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习作五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课件+教案+ 习作例文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2024)第五单元 习作五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课件+教案+ 习作例文

资源简介

(共27张PPT)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人教版)三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习作内容

明确方法

尝试交流

课堂总结

拓展延伸

激趣导入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说说你眼中的美丽世界吧!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这段时间我们观察了不少身边的事物,有了很多新发现,简单列出来和同学交流。这次习作,就让我们把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事物写下来。
习作内容
选择一种事物
进行观察。
写完后,自己读一读,修改错别字和不通顺的语句。再把你认为写得好的部分读给小组同学听,展示你的观察所得。
交流习作之后,试着说说最近的观察感受,和同学分享心得。如:
◇观察时要细致一些,注意事物的变化。
◇观察时可以用眼睛看,用耳朵听,还可以用
手摸,用鼻子闻,有时还可以尝一尝。
◇可以从事物的不同方面观察。
动物:猫 狗 乌龟 小蚂蚁 仓鼠 鹦鹉 小鸡 
小鸭 大白鹅 蜗牛……
植物:爬山虎 牵牛花 菊花 兰花 狗尾巴草……
场景:运动会上 公交车上 公园里 郊外……
1.多角度、有序地观察事物。
怎样把事物写清楚?
要把事物介绍清楚,就要根据所写对象的特点,进行多角度观察。比如,对于植物,我们可以观察它的根、茎、叶、花、果实等;对于动物,我们可以观察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等。当然,观察也要有顺序,如由远到近、由上到下、由整体到局部,让自己的观察更有条理。
从小鸟的羽毛、嘴的颜色这些方面进行了观察和描写,让我们体会到了小鸟的美丽。
红色的长嘴。
2.用多种感官观察事物。
多种感官观察,包括视觉(形状、颜色等)、听觉(声音)、嗅觉(气味)、触觉(质地)、味觉(味道)。运用多种感官进行观察,能让我们笔下的事物更加形象、具体。
观察动作
“冲”“飞”“衔”“站”“吞”等动词写出了小鸟捕鱼时动作的敏捷。
品尝味道
“又酸又甜”“甜津津”这两个词语写出了杨梅的味道,具体可感。
3.观察事物的变化。
我们还可以对事物进行持续的观察,以某段时间或某个阶段为期,观察事物从开始到结束的发展变化过程。
这两段话分别从样子和颜色的变化来写杨梅的生长过程,观察非常细致。
把观察到的事物写成文章,你认为最难的是什么?结合“初试身手”的情况谈一谈。
观察不仔细;不知道如何用文字形容观察到的事物。
要把观察到的事物写出来,并且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的确不容易,它需要我们更加细致的观察,需要我们把观察所得按一定的顺序表达出来。
例文引路
快速阅读《我家的小狗》,作者通过仔细观察,发现了“王子”的淘气可爱。请结合批注,用笔画出“王子”淘气可爱的具体表现,仿照批注的形式,跟同桌说说自己的阅读体会。
“王子”什么时候叫得最欢?什么时候哼哼叫?什么时候汪汪叫?
“我”教它念“狗”字时叫得最欢;跟“我”提要求时会哼哼叫;想出去时会汪汪叫,去追火车时会汪汪叫,没追上火车时也是汪汪叫。
作者之所以能发现小狗的叫声中藏有这么多秘密,是因为他仔细观察了小狗的每一个动作、每一个眼神,观察时还用心猜测了小狗的心思,加入了自己的想法。
结合课文、习作例文讨论:如何细致观察动物并将观察所得写出来?
动物
