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形象立起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形象立起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3课 形象立起来
学情分析
已有基础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掌握平面美术技能(蜡笔涂色、彩纸剪贴、简单线条绘制),能独立完成平面形象创作(如《秋天的田野》中的稻田、《丰收的喜悦》中的果实);生活中接触过多种立体物品(折叠贺卡、玩具积木、包装盒),对 “立体” 有直观认知,但未系统学面材料变立体” 的方法。此外,二年级学生已具备基础动手能力(折纸、粘贴),但手指协调性有限,复杂折叠或粘贴易出现 “不牢固”“不对称” 问题,需教师简化步骤、分步指导。
认知特点
学生处于 “平面思维向立体思维过渡” 阶段,对 “能触摸、能站立的立体形象” 兴趣浓厚,但难以理解 “平面纸张通过折叠、粘贴产生空间变化” 的原理;注意力集中时间约 15-20 分钟,需通过 “实物触摸”“趣味游戏” 维持兴趣;创作时易出现 “重外观、轻稳固” 问题(如只关注形象装饰,忽略底部支撑,导致形象立不起来),需教师强化 “立体稳固性” 的引导。
学习需求
学生需要 “具象的立体范例”(如教材中的立体小动物、立体花朵)建立认知,避免抽象理解;需要 “简化的制作步骤”(如 “对折 — 剪轮廓 — 贴支撑” 三步法)突破操作难点;需要 “多元的材料选择”(彩色卡纸、废旧纸盒、毛根)保持创作积极性,同时需要 “及时的动手帮助”(如教师协助粘贴厚纸板支撑),避免因操作困难产生畏难情绪。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观察教材中 “立体形象” 作品(折叠的立体小兔、粘贴的立体花朵、纸盒改造的立体小车),说出让形象立起来的关键结构(底部支撑、折叠折线、粘贴接口);能识别教材中学生作品的制作方法(对折折叠法、粘贴支撑法、纸盒改造法)。
美术表现:能用 “对折折叠” 或 “粘贴支撑” 的方法,制作 1 个能站立的立体形象(如小兔、花朵、小房子),做到形象轮廓清晰、底部稳固(能独立站立不倾倒),并进行简单装饰(用彩笔、贴纸添加细节)。
审美判断:能说出自己喜欢的立体形象之美(如 “这个立体小兔的耳朵能立起来,很可爱”“这个立体花朵的花瓣层层叠叠,像真的一样”);能评价同学作品中 “立体效果” 的优点(如 “他的小房子底部贴了厚纸板,站得很稳,做得很好”)。
创意实践:尝试在基础立体形象上添加个性化细节(如给立体小兔贴毛根尾巴、给立体花朵画花纹、给立体小房子开窗户);能尝试组合 2 种制作方法(如 “对折折叠身体 + 粘贴支撑耳朵”),让形象更生动。
文化理解:知道生活中常见的立体美术品(如春节剪纸立体窗花、生日立体贺卡),感受 “立体美术” 在生活中的应用,理解 “变废为宝”(用废旧纸盒做立体形象)的环保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让形象立起来的 2 种基本方法:对折折叠法(将纸张对折,剪出对称形象,展开后底部自然形成支撑)、粘贴支撑法(在平面形象底部粘贴厚纸板、小木块等支撑物,使其站立)。
能运用其中 1 种方法制作简单立体形象(如对折折叠小兔、粘贴支撑花朵),确保形象能独立站立。
教学难点
理解 “平面材料通过折叠 / 粘贴产生立体空间” 的原理(如对折后纸张从 “1 层” 变成 “2 层”,底部重叠部分形成支撑),避免制作出 “平面形象无法站立” 的作品。
保证立体形象的稳固性(如对折折叠时折线对齐,粘贴支撑时支撑物贴在形象重心位置),避免因 “折线歪斜”“支撑偏移” 导致形象倾倒。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立体 “魔法箱” 互动
1.实物情境创设
教师拿出贴满立体装饰(折叠的小花、立体小兔贴纸)的 “立体魔法箱”,说:“同学们,今天老师的魔法箱里藏着会‘站起来’的小宝贝!谁愿意来摸一摸,说说你摸到的宝贝和我们之前画的平面画有什么不一样?”
