漾,展现水城特色.舞动的绸带可简化为沿 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乙所示为时的波形图,此时质点在平衡位置,质点 在波谷位置,图丙所示为质点 的振动图像,则( )A.该波沿 轴负方向传播B.时,质点 的加速度正在减小C.该波传播速度为D.时,质点的振动方向为沿 轴负方向√[解析] 由图丙可知时质点向 轴正方向运动,结合图乙根据同侧法可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A错误;由图丙可知时,质点向轴负方向运动,加速度正在增大,B错误;由乙图知,波长 ,由丙图知,波的周期,则波传播速度 ,C错误;由于周期,时,质点在轴上方向下运动,即振动方向沿 轴负方向,D正确.变式2 [2024·河北保定模拟] 2023年10月6日,杭州第19届亚运会艺术体操个人全能资格赛暨个人团体决赛在黄龙体育中心体育馆举行.中国队以总分313.400获团体铜牌.中国队选手进行带操比赛时彩带的运动可简化为一列沿轴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图甲是时的波形图, 为该波传播方向上的质点,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沿 轴负方向传播B.质点的平衡位置坐标为C.时原点处的质点与质点 位移相同D.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解析] 由图乙可知,当时,质点沿 轴正方向运动,由同侧法可得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故A错误;由图乙可知,从 再经过,质点从 轴下方回到平衡位置,由图甲可知,在内,平衡位置坐标为 处质点的振动形式传播到了质点,根据波的传播特点可得波的传播速度为 ,故有,故B错误;,即时, 处的质点处于波峰,即原点处质点与质点 位移相同,故C正确;设原点处质点的振动方程为,当时 ,质点向下振动,解得 ,故有 ,故D错误.考点三 波的周期性和多解性问题1.造成波动问题多解的主要因素(1)周期性①时间周期性:时间间隔与周期的关系不明确.②空间周期性:波传播距离与波长 的关系不明确.(2)双向性①传播方向双向性:波的传播方向不确定.②振动方向双向性:质点振动方向不确定.2.解决波的多解问题的一般思路(1)首先考虑传播方向的双向性:如果题目未说明波的传播方向或没有其他条件暗示,应首先按波传播方向的可能性进行讨论.(2)对设定的传播方向,首先确定和或确定和的关系,一般先确定最简单的情况,即一个周期内(或一个波长内)的情况,然后在此基础上加或.(3)应注意题目是否有限制条件,如有的题目限制波的传播方向,或限制时间大于或小于一个周期等.所以解题时应综合考虑,加强多解意识,认真分析题意.例5 [2024·河南郑州模拟]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传播,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是该波在和 时刻的波形图.(1) 求该波的周期及时, 处质点的振动方向;[答案] 见解析[解析] 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则有 、1、2、代入得、1、2、此时 处质点向下振动若波沿轴负方向传播,则有、1、2、代入得、1、2、此时 处质点向上振动例5 [2024·河南郑州模拟]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传播,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是该波在 和时刻的波形图.(2) 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且为波的周期 ,求该波传播的波速大小;[答案][解析] 波沿 轴正方向传播,且 ,则有代入得该波传播的波速大小例5 [2024·河南郑州模拟] 如图所示,一列简谐横波沿 轴传播,图中的实线和虚线分别是该波在 和时刻的波形图.(3) 若波速 ,求波的传播方向.[答案] 轴负方向[解析] 若波速,则时间内波传播的距离代入得由图可知则 ,由此判断波沿 轴负方向传播变式3 (多选)[2024·重庆卷] 一列沿 轴传播的简谐波,在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甲所示,一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距离为3米的质点从该时刻开始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若该波的波长大于3米.则( )A.最小波长为B.频率为C.最大波速为D.从该时刻开始内该质点运动的路程为√√[解析] 根据乙图写出平衡位置与坐标原点距离为3米的质点的振动方程 ,代入点和解得,,可得,,故B正确;标出位移为 的质点,如 图,若波沿轴正方向传播则为点,沿轴负方向传播则为 点,则可能,即 ,或,即,故A错误;根据 ,可得, ,故C错误;根据题图乙计算该质点在 内运动的路程为 ,故D正确.