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妙手生花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五单元 第1课 妙手生花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妙手生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理念
本设计依据《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 年版)》“以文化人、以美育人” 的核心要求,结合小学二年级学生 “喜欢具象事物、乐于动手实践、对节日充满兴趣” 的学情,以 “中国年” 为情感锚点,以 “剪纸” 为艺术媒介,打造 “生活情境 — 文化感知 — 技法实践 — 创意创造” 的闭环教学。
教学中弱化复杂剪纸理论,聚焦 “对称剪、对折剪” 等基础技法,通过教材图片观察、实物触摸、小组互动、趣味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在剪剪、贴贴中感受中国传统剪纸的 “形美” 与年文化的 “意美”,同时建立 “传统工艺源于生活、用于生活” 的认知,培养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近感与自豪感。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
能识别教材第 42-43 页中年俗剪纸作品(如《生肖剪纸图》《窗花剪纸图》)的造型特点(对称、镂空),说出画面中的 “年元素”(如生肖、福字、灯笼、花朵);
能通过教材中的 “剪纸步骤示意图”,区分 “对折 — 画稿 — 裁剪” 的先后顺序。
美术表现
能正确使用安全剪刀、彩色卡纸,掌握 “对折纸”“简单画稿(如半圆、三角形)”“沿线条裁剪” 的基础剪纸技法;
能剪出 1-2 个具有年味儿的简单剪纸造型(如对称花朵、小灯笼、生肖轮廓),做到线条基本流畅、无明显毛边。
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剪纸作品中 “最满意的地方”,并说明理由(如 “我剪的花朵对称,像真的一样”“我的灯笼剪了小镂空,很好看”);
能观察同学的作品,找出 “有年味儿的设计”(如 “他剪的小兔子是今年的生肖,很有过年的感觉”)。
创意实践
能在教师引导下,尝试在剪纸作品中添加简单装饰(如给花朵画锯齿纹、给灯笼剪小圆孔);
能大胆选择喜欢的颜色卡纸(如红色、金色)制作剪纸,让作品更有节日氛围。
文化理解
知道剪纸是中国传统民间艺术,了解 “过年贴剪纸(窗花、福字)” 是传统年俗;
感受剪纸艺术与年文化的关联,萌发 “用传统工艺装点生活” 的想法。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教材中的年俗剪纸作品,感知 “对称、镂空” 的造型特点,了解剪纸与过年的关联;
掌握 “对折 — 画稿 — 裁剪” 的基础剪纸流程,能剪出对称的简单年味儿造型(如花朵、小灯笼)。
教学难点
控制安全剪刀,沿画好的线条平稳裁剪,避免剪破或剪歪;
理解 “对称” 的含义,能通过对折让剪纸造型左右(或上下)完全重合,体现剪纸的整齐美。
教学过程
4.1情境导入:聊年俗 识剪纸
教材内容展示
教师打开教材第 42 页,展示单元主题图《剪出中国年》:画面左侧是红色剪纸窗花(含花朵、福字),右侧是小朋友贴剪纸的场景,下方配有 “过年时,人们会剪窗花、贴福字,让家里充满年味” 的文字说明。
师生互动
师:“同学们,翻到教材第 42 页,看看这幅图里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图中的红色纸片是什么呀?”
生(预设):“小朋友在贴红色的纸!”“那些纸上面有花纹,好像是过年贴的窗花!”
师:“大家说得真对!过年的时候,我们会贴春联、挂灯笼,还会贴这种有花纹的红色剪纸,它叫‘窗花’,能让家里变得特别有年味儿。你们过年的时候,家里贴过剪纸吗?贴的是什么样子的?”
生(自由发言):“我家贴过福字剪纸!”“我见过有小鱼图案的窗花!”“奶奶剪过小兔子的剪纸,因为今年是兔年!”
师:“哇,大家见过这么多过年的剪纸!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当‘小小剪纸匠’,学习剪过年的剪纸,让我们的手‘妙手生花’,好不好?”
