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玩具大世界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四单元 第1课 玩具大世界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玩具大世界》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认知特点
小学二年级学生处于 “具象思维巩固发展” 阶段,对 “玩具” 这一生活主题具有天然亲近感 —— 能快速识别熟悉的玩具(如积木、芭比娃娃、发条汽车),说出玩具的名称和基础玩法(“积木能搭房子”“汽车能跑”),但对 “玩具的分类(按材料 / 功能)”“设计特点(如可动结构、造型创意)” 认知较浅。例如,学生知道 “玩偶好玩”,却无法说出 “玩偶的布艺材料让它更柔软”;知道 “玩具车能跑”,但不理解 “轮子是可动结构的关键”,需通过实物观察和教材图片引导,逐步建立 “玩具 = 材料 + 造型 + 功能” 的认知。
能力基础
观察与表达能力:能通过视觉、触觉观察玩具的外形(颜色、形状)和材料(软 / 硬、光滑 / 粗糙),用简单语言描述(“这个玩具是红色的,摸起来软软的”),但难以有条理地说出 “玩具的优点”(如 “这个小熊玩偶不仅软,还能摆姿势”);
动手创作能力:已掌握彩纸剪贴、黏土捏制、简单绘画的基础技能,能独立完成 “平面玩具装饰”(如给卡纸玩具涂色),但涉及 “立体组装”“可动结构设计”(如给玩具加轮子)时,易出现 “部件松散”“无法活动” 的问题,需要分步示范和手把手指导;
互动参与能力:喜欢 “分享玩具”“小组合作玩游戏”,对 “玩具故事分享”“创意比赛” 类活动兴趣浓厚,但注意力易被新奇玩具分散,需通过 “任务驱动”(如 “制作玩具参加班级展览”)保持专注。
情感与生活关联
学生几乎都有自己的玩具,对玩具存在情感依赖(如 “睡前抱玩偶”“和朋友玩积木”),且乐于分享玩具故事(“这个玩具是我生日妈妈送的”“我和小明用积木搭了城堡”)。教学中结合 “学生的玩具经历”“班级玩具角场景”,能快速激发共鸣;同时,学生对 “让玩具‘动’起来” 充满好奇(如 “怎么让纸飞机飞得远”“怎么让黏土小人摆手”),这一兴趣点可作为突破 “可动结构” 教学难点的切入点。
核心素养目标
(一)图像识读
能识别教材中布艺、塑料、木质 3 类玩具的图片,说出 “这个是布艺玩具,摸起来软”“这个是塑料玩具,颜色鲜艳”;
能观察教材玩具图片的关键设计(如 “这个玩具车有轮子”“这个玩偶有可动的胳膊”),说出 “轮子能让玩具车跑”“胳膊能动的玩偶更好玩”。
(二)美术表现
能使用彩纸、黏土、剪刀(安全款)等材料,模仿教材中的简单玩具范例,创作 1 件玩具雏形(如布艺小挂件、塑料瓶小车、木质积木装饰);
能在创作中体现玩具的 1 个特色(如给布艺玩具缝简单花纹、给塑料瓶小车装轮子、给积木画图案),让玩具更 “好看” 或 “能小范围活动”。
(三)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教材玩具及理由(如 “我喜欢教材里的布艺小熊,因为它的耳朵圆圆的,很可爱”“我喜欢塑料恐龙玩具,因为它的颜色很鲜艳”);
能对比 2 件教材玩具,说出 “哪件玩具的设计更有趣”(如 “左边的玩具车有轮子能跑,比右边不能动的玩具车更有趣”)。
(四)创意实践
能结合自己的玩具经历,在教材玩具范例基础上添加 1 个个性化元素(如教材布艺小熊是 “纯色”,学生可给小熊画 “爱心图案”;教材塑料瓶小车是 “单色”,学生可给小车贴 “贴纸”);
能小组合作,设计 1 件 “班级玩具角展品”(如 “合作搭积木城堡”“一起做布艺挂饰串”),分工负责材料准备、造型制作、装饰美化。
(五)文化理解
