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四季服饰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二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3课 四季服饰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第3课 四季服饰
教材分析
单元定位与课时衔接
本课时属于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第 5 单元《走过四季》,是单元 “四季美学表现” 的核心课时之一。单元以 “四季自然变化与生活关联” 为主题,前序课《四季色彩》聚焦 “四季色彩感知与表现”,后续课《四季场景》侧重 “四季生活场景的综合创作”,本课《四季服饰》承前启后 —— 既延续 “四季色彩” 的知识(如春天服饰的浅绿、夏天的浅蓝),又为 “四季场景” 铺垫 “人物服饰与场景匹配” 的基础(如冬天场景中的厚外套、夏天场景中的短袖短裤),形成 “色彩 — 服饰 — 场景” 的四季美学学习链。
教材内容与资源特点
教材开始围绕 “四季服饰” 展开,内容设计突出 “生活化、可视化、实践性” 三大特点:
图文结合,直观呈现特征:教材第 56 页展示 “四季服饰对比图”(春天连衣裙、夏天短袖短裤、秋天风衣、冬天羽绒服),标注关键特征(如 “春天:薄面料、浅颜色”“冬天:厚面料、深颜色 + 帽子手套”),帮助学生快速把握四季服饰的核心差异;第 57 页呈现 “服饰细节分解图”(领口、袖口、装饰图案),如春天连衣裙的碎花装饰、冬天羽绒服的毛领设计,为学生提供细节表现参考。
学生范例,搭建创作支架:教材第 58 页展示 3 幅学生作品(绘画《我的四季外套》、手工《剪贴四季娃娃》、综合材料《创意四季帽子》),标注 “创作亮点”(如 “用波浪线表现裙子褶皱”“用棉花表现羽绒服蓬松感”),既避免学生 “不知如何下手”,又鼓励个性化表达(如有的学生画外套、有的做帽子)。
实践提示,降低操作难度:教材第 59 页 “实践小提示” 明确 “创作步骤”(①选季节→②想服饰款式→③加颜色与装饰)与 “材料建议”(绘画用水彩笔 / 油画棒、手工用彩色卡纸 / 棉花 / 毛根),同时设计 “思考与讨论” 题(“为什么冬天服饰多有帽子和手套?”),引导学生关联生活实际,理解服饰与季节的功能适配。
文化与美学价值
教材通过 “四季服饰” 这一生活载体,渗透 “生活美学” 与 “实用美学” 理念:一方面,让学生发现 “日常服饰中的四季之美”(如春天碎花的生机、秋天风衣的利落),培养 “从生活中发现美” 的意识;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理解 “服饰的‘美’与‘用’结合”(如冬天服饰的 “厚” 既保暖又显蓬松美感,夏天服饰的 “薄” 既凉爽又显轻盈美感),体会 “美术与生活的紧密关联”,为后续 “生活美术” 学习(如服饰装饰、家居设计)奠定基础。
核心素养目标
(一)图像识读
能观察教材第 56-57 页的四季服饰图片,说出不同季节服饰的核心特征:颜色(春天浅绿 / 粉、夏天浅蓝 / 白、秋天黄 / 橙、冬天深灰 / 红)、面料(春天薄棉、夏天亚麻、秋天厚棉、冬天羽绒 / 毛)、配饰(春天发带、夏天遮阳帽、秋天围巾、冬天手套);
能识别教材中学生作品的 “服饰表现方法”(如用短线画毛衣纹理、用棉花贴羽绒服、用彩纸剪连衣裙),找出 “方法与季节特征的匹配”(如棉花适合表现冬天服饰的蓬松)。
(二)美术表现
能选择 1-2 种美术形式(绘画:水彩笔 / 油画棒;手工:剪贴 / 综合材料),表现某一季节的服饰(如夏天短袖 + 短裤、冬天羽绒服 + 围巾),准确体现该季节服饰的颜色与基本款式;
能为服饰添加 2-3 个季节适配的细节(如春天服饰加碎花、夏天服饰加条纹、冬天服饰加毛领),参考教材第 57 页 “细节分解图”;
能尝试画出 “穿着服饰的简单人物轮廓”(如头 + 身体 + 手臂),避免服饰 “悬浮”,体现 “人穿服饰” 的真实感。
(三)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教材四季服饰图片或同学作品,说明理由(如 “我喜欢教材里的春天连衣裙,碎花很好看”“他的冬天羽绒服用了棉花,看起来很暖和,也很可爱”);
能初步判断 “服饰与季节是否匹配”(如 “夏天穿厚外套不合适”“冬天服饰没加帽子,不够保暖,也少了冬天的感觉”),以及 “颜色搭配是否好看”(如 “春天服饰用浅绿和粉色,很清新”)。