邀请 4 名学生上台触摸箱内实物(教材配套的立体小兔模型、手工立体花朵、纸盒立体小车),引导描述:“这个小兔能立在我手上,不是平的!”“这个花朵的花瓣是翘起来的,能摸到层次!”
2.教材图对比观察
教师翻开教材,展示 “平面形象” 与 “立体形象” 对比图(左页是平面小兔涂色画,右页是立体小兔作品):“大家看教材,左边的小兔是平的,贴在纸上;右边的小兔能立起来,为什么呢?请大家仔细找一找,立体小兔和平面小兔比,多了什么?”
师生互动: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关注关键结构:“立体小兔底部有重叠的纸,像小脚丫一样支撑着它!”“立体小兔的身体中间有一条折痕,把纸折起来了!”
3.引出课题
“这些能立起来的形象太神奇了!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形象立起来》,一起用折纸、粘贴的‘魔法’,让我们画的形象也站起来,好不好?”
4.设计意图
通过 “触摸立体实物” 激活触觉感知,让学生直观感受 “立体与平面的区别”;教材对比图帮助学生聚焦 “立体形象的关键结构”,为后续学习制作方法铺垫认知基础;“魔法箱” 情境激发兴趣,符合二年级学生的好奇心特点。
探究新知:教材里的 “立体魔法”
1.分析教材学生作品 —— 找方法
教师翻到教材 “立体形象制作范例” 页,分两类拆解制作方法,结合实物演示帮助学生理解:
对折折叠法(以教材《立体小兔》为例)
粘贴支撑法(以教材《立体花朵》为例)
教师展示教材中的立体小兔作品:“大家看,这个小兔没有贴额外的东西,为什么能立起来?请大家看教材里的制作步骤图(教材标注 “对折 — 画轮廓 — 剪下来”)。”
实物演示:教师拿一张正方形彩纸,按教材步骤操作:① 将纸对折(展示对折后的双层纸张);② 沿对折线一侧画小兔半个轮廓(强调 “只画半个,剪下来展开就是完整的”);③ 沿轮廓剪下,展开后提问:“现在小兔能立起来吗?为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底部重叠的双层纸像支撑脚,能站稳”)
师生互动:邀请 2 名学生上台模仿 “对折 — 画半个轮廓”,教师纠正 “对折不齐”“轮廓画得太偏” 的问题,强调:“对折要对齐,轮廓要靠近折痕,剪下来的形象底部才够宽,能站稳。”
教师指向教材中的立体花朵:“这个花朵是平的花瓣,为什么能立起来?大家看教材里的小标注 —— 它的底部贴了什么?”(引导学生发现 “花瓣底部贴了小纸条支撑”)
实物演示:教师拿一张画好的平面花瓣,按教材方法操作:① 在花瓣底部边缘贴一条小纸条(纸条一端粘在花瓣背面,另一端向外折);② 将小纸条另一端粘在画纸上:“大家看,小纸条像小架子一样,把花瓣撑起来了,就变成立体的了!”
