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2.5 老师 您好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小学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2024)2.5 老师 您好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5 老师 您好
课程: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版(2024)一年级上册
章节:5 老师 您好
课标分析
本课依据《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低年级学段要求,聚焦“我在学校的生活”主题,引导学生认识校园中不同角色的老师,体会师生间的关爱与尊重,学会在遇到困难时主动寻求帮助,懂得关心他人、遵守公共秩序,初步形成集体生活中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培育乐于助人、文明有礼的良好品德。
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包括认识不同岗位的老师、遇到问题知道寻求帮助以及学会尊重和关心老师等内容,重点讲述校园中师生之间的互动与关爱。通过“猜猜是哪位老师”“我想给妈妈打电话”“水龙头坏了”等情境,引导学生了解学校里多位老师的职责,知道在不同情况下应找谁帮忙,同时学习主动关心老师、维护校园秩序。这样的内容安排有助于学生建立对校园生活的安全感与归属感,培养尊重他人、关心集体的良好品德,促进和谐师生关系的形成,落实《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我在校园里”这一主题的学习要求。
学情分析
一、知识层面
学生已初步了解校园生活中常见的老师角色及基本行为规范。本课重点是认识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知道遇到困难可向相应老师求助;难点在于理解师生互动中的尊重与互助,如主动帮助老师、表达感谢等。
二、能力层面
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善于通过情境和图画理解事物。他们乐于表达,但解决问题能力尚弱。本课借助生活场景,帮助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学会根据问题选择合适的求助对象,并在生活中践行礼貌与关爱。
教学目标
通过观察图片和讨论课堂情境,知道老师在不同场景中为学生付出辛勤劳动,理解尊重老师是基本的道德要求,能够说出对老师的感谢之情。
通过联系校园生活实际,明确遇到困难时应主动寻求老师帮助,掌握与老师沟通的基本方法,养成礼貌待师的良好习惯。
通过模拟互助情景,学会关心和体谅老师,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用实际行动表达对老师的尊重与关爱。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认识不同岗位的老师及其工作特点
2.学会遇到问题时主动寻求老师帮助
二、教学难点:
1.理解老师多种角色,尊重不同岗位的老师
2.在实际情境中正确表达求助需求
课堂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和大家玩一个"猜猜这是哪位老师"的小游戏。你们看,教室里有一位穿蓝裙子的女生正在和同学们互动,大家脑海中浮现出不同老师的形象。有的老师短头发、笑眯眯的;有的老师教我们跳舞;有的老师在国旗下讲话;还有图书馆的老师、武术队的老师......每位老师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着我们。当我们在校园里遇到困难时,比如找不到东西、水龙头坏了、想给妈妈打电话,都可以找这些可亲可敬的老师们帮忙。那么,你们最喜欢哪位老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课堂,认识这些可爱的老师们吧!
探究新知
(一)猜猜是哪位老师
教师活动
情境:今天上课前,老师准备了一个"神秘老师"的游戏。老师会描述一位老师的特征,比如"这位老师总是笑眯眯的,喜欢穿红色裙子,每天都会在操场上教同学们跳舞"。同学们要猜猜这是哪位老师。老师还会请同学们回忆自己最喜欢的老师,说说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老师是谁?为什么喜欢这位老师呢?
学生活动
学生积极参与游戏,描述自己最喜欢的老师特征,并分享喜欢这位老师的原因。
教师提示
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专长,比如有的老师擅长教音乐,有的老师擅长教体育。
我们喜欢一位老师可能是因为:老师很温柔、讲课很有趣、经常鼓励我们、教会我们很多本领等等。
通过这个游戏,我们发现学校里有很多不同的老师,都在用不同的方式帮助我们成长。
知识总结
学校里有很多老师,他们各有所长,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关心和帮助我们。我们要学会发现每位老师的优点,尊重和感谢每一位老师。
(二)该请谁来帮帮我
教师活动
情境:老师讲述三个小故事:1)小明的篮球不见了;2)小红发现洗手间的水龙头坏了;3)小美想给妈妈打电话。每个故事后都会问: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找哪位老师帮忙呢?
想一想:在学校里遇到不同的问题时,你知道该找哪位老师帮忙吗?
学生活动
学生分组讨论,为每个情境选择合适的求助对象,并说明理由。
教师提示
物品丢失可以找班主任或值班老师帮忙寻找;
设施损坏应该报告给后勤老师或保安叔叔;
需要联系家长可以去传达室找值班老师。
记住:遇到困难时,要清楚地说明问题,礼貌地寻求帮助。
知识总结
在学校里遇到不同的问题,要学会找合适的老师帮忙。我们要记住常见问题的求助对象,遇到困难时不要害怕,要勇敢地寻求帮助。
(三)我们这样做
教师活动
情境:老师讲述三个校园小故事:1)看到老师抱着很多教具,主动帮忙;2)医务室老师帮忙处理伤口时道谢;3)经过老师办公室时保持安静。每个故事后都会问:这样的行为对吗?为什么?
想一想:你还知道哪些与老师相处的好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分享自己与老师相处的经历,讨论怎样才是尊重老师的好行为。
教师提示
主动帮助老师是关心老师的表现;
接受帮助后要真诚地道谢;
在老师工作时要保持安静,不打扰;
其他好行为包括:认真听讲、按时完成作业、见到老师主动问好等。
知识总结
与老师相处时,我们要学会互相关心、互相尊重。既要懂得感恩老师的付出,也要学会体谅老师的辛苦,做一个懂事的好学生。
拓展迁移
认识校园中的“隐性守护者”
1、他们是谁?
除了上课的老师,校园里还有一群默默付出的工作者:清晨校门口指挥交通的保安叔叔,中午分发饭菜的食堂阿姨,下午修理桌椅的维修师傅。他们不常站在讲台上,却是学校正常运转的重要支撑。
2、为什么值得尊重?
他们用劳动保障我们的安全与便利。比如传达室老师帮学生联系家长,校医及时处理伤口。他们的岗位平凡,却让校园生活更有序温暖。学会向这些“幕后英雄”表达感谢,是成长中重要的品德课。
课后任务
老师小访谈:请你课后采访一位你喜欢的老师,了解他/她教什么科目、每天的工作内容,并问一问老师最喜欢同学们做什么。把采访结果用几句话写下来,还可以画出你心中的老师形象。
校园帮帮忙:观察校园里的不同老师和工作人员,想一想他们各自负责什么工作。如果遇到水龙头坏了、找不到东西或想打电话给家人,你知道该找谁帮忙吗?把你能想到的帮助途径说给同伴听,演一演正确的做法。
通过这些任务,学会尊重老师,懂得主动沟通,知道不同岗位的老师都在为我们服务。
板书设计
我的老师们
1、认识不同岗位的老师
2、遇到问题请老师帮忙
3、尊重和关心老师
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围绕“我的老师们”主题,通过生动的插图和贴近生活的场景,帮助学生认识不同岗位的老师,理解师生间的互助与尊重,教学目标明确且达成度较高。学生能准确表达对老师的喜爱原因,并在情境中判断遇到问题时应求助的对象,学习效果良好。存在的问题是部分学生在“主动关心老师”环节表现拘谨,互动不够积极,可能与缺乏真实体验有关。改进措施包括增加角色扮演活动,模拟真实校园生活场景,增强情感代入。创新尝试了以图片串联情境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观察力与表达欲,课堂参与度明显提升。通过本课,我认识到低年级教学应更多依托具象画面与生活经验,未来将加强情境创设的真实性,让学生在“做”中学,在体验中深化对规则与关爱的理解。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