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撕出来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撕出来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1课 撕出来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
能观察教材中的的生肖撕贴作品(如 “撕贴小老鼠”“撕贴小牛”),说出撕纸生肖的关键特点:彩色卡纸拼贴而成、边缘有自然毛边、由 “圆形 / 椭圆形 / 三角形” 等基础形状组合、色彩搭配鲜艳;
能识别教材中的 “撕纸步骤示意图”(先画简单轮廓→沿轮廓撕形状→拼贴组合),对比撕纸与绘画的差异(撕纸靠形状拼合,绘画靠线条涂色;撕纸有毛边,绘画边缘较整齐)。
美术表现
能掌握 “手撕纸” 基础技法: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卡纸边缘,缓慢沿铅笔轮廓撕出生肖基础部件(圆形头、椭圆形身体、三角形耳朵),避免撕成碎块;
能选择 2-3 种彩色卡纸(如灰色撕老鼠、黄色撕小牛),撕出 1 个生肖的完整部件,用固体胶有序拼贴在白色底板上(参考教材第 49 页 “撕贴小牛” 的部件位置);
能尝试用 “小碎纸” 装饰生肖(如黑色碎纸做眼睛、红色碎纸做小牛的花纹),让作品更生动。
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教材撕纸生肖或同学作品,说明理由(如 “我喜欢教材里的小兔,粉色和白色搭配很可爱”“他的小牛撕得很完整,没有碎掉”);
能初步判断撕纸生肖的 “部件比例是否协调”“色彩搭配是否好看”,如 “他的小虎头太大,身体太小,看起来不平衡”“她用橙色撕老鼠,很像真的小老鼠”。
创意实践
能结合自己的生肖或喜欢的生肖,设计个性化撕贴形象(如给小虎加 “王” 字碎纸、给小兔加蝴蝶结碎纸),不与教材范例完全相同;
能尝试调整生肖姿态(如让小蛇身体弯曲、让小马抬起前腿),避免作品千篇一律;
能给生肖添加简单背景(如绿色碎纸做草地、蓝色碎纸做天空),丰富画面场景。
文化理解
能通过教材第 50 页 “文化小链接”,知道 12 生肖的名称(鼠、牛、虎、兔等),了解简单寓意(牛象征勤劳、兔象征可爱);
能说出自己的生肖,感受 “用撕纸表现生肖” 是对传统文化的有趣表达,体会美术与生活文化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观察教材中的生肖撕贴作品,掌握 “画轮廓→撕形状→拼贴” 的基本流程,知道撕纸需 “慢撕、沿轮廓”;
能手撕出生肖的基础部件(头、身体、四肢),有序拼贴成完整形象;
了解 12 生肖的名称和自己的生肖,初步感知生肖文化。
教学难点
控制撕纸力度与速度,撕出相对完整的生肖轮廓(如小兔的长耳朵、小蛇的弯曲身体),避免边缘过于破碎;
拼贴时让生肖部件比例协调(头与身体大小匹配、四肢位置对称),不出现 “头大身小”“歪腿” 等问题;
结合教材文化小链接,将生肖寓意融入作品(如给小牛贴 “麦穗” 碎纸体现勤劳)。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生肖派对的紧急邀请”—— 激活兴趣,链接教材
故事与教材情境融合
教师手持 12 生肖卡通卡片,用夸张的语气讲故事:“小朋友们,今天老师收到‘生肖王国’的紧急邀请 —— 明天要开生肖派对,但小老鼠、小牛、小兔、小虎的‘身体部件’被风吹散了!它们需要我们用‘撕纸魔法’,把彩色卡纸撕成形状,帮它们拼回完整的身体。你们愿意帮忙吗?”(学生齐声回答:“愿意!”)
师:“生肖王国里的宝宝们长什么样呢?请大家翻开教材第 48 页,看看教材里的‘生肖全家福’,找一找我们要帮忙的小老鼠、小牛在哪里?”(学生翻书观察,手指教材图片回答:“在这里!小老鼠是灰色的,小牛是黄色的”)
师板书课题:“今天我们就用‘撕一撕、拼一拼’的方法,帮生肖宝宝找回身体,这节课就叫《撕出来》!”