生(齐答):“好!”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中的年俗剪纸场景图,建立 “剪纸” 与 “过年” 的情感关联,用 “聊自家年俗” 的方式激活学生生活经验,引发共鸣,自然导入 “妙手生花” 的剪纸主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的兴趣。
4.2新知探究:赏剪纸 学技法
4.2.1环节 1:认识剪纸工具与材料
教材内容:展示教材第 43 页 “剪纸工具与材料图”:包含安全剪刀(标注 “圆头,不伤手”)、彩色卡纸(以红色、金色为主,标注 “适合剪年俗剪纸”)、铅笔(标注 “画稿用,轻轻画”)、橡皮(标注 “改画错的线条”),下方配有 “剪剪纸要用到安全工具,选择鲜艳的纸更有年味” 的提示语。
师生互动:
师:“要剪出漂亮的年俗剪纸,得先认识它的‘好帮手’!看教材第 43 页的工具图,这些东西你们都认识吗?哪一样工具要特别注意安全呀?”
生(观察后答):“有剪刀!还有红色的纸!”“剪刀要小心,不能剪到手!”
师(出示实物工具):“对啦!这是安全剪刀(举起展示圆头),它的头是圆的,不会划伤手,大家用的时候也要轻轻拿、慢慢剪;这是红色卡纸(递到学生面前让其触摸),红色是过年的颜色,剪出来特别喜庆;还有铅笔和橡皮,用来画要剪的图案。现在请大家摸一摸桌上的红色卡纸,和平时画画的白纸比,有什么不一样?”
生(动手触摸):“红色卡纸更厚!”“摸起来滑滑的,不容易破!”
师:“红色卡纸又厚又韧,特别适合剪剪纸,不容易剪坏,大家等会儿实践的时候就能感受到啦!”
4.2.2环节 2:感知剪纸的 “对称美”
教材内容:展示教材第 43 页 “对称剪纸范例图”:左侧是完整的 “对称花朵剪纸”,右侧是 “对折后的半朵花画稿”,中间用箭头标注 “对折后剪,展开就是完整对称造型”,下方配有文字 “很多年俗剪纸都是对称的,这样剪起来更简单,也更整齐”。
师生互动:
师:“看教材第 43 页的花朵剪纸,大家发现它左边和右边有什么特点吗?(停顿等待)对啦!左边和右边长得一模一样,这叫‘对称’。再看右边的图,为什么只画了半朵花呀?”
生(预设):“因为对折起来剪,展开就是一朵完整的花!”“这样不用画一整朵,更简单!”
师(现场演示对折):“太聪明啦!老师拿一张正方形红纸,对折一下(边折边展示),现在纸变成了一半,只要在这一半上画半朵花,剪下来展开,就是一朵对称的花啦!大家看(展开提前剪好的对称花朵),是不是左右一模一样?现在请大家拿起桌上的正方形纸,跟着老师一起对折,感受‘一半变完整’的神奇!”
生(动手对折,教师巡视纠正):“老师,我对折后两边对齐了!”“我的纸对折后有点歪,怎么办?”
师(指导纠正):“对折的时候,把纸的边角对齐,用手轻轻压一压,就能折得整整齐齐啦!对称的剪纸不仅剪起来简单,看起来也更整齐、更漂亮,就像过年的灯笼一样,左右对称才好看。”
4.2.3环节 3:学习剪纸基本步骤
教材内容:展示教材第 43 页 “剪纸三步步骤图”:第一步 “对折纸”(标注 “将纸对折,压出折痕”),第二步 “画稿”(标注 “在对折后的纸上轻轻画半朵花 / 半只灯笼”),第三步 “裁剪”(标注 “沿画好的线条慢慢剪,注意不要剪破折痕”),每步配有简单示意图和文字提示。
师生互动:
师:“学会了对折,怎么剪出图案呢?看教材第 43 页的步骤图,第一步是做什么?第二步、第三步呢?”
生(齐声答):“第一步对折,第二步画稿,第三步裁剪!”