(四)创意实践
能结合自己的喜好,设计 “有独特装饰的四季服饰”(如给夏天短袖画卡通图案、给冬天围巾加毛绒球、给秋天风衣加口袋),不与教材范例完全相同;
能尝试 “跨季节元素创意组合”(如 “春天的连衣裙加薄款防晒袖”“秋天的风衣加可拆卸毛领”),体现小创意;
能选择不同材料表现服饰质感(如用彩纸剪贴连衣裙、用毛线贴毛衣纹理、用亮片装饰夏天服饰),丰富表现形式。
(五)文化理解
能通过教材第 59 页 “生活小链接”,知道 “四季服饰的变化与天气冷暖有关”(如天气热穿薄衣、天气冷穿厚衣),理解 “服饰是适应生活需求的产物”;
能感受到 “不同季节的服饰有不同的美”(如夏天服饰的轻盈美、冬天服饰的温暖美),体会 “美术能让日常服饰更美观”,培养 “热爱生活、欣赏生活之美” 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
观察教材中的四季服饰图片,掌握不同季节服饰的核心特征(颜色、面料、配饰),能说出 “季节与服饰” 的关联(如冬天冷→服饰厚);
用绘画或手工形式表现某一季节的服饰,准确体现季节特征,添加简单细节;
理解 “服饰的美与用结合”,知道服饰既要好看,也要适应季节需求。
(二)教学难点
避免 “服饰与季节脱节”(如夏天画厚外套、冬天画短袖),或 “细节与季节不符”(如春天服饰加毛领);
表现 “服饰的质感”(如用绘画线条表现毛衣纹理、用手工材料表现羽绒服蓬松感),避免服饰 “平涂无层次”;
画出 “穿着服饰的人物轮廓”,让服饰与人物贴合,不出现 “服饰过大 / 过小”“人物肢体变形” 的问题。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四季服饰博览会”—— 激活生活经验,链接教材
实物与教材情境创设
教师提前准备四季服饰实物(春天薄外套、夏天短袖、秋天围巾、冬天手套),在讲台上摆放成 “小展台”,同时翻开教材第 56 页 “四季服饰对比图”:“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举办‘四季服饰博览会’!老师带来了真实的四季服饰,教材里也有漂亮的四季服饰图片,大家可以先看看实物,再对照教材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学生自由观察实物与教材图片后,师提问:“谁能说说教材里春天的连衣裙,和老师手里的春天薄外套,颜色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学生回答:“都是浅颜色,有绿色和粉色”)
师再问:“教材里冬天的羽绒服,比夏天的短袖多了什么?为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多了帽子和毛领,因为冬天冷,要保暖”)
师总结:“不同季节的服饰,颜色、厚度、配饰都不一样,这都是为了适应不同季节的天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季服饰》,一起设计好看又实用的四季服饰!”(板书课题:四季服饰)
师生互动:“四季服饰小问答”
师:“现在我们来玩‘四季服饰小问答’游戏,老师说季节,你们说对应的服饰特征,也可以看看教材图片帮忙哦!”
设计意图:用 “服饰博览会” 实物情境激活学生生活经验,结合教材图片对比观察,让学生直观感知四季服饰特征;“小问答” 游戏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趣味需求,避免单向讲解,同时强化 “教材图片作为学习工具” 的意识,培养图像识读能力。
师:“春天穿什么衣服?”(学生回答:“连衣裙、薄外套,颜色浅”,师对照教材第 56 页春天服饰图确认)
师:“冬天服饰有什么特别的配饰?”(学生回答:“帽子、手套、围巾”,师指向教材冬天服饰图的配饰标注)
师:“夏天服饰为什么多是浅颜色?”(引导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回答:“浅颜色不吸热,凉快”,师补充:“教材里的夏天服饰也多是浅蓝、白色,就是因为凉快又好看”)
观察感知:“四季服饰的秘密”—— 结合教材,细化元素
1.小组任务:填写 “四季服饰观察卡”
师将学生分成 4 人一组,每组发 1 张 “四季服饰观察卡”(如下),每组分配 1 本教材(聚焦第 56-57 页),要求:“请小组一起观察教材里的四季服饰图片,把观察卡填完整,找出四季服饰的‘秘密’,等会儿和大家分享!”