考点四 波的干涉、衍射 多普勒效应例6 如图所示,在一条拉紧的长绳上有两个不等高的三角形脉冲波相向传播,则在传播过程中的某时刻可能再现的波形是(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解析] 两脉冲波相向传播时,当两个脉冲波完全重叠时,振幅增大,未完全重叠时,重叠部分直接叠加,则①④可能再现,②不可能,虽两个脉冲波相遇前或相遇过后,各自保持自己的波形不变,可③表现的传播速度大小不同,即向右传播的脉冲波速度小于向左传播的脉冲波速度,所以不可能再现,A正确,B、C、D错误.变式4 (多选)[2024·山东卷] 甲、乙两列简谐横波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轴相向传播,波速均为.时刻二者在 处相遇,波形图如图所示.关于平衡位置在处的质点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0B.时,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C.时,向 轴正方向运动D.时,向 轴负方向运动√√[解析] 由于两波的波速均为,故时,两波均传播了 ,题图所示平衡位置在处和 处两质点的振动形式传到 点处,由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时, 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为,A错误,B正确;同理, 时,题图所示平衡位置在处和 处两质点的振动形式(均向轴正方向运动)传到 点处,根据波的叠加原理可知,时,向 轴正方向运动,C正确,D错误.例7 [2024·江西卷] 如图甲所示,利用超声波可以检测飞机机翼内部缺陷.在某次检测实验中,入射波为连续的正弦信号,探头先后探测到机翼表面和缺陷表面的反射信号,分别如图乙、丙所示.已知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速为.关于这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的叠加效果和缺陷深度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振动减弱;B.振动加强;C.振动减弱;D.振动加强;√[解析] 根据题图乙可知,超声波的传播周期 ,又波速,则超声波在机翼材料中的波长 ,结合题图乙和题图丙可知,两个反射信号传播到探头处的时间差为,故两个反射信号的路程差为,解得 ;由题图乙和题图丙可知,这两个反射信号的起振方向相同,振动周期相同,传播到探头处的路程差为半波长的奇数倍,则这两个反射信号发生干涉且在探头处振动方向相反,故这两个反射信号在探头处振动减弱,A正确.变式5 两列频率、振幅均相同的简谐波Ⅰ和Ⅱ分别从绳子的两端持续相向传播,在相遇区域发生了干涉,在相距的、 间用频闪相机连续拍摄,依次获得1、2、3、4、5五个波形,如图所示,且1和5是同一振动周期内绳上各点位移都达到最大值时拍摄的波形.已知频闪时间间隔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简谐波Ⅰ和Ⅱ的波长均为B.简谐波Ⅰ和Ⅱ的周期均为C.绳上各点均做振幅相同的简谐振动D.两波源到点和点的路程差之差的绝对值是√[解析] 根据题意,简谐波的半周期为 ,因此周期应该为 ,选项B错误;简谐波的波长应该为,选项A错误;绳子上各个质点均做受迫振动,且同时参与两个简谐波运动的质点位移叠加, 点的振幅始终为零, 中点的振幅最大,因此选项C错误;、为干涉后振动减弱点,两波源到达 点的路程差,两波源到达 点的路程差 ,,、 是相邻的两个减弱点,所以, ,选项D正确.例8 [2024·河北张家口模拟] 向水面上扔一个石块,形成如图所示的波形,已知相邻实线间的距离等于一个波长,不考虑水波的反射,如图甲所示放置、两个狭缝,如图乙所示放置、 两块挡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狭缝 处不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B.狭缝 处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C.挡板 处不会发生衍射现象D.挡板 处能发生明显衍射现象√[解析] 当障碍物或孔的尺寸与水波的波长相比差不多或者小于波长时,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由图可知,狭缝以及挡板 的尺寸与水波的波长差不多,所以狭缝和挡板处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狭缝 处的尺寸远大于波长,该处不容易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故A、B错误,D正确;由于挡板 的尺寸远大于波长,所以衍射现象不明显,但会发生衍射现象,故C错误.