知道 “不同材料的玩具有不同特点”(如布艺玩具软、塑料玩具耐用、木质玩具环保),能举 1 个生活中的例子(“我的玩偶是布艺的,抱起来很舒服”);
了解 “玩具不仅能玩,还能带来快乐”,知道 “和朋友一起玩玩具更开心”,理解玩具在生活中的 “陪伴” 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教材中布艺、塑料、木质 3 类玩具,理解 “玩具的材料决定了它的手感和特点”“玩具的可动结构让它更好玩”;
能使用彩纸、黏土等简单材料,模仿教材范例创作 1 件玩具雏形,体现玩具的基本造型(如 “小熊的圆头圆身体”“小车的长方形车身和圆形轮子”)。
教学难点
设计并制作玩具的 “可动” 细节(如用回形针做玩偶的可动关节、用瓶盖做小车的轮子并让轮子能转动),避免 “可动部件无法活动”;
创作时加入个性化创意,避免作品与教材范例 “一模一样”(如所有学生都做 “纯色布艺小熊”,缺乏特色)。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聊 “我的玩具”,进 “玩具大世界”(结合教材第 1-2 页)
教材内容讲解
展示教材第 1-2 页 “玩具大世界” 情境图:左侧是 “玩具分类展示区”(上方布艺玩具组:小熊、兔子挂件,配文 “软软的布艺玩具,抱起来很舒服”;中间塑料玩具组:小车、恐龙,配文 “彩色的塑料玩具,耐用又好玩”;下方木质玩具组:积木、陀螺,配文 “环保的木质玩具,能搭能转”);右侧是 “学生玩玩具场景”(3 个小朋友围坐玩积木、2 个小朋友摆弄布艺玩偶,配文 “和朋友一起玩玩具,真开心”);下方有互动提问 “你有什么玩具?它是什么样子的?”。
师生互动
师:“小朋友们,今天我们要走进‘玩具大世界’!先翻开教材第 1 页,看看左边的玩具展示区 —— 这里有很多玩具,大家先找找‘软软的’玩具在哪里?”
生(手指教材布艺玩具):“在这里!小熊和兔子是软软的!”
师:“对啦!这些是布艺玩具,教材里说‘抱起来很舒服’!你们谁有布艺玩具呀?能说说抱它的感觉吗?”
生(举手):“我有布艺小熊!抱起来暖暖的,很软!”
师:“再看看教材里‘彩色的’玩具,它们是什么样子的?”
生:“是小车和恐龙!颜色红红的、绿绿的,很亮!”
师:“这些是塑料玩具,耐用又好玩!还有下面‘环保的’木质玩具,大家认识吗?”
生:“是积木和陀螺!我玩过积木,能搭房子!”
师(拿出实物玩具:布艺小熊、塑料小车、木质积木):“老师今天也带来了这三类玩具,大家可以轮流摸一摸(强调‘轻轻摸’),说说摸起来有什么不一样?”
生(轮流触摸后分享):“小熊软软的!小车硬硬的!积木有点粗糙,是木头的感觉!”
师(总结):“原来玩具大世界里有这么多不同材料的玩具!今天我们就一起认识它们,还能自己做玩具呢!”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 “分类展示 + 玩具体验” 的结合,让学生从 “视觉观察” 到 “触觉体验”,直观感受不同材料玩具的特点;结合 “分享自己的玩具”,激发情感共鸣,自然引入 “玩具大世界” 的主题,符合二年级学生 “从生活经验切入学习” 的认知逻辑。
新知探究:识 “玩具类型”,析 “设计秘密”
模块 1:认识布艺玩具 —— 软乎乎的 “陪伴者”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3 页是 “布艺玩具专题”:上方是布艺玩具制作步骤图(1. 画小熊轮廓;2. 剪两块布;3. 缝边缘留小口;4. 塞棉花;5. 缝小口并装饰眼睛),配文 “布艺玩具可以自己做,用棉花让它变软软”;下方是 3 件学生布艺玩具作品(小熊挂件、兔子钥匙扣、小书包挂饰),标注 “小提示:用安全剪刀剪布,缝的时候可以请老师帮忙”。
师生互动
师:“首先我们来认识布艺玩具!看教材第 3 页的制作步骤,做布艺玩具需要什么材料呀?”