四季服饰观察卡
季节 服饰颜色(举例) 服饰厚度(薄 / 厚) 特色配饰 适合的活动
春天 浅绿、粉色 薄 发带、小花 春游、赏花
夏天
秋天
冬天
小组观察时,师巡视指导,针对性提问:“教材里夏天的服饰除了短袖,还有什么?颜色是什么样的?”“冬天的服饰为什么要加毛领?”(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标注的 “保暖”“轻盈” 等关键词)
5 分钟后,每组派代表分享:“我们组发现夏天服饰是浅蓝、白色,很薄,配饰有遮阳帽,适合去海边玩;冬天服饰是深灰、红色,很厚,配饰有手套和围巾,适合堆雪人。”(师在黑板上画图记录,补充教材中的关键信息)
2.教材细节分析:服饰质感与表现
师翻到教材第 57 页 “服饰细节分解图”:“教材里不仅画了服饰的样子,还告诉我们怎么表现服饰的‘质感’—— 比如毛衣有纹理,羽绒服很蓬松,连衣裙有褶皱。”
设计意图:通过 “观察卡” 小组任务,让学生主动拆解教材中的四季服饰元素,避免教师单向灌输;结合教材细节图分析 “质感表现”,为后续创作中的 “细节添加” 铺垫基础,同时培养审美判断能力(识别不同质感的表现方法)。
师指向 “毛衣纹理图”:“大家看,教材里用‘短线’画毛衣,这样看起来就有毛茸茸的质感;如果画成平涂的,就不像毛衣了。”
师再指向 “羽绒服图”:“羽绒服很蓬松,教材里用‘小圆圈’和‘留白’表现,我们也可以用棉花贴在手工服饰上,像教材第 58 页的学生作品那样,看起来更真实。”
师示范简单线条表现:“画夏天短袖的条纹,用直线画;画春天连衣裙的碎花,用小圆圈或小花朵画,大家可以在草稿本上试试,参考教材里的细节图。”(学生尝试画简单纹理,师表扬 “画得像教材里的毛衣纹理” 的学生)
技法学习:“设计我的四季服饰”—— 依托教材,示范互动
1.步骤 1:选季节,定款式
师:“设计四季服饰,第一步要先选季节,再定服饰款式。教材第 58 页的‘创意提示’说,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季节,比如喜欢夏天就设计短袖短裤,喜欢冬天就设计羽绒服。”
师举例:“老师喜欢秋天,就设计秋天的风衣 —— 风衣是长袖子,有领子,还可以加个口袋,像教材里的秋天服饰那样。”(师在黑板上简单画风衣轮廓)
学生思考 “选季节 + 定款式”,师巡视询问:“你选哪个季节?想设计什么服饰?” 对犹豫的学生引导:“可以选你去年穿过的最喜欢的季节服饰,比如冬天的滑雪服、夏天的连衣裙,也可以参考教材里的款式。”
2.步骤 2:画 / 做服饰,显特征
绘画示范(师):“如果用绘画表现冬天羽绒服,先画简单的人物轮廓(圆形头 + 长方形身体 + 小手臂),再在身体上画羽绒服 —— 羽绒服要画得‘宽一点’,体现厚;用深颜色(如红色、深灰色)涂主体,用白色画毛领和袖口,像教材第 56 页的冬天羽绒服那样。”(学生跟着画,师提醒:“人物不要画太大,给服饰留足够空间;颜色要涂均匀,不要涂出轮廓”)
手工示范(师):“如果用手工表现夏天短袖,先在粉色卡纸上剪短袖形状(长方形 + 两个小袖子),再用蓝色马克笔画条纹,用亮片贴卡通图案,参考教材第 58 页的‘剪贴短袖’学生作品 —— 亮片不要贴太多,不然会挡住条纹。”(学生准备手工材料,师指导 “剪形状时沿着线条慢慢剪,不要剪歪”)
3.步骤 3:加细节,更生动
师:“服饰画好或做好后,要加细节。教材第 57 页有很多细节参考,比如给春天连衣裙加碎花、给秋天风衣加腰带、给冬天围巾加毛绒球。”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 “创意提示”“范例”“细节图”,将创作拆解为 “选季节→定款式→显特征→加细节” 简单步骤,符合二年级学生 “分步学习” 的认知特点;绘画与手工双轨示范,满足不同学生的兴趣与能力,降低创作难度,同时强化 “教材作为创作支架” 的作用,提升美术表现能力。
师示范加细节:“给冬天羽绒服加细节,用白色彩笔在毛领上画短线,表现毛绒;在口袋上画小纽扣,像教材里的羽绒服细节那样。”(学生加细节,师指导:“细节要小一点,不要太大,不然会抢了服饰主体的风头”)
创意实践:“我的四季服饰设计师”—— 自主创作,互动互助
1.创作任务:完成季节服饰作品
师:“现在请大家当‘四季服饰设计师’,用绘画或手工完成自己喜欢的季节服饰作品 —— 要体现季节特征(颜色、厚度、配饰),加 1-2 个独特细节,还可以画穿着服饰的自己或家人,像教材里的‘穿着服饰的人物’那样!”