例9 [2024·广东佛山模拟] 医用彩色B超可以利用超声波多普勒效应测量人体血液流向和流速,在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中,红色代表朝向探头的血流,蓝色代表背离探头的血流,亮度高表示血流速度较快,亮度低表示血流速度较慢.当超声波探头在皮肤表面固定不动时,对于彩色多普勒超声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红色时,接收波的频率比发射波的频率大B.蓝色时,接收波的波长比发射波的波长短C.亮度高时,接收波的波速比发射波的波速小D.亮度低时,接收波的波长比发射波的波长长√[解析] 根据多普勒效应,当物体靠近波源时,物体接收到波的频率大于波源频率,当物体远离波源时,物体接收到波的频率小于波源频率,红色代表朝向探头的血流,蓝色代表背离探头的血流,故红色时,接收波的频率比发射波的频率大,蓝色时,接收波的频率比发射波的频率小,由于多普勒效应不改变波速,故接收波的波长比发射波的波长长,故A正确,B错误;多普勒效应不改变波速,波所处的介质未发生变化,故亮度高时,接收波的波速与发射波的波速相等,C错误;亮度低时,由于不能确定血流朝向探头或者背离探头,故不能确定接收波的频率与发射波的频率大小关系,也不能确定接收波的波长与发射波的波长关系,D错误.波的形成与传播1.(多选)如图所示是绳波形成过程的示意图.质点1在外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带动其余质点依次上下振动.在 时,质点1到达最上方,质点5刚开始振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5和质点1的振动频率相同B.在 时,质点4加速度方向向上C.从 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11的速度正在减小D.从 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16的加速度正在增大√√[解析] 质点5和质点1的振动频率相同,都等于振源的振动频率,A正确;在时,质点4运动到平衡位置上方,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平衡位置,向下,B错误;从 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11在平衡位置上方向下振动,速度正在增大,C错误;从 开始的一小段时间内,质点16在平衡位置的上方向上振动,加速度正在增大,D正确.2.[2023·北京卷] 位于坐标原点处的波源发出一列沿 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时波源开始振动,其位移随时间 变化的关系式为,则 时的波形图为( )A. B. C. D.[解析] 时波源从平衡位置开始振动,由振动方程可知,波源起振方向沿轴正方向,可知 时的波形图为D图.√3.[2022·重庆卷] 某同学为了研究水波的传播特点,在水面上放置波源和浮标,两者的间距为 时刻,波源开始从平衡位置沿 轴在竖直方向做简谐运A.浮标的振动周期为 B.水波的传播速度大小为C.时刻浮标沿轴负方向运动 D.水波的波长为动,产生的水波沿水平方向传播(视为简谐波), 时刻传到浮标处使浮标开始振动,此时波源刚好位于正向最大位移处,波源和浮标的振动图像分别如图中的实线和虚线所示,则( )√[解析] 根据振动图像可知,波源在0时刻振动,波形经过 传递到浮标处,浮标的振动周期为,A正确;波源的振动情况经过 传到距离处的浮标,可知波速大小为 ,B错误;根据虚线图像可知浮标在时刻沿 轴正方方向运动,C错误;水波的波长为,D错误.故选A.振动图像和波动图像的综合应用4.如图甲所示,波源发出一列水平向右传播的简谐横波先后经过、 两点,图乙为波源的振动图像.已知到、 两点的距离分别为、.已知波在该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为 ,则在时,、 两点间的波形图正确的是( )A. B.C. D.√[解析] 该列波的周期为,所以波长为 ,波传到、两点所需要的时间,,时、两点已振动的时间为, ,由图乙可知波源的起振方向向上,所以此时点处于波谷处,处于波峰处,又、两点间距离为,可知,故C正确.5.如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刻的波形图,介质中的两个质点 、此刻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分别为、;图乙是质点 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时刻 质点正在向y轴正方向振动B.波沿轴正方向传播,时刻质点正在向 轴正方向振动C.波速为,时刻质点在减速、质点 在加速D.