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订立合同学问大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3.1订立合同学问大
【课标要求】
简述合同的含义和价值,了解合同订立的程序。
【教学目标】
1.理解合同的含义,理解合同的社会价值。
2.熟悉合同的常见形式,了解订立合同的过程和有效合同的要求,增强诚信观念,自觉履行合同。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提高合同意识与契约精神,依法诚信参与社会生活。
科学精神:学习订立合同的技巧,在协商的过程中合理确定双方利益
法治意识:用法律思维观察和分析现实生活中各类合同纠纷,善于用法律规范双方权利义。
公共参与:做一个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
【教学重点】了解合同的含义、形式、特点、意义。
【教学难点】订立合同的过程。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生活处处有合同
导入新课:在上课之前,做一个小调查。你们喜欢去电影院看电影吗?同学们响亮的回答已经告诉我答案了。马上就到中秋、国庆双节了,即将上映13部新片,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播放视频)老师对《浪浪人生》这部电影挺感兴趣的,于是打开支付宝平台,预定了电影票。
探究问题一:1.我与购票平台之间的行为构不构成民事法律关系?
2.如果构成,这种民事法律关系是不是合同?
3.说一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合同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
1.合同的含义:合同是民事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协议。
2.合同的种类:常见的有买卖合同、赠与合同、租赁合同、运输合同、物业服务合同等。
3、合同自愿原则:
无论哪种合同,都必须由订立合同的各方当事人在自愿的基础上达成共识。即就某种民事法律关系的设立、变更、终止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以实现各自的利益。(最基本原则:自愿原则)
名词点击:
意思表示:是指行为人将其期望发生法律效果的内心意愿,以一定的方式表现于外部的行为。意思表示是民事主体自由意志的体现,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注意:意思表示需要有表示,要求将内心意愿表达于外。意思表示的形式,可以是书面的、口头的、甚至没有语言的行为(直接履行的行为)。
4、订立合同的意义:
①交易者角度:在市场经济中,市场交易者参与交易活动最常见的形式就是订立合同,利用合同参与交易活动,就能够充分体现市场交易者的自由意志。
②市场、资源、社会财富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可以满足市场交易者的特定需求,有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从而增加整体的社会财富。
③社会角度:自愿订立的合同促成市场交易者相互合作,共同形成社会的信用机制。
因此,法律鼓励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尊重市场交易者的合同自由,维护诚实守信的履约机制。
思考:是否所有的合同都是当事人双方约定好的?为什么?
格式条款:含义:是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如火车站背面关于“乘车须知”的规定。
作用与不足: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但也限制了对方当事人的合同自由。
(二)要约承诺订合同
教师活动:所以我们要选择正规的平台、正规的影院买票观看电影。一旦遇到不公平的格式条款,要学会有关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说到买票,我想问问大家都是怎么买票的?邢雷影同学你来给大家讲讲吧。
学生讲解网上购票的过程。
教师活动:讲的非常详细,消费者在APP上选择了特定的场次、特定的座位,点击了“购买”或“确认选座”并进入了支付;完成支付后,售票系统接收款项并生成订单,显示“出票成功”。合同订立完成。这就是我们学习的第二部分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
教师总结:
1.要约:
①含义: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在一项要约中,发出要约的一方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一方为受要约人。
②要求:为了保护受要约人的合理期待,维护稳定的交易秩序,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约束力。
要约的构成条件:要约的内容必须具体确定(数量、质量、价格等);必须表明经受
要约人的承诺,要约人即受该意思表示约束;须由特定的要约人向特定的受要约人发出;要约须到达受要约人。
2.承诺:
①含义:是受要约人同意要约的意思表示。
②要求:应当由受要约人及时向要约人作出,并在要约确定的期限内到达,该意思表示的内容应当与要约的内容一致。
③效力:承诺到达对方后,立即发生法律效力,订立合同的过程随之结束。
3.新要约
在实际协商过程中,受要约人的“承诺”可能增加新的内容,如果对原来的要约内容进行了实质性变更或者超过了要约确定的期限,此时,该项“承诺”转化为新要约,需要原来的要约人作出承诺,才能形成一致的意思表示。
教师活动:那我们来判断一下下面是要约、新要约还是承诺?
店家:正宗北京烤鸭,快来尝,快来买!
顾客:我想买烤鸭,多少钱一斤?
店家:正宗北京烤鸭,58元一只,38元半只。
顾客:有点贵,45元一只行不行?
店家:行!
学生回答问题。
探究问题二:要约与要约邀请有什么区别呢?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要约是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要约邀请是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表示。生效的要约具有法律效力,要约邀请不具有法律效力。这就是合同订立的阶段。那我有一个疑问:订立合同是否意味着合同生效。
探究问题三:
案例一:张某和陈某是朋友,陈某将一台价值5000元的笔记本电脑放在张某处保管。张某将电脑以4800元的价格卖给了14岁的初中生小明。
请问张某和小明是否订立了买卖合同?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案例二:初中生小明放学途中遇到一个书摊,上面竖着一个招牌:清仓处理,新书全部10元一本。小明花10元钱买了一本《追风筝的人》,回家后发现是盗版书。于是,小明回去找到摊主李某,要求退还该书。
请问该购书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案例三:王某和大明是好朋友,王某有一张古画,对大明说该画很值钱。大明想以60万价格买下来,王某表示同意。其实这张画是王某几年前找人临摹的。
请问该买卖合同是否生效?为什么?
教师活动:让我们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探究以下三个案例,学习组分别领取任务,第一组第一个案例,第二组第二个,第三组第三个。时间3分钟。
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如果合同内容出现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仍然可能导致合同全部或者部分无效。
如果合同的主体不适格或者因欺诈、胁迫导致当事人意思表示不真实,也会使得合同存在瑕疵或者效力处于不确定状态,不能产生当事人预期的法律约束力。
订立一份有效的合同,要求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内容合法。法律鼓励交易,从严认定无效合同。
(三)立字有据更可靠
情境材料:2025年大学生在当地电影院兼职现状调查:“兼职前是否签订合同”这个问题上,有32.25%的人没有和影院签订合同,30.94%的人有过口头信誉保证,19.11%的人以书面形式签订过合同。
探究问题四:结合情境,小组合作商讨,分析三种选择的利弊,制成表格。
小组合作,制成表格展示。
教师总结:
没有合同肯定是不行的,选择哪一种形式,我们一定要看情形,慎重选择。我们在生活中应当树立合同意识,尤其要用好白纸黑字这个工具。
(四)课后作业
教师活动: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重合同,守信用是全社会的共识。这就是我们今天的作业,以“诚信在合同中的意义”为主题,写一篇150字左右的新闻短评。
结束语:今天我们学习了有关合同的知识,了解的合同的含义、类型、作用,也清楚了合同订立的两个阶段:要约和承诺,有效合同的条件。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除了依靠诚实守信的道德约束,还需要合同法律制度的保障。希望我们增强合同意识与契约精神,做一个有规则意识和法治意识的现代公民。
《订立合同学问大》
教学设计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