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简介 化学答案1~5BCADD6~10CCDCD11~15CBDDD(1)16.00 (2)B (3)最外层电子数从左往右依次递增失去 Mg2+ 最外层电子数(1)4 (2)S2- (3)7 (4)NaCl (5)略B ACD CD A(1)明矾 (2)ⅢⅡⅠ 蒸馏 (3)活性炭 滤纸破损(1)锥形瓶 水槽略 防止冷凝水流至热的试管底部试管炸裂略 B 氧气不易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 防止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②A①控制反应速率,获得平稳气流 ②长颈漏斗下端产生气泡(1)125 剧烈 不 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的铁丝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略 点燃铁丝 (3)排水法 缓慢(1)向外推1mL (2)5.6或1.5 (3)无(4)二氧化锰质量 (5)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活性会降低一初中教育集团2025-2026学年第一学期学情检测九年级 化学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2025年3月22日是第三十二届"世界水日”,以下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2.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A.铁:Pe B.氯:cl C.锰:Mn D.硅:SI3.量取液体并加热,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A.倾倒B.滴加 C.读数 D.加热4.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5.下列变化过程中,不包含缓慢氧化的是A.食物腐烂 B.动物呼吸 C.肥料腐熟 D.冰雪融化6.2019年度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锂离子电池领域做出的贡献。如图是锂元素的某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图1)及其在元素周期表中部分信息(图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锂元素为非金属元素B.锂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C.图1所示为阳离子D.锂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941g7.下列鉴别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中,错误的是A.白酒和白醋——闻气味 B.木炭粉和高锰酸钾——看颜色C.二氧化碳和氮气——燃着的木条 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MnO28. 下列关于化学史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B.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主持测定了几种元素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C.中国科学家闵恩泽研发了多种石油化工生产的催化剂D.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用红磷定量研究了空气的成分9.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同时放出热量B.向加有酚酞溶液的蒸馏水中,滴入浓氨水,无色溶液变成红色C.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四氧化三铁D.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蓝紫色火焰,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10. 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A.二氧化碳 B.水 C.过氧化氢 D.空气11.小江同学梳理了水的相关知识,其中描述错误的是A.性质:通常情况下,水是无色无味的液体B.组成:电解水说明水由氢、氧元素组成C.净化:吸附可除去水中的所有可溶性杂质D.用途:做硫燃烧实验时加水是为了吸收污染空气的气体12.人类探月的重要目的之一是勘察、获取地球上蕴藏量很小而月球上却极为丰富的核聚变燃料﹣﹣“C﹣13”是指原子核内含有6个质子、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He﹣3”所指的氦原子核内A.含有3个质子,没有中子 B.含有2个质子,1个中子C.含有1个质子,2个中子 D.含有3个中子,没有质子13.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试管2中得到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B.理论上若得到8mL氧气,同时可得到约16 mL氢气C.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改变D.水槽中使用纯水现象更明显14.下列化学用语,数字“3”表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3Cu ②Fe3+ ③NH3 ④3P2O5A.表示分子个数的是①B.表示原子个数的是②C.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④D.表示1个分子中含有某种原子个数的是③15.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的微观示意图(“●”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①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1:1②排列再紧密的分子之间也有空隙③过程Ⅰ反应类型为化合反应④过程II发生了物理变化.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本大题包括2小题)16.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它的内容十分丰富。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内容,请认真分析并回答后面的问题: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 ;(2)表中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 (填序号);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3)第三周期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变化规律是 ▲ ;(4)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其离子符号为 ▲ 。说明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 ▲ 关系密切。17.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维方式.