教材范例对比互动
师:“请大家再看看教材第 48 页,左边是‘撕贴小老鼠’,右边是‘绘画小老鼠’,它们摸起来(想象)会一样吗?看起来有什么不一样?”(学生观察后举手回答:“撕贴的小老鼠边缘毛毛的,绘画的很光滑”“撕贴的是用不同颜色的纸拼的,绘画的是涂的颜色”)
师拿出提前撕好的灰色老鼠部件和画的老鼠图对比:“没错!撕纸作品的边缘有自然毛边,像小动物的绒毛,特别可爱。等会儿我们撕的时候,也要保留这种‘毛毛的’感觉,和教材里的作品一样好看!”
设计意图:用 “生肖王国” 的童趣故事抓住二年级学生注意力,结合教材 “生肖全家福” 图片,让学生直观感知生肖形象;通过撕贴与绘画的对比,自然引出撕纸特点,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为后续实践铺垫。
观察感知:“生肖宝宝的身体密码”—— 结合教材,细化特征
1.小组讨论:拆解生肖部件
师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每组发 1 份教材第 49 页的 “生肖部件分解图”(小老鼠、小牛、小兔、小虎的部件拆分示意图),发放 “生肖部件记录表”,要求:“请小组一起观察教材图纸,讨论每种生肖的身体由哪些形状组成,用什么颜色最合适,填好记录表后和大家分享。”
小组讨论时,师巡视指导,提醒:“看教材里的小牛,它的耳朵是什么形状?用了什么颜色?”(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细节,回答:“小牛耳朵是三角形,用了黄色”)
5 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我们组发现小老鼠的头是圆形,身体是椭圆形,有长长的尾巴,用灰色最合适;小兔的耳朵是长三角形,用粉色或白色。”(师在黑板上画简笔画记录,如 “圆形→鼠头、椭圆形→鼠身”)
2.撕纸技法初步体验
师拿出一张黄色卡纸,对照教材第 49 页 “撕纸步骤图” 演示:“要撕小牛的身体,先在卡纸上用铅笔轻轻画一个小椭圆形(比我们的拳头小一点),像教材里的步骤一样;然后用拇指和食指捏住纸的边缘,慢慢沿轮廓撕 —— 手指要靠近边缘,不要捏太里面,撕的时候轻轻转一转卡纸,就能撕出完整的形状啦!”
师将撕好的椭圆形展示给学生:“大家看,这个椭圆形边缘有毛毛的毛边,和教材里的小牛身体一样可爱。现在请大家拿起自己的卡纸,试着撕一个简单的圆形或椭圆形,感受一下‘慢撕’的感觉。”(学生尝试撕基础形状,师巡视纠正 “撕太快”“捏太里面” 的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小组讨论和记录表,让学生主动探究生肖的形状与颜色特征,避免教师单向灌输;结合教材步骤图的初步演示,让学生提前感知撕纸技法,降低后续实践难度,同时强化对生肖部件的认知。
技法学习:“撕一撕,拼出生肖宝宝”—— 依托教材,示范互动
1.步骤 1:学撕基础部件(参照教材步骤)
师:“我们先学撕小牛的部件,教材第 49 页有详细步骤,大家跟着教材和老师一起做。”
画轮廓(师示范):“取一张黄色卡纸,用铅笔轻轻画一个椭圆形(小牛的身体),不要画太大,像教材里的小牛身体一样;再画一个小圆形(小牛的头),比身体小一半。”(学生跟着画,师巡视提醒:“轻轻画,线条不要太粗,撕的时候容易遮住”)
撕形状(师示范):“用拇指和食指捏住卡纸边缘,沿椭圆形轮廓慢慢撕 —— 如果撕到一半断了,不要慌,把断的地方对齐,继续撕,毛边会更自然。”(师边示范边强调:“不要用指甲抠,会把纸抠破;也不要撕太快,不然会撕成碎块”)
学生撕小牛的头和身体,师个别指导:“你撕的圆形有点歪,没关系,像教材里的作品,不一定要特别圆,有毛边更可爱;你撕得很完整,真棒!”
2.步骤 2:学拼贴生肖(参照教材范例)
师:“部件撕好后,怎么拼贴成完整的小牛呢?请大家看教材第 49 页的‘撕贴小牛’范例 —— 头要贴在身体的上方中间,耳朵贴在头的两侧,四肢贴在身体下方。”
师示范拼贴:“先把身体贴在白色底板中间,再把圆形头贴在身体上方(不要贴太靠上,不然会掉下来);然后用棕色卡纸撕两个小三角形当耳朵,贴在头的两侧;最后撕四条小长方形当四肢,贴在身体下方,像教材里的小牛一样,四肢要对称。”
学生尝试拼贴,师巡视指导:“你的小牛头贴得太靠上了,往下来一点,和身体连起来;你的四肢一边长一边短,再撕一条长一点的长方形换掉,就对称了。”
3.步骤 3:学加装饰(参照教材创意)
师:“教材里的小兔加了红色的小眼睛和粉色的小鼻子,我们也给小牛加装饰吧!”