师发放材料:绘画组(A4 画纸、水彩笔 / 油画棒、铅笔、橡皮)、手工组(彩色卡纸、剪刀、固体胶、棉花、毛根、亮片),提醒:“手工组剪卡纸时要小心,不要剪到手;绘画组先轻轻画轮廓,再涂色。”
学生自主创作,师巡视指导,分层支持:
基础层(服饰与季节不符):“你设计的是夏天服饰,夏天天气热,应该用浅颜色、薄款式,像教材里的夏天短袖那样,我们把颜色改成浅蓝好不好?”
提升层(细节不足):“你的冬天羽绒服画得很好,如果像教材里那样加个毛领和手套,就更有冬天的感觉了,也更漂亮。”
拓展层(创意不足):“你可以给夏天短袖设计独特的图案,比如你喜欢的卡通角色,或者像教材里的学生作品那样,用亮片贴装饰,让你的服饰和别人不一样。”
2.小组互助:“服饰小顾问”
师鼓励小组内互相当 “服饰小顾问”:“如果同桌不知道加什么细节,你可以帮他想‘冬天服饰加个帽子’‘春天服饰加个发带’;如果他的颜色涂得不好,你可以告诉他‘夏天用浅颜色,冬天用深颜色’。”
设计意图:用 “服饰设计师” 角色扮演激发学生创作热情;分层指导兼顾不同能力学生的需求,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品;“服饰小顾问” 互助环节培养合作意识,“服饰介绍” 添加强化作品完整性,同时落实创意实践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创作中体验 “设计的乐趣”。
创作接近尾声时,师提醒:“还有时间的同学,可以在作品旁边写一句‘服饰介绍’,比如‘这是我的冬天羽绒服,很暖和,还能堆雪人’,像教材里的学生作品标注那样,让别人更了解你的服饰!”
展示评价:“四季服饰 T 台秀”—— 多元互动,深化认知
1.作品展示:布置 “四季服饰展区”
师将班级展示板按 “春夏秋冬” 分成 4 个区域,让学生将作品贴在对应区域,贴上自己写的 “服饰介绍”:“现在我们的‘四季服饰展区’做好啦!大家可以像逛‘T 台秀’一样,看看每个季节的服饰,读读‘服饰介绍’,感受不同设计师的创意。”
2.师生评价:“最佳服饰设计师” 评选
师选 4 幅有代表性的作品(每个季节 1 幅,如春天碎花连衣裙、夏天卡通短袖、秋天带口袋风衣、冬天棉花羽绒服),请作者上台 “介绍自己的服饰”:“大家好,这是我的春天连衣裙,用了浅绿和粉色,加了碎花,穿上去可以去春游。”
师引导全班评价,结合教材评价维度:“我们可以像教材第 59 页‘评价小贴士’说的那样,从‘季节匹配度’‘颜色好不好看’‘细节有没有创意’三个方面评价 —— 大家觉得他的春天连衣裙,季节匹配吗?颜色好看吗?”(学生回答:“匹配,浅颜色和碎花很像春天;颜色很好看,浅绿和粉色很清新”)
师发放 “四季服饰小贴纸”(春天小花、夏天太阳、秋天枫叶、冬天雪花):“请大家给每个季节你最喜欢的作品贴贴纸,贴纸最多的作品,就是‘最佳季节服饰设计师’!”(学生贴贴纸,师统计结果,为 “最佳设计师” 颁奖)
3.教师总结评价
师:“今天每个‘设计师’都完成了很棒的四季服饰作品 —— 有的作品季节特征很明显,有的作品细节很有创意,还有的作品颜色搭配得特别好看!大家不仅学会了设计服饰,还知道了服饰要‘好看又实用’,要适应季节需求,老师为你们骄傲!”