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上述示意图中,共包含 ▲ 种元素。(2)A、B、C、E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 (填离子符号)。(3)D表示某元素的原子,则m= ▲ 。(4)B所属元素与D所属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这个化合物的符号为 ▲ 。(5)C是硫元素的原子,写出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 ▲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则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表示纯净物的是 ▲ ,表示单质的是 ▲ ,表示化合物的是 ▲ 。三、(本大题包括2小题)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1)图一中,A物质的名称是 ▲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 ▲ (填序号),其中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 ▲ (写名称);(3)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 ▲ ;(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 。(写一点即可)19.某兴趣小组制取氧气,并尝试进行实验探究。可能用到的部分装置如图1。(1)图1中:仪器a的名称是 ▲ ,仪器b的名称是 ▲ 。(2)图A装置可用于高锰酸钾制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为什么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 。(3)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发生装置可选用 ▲ (填字母)。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瓶中留有少量水)进行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可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集气瓶中留有少量水的目的是 ▲ ,下列哪种方法可以得到平稳的氧气流? ▲ (填序号)①把二氧化锰加入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②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少量二氧化锰的试管中。(4)若用装置F收集O2,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 ▲ 口(填“a”或“b”)。(5)注射器在化学实验中有广泛的应用(如图2中所示)。①利用如图2中装置甲制氧气与装置B比较,优点是 ▲ 。②对如图2中装置乙检查气密性。当向外拉动注射器活塞时,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本大题包括1小题)20.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做“铁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进行了一系列探究活动。【探究一】铁丝燃烧是否需要纯氧【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38mm的铁丝,分别在体积分数为90%、70%、60%、55%的O2中实验。【实验现象】氧气含量 90% 70% 60% 55%实验现象 燃烧剧烈、燃烧时间长,效果好 燃烧比90%弱,燃烧时间短,实验成功 燃烧比70%弱,燃烧时间更短,实验成功 难以燃烧,只是发红(1)若要在250mL的集气瓶内收集氧气含量为60%的气体,集气瓶内应预先装有 ▲ mL的水(提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结论】就0.38mm铁丝而言,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 ▲ (填“剧烈”或“不剧烈”)。【拓展】小明指出上述关于铁丝燃烧所需氧气最低浓度为55%,你认为此结论 ▲ (选填“是”或“不”)合理,如不合理,则还需补充的实验是:取 ▲ 在体积分数为56%的O2中实验。【探究二】铁丝燃烧产生火星四射的原因【查阅资料】 ①日常生活中的钢铁制品都含有少量碳杂质;②含碳细铁丝燃烧时,其中的碳粒生成的CO2气体在熔融液态物质中形成气泡,熔融液物质因气泡炸裂引起“火星四射”的现象。【实验内容】取长短相同、直径均为0.20mm、含碳量不同的铁丝分别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部分实验现象如下表格,请分析并填写下表:物质 纯铁丝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燃烧的现象 无火星四射,熔断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铁丝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 ▲ ;铁丝末端系火柴的目的是 ▲ 。(3)为了确保实验的成功,铁丝燃烧实验中,所用的氧气用 ▲ (选填“向上排空气法”或“排水法”)收集较好;伸入铁丝时应伸入 ▲ (选填“快速”或“缓慢”),可达到较好的实验效果。(本大题包括1小题)21. 小明同学跑步时腿部擦伤,校医用过氧化氢溶液给他清洗伤口时,他发现过氧化氢溶液接触伤口产生气泡的速度会变快,医生解释是人体有过氧化氢酶,可催化过氧化氢(H2O2)分解。他对过氧化氢酶产生了兴趣,并和同学们进行了探究。【查阅资料】①过氧化氢分解为放热反应;②温度过高、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反而会降低。【实验步骤】①连接好装置如图1,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取1.5毫克过氧化氢酶和8mL蒸馏水加入容器中,搅拌后塞紧橡皮塞。③用注射器A从容器中抽出2mL气体,用注射器B将2mL一定浓度的H2O2溶液注入容器中,采集数据,直至反应结束。④再用3.1毫克、5.6毫克过氧化氢酶及1.5毫克、5.6毫克、10.7毫克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获取数据如图2和图3。【讨论交流】(1)步骤①检查装置气密性时,用注射器A向锥形瓶内注入lmL空气,若注射器B的活塞 ▲ ,则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2)对比 ▲ mg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的曲线,说明过氧化氢酶催化能力比二氧化锰强。(3)由图2和图3中的曲线可知,催化剂对最终产生氧气的量 ▲ (填“有”或“无”)影响。(4)分析图3中三条曲线,说明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与 ▲ 有关。(5)小明在实验过程中发现过氧化氢酶质量过大,导致过氧化氢分解突然变慢,可能的原因是 ▲ 。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列表 化学答案.docx 化学试卷.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