波速为,质点、 的振动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解析] 由质点的振动图像可知时刻质点正在向 轴负方向振动,根据同侧法可以判断出波沿 轴负方向传播,故A、B错误;根据波动图像可得波长为 ,根据振动图像可得质点振动的周期即波传播的周期为,则波速为,根据同侧法可得时刻 质点正在向平衡位置运动,在加速,而 质点则正在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在减速,C错误;因为质点、 的平衡位置的距离不是半波长的整数倍,所以质点、 振动方向有时相同有时相反,D正确.波的周期性和多解性问题6.(多选)一列横波沿直线传播,在波的传播方向上有、两点,在 时刻、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中实线所示,在时刻、 两点间形成的波形如图中虚线所示,已知、两点间距离 ,则( )A.若周期为 ,波一定向右传播B.若周期大于 ,波可能向右传播C.若波速为 ,波一定向左传播D.该波波速可能的最小值为√√[解析] 由图可知,波长 ,若波向右传播,则有 ,即,可见,当 时,周期最大为 ,若波向右传播,则波速,如果 ,速度有最小值;若波向左传播,则有 ,即,可见周期不可能为 ,波速,当 时,,当时,速度有最小值 ,故A、C正确,B、D错误.波的干涉、衍射 多普勒效应7.[2021·浙江6月选考] 将一端固定在墙上的轻质绳在中点位置分叉成相同的两股细绳,它们处于同一水平面上.在离分叉点相同长度处用左、右手在身体两侧分别握住直细绳的一端,同时用相同频率和振幅上下持续振动,产生的横波以相同的速率沿细绳传播.因开始振动时的情况不同,分别得到了如图甲和乙所示的波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并不相同B.甲图中绳子的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C.乙图中绳子分叉点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D.乙图只表示细绳上两列波刚传到分叉点时的波形[解析] 甲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相同,则甲图中分叉点是振动加强的位置,所以A、B错误;乙图中两手开始振动时的方向恰好相反,则乙图中分叉点是振动减弱的位置,则在分叉点的右侧始终见不到明显的波形,所以C正确,D错误.√8.[2023·浙江6月选考] 如图所示,置于管口 前的声源发出一列单一频率声波,分成两列强度不同的声波分别沿、两管传播到出口.先调节 、两管等长,处探测到声波强度为400个单位,然后将管拉长 ,在 处第一次探测到声波强度最小,其强度为100个单位.已知声波强度与声波振幅平方成正比,不计声波在管道中传播的能量损失,则( )A.声波的波长B.声波的波长C.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D.两声波的振幅之比为√[解析] 设声波波长为 ,、 两管等长时两声波路程差为0, 处探测到的声波强度最大,管拉长 时,第一次探测到声波强度最小,可知两声波路程差,解得 ,选项A、B错误.根据题意,声波强度与振幅的关系式为 ,可知调节前后在处的总振幅之比为,设两声波振幅分别为、,当、 两管等长时,两声波在处相遇振动加强,即总振幅为 ,同理声波强度最小时有,则,可得 ,选项C正确,D错误.9.如图所示,正中央 点是水面上一波源,实、虚线分别表示该时刻的波峰、波谷,是挡板, 是小孔,经过一段时间,水面上的波形发生明显衍射的区域是( )A.Ⅰ区域 B.Ⅱ区域C.Ⅰ、Ⅱ区域 D.无明显衍射区域[解析] 一列水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了小孔, 的尺寸与波长相差不大,所以能发生明显的衍射,但 挡板的尺寸比波长大得多,所以不能发生明显的衍射现象,A、C、D错误,B正确.√10.(多选)关于多普勒效应的叙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波源频率发生了变化B.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和波源之间发生了相对运动C.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正在接近,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低于他所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D.测量星球上某些元素发出的光波的频率,与地球上这些元素静止时发出的光波的频率对照,可算出星球靠近或远离地球的速度√√[解析] 产生多普勒效应的原因是观察者与波源的相对运动导致接收到的波的频率发生变化,故A错误,B正确;甲、乙两列车相向行驶,两车均鸣笛,且所发出的笛声频率相同,因乙车中的乘客相对甲车靠近,而相对乙车静止,那么乙车中的某旅客听到的甲车笛声频率高于他听到的乙车笛声频率,故C错误;光波也可以产生多普勒效应,根据其规律可以计算星球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故D正确.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