观察动物,要观察它的外形,特别是与众不同的部分;另外还要观察它的活动,观察它的连续性动作,发现有趣的事;多感官参与观察,在看到、听到的基础上,融进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把观察对象写得更清楚、更有趣,让人印象深刻。
外形
有趣的事
连续性动作
自己的想法
运用方法,试写观察动物的习作片段。
小猫
我家养了一只小猫,全身雪白雪白的。小猫的头小小的,嘴边长着八字胡,有两只黑黑的大眼睛,猫的脚上各有五个尖锐的爪子。
小猫捉老鼠最有趣了。只见它把身子伏在地上,眼睛盯着老鼠洞,身子一动也不动。老鼠出来时,它就把老鼠抓住了。
小猫不仅给我们带来乐趣,还为我家除了鼠害。
哪些地方观察得细致?哪些地方观察得还不够细致?
①是否调动了多种感官参与了观察?
用眼睛看到的:猫的眼睛有变化吗?猫的脚掌是什么形状的,你是怎么发现的?看到它脚掌尖锐的爪子时,你想到了什么?猫捉老鼠时有哪些连续性动作?
用耳朵听到的:猫有叫的时候吗?什么时候会叫?
用手触摸到的:你有接触过它的身体和脚爪吗?是什么感觉?
用鼻子闻到的:你有没有闻到猫身上有什么味儿?
②是否列举了与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
你和小猫之间有感情吗?你外出回家时它是怎么迎接你的,它有哪些连续性动作,发出什么声音?这声音好像在告诉你什么?你当时是怎么想的?
根据课后表格和批注,完成《我爱故乡的杨梅》的阅读。
对比阅读:《金色的草地》《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的对象都是植物,它们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共同点:都观察了事物的变化。前者观察了草地不同时间颜色的变化;后者观察了杨梅在成熟过程中,其外形、颜色和味道的变化。
不同点:前者侧重观察情景的变化;后者侧重观察杨梅成熟前后颜色、味道的变化与作者的感受。
读了这两篇文章,你觉得应该怎样细致观察植物?
小 猫
我家养了一只小猫,它穿着雪白的绒毛大衣,胖乎乎的,像个绒球。它的头像只小老虎,看上去很威严。一对三角形的招风耳警惕地竖着,好像随时都在注意周围的动静。两只大眼睛白天喜欢眯缝着,可一到晚上就会瞪得像铜铃,发出淡淡的绿光,真像两颗闪闪发亮的绿宝石。
小猫动作很轻巧,经常会突然跳到我的作业本上画梅花。它的攀爬能力强,爬起树来比猴子还快。有一次,我想逗它玩,就追着它跑,可我刚跑到它身旁,它前爪抓住树干,后脚一蹬,一下子爬到树上去了。它一边爬一边回头朝我看,“喵呜——喵呜——”地叫着,好像对我说:“来呀小主人,来抓我呀!”
优秀习作
小猫很温顺,很喜欢我。每次我放学回家,它总是欢快地跑过来迎接我,嘴里喵喵地叫着,好像在说:“小主人,回来啦!”等我站定,它就蜷缩成皮球状,用小脑袋在我的腿上温柔地蹭来蹭去,向我撒娇。我用手轻轻地抚摸它那柔顺的毛,将它抱在怀里,它一动不动,像个乖宝宝。
我喜欢我家的小猫。
说说这篇文章的观察方法。
参照习作评价单,交流:自己从中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建议?
对照习作评价单和上面的优秀习作,想想哪些地方的观察还不够细致,修改自己的习作。
全班交流,分享观点。
模板:他(她)观察的是……,我认为他(她)……方面观察很细致。我的建议是……
修改习作
习作与例文
《我家的小狗》——观察动物
《我爱故乡的杨梅》——观察植物
细致观察
认真描写
板书设计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习作五《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教案
一、素养目标
(一)文化自信
通过分析童话角色互助情节(如孔雀与啄木鸟互动),感受友善相处、尊重差异的人文价值,体会 “和而不同”“互帮互助” 的中华传统美德,树立积极人际交往观念。
(二)语言运用
积累 “兴高采烈”“憨态可掬”“郁郁葱葱” 等描写角色状态、环境的词语,能在写作中准确运用。
学习运用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刻画事物,尝试用 “先…… 再…… 然后……” 等顺序词梳理内容,让表达更连贯具体。
在小组交流中,有条理地介绍自己观察的事物、过程与发现,提升口语表达逻辑性与准确性。
