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树立法治观念》那个时候教案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八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六课第一框《树立法治观念》那个时候教案

资源简介

年级 八年级 学科 道德与 法治 任课教师 杨燕
课题 6.1树立法治观念 建议课时 1 课型 新授课
学科素养目标 法治观念:理解法律的内涵与作用,树立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 责任意识:明确公民应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规则意识。
教学 重点 法治观念的内涵及树立途径。
教学 难点 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法治观念,做到依法办事。
教学活动设计 学生活动 设计
设疑引入 播放“骑电动车不规范”短视频 提问:“为什么这些人骑电动车不规范?对我们有何启示?” 引导学生初步认识“规则”与“法律”的关系,引出课题。
探究新知 环节一:认识法治 1. “未成年人聚众斗殴被判刑”的案件 李某,谢某是某中学16岁的在校生,因班级值日问题发生争吵,放学后双方各自纠集了十余人在约定地点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的严重后果,警方接到报案后,将李某、谢某以涉嫌聚众斗殴罪依法逮捕,并移交公诉机关提起公诉,其余数人分别以扰乱公共秩序、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被公安机关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予以警告、行政拘留等处罚。 经人民法院审理认为李某某、谢某某无视国家法律、持械聚众斗殴、致多人不同程度受伤,其行为构成聚众斗殴罪,公诉机关指控罪名成立,应受惩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九十二条、第十七条第三款之规定,判决如下: 被告人李某犯聚众斗殴罪,系未成年人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被告人谢某某犯聚众斗殴罪,系未成年人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二年。 请你判断李某和谢某的行为是否正确?说出你的判断理由 罚款千元敲响警钟,司法权威不容挑战 2025年10月10日,佳县法院依法对两名哄闹、滞留,扰乱司法工作秩序的曹某与刘某予以训诫,责令具结悔过并罚款1000元。 当日,本院执行干警拘传被执行人李某去体检,保人曹某与刘某情绪激动,表示不同意,不顾法警劝阻,采用身体阻挡的方式堵挡法院大门通道,严重干扰了车辆和人员的正常通行,造成了不良影响。 事发后,法警迅速采取措施,将曹某、刘某二人带离现场并进行严肃批评教育。面对干警的释法明理,曹某和刘某逐渐冷静下来,深刻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以及严重性,保证今后将遵纪守法,不再以任何方式妨害司法公务,被执行人李某当即支付20000元案款,并约定短期内履行全部和解协议。鉴于二人认错态度良好,该院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第五款规定,对曹某、刘某各作出罚款1000元的决定,当场交付。 刘某和曹某被罚带给我们什么启示? 图片展示不同违法行为的后果 4.“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四环节图示 环节二:树立法治意识 1.视频播放:新《治安法》出台,再无“年龄免责” 思考:结合视频,说一说作为未成年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2.“外快”的诱惑:仁寿学生因“两卡”成诈骗帮凶! 2025年10月13日,仁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破获一起涉“两卡”违法案件,抓获了三名违法行为人。经查,2025年9月26日,在四川省仁寿县某学校内,违法行为人吴某、邓某、廖某参与了诈骗引流活动。廖某和吴某把自己正在使用的电话卡和手机出借给邓某,随后邓某通过快手、钉钉等软件与诈骗上家取得联系。之后,廖某、邓某、吴某三人一起,利用手机、电话卡以及钉钉软件等工具,帮助诈骗人员拨打引流电话。 仁寿县公安局依法对邓某、吴某、廖某予以行政处罚。仁寿公安将持续深挖线索,严厉打击违法犯罪。 结合材料,说一说我们应当如何树立法治意识? 3.不思悔改再犯罪,真“刑” “检察官同志,我是被赚快钱冲昏了头脑,没有好好珍惜你们给的机会,现在真是后悔莫及……”面对自己一错再错犯下的罪行,庭审的最后陈述阶段,徐某某不停的哭诉着。2023年,徐某某受他人邀约,在微信群通过招揽赌客打麻将、斗地主等形式进行赌博,从中收取“房费”分成获利。案件被移送检察机关审查起诉后,徐某某主动退缴全部违法所得,并自愿认罪认罚。   检察机关依法审查后认为,徐某某具有自首、从犯法定从轻、减轻处罚情节,案发后主动退赃、自愿认罪认罚,系初犯,综合全案情节,认定徐某某犯罪情节轻微。同时考虑到其家庭困难,丈夫因交通事故住院,女儿在上大学,且还有年迈老人需要赡养照顾。经过公开听证后,依法对徐某某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然而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短短几个月后,徐某某面对高额的利益诱惑,竟然不知悔改重操旧业,继续伙同他人设置赌博场所,拉拢人员聚众赌博并从中抽头渔利。   屡教不改,铸成大错。2024年6月,我院以徐某某涉嫌开设赌场罪向法院提起公诉,徐某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并处罚金5000元。 徐某漠视法律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什么启示? 从案例自然过渡到法律内涵的学习,引导学生理解法律的规范作用。 通过展示不同违法行为的法律后果,强调法律的强制性和普遍约束力。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树立法治意识的重要性。 通过展示立法到守法的图示,引导学生理解:“法治观念体现为人们对法律发自内心的认可、崇尚、遵守和服从。” 通过视频、具体案例的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树立法治观念的三个途径
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真实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抽象的法律概念,贴近生活,易于共鸣。 今后可增加模拟法庭、法治情景剧等实践活动,深化法治体验。 需注重引导学生从“知法”到“守法”再到“用法”的转化,强化行为引导。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