生(看步骤图):“需要布、棉花、线、针!”
师:“对啦!最重要的材料是布和棉花,棉花能让布艺玩具变‘软乎乎’的!大家看下方的学生作品,这些布艺玩具都是用来做什么的呀?”
生:“是挂件!可以挂在书包上!”
师(示范简单布艺挂件:用彩纸代替布,对折后画小爱心,剪下来(安全剪刀),中间塞少量纸巾代替棉花,用胶水粘住边缘):“老师用彩纸和纸巾做一个简单的布艺挂件,大家看 —— 粘好后是不是有点软软的?”
生:“是!像小爱心挂件!”
师:“你们想给这个挂件加什么装饰?比如眼睛、花纹?”
生:“加小眼睛!画花纹!”
师:“好!大家可以在自己的布艺作品上加喜欢的装饰,让它更可爱!”
模块 2:认识塑料玩具 —— 耐用的 “好玩伴”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4 页是 “塑料玩具专题”:左侧是塑料瓶改造小车步骤图(1. 剪塑料瓶下半部分;2. 用打孔器在两侧打孔;3. 穿吸管当轴;4. 套瓶盖当轮子),配文 “塑料瓶能变废为宝,做好玩的小车”;右侧是塑料玩具创意作品(塑料瓶盖串成的手链、塑料盒做的小房子)。教材第 5 页是 “塑料玩具可动结构分析”:展示塑料小车的轮子特写,配文 “轮子能转,小车才能跑;吸管当轴,轮子才不会掉”;下方是对比图(有轮子的小车 vs 没轮子的小车),配文 “有可动结构的玩具更有趣”。
师生互动
师:“接下来是塑料玩具!看教材第 4 页,用什么废旧材料能做塑料玩具呀?”
生(看步骤图):“塑料瓶!能做小车!”
师:“对!塑料瓶变废为宝,做的小车还能跑!为什么能跑呢?大家看教材第 5 页的特写图!”
生(看轮子特写):“因为有轮子!还有吸管!”
师:“太棒了!吸管是‘轴’,能固定轮子,轮子能绕着吸管转,小车就会跑啦!老师这里有做好的塑料瓶小车(展示实物),大家看 —— 推动一下,它能跑吗?”
生(观察):“能跑!轮子在转!”
师(对比展示有轮子和没轮子的塑料瓶小车):“大家觉得哪个小车更好玩?为什么?”
生(齐答):“有轮子的!因为能跑!”
师:“对!可动结构让塑料玩具更有趣!除了小车,塑料瓶盖还能做什么?看教材第 4 页右侧!”
生:“能做手链!能做小房子!”
师:“大家真会观察!塑料玩具不仅耐用,还能变废为宝,很环保!”
模块 3:认识木质玩具 —— 环保的 “创意家”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6 页是 “木质玩具专题”:上方是木质积木装饰步骤图(1. 选一块正方体积木;2. 用彩笔涂底色;3. 画图案(花朵、星星、小动物);4. 晾干),配文 “木质积木可以画画装饰,变成独一无二的玩具”;下方是木质玩具创意作品(木质陀螺、木质小火车、木质拼图),配文 “木质玩具环保又安全,能搭能转能拼”。
师生互动
师:“最后我们认识木质玩具!看教材第 6 页,最常见的木质玩具是什么?”
生:“是积木!”
师:“对!木质积木可以搭房子、搭火车,还能怎么让它更特别?看步骤图!”