设计意图:“四季分区展示 + 服饰介绍” 让作品与季节深度绑定,符合 “四季服饰” 主题;结合教材评价小贴士的互动评价,让评价有明确依据,避免主观判断;“季节贴纸颁奖” 强化学生的成就感,同时培养审美判断能力与表达能力,让课堂收尾充满趣味。
文化渗透:“服饰里的生活智慧”—— 拓展认知,升华情感
生活小知识:服饰与生活的关联
师翻到教材第 59 页 “生活小链接”:“教材里告诉我们,古人也会根据季节换衣服,夏天穿‘单衣’,冬天穿‘棉袄’,和我们现在一样,都是为了适应天气。而且不同地方的四季服饰也不一样,比如北方冬天很冷,服饰更厚;南方冬天不太冷,服饰薄一点。”
师提问:“你们去年冬天穿的服饰,和爸爸妈妈的有什么不一样?为什么?”(学生回答:“我的羽绒服比妈妈的小,因为我人小;妈妈的羽绒服有帽子,我的也有,因为要保暖”)
师总结:“不管是小孩还是大人,不管是南方还是北方,四季服饰的变化都离不开‘适应生活’—— 既要好看,也要实用,这就是服饰里的生活智慧。”
情感升华:“发现生活中的服饰美”
师:“今天我们设计了好看的四季服饰,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好看的四季服饰 —— 春天妈妈的碎花裙、夏天爸爸的条纹短袖、秋天爷爷的风衣、冬天奶奶的毛线帽,都是四季里的美景。希望大家以后多观察生活中的服饰,发现它们的美,也可以像今天这样,用美术的方法把它们画下来、做出来,让生活更美好!”
设计意图:结合教材 “生活小链接”,将服饰认知从 “课堂” 延伸到 “生活”,避免文化讲解抽象化;“发现生活中的服饰美” 环节引导学生 “关注日常、欣赏日常”,让 “文化理解” 不只是知识记忆,更是情感认同与生活态度,实现 “以美育人、以美化人” 的目标。
课堂小结
本节课围绕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四季服饰》展开,严格遵循 “生活观察 — 教材拆解 — 技法学习 — 创意创作 — 文化升华” 的教学逻辑,深度契合二年级学生的学情特点,实现了美术核心素养与生活美学教育的有机融合:
教材资源深度利用,教学不脱离文本
从 “教材四季服饰对比图” 导入,到 “创意提示” 确定设计方向,再到 “学生范例” 参考表现方法、“评价小贴士” 指导互评,每环节均以教材为核心依托;同时通过 “实物对照”“细节分析”“材料建议”,让静态教材资源转化为 “可观察、可操作、可讨论” 的动态学习素材,确保教学的规范性与针对性,避免 “脱离教材的自由发挥”。
核心素养分层落地,能力全面发展
通过 “观察教材服饰图片” 培养图像识读能力,通过 “绘画 / 手工表现服饰” 提升美术表现能力,通过 “作品互评” 发展审美判断能力,通过 “独特细节设计” 强化创意实践能力,通过 “服饰与生活关联” 渗透文化理解能力,五大素养在 “生活化教学” 中层层递进,互不割裂,且均贴合二年级学生的能力水平(如服饰设计不要求复杂款式,细节以简单装饰为主)。
学情适配性突出,课堂充满童趣
针对二年级学生 “爱生活、爱动手、注意力短” 的特点,用 “服饰博览会”“T 台秀”“设计师角色扮演” 等趣味形式激活兴趣,用 “观察卡”“小顾问互助” 等互动环节保持参与度;技法指导分步化(选季节→定款式→加细节)、难度分层化(基础层匹配季节→提升层加细节→拓展层创意设计),避免学生因 “难” 而退缩,始终保持 “想设计、敢创作” 的积极性。
生活与美术深度融合,体现育人价值
不将 “服饰设计” 作为单纯的美术技法训练,而是融入 “生活需求”“生活美学” 理念 —— 从 “观察生活中的四季服饰” 导入,到 “设计好看又实用的服饰” 创作,再到 “发现生活中的服饰美” 升华,让美术学习源于生活、服务生活,让学生体会 “美术不是‘画得像’,而是‘让生活更美好’”,真正实现 “以美载情、以美润心” 的育人目标。
本节课的教学价值不仅在于 “让学生学会设计四季服饰”,更在于 “让学生在美术学习中亲近生活、欣赏生活”—— 通过观察、设计、评价四季服饰,学生既掌握了 “颜色、细节、质感” 的美术表现逻辑,又理解了 “服饰与生活” 的紧密关联,培养了 “从日常中发现美、用美术创造美” 的意识,为后续 “生活美术” 主题学习(如家居装饰、文具设计)奠定了坚实的生活与美学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