补充说明:“除了小纸条,我们还可以贴厚纸板、小木块当支撑,就像教材里有的同学用厚纸板做花朵的花茎,支撑花瓣立起来。”
2.总结 “立体方法”—— 理思路
教师在黑板贴 “立体方法对比表”,结合教材案例梳理,用简笔画辅助理解:
制作方法 核心步骤(结合教材) 适用形象 注意事项
对折折叠法 1. 纸对折;2. 画半个轮廓;3. 剪下来展开 对称形象(小兔、蝴蝶、小房子) 对折要对齐,轮廓靠近折痕
粘贴支撑法 1. 画平面形象;2. 贴支撑物(纸条 / 厚纸板);3. 固定支撑 不对称形象(花朵、小车、大树) 支撑物贴在形象重心位置(底部中间)
3.文化小链接 —— 生活中的立体美术
教师展示生活中的立体美术品图片(春节立体剪纸窗花、生日立体贺卡、商场立体海报):“在我们的生活里,有很多立体美术品!春节的窗花剪好后能立在窗户上,生日贺卡打开后会弹出立体的蛋糕,这些和我们教材里的立体形象一样,都是用折叠、粘贴的方法做出来的,既好看又有趣。”
4.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作品分析和实物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立体方法” 的原理,避免抽象讲解;对比表梳理方法,帮助学生清晰区分两种方法的适用场景;文化小链接将 “立体美术” 与生活结合,落实 “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拓宽学生视野。
实践操作:我的 “立体小形象”
1.明确创作任务
“现在请大家当‘立体小魔法师’,从‘对折折叠法’和‘粘贴支撑法’里选一种,制作一个能立起来的形象。可以做教材里的小兔、花朵,也可以做你喜欢的小房子、小车,做好后还可以用彩笔、贴纸装饰它!”
2.分步指导 —— 破难点
第一步:选方法、定形象(5 分钟)
第二步:学方法、做立体(15 分钟)
第三步:加装饰、变生动(5 分钟)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关联教材:“如果你想做小兔、蝴蝶,选对折折叠法,像教材里的小兔一样;如果你想做花朵、大树,选粘贴支撑法,像教材里的花朵一样。”
针对犹豫的学生:“你喜欢小房子,我们就用对折折叠法做对称小房子,先把纸对折,画半个房子轮廓,剪下来就能立起来了!”
材料分发:提供彩色卡纸(对折折叠法用)、平面形象半成品(粘贴支撑法用,已画好花朵、大树轮廓,减少绘画难度)、厚纸板 / 小纸条(支撑用)。
对折折叠法指导(以小兔为例):
对折:“拿正方形卡纸,像折小被子一样,上下边对齐,用手指压出折痕,折痕要压平,不然剪出来的小兔会歪。”(教师示范,学生模仿,纠正 “对折不齐” 的问题)
画轮廓:“在对折后的纸上,靠近折痕的一侧画小兔半个身体(头、耳朵、身体,不要画到折痕外侧),像教材里的步骤图一样,耳朵要画得大一点,可爱!”
剪轮廓:“用剪刀沿轮廓慢慢剪,剪到折痕处停下来,不要把折痕剪断!剪完后展开,看看你的小兔是不是完整的,能不能立起来?”(教师协助剪得慢的学生,避免剪坏)
粘贴支撑法指导(以花朵为例):
选支撑物:“拿一张小纸条或一小块厚纸板,贴在花朵底部中间,这是花朵的‘小脚丫’,能让它站起来。”
粘贴:“用固体胶把支撑物一端粘在花朵背面底部,另一端向外折,再把折过来的部分粘在画纸上(或厚纸板底座上),像教材里的花朵一样,粘牢固一点,不然花朵会倒。”(教师协助力气小的学生按压粘贴处,确保牢固)
引导参考教材:“教材里的立体小兔画了眼睛、嘴巴,立体花朵画了花纹,我们也给我们的形象加装饰吧!用彩笔给小兔画红眼睛,给花朵画黄色花蕊,还可以贴小贴纸当装饰。”
个性化鼓励:“你可以给小房子画窗户,给小车画车轮,让你的立体形象更特别!”
3.安全与材料提示
“用剪刀时,剪刀尖要对着桌子,不要对着自己和同学,剪完后放回剪刀盒;用固体胶时,不要挤太多,粘在手上要及时用湿巾擦掉;厚纸板有点硬,折的时候可以用尺子压一下折痕,不要用手硬掰。”
4.设计意图
分步指导简化操作难度,让学生明确 “每一步做什么”;提供半成品材料减少 “绘画难” 的问题,聚焦 “立体制作” 核心;教师针对性协助(剪、粘贴)解决学生动手能力不足的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 “能立起来的形象”,增强成就感。
展示评价:立体 “魔法秀”
1.作品展示 —— 建 “立体画廊”
教师在讲台摆放 “立体展示台”(铺彩色桌布,摆放小木块当底座),让学生将自己的立体作品放在展示台上,按 “对折折叠组”“粘贴支撑组” 分类摆放,对应教材中的作品类型,让学生直观看到 “不同方法做出的立体形象”。
2.师生互评 —— 说 “立体亮点”
学生分享
邀请 5-6 名学生上台:“请你说说,你做的是什么形象?用了哪种方法让它立起来的?你最喜欢自己作品的哪个部分?”