生:“可以画画装饰!涂颜色,画图案!”
师(拿出空白木质积木和装饰好的积木):“大家看,左边是没装饰的积木,右边是画了小花的积木,哪个更好看?”
生:“画了小花的更好看!”
师(示范积木装饰:用彩笔在空白积木上画简单星星):“装饰木质积木很简单,只要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就行!除了积木,教材下方还有什么木质玩具?”
生:“有陀螺、小火车、拼图!”
师:“木质陀螺能转,小火车能拼,这些玩具都很环保,而且玩的时候很安全!你们玩过木质玩具吗?”
生:“我玩过木质拼图!拼起来很好玩!”
师:“木质玩具不仅好玩,还很环保,是我们的‘创意家’!”
设计意图
分 “布艺、塑料、木质” 三个模块,严格对照教材内容,通过 “看步骤图 — 析特点 — 实物体验 — 示范引导” 的互动流程,让学生逐步理解不同材料玩具的特点及 “可动结构” 的重要性;每个模块都结合 “触摸实物”“观察对比”,符合二年级学生 “直观感知” 的认知特点,为后续创作铺垫基础,突破 “认识玩具类型” 的教学重点。
创意实践:做 “我的玩具”,建 “班级玩具角”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7-8 页是 “创意任务板块”:上方是 “个人创作任务”(“选一种材料,做一件简单玩具:布艺选做挂件、塑料选做小车 / 手链、木质选做装饰积木,参考教材步骤,加自己的小创意”,附 3 幅学生优秀作品:带花纹的布艺挂件、贴贴纸的塑料小车、画小动物的木质积木);下方是 “小组合作任务”(“4 人一组,合作做 1 件‘班级玩具角展品’:可以是积木城堡、布艺挂饰串、塑料玩具组合,分工:1 人定主题、2 人做部件、1 人装饰”,附小组合作场景图和成品图)。
师生互动
师:“现在我们要动手做玩具啦!先看教材第 7 页的个人创作任务,大家可以选自己喜欢的材料 —— 喜欢软乎乎的选布艺,喜欢做能跑的选塑料,喜欢画画的选木质!你们想选哪种材料?做什么玩具?”
生(举手):“我选布艺!做小爱心挂件!”“我选塑料!用塑料瓶做小车!”“我选木质!给积木画小恐龙!”
师(布置个人创作,强调安全):“个人创作时要注意:1. 用安全剪刀,剪的时候远离自己;2. 缝布艺时可以请老师帮忙穿针;3. 做塑料小车的轮子时,吸管要穿正,不然轮子转不了;4. 给积木画画时,颜色要涂均匀!最重要的是,要加自己的小创意,比如给挂件画花纹、给小车贴贴纸、给积木画喜欢的小动物,让玩具变成‘独一无二’的!”
生(个人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 1(做布艺挂件):“老师,我想给小爱心挂件缝上小珠子,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小珠子能让挂件更漂亮,老师帮你穿线!”
生 2(做塑料小车):“老师,我的轮子转不动,怎么办?”
师(查看后):“吸管有点歪,我们重新穿正,轮子就能转啦!”
生 3(装饰积木):“老师,我想给积木画奥特曼,可以吗?”
师:“太好啦!奥特曼是你喜欢的,画上去积木会更特别!”
师(个人创作后,布置小组合作):“现在我们进行小组合作,看教材第 8 页的任务 —— 做‘班级玩具角展品’!小组先讨论:选什么主题?用什么材料?比如‘积木城堡’主题,就用木质积木搭;‘挂饰串’主题,就用布艺挂件串起来;‘玩具乐园’主题,就把塑料小车、布艺挂件、木质积木组合起来!然后分工:1 人定主题,2 人做部件,1 人装饰!”
生(小组合作,教师巡视协调):
小组 1(积木城堡):“我们定‘城堡’主题,2 人搭积木,1 人给城堡画窗户和门!”