(三)思维能力
结合生活经验预测观察对象的特点或变化(如 “夏天菜园里的西红柿会怎样生长”),锻炼联想与推理思维。
运用思维导图梳理 “观察对象特点 — 观察过程 — 发现与感受”,培养结构化思考能力,让写作思路更清晰。
(四)审美创造
尝试从不同角度发现观察对象的美感,如动物的灵动、植物的生机、场景的热闹,将审美感知转化为文字表达。
鼓励在写作中融入独特想法,比如给观察到的小动物赋予 “小性格”,展现个性化审美表达,提升创造性写作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掌握多角度、有序观察(如由远到近、由整体到局部)和多感官观察(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的方法。
能将观察到的事物特点、变化或趣事,用通顺的语言按一定顺序写下来。
(二)教学难点
细致捕捉观察对象的细节(如动物的连续动作、植物的颜色变化),并转化为具体文字。
在写作中融入自己的感受与想法,让内容更生动有趣。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包含《搭船的鸟》《我爱故乡的杨梅》《我家的小狗》等例文片段、观察对象图片(动物、植物、场景)。
观察任务单:列出可观察的事物类别(动物:猫、蚂蚁等;植物:牵牛花、菊花等;场景:公园、运动会等),预留填写观察内容的空白。
思维导图模板:用于梳理 “观察对象 — 特点 — 过程 — 感受”。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 分钟)
提问引导:“同学们,我们身边的世界特别精彩 —— 早晨叽叽叫的小鸟、阳台爬满的牵牛花、运动会上奔跑的同学,说说你最近观察到的有趣事物吧?”
学生自由分享,教师简要点评,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学习,把这些印象最深的观察所得写成习作,题目是《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二)明确习作内容(8 分钟)
课件呈现习作要求:“选择最近观察时印象最深的一种事物,写清楚观察到的特点、变化或趣事;写完后修改错别字,和小组同学分享观察感受。”
结合观察任务单,引导学生确定观察对象:
动物类:猫、狗、小蚂蚁、蜗牛等。
植物类:爬山虎、菊花、狗尾巴草等。
场景类:公交车上、公园里、郊外等。
学生在任务单上填写自己想写的观察对象,同桌互相确认是否符合 “印象最深” 的要求。
(三)学习观察方法(20 分钟)
方法一:多角度、有序观察
课件展示《搭船的鸟》片段:“它的羽毛是翠绿的,翅膀带着一些蓝色,比鹦鹉还漂亮。它还有一张红色的长嘴。”
提问分析:“作者观察了小鸟的哪些部位?是按什么顺序写的?”(羽毛、翅膀、长嘴,从整体到局部)
总结要点:观察植物可看根、茎、叶、花、果实;观察动物可看外形、生活习性;观察场景可按空间顺序(如从门口到操场),让观察更有条理。
方法二:多感官观察
结合例文拆解感官运用:
视觉:《我爱故乡的杨梅》中 “杨梅先是淡红的,随后变成深红,最后几乎变成黑的了”(颜色变化)。
听觉:《我家的小狗》中 “教它念‘狗’字时叫得最欢,想出去时汪汪叫”(声音特点)。
味觉:《我爱故乡的杨梅》中 “没有熟透的杨梅又酸又甜,熟透了就甜津津的”(味道描述)。
触觉与嗅觉:引导学生联想 “摸小猫的毛是什么感觉?闻菊花有什么气味?”
小组活动:针对自己选择的观察对象,在任务单上填写 “用眼睛看到的、用耳朵听到的、用手摸到的” 等内容,每组选 1 名代表分享。
方法三:观察事物的变化
课件呈现《我爱故乡的杨梅》片段:“杨梅圆圆的,和桂圆一样大小,遍身生着小刺。等杨梅渐渐长熟,刺也渐渐软了,平了。”
提问:“作者观察了杨梅哪两方面的变化?”(外形的刺、颜色)
引导学生思考:“你观察的对象有变化吗?比如小猫长大后的样子、牵牛花从花苞到开花的过程。”,并在任务单上补充相关内容。
(四)课堂小结(7 分钟)
师生共同回顾三种观察方法:多角度有序观察、多感官观察、观察事物变化。
布置课后任务:根据任务单,再次细致观察自己选择的对象,补充观察细节(如动物的连续动作、植物的细微变化)。
(五)例文引路
展示优秀习作《小猫》(课件呈现),学生自由朗读。