同学评价
教师引导:“请大家看看他的作品,能不能立起来?他的方法用得对不对?有什么地方做得好?”
教师评价
结合教材标准肯定优点,提小建议:
示例引导:“我做的是立体小兔,用了对折折叠法,我最喜欢它的耳朵,能立起来,很可爱!”“我做的是立体花朵,用了粘贴支撑法,底部贴了小纸条,它能站得很稳!”
示例评价:“他的小房子对折得很齐,剪得很整齐,能立起来,做得很好!”“他的花朵贴了厚纸板支撑,比我的纸条支撑更稳,我要向他学习!”
对对折折叠作品:“你用对折法做的蝴蝶很对称,能立起来,特别棒!如果下次画轮廓时,让蝴蝶的翅膀再宽一点,底部支撑会更稳,就像教材里的蝴蝶一样,站得更牢!”
对粘贴支撑作品:“你给花朵贴了小木块支撑,很有想法!如果在支撑物上涂和花朵一样的颜色,看起来会更整齐,和花朵融为一体,更美观!”
3.趣味互动 ——“立体形象大聚会”
教师组织学生将作品摆在一起,说:“现在我们的立体形象都站起来了,像开聚会一样!请大家找一找,谁的形象站得最稳?谁的形象最可爱?我们一起给他们鼓鼓掌!”(学生自由参观,互相欣赏,增强互动性)
4.设计意图
立体展示台让作品效果更直观,避免平面张贴无法体现 “立体” 特点;互评环节聚焦 “立体方法” 和 “稳固性”,帮助学生明确 “好的立体作品” 标准;趣味互动增强课堂氛围,保护学生创作积极性,落实 “审美判断” 核心素养。
拓展延伸:生活中的 “立体魔法”
生活延伸 —— 找立体形象
“课后请大家和爸爸妈妈一起,在家找一找能立起来的立体物品(如包装盒、折叠收纳盒、立体拼图),看看它们是用什么方法立起来的,下次课和大家分享你的发现!”
创意拓展 —— 变废为宝做立体
“我们还可以用废旧材料做立体形象!比如用快递盒做立体小火车(像教材里的纸盒小车一样),用牛奶盒做立体小房子,既环保又有趣,下次课我们一起试试!”
情感升华 —— 立体美术的用处
教师展示学生用立体作品装饰教室的图片:“我们做的立体形象不仅好看,还能装饰我们的教室!把立体花朵贴在黑板报上,把立体小兔放在图书角,教室会变得更漂亮。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生活中的立体美术,用双手创造更多美的立体作品!”
设计意图
生活延伸让学生将课堂学习与生活联系,强化 “立体思维”;“变废为宝” 拓展培养环保意识,符合 “绿色美术” 理念;情感升华让学生感受 “立体美术的实用价值”,增强创作成就感,为后续学习奠定兴趣基础。
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打开了 “立体魔法箱”,摸了能立起来的小兔、花朵,还从教材里学会了两种 “立体魔法”—— 对折折叠法(把纸对折,剪半个轮廓,展开就能立起来)和粘贴支撑法(贴小纸条、厚纸板当支撑)。大家都变身 “立体小魔法师”,做出了能站立的作品:有的同学用对折法做了可爱的小兔,有的同学用支撑法做了漂亮的花朵,还有的同学给作品加了眼睛、花纹,特别用心!
我们还知道,生活里的立体贺卡、窗花也是用这些方法做出来的,立体美术让我们的生活更有趣。希望大家课后继续当 “立体小侦探”,找一找生活中的立体形象,也可以用废旧材料做新的立体作品,下次课我们一起分享!今天的美术课就到这里,再见!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