设计意图:严格按照教材步骤示范,让二年级学生有章可循;每一步都结合教材范例,确保教学不脱离文本;师生同步操作 + 个别指导,照顾学生动手能力差异(如撕得慢、形状不整齐),帮助每个学生掌握 “画→撕→拼→贴” 的基础技法,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师示范:“用黑色卡纸撕一点点小碎纸,贴在小牛头上做眼睛;用红色碎纸做鼻子;还可以用绿色卡纸撕几片小叶子,贴在小牛旁边,像教材里的‘生肖在草地上’一样。”(学生跟着撕小碎纸加装饰,师表扬 “眼睛贴得很圆”“叶子撕得很像” 的学生)
创意实践:“给生肖宝宝穿新衣”—— 自主选择,个性表达
1.创意任务:设计专属生肖
师:“现在请大家选择自己喜欢的生肖(可以是自己的生肖,也可以是喜欢的),帮它‘撕出身体、穿上漂亮的新衣’—— 比如属鼠的小朋友可以撕小老鼠,喜欢小虎的小朋友可以撕小虎。记住,要和教材里的范例不一样,加上自己的小创意!”
师展示教材第 50 页的 “创意撕贴范例”(戴帽子的小老鼠、穿花衣的小牛):“教材里的小朋友给生肖加了帽子和花衣,你们也可以发挥想象 —— 给小虎加‘王’字、给小兔加蝴蝶结、给小马加马鞍,让生肖宝宝更特别!”
学生领取彩色卡纸(红、黄、蓝、粉、灰等)、固体胶、白色底板纸,开始创作,师巡视指导:
对撕形状有困难的学生:“先画简单的形状,比如小蛇画弯曲的椭圆形,不要画复杂的,撕起来更容易;用直尺比着画直线,撕出来的四肢更直。”
对拼贴有困难的学生:“先把所有部件放在底板上摆一摆,觉得位置合适了再贴,像玩拼图一样 —— 头在上面,身体在中间,四肢在下面。”
对创意有困难的学生:“想想你喜欢的生肖喜欢什么?比如小兔喜欢胡萝卜,你可以撕一个小三角形做胡萝卜,贴在它旁边;小老鼠喜欢奶酪,撕一个方形做奶酪。”
2.小组互助:解决小问题
师鼓励小组内互相帮助:“如果同桌撕的形状断了,你可以帮他想办法 —— 比如把断的部分贴成装饰;如果他不知道贴哪里,你可以告诉他‘头应该贴在身体上面’。”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选择生肖并添加创意装饰,避免作品千篇一律;结合教材创意范例降低创意难度;小组互助培养合作意识,教师针对性指导解决 “撕坏、贴歪、没创意” 等常见问题,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品,体验创作的成就感,落实创意实践素养。
创作接近尾声时,师提醒:“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给生肖加个小背景,比如用蓝色碎纸做天空,用棕色碎纸做小房子,让生肖宝宝有‘家’!”
展示评价:“生肖派对作品展”—— 多元评价,深化认知
作品展示:布置派对展区
师将班级展示板设计成 “生肖王国派对现场”,贴上 12 生肖名称标签,让学生将完成的撕纸生肖作品贴在对应标签下,标注自己的名字:“现在‘生肖派对作品展’开始啦!大家可以轻轻走一走,看看每个生肖宝宝都找回身体了吗?它们的新衣服好看吗?”
师生评价:分享与点赞
师选 3-4 幅有代表性的作品(创意装饰多的、形状撕得完整的、色彩搭配好看的),请作者分享:“你帮哪个生肖宝宝找回了身体?给它加了什么特别的装饰?你觉得自己撕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学生分享:“我帮小兔找回了身体,给它加了蝴蝶结和胡萝卜;我觉得小兔的耳朵撕得很完整。”)
师引导全班评价:“大家觉得他的小兔好看吗?可以参考教材第 50 页的‘评价小贴士’(‘形状撕得完整吗?拼贴协调吗?装饰可爱吗?’)来说说。”(学生回答:“他的小兔耳朵很长,很像真的;蝴蝶结贴在头上,很可爱”“他的小兔身体和头大小刚好,拼得很协调”)
师发放 “生肖小贴纸”(12 生肖图案的贴纸):“请大家给自己最喜欢的 2 幅作品贴贴纸,贴纸最多的作品,就是‘最佳生肖设计师’!”(学生贴贴纸,师统计结果,为 “最佳生肖设计师” 颁奖)
3.教师总结评价
师:“今天大家都帮生肖宝宝找回了漂亮的身体 —— 有的撕得很完整,有的加了特别可爱的装饰,还有的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都特别棒!很多同学还学会了帮助同桌,懂得了合作,老师为你们骄傲!”