小组讨论:“这篇文章观察了小猫的哪些方面?用了哪些我们学过的观察方法?”
全班交流总结:文章写了小猫的外形(视觉)、动作(爬树、迎接主人)、声音(喵喵叫),用了多感官和连续动作观察,还融入了自己的感受(“我喜欢我家的小猫”)。
(六)尝试写作(20 分钟)
学生根据观察任务单和思维导图,开始写作,教师巡视指导:
提醒学生用积累的好词(如 “憨态可掬”“郁郁葱葱”)。
帮助有困难的学生梳理写作顺序(如先写外形,再写趣事)。
写作要求:字数不少于 250 字,写清楚观察对象的特点、过程或趣事,融入自己的感受。
(七)修改与交流(13 分钟)
自我修改:学生完成初稿后,对照 “修改清单” 自查:
有无错别字和不通顺的句子?
是否用了至少两种观察方法?
观察细节是否具体(如是否写清动物的动作、植物的颜色)?
小组交流:
每人读自己认为写得好的部分,其他同学点评 “哪个细节观察得最细致”。
结合 “交流心得” 分享:“观察时要细致,注意事物变化”“可以用多种感官观察”。
全班展示:选择 2-3 篇优秀习作或有进步的习作,作者朗读,师生共同点评优点与改进建议。
课堂总结(2 分钟)
教师肯定学生的写作成果,强调 “细致观察是写好作文的关键”。
布置作业:将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家长听,听听家长对观察细节的评价。
六、板书设计
我们眼中的缤纷世界
多角度有序:整体→局部、远→近
多感官:看、听、摸、闻、尝
看变化:外形、颜色、动作
写清楚:特点、过程、趣事
用好词:兴高采烈、憨态可掬
融感受:表达自己的喜欢 / 发现秋天来了
秋天好像一个可爱的小姑娘,踏着轻盈的脚步,悄悄地来到了人间。今天,秋高气爽,碧空如洗,我们要去大自然中寻找秋天。
在东湖山边的路上,我们发现了掉落在地上的香樟树果实,只有小拇指的指甲盖大小。轻轻剥开绿色的果皮,阵阵清香扑鼻而来,沁人心脾。我们仔细观察,发现果肉里面还包裹着一颗小而坚硬的黑色香樟树籽。散落在路边的还有褚桃的红色果实,像一个个小小的红灯笼,又像极了可爱的红色绒线球。这真是一个硕果累累、秋意盎然的成熟季节。
来到东湖山公园,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丛丛的南天竹。它是一种灌木植物,到了秋天,叶子中的叶绿素减退,叶黄素和胡萝卜素活跃起来,南天竹脱去了绿衣裳,换上了五彩斑斓的新衣,有浅绿、深绿、绯红、金黄、红绿相间……尤其是绯红,像是一团熊熊燃烧的火焰似的。这一路的南天竹,宛如一条姹紫嫣红的彩带环绕在湖边。广场上的法国梧桐树的叶子也在悄悄变黄,它们像一只只手掌在向我们打招呼。我想,如果到了晚秋,叶子全变黄了,它们就会像一只只美丽的蝴蝶在空中飞来飞去吧!这真是一个色彩缤纷、秋意浓浓的美丽季节。
小草黄了,叶子红了,我听见秋风踩在树叶上沙沙地响,寒意渐渐袭来,秋天真的来了!
名师评析:
小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向读者描绘了一幅千姿百态的秋景图,给读者留下了无穷的想象空间。全文语言优美,条理清晰,堪称佳作。
观察晚霞
夕阳姑娘慢慢地、害羞地将她那红扑扑的脸向西山背后藏去,奇妙的美景悠然呈现在眼前。
此时此刻,公路、房屋、汽车、行人……没有一个不披上绚丽的霞衣。
我抬起头,只见那天上的朵朵粉红的浮云,像一群被汽笛的怒吼惊吓到的大鸟一般,在天空中快速地飞着,过了两三秒,那群大鸟不见了。
忽然,天上又出现了一只大熊猫,大熊猫捧着糖果正往家跑,可跑着跑着,糖果撒了,大熊猫也不见了。
又过了一会儿,浮云变化的速度渐渐加快了。有的散成一座岛屿,上面隐隐约约还辨认得出一些苍松翠柏;有的分成长条,好像一条半透明的鱼,在天空中逍遥自在地游着;有的像山一般耸立在那儿……千姿百态,无奇不有,美极了!
啊!晚霞,多么绮丽!一会儿像一匹骏马在奔驰,一会儿像一头雄狮在怒吼,一会儿又像朵朵鲜花在绽放……我看着看着,感觉身体轻飘飘的,仿佛自己也变成了一片晚霞。
那美丽的晚霞飘呀,飘呀……迎来了一个静谧的夜晚。
名师评析:
习作一开头,小作者就用了一个拟人句,点明了时间。接着,围绕一个“变”字,生动、细致地描写了晚霞的各种变化,用了许多比喻句和排比句,让人读后有身临其境之感,眼前仿佛也出现了美丽的晚霞。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