师(分步示范):“对啦!第一步‘对折’:我们已经会了,要折整齐压出折痕;第二步‘画稿’:用铅笔在对折后的纸上轻轻画半朵花(边画边说),花瓣要画得圆圆的,不要画太复杂,线条要连在一起,不然剪的时候会掉下来;第三步‘裁剪’:用安全剪刀沿着画好的线条慢慢剪(边剪边说),剪刀尖朝着自己,剪的时候小嘴巴闭闭好,小手离剪刀远一点,遇到转弯的地方慢慢转纸,不要转剪刀。”
师(展示剪好的作品):“剪完后轻轻展开,大家看,一朵对称的花就剪好啦!现在请大家跟着教材的步骤图,用铅笔在对折后的纸上画半朵简单的花,画好后举手给老师看看,我们再开始剪。”
生(动手画稿,教师巡视指导):“老师,我画的花瓣是三角形的,可以吗?”“我想画半只小灯笼,行不行?”
师(鼓励创新):“当然可以!只要是半份的造型,剪出来展开都是对称的,大家可以画自己喜欢的简单年味儿图案!”
4.2.4设计意图
通过 “教材图片观察 — 实物触摸 — 教师分步示范 — 学生初步尝试” 的流程,将抽象的 “对称” 概念和 “剪纸步骤” 转化为直观的动手体验,符合二年级学生 “从具体到抽象” 的认知规律,同时强调安全用剪刀的注意事项,为后续实践做好铺垫。
4.3技法实践:剪年味 创作品
4.3.1教材内容参考
展示教材第 44 页 “学生年俗剪纸作品范例”:包含《对称生肖兔》(红色卡纸,对折剪,兔耳朵有简单镂空)、《小灯笼剪纸》(金色卡纸,对折剪,灯笼下方有流苏线条)、《花朵福字剪纸》(红底金纹,花朵围绕福字,对称造型),下方配有文字 “试着剪一个你喜欢的年俗剪纸,用鲜艳的颜色让它更有年味”。
4.3.2师生互动:分步创作
师:“看教材第 44 页的学生作品,他们剪了生肖兔、小灯笼,还有带福字的花朵,都是过年常见的图案,颜色也特别喜庆。现在我们也来动手剪自己的年俗剪纸,分三步做:第一步,选图案(生肖、灯笼、花朵选一个);第二步,对折画半份;第三步,慢慢剪。大家有信心吗?”
生(齐声答):“有!”
师(针对常见问题提醒):“剪的时候要注意:不要剪到折痕的地方(边说边指折痕),不然图案会断开;如果画的线条太细,剪的时候可以稍微剪宽一点,避免剪破。老师剪一个小灯笼给大家看(边剪边讲):先对折画半只灯笼,灯笼的身体是长方形,顶部是三角形,然后沿线条剪,剪完顶部可以剪个小圆孔,这样挂起来更方便。”
生(独立实践,教师巡视指导):
生 1:“老师,我的剪刀总是剪到线条外面,怎么办?”
师:“没关系,我们把线条画得粗一点,剪的时候眼睛看着剪刀尖,慢慢走,就像小蚂蚁慢慢爬一样,老师陪着你剪一段试试。”
生 2:“老师,我想在花朵中间剪个小圆孔,怎么剪?”
师:“先在圆孔中间扎一个小洞(用剪刀尖轻轻扎),然后把剪刀尖伸进去,沿着圆孔的线条慢慢剪,注意不要把花瓣剪破哦!”
师(鼓励个性化创作):“剪完基本造型后,大家可以像教材里的作品一样,添加小装饰:比如给生肖剪个小耳朵,给灯笼剪个流苏,用铅笔尖在纸上扎点小圆点当装饰,让作品更有年味!”