设计意图:将展示板设计成 “生肖派对现场”,符合二年级学生的童趣认知;结合教材评价小贴士,让评价有明确依据,避免 “凭感觉评价”;贴纸奖励和颁奖环节,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审美判断能力,让课堂收尾充满趣味。
文化渗透:“生肖宝宝的小秘密”—— 拓展认知,升华情感
文化小知识:生肖寓意与自己的生肖
师翻到教材第 50 页 “文化小链接”:“教材告诉我们,12 生肖里藏着很多小秘密 —— 牛象征勤劳,因为牛会帮农民伯伯种地;虎象征勇敢,因为老虎很威风;兔象征可爱,因为小兔毛茸茸的。你们知道自己的生肖是什么吗?它象征什么呀?”(学生纷纷举手回答:“我属鼠,象征智慧”“我属牛,象征勤劳”“我属兔,象征可爱”)
师拿出 12 生肖卡片,对应教材内容补充:“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肖,它就像我们的‘动物小伙伴’,从我们出生就陪伴我们。今天我们用撕纸把‘小伙伴’画出来,就是把传统文化变得更可爱、更有趣!”
情感升华:用撕纸记录生活
师:“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撕纸表现生肖,以后我们还可以用这种方法,撕出生活中可爱的东西 —— 比如撕一只自己家的小猫,撕一个喜欢的布娃娃,撕一朵公园里的小花。让撕纸变成我们的‘小魔法’,把生活里的美好都‘撕出来’,好不好?”(学生齐声回答:“好!”)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 “文化小链接”,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讲解生肖寓意,避免抽象说教,让二年级学生能理解并关联自己的生肖;情感升华引导学生将撕纸技法与生活结合,体会 “美术有用、美术有趣”,同时渗透文化理解素养,让课堂不仅是技法学习,更是文化感知。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撕出来》展开,严格遵循 “感知生肖撕纸 — 学习撕贴技法 — 创意设计生肖 — 文化渗透升华” 的教学逻辑,完全契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实现了美术核心素养的全面落地:
教材内容贯穿全程,教学不脱离文本
从 “观察教材第 48 页的生肖全家福”,到 “参照第 49 页步骤学撕纸拼贴”,再到 “结合第 50 页创意范例设计装饰”“依据评价小贴士互评”,每环节均以教材为核心依托,同时通过故事、实物演示、互动讨论,让教材中的静态图文 “活” 起来,帮助学生轻松理解撕纸技法与生肖文化。
核心素养层层递进,能力全面发展
通过 “观察教材生肖作品” 培养图像识读能力,通过 “撕纸拼贴生肖” 提升美术表现能力,通过 “作品互评” 发展审美判断能力,通过 “创意装饰生肖” 强化创意实践能力,通过 “了解生肖寓意” 渗透文化理解能力 —— 五大素养在童趣活动中自然融合,无割裂感。
学情适配性强,课堂充满童趣
针对二年级学生 “具象思维为主、动手意愿强、注意力短” 的特点,用 “生肖王国” 故事导入,用 “帮生肖找身体” 任务驱动,用 “小贴纸奖励” 保持兴趣;撕纸步骤简化(先画简单轮廓、慢撕保完整),创意要求贴近生活(加蝴蝶结、胡萝卜),让学生在 “玩中学、做中学”,全程积极参与,无枯燥感。
文化与美术结合,体现育人价值
从 “认识 12 生肖” 到 “了解生肖寓意”,再到 “关联自己的生肖”,将生肖文化自然融入撕纸实践,避免 “文化说教”;让学生在撕贴生肖的过程中,不仅掌握 “撕、拼、贴” 的美术技法,更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真正实现 “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的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让学生 “会撕生肖”,更在于让学生 “爱上撕纸、爱上传统文化”—— 通过简单的 “撕一撕、拼一拼”,将普通卡纸变成可爱的生肖作品,将抽象的传统文化变成可触摸的美术体验,这种 “创意转化” 的过程,能激发学生对美术的长期兴趣,培养 “发现美、创造美、传承美” 的美术素养,为后续美术学习奠定良好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