小组 2(挂饰串):“我们定‘动物挂饰串’主题,2 人做布艺小动物挂件,1 人把挂件串起来!”
小组 3(玩具乐园):“我们定‘小车乐园’主题,2 人做塑料小车,1 人用积木搭车道!”
师(小组展示):“每组派代表展示作品,说说‘你们做的是什么?用了什么材料?有什么创意?’”
生(展示):“我们组做的是动物挂饰串,用布艺做了小熊、兔子、小猫挂件,还串了小珠子,挂在班级玩具角很好看!”
设计意图
以教材 “个人 + 小组” 双任务为依托,先让学生 “模仿范例 + 个性化创意”,降低创作难度,同时鼓励 “独一无二” 的设计,突破 “缺乏创意” 的难点;小组合作任务结合 “班级玩具角” 场景,让学生感受 “集体创作的快乐”,同时通过 “指导可动结构(如轮子、吸管)”,突破 “可动部件无法活动” 的难点,强化 “玩具设计” 的实践体验。
总结拓展:寻 “玩具故事”,爱 “玩具世界”(结合教材单元主题)
师生互动
师:“今天我们在玩具大世界里认识了哪三类玩具呀?”
生(齐答):“布艺玩具、塑料玩具、木质玩具!”
师:“大家还自己做了玩具,真厉害!谁能说说自己做的玩具是什么?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生(举手分享):“我做的是布艺小爱心挂件,上面缝了小珠子,很亮!”“我做的是塑料小车,轮子能跑,我还贴了奥特曼贴纸!”
师:“看教材第 1 页的单元主题‘玩具动起来’,我们今天做的玩具有的能跑(小车)、有的能挂(挂件),以后我们还能做更多‘会动’的玩具!课后大家可以找一找家里的玩具,说说它是什么材料做的?有没有可动的地方?明天来和同学分享‘我的玩具故事’(比如‘这个玩具是谁送的?我最喜欢怎么玩它?’),好不好?”
生:“好!我要分享我的布艺小熊故事,是妈妈生日送我的!”
师(将学生作品布置在 “班级玩具角”):“我们的班级玩具角现在有这么多好看的玩具啦!以后大家可以在这里玩自己做的玩具,也可以和朋友一起分享,感受玩具带来的快乐!”
设计意图
通过 “问答回顾” 梳理玩具类型和创作要点,强化记忆;结合 “分享玩具故事”,将 “玩具认知” 延伸到 “情感体验”,让学生理解玩具的 “陪伴意义”;布置 “班级玩具角”,让学生感受 “创作的成就感”,同时为后续 “玩具动起来” 的深入学习(如更复杂的可动结构)埋下伏笔,符合单元教学的连贯性。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本节课结合沪教版教材《玩具大世界》内容,认识了布艺(软乎乎、可做挂件)、塑料(耐用、可做能跑的小车)、木质(环保、可做装饰积木)3 类玩具,理解 “材料决定玩具特点”“可动结构让玩具更有趣” 的道理,知道玩具能通过 “变废为宝”(如塑料瓶做小车)制作。
能力提升:通过 “看教材步骤、摸实物玩具、动手创作”,大家能独立完成 1 件玩具雏形(布艺挂件、塑料小车、装饰积木),部分同学还在作品中加入了个性化创意(花纹、贴纸、图案);小组合作完成了 “班级玩具角展品”,学会了分工协作。
情感收获:发现 “玩具不仅能玩,还能自己做”,感受到创作的快乐;通过分享玩具故事,回忆起玩具带来的陪伴,知道 “和朋友一起玩玩具、做玩具更开心”,加深了对 “玩具意义” 的理解。
后续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做 “玩具小调查”,记录家里玩具的材料和可动结构,下节课分享 “我的玩具故事”;后续将学习 “让玩具更灵活地动起来”(如给玩偶加更灵活的关节、给小车加发条),继续探索《玩具动起来》的更多乐趣,感受玩具设计与制作的神奇。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