4.3.3设计意图
以教材中的学生作品为参照,降低创作难度,让学生有明确的模仿对象;通过 “分步指导 + 个性化问题解答”,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的具体困难,同时鼓励添加小装饰,保护学生的创作热情,落实 “美术表现”“创意实践” 核心素养。
4.4作品展示:赏剪纸 评年味
师生互动:“年味剪纸小展厅”
师:“请大家把剪好的作品贴到前面的‘年味剪纸展厅’(提前布置红色背景板)上,就像教材第 44 页的‘作品展示区’一样。贴好后,大家可以走一走、看一看,找找你最喜欢的剪纸作品,想想它哪里有年味,哪里剪得好。”(给学生 2 分钟观察时间)
师:“谁愿意当‘小小讲解员’,介绍自己的作品?比如:‘我剪的是生肖兔,用红色卡纸剪的,因为今年是兔年,我还在兔子耳朵上剪了小镂空’。”
生(举手发言):“我剪的是小灯笼,用金色的纸,因为金色像过年的烟花,灯笼下面我剪了三条流苏,风一吹好像会动!”“我剪的是花朵,对折剪的,左右一样,我还在花瓣上扎了小圆点,像小露珠!”
师:“讲解员们说得真清楚!现在我们来当‘年味小评委’,看看谁的作品‘年味最浓’。大家说说,什么样的作品有年味呀?”
生(自由答):“红色的作品有年味!”“剪生肖、灯笼的有年味!”“剪得整齐、有镂空的作品好看,年味也浓!”
师(总结评价):“今天大家都剪出了有年味的剪纸,有的用了喜庆的红色、金色,有的剪了生肖、灯笼这些过年的元素,还有的添加了小镂空、小圆点,都特别棒!哪怕有的作品线条有点歪,也是大家用心剪的,这就是最特别的‘年味’!”
设计意图
通过 “自我讲解 — 互评 — 教师总结” 的多元评价方式,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既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在观察他人作品中提升 “审美判断” 能力;教师的肯定与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感受到 “动手创作的快乐”。
4.5文化拓展:聊剪纸 爱传统
教材内容展示
展示教材第 45 页 “剪纸文化小知识”:包含 “剪纸的用途”(贴窗户 — 窗花、贴大门 — 福字、贴礼物 — 装饰)、“不同地方的剪纸”(陕西剪纸 — 粗犷、江苏剪纸 — 细腻),配有简单图片和文字说明。
师生互动:
师:“剪好的剪纸除了贴在展厅里,还能用来做什么呢?看教材第 45 页的小知识,大家找找答案。”
生(阅读后答):“可以贴在窗户上当窗花!”“可以贴在大门上当福字!”“可以贴在礼物上装饰!”
师:“对啦!过年的时候,我们把剪纸贴在窗户上,阳光照进来,花纹特别好看;贴在大门上的福字剪纸,还能给家人带来好运。不同地方的剪纸也不一样,陕西的剪纸粗粗的、很有力量,江苏的剪纸细细的、很精致,都是中国传统剪纸的宝贝。”
师:“回家后,大家可以把今天剪的剪纸贴在自己的窗户上,或者送给爸爸妈妈当礼物,让家里也充满年味,好不好?”
生(齐答):“好!”
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中的剪纸文化小知识,拓展学生对剪纸用途和地域特色的认知,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生活场景,让学生感受到 “传统剪纸能装点生活”,进一步落实 “文化理解” 核心素养,培养对传统工艺的热爱。
课堂小结
本节课以 “中国年” 为情感核心,围绕 “妙手生花” 的剪纸主题展开教学:从教材中的年俗剪纸场景导入,激活学生的节日记忆;通过 “识工具 — 感知对称 — 学步骤” 的探究环节,帮助学生掌握基础剪纸技法;再通过 “剪年味儿造型” 的实践,让学生将技法转化为创意表达;最后通过多元评价和文化拓展,升华对剪纸与年文化的认知。
整个教学过程遵循小学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以 “直观体验、趣味实践” 为核心,通过教材图片、实物操作、师生互动,让学生在 “玩中学、剪中悟”,既达成了 “会剪、会赏、会创” 的核心素养目标,又萌发了对中华传统剪纸艺术的喜爱,为后续《剪出中国年》单元的深入学习奠定了坚实基础。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