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九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速记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统编版九年级全册道德与法治核心知识速记

资源简介

九年级核心知识速记
第一课 踏上强国之路
1 .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强国富民 。
2 . 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
3 . 改革开放的地位: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重要性)
4 . 改革开放的成就:人民生活 显著改善,综合国力 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国成为影响世界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成为影响世界的 重要力量。
5 .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6 .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改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7 . 新矛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8 . 新常态: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9 . 高质量发展的举措:转变发展方式 ,优化经济结构 ,转换增长动力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10 . 新挑战: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11 . 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12 . 党的奋斗目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13 . 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
创新驱动发展
1 .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 第一动力。
2 .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
3 . 时代精神的内容: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时代精神。
4 . 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重要性)
5 . 建成世界科技创新强国,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做法)
6 .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重要性)
7 . 自力更生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奋斗基点, 自主创新是我们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必由之路。
8 . 企业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
9 . 创新的目的: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
追求民主价值
1 .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
2.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特点)
3 .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
4 . 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是我国的民主形式。
5 . 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6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体系)
7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 ,是人民掌握国家政 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地位)
8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地位)
9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地位)
10 . 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
11 . 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是我国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
建设法治中国
1 . 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
2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 .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习近平法治思想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地位)
4.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全面 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
5 . 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依法治国的总要求)
6 . 在我国,政府的权力来源于人民,宗旨是为人民服务,政府的工作要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为人民谋利益。
7 . 依法行政是现代法治政府行使权力普遍奉行的基本准则。
8 . 依法行政的核心是规范政府的行政权。
9. 我国政府依法行政,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 ,促进政府决策 科学化和民主化。(做法)
10 . 国家和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既重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又重视发挥道德的教化作用。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强化法律对道德建设的促进作用;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强化道德对法治文化的支撑作用。法律与道德相辅相成,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 。(关系)
守望精神家园
1 . 中华文化的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 . 中华文化的特点 :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3 . 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
4 .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5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根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
6 . 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精神动力。(重要性)
7 .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 是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
8 . 坚定文化自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引领,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继承革命文化 ,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 。
9 . 中华文化的精髓 :中华传统美德。
10 . 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 :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11 . 民族精神的内涵 :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12 . 爱国主义的本质 :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13 . 中华民族精神的特点 :与时俱进(先进性、时代性)。
14 . 伟大民族精神始终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强大精神支柱,是维系我国各族人民世世代代团结奋斗的牢固精神纽带,是激励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不竭精神动力 。(重要性)
15 . 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的内核。
16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地位 :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 ,是 当代中国人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 ;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 价值追求;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引领 。(重要性)
17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国家层面是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是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公民层面是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建设美丽中国
1 . 人口是社会发展的主体 ,也是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变量。
2 . 我国人口状况的趋势特征 :我国总体上已由人口增量发展转向减量发展阶段,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等明显的趋势性特征。
3 . 人口问题始终是我国面临的全局性、长期性、战略性问题。
4 . 资源现状 :我国自然资源丰富,总量大,种类多,但 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总体上资源紧缺。
5 . 环境现状 :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总体有所改善,但生态环境形势仍不容乐观。
6 .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是人类面对生态危机作出的智慧选择。
7 .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共识。
8 . 新发展理念 :贯彻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9 . 两型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0 . 基本国策 :计划生育、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对外开放。
11 .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12 . 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13 . 走 绿色、循环、低碳发展之路,要坚持 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方针)
14 .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必须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加快完善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体制机制。(做法)
15 . 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养成物尽其用、减少废弃物的文明习惯。(做法)
16 . 美丽中国 :不仅山清水秀、天蓝地绿 ,而且是 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 ,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
第七课 中华一家亲
1 . 处理民族关系的方针:坚持民主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 。
2 .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3 . 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平等团结互助和谐。
4 . 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加强和巩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
5 . 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促进民族地区共同繁荣,是增进民族团结、发展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的必由之路。(做法)
6 . 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和光荣义务。
7 . 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是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体现,是每个公民义不容辞的责任。(重要性)
8 .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国泰民安是人民群众最基本、最普遍的愿望。
9 . 保持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必须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 “ 一国两制”“港人治港 ”“ 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
10 . 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是中华民族 根本利益所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重要性)
11 .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 ,也是实现国家统一的 最佳方式。
12 . 一个中国原则是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第八课 中国人 中国梦
1. 中华民族的整体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3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4 个):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导思想( 6 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5 . 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2020年到2035年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 从202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6 .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中国共产党将继续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
7 .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经济建设、 政治建设、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
8 . “四个全面”: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 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全面从严治党。
9 . 中国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0. 中国精神:以爱国主义 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 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11 . 中国力量: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12 . 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13 . 中国自信、民族自信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九下第一课 同住地球村
1 . 当今世界的特征:这是一个开放的、发展的、紧密联系世界。
2 . 面对经济全球化,我们既要顺应历史潮流,保持积极、开放的心态。主动参与竞争;也要居安思危,增强风险意识 ,注重国家经济安全,为应对各种困难和挑战做好充分准备。(做法)
3 .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是世界文化充满活力的表现,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
4 . 文化多样性是实现文化创新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5 . 面对多样的文化,各国应当用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学习和借鉴优秀外来文化,促进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文明交流。
6 . 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
7 . 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8 . 新型国际关系: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
九下第二课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 . 时代主题:和平与发展。
2 . 世界整体上维持和平的态势,但战争的阴影从未远离,局部战争与冲突从未间断,霸权主义 、强权政治、民族问题、宗教冲突 、领土争端和恐怖主义等威胁和平的种种因素依然存在。
3 . 采取共同行动,承担共同责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应成为各国解决全球性问题的 必然选择。
4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各国要努力扩大利益的交汇点,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
5 . 面对全球性挑战,各国应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 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 共建共商,建设一个 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 ,建设一个共同繁荣 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
建设一个开放包容 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 ,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
6 . 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
九下第三课
1、面对各种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危机与难题,中国不推诿、不逃避,也不依赖他人,积极主动地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2、我国的基本国情:中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3、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大国,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赢得了广泛国际赞誉,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和塑造力显著提升。
4、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
九下第四课
1、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越来越强劲,这为中国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促进发展,要把提升发展质量放在首位。
3、促进发展,要积极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
4、促进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态度积极参与全球规则的制定。
九下第五课
1、世界是多彩的,我们走向世界的形式是多样的。
2、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个人的未来与民族的未来紧密相连。
3、我们生活的世界充满希望,也充满挑战。
九下第六课
1、面对当下的校园学习生活,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投入,尤其要面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压力,调整心态,完成学习任务。
2、人类正是通过学习来增长知识、提高本领,并在创新中不断进步。
3、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学校学习是其中的一个阶段,不可急功近利,也不能坐失良机。
4、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
5、初中的学习使我们不仅增长知识、培养能力,而且增强法治意识、涵养道德、健全人格,这些都会为我们将来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九下第七课
1、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每次关键性的选择都将对未来产生重要影响。
2、走向毕业的过程,也是不断走向成熟的过程。让我们带着自信,带着憧憬,带着同学的情谊、老师的祝福和父母的期待,踏上新的征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