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花齐放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1课 百花齐放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百花齐放(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单元脉络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自然的礼物”第二课时,承接第一课《叶脉的秘密》,为后续《果实变形记》奠定“观察—提炼—装饰”的造型基础。教材以“花”为媒,要求学生“发现自然形态之美,学习对称与重复的装饰方法,体验集体拼摆的合作趣味”,对应《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造型·表现”领域第二学段“能使用线条、形状、色彩进行平面组合,表达想象与情感”之要求。
二、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符号期”向“图式期”过渡阶段,能把握对象主要特征,但易概念化;对“对称”有生活经验(如蝴蝶、剪纸),却缺乏系统表达策略;乐于合作,但角色意识弱,常出现“一人画、众人看”的冷场。教师需用“任务链”拆解难点,用“角色卡”明确分工,用“微示范”降低技术门槛。
三、教学目标
维度 具体表述(可测)
知识与技能 1.说出三种以上常见花朵的构造(花萼、花瓣、花蕊、花托)。
2.用“对折—剪—展开”方法完成2种对称花瓣造型,并说出其对称轴数量。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放大镜观察→轮廓速写→纹样添加”三步,把自然花转化为装饰花。
2.在四人小组内完成“8朵花+6片叶+2只昆虫”的拼摆,解决“疏密、遮挡、呼应”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百花齐放”象征的包容精神,尊重同伴创意。
2.养成“先设计后动手”的秩序意识,树立“垃圾不落地”的环保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称花瓣的剪制与连续纹样设计。
难点:集体拼摆中的“留白”与“呼应”。
五、教学准备
教师:
1. 真花标本(矮牵牛、三色堼、非洲菊)各8份,置于透明皿,便于360°观察。
2. 对折剪示范模板3套(4瓣、5瓣、8瓣),磁贴。
学生:
1. 安全剪刀、6色手工纸、A3白卡底板、记号笔、胶棒。
2. “角色卡”:组长(统筹)、观察员(记录)、剪花师、拼摆师,课前抽签。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评价要点
一、情境导入(5’) 教师出示一只空白立体“花篮”,口述:“2025年秋天,上海要办‘城市花展’,我们教室被选中成为‘儿童花园’,但花篮里现在一朵花也没有。今天,我们就用巧手让‘百花齐放’。”板书课题。 学生触摸空花篮,产生“填补空白”的心理需求。 真实任务驱动,快速聚焦。评价:学生能说出“我们要做花”。
二、观察发现(8’) 1. 发放放大镜+真花,提出“三看”任务:一看形状(像什么几何形),二看数量(几瓣),三看排列(怎样长在茎上)。
2. 追问:“这朵矮牵牛有几根对称轴?” 1. 观察员记录数据,填写《花朵观察卡》。
2. 小组汇报:矮牵牛5瓣,无对称轴;非洲菊8瓣,8条对称轴。 用问题链引导学生从“像”走向“数”,为对称剪法埋伏笔。评价:能正确指出对称轴数量。
三、技法示范(10’) 1. 教师示范“4瓣花”对折剪:①正方形纸对折一次→②画半瓣→③剪→④展开。
2. 故意犯错:把半瓣弧线画到折痕另一侧,结果展开断裂。提问:“为什么会断?”
3. 揭示口诀:“画到折,不越界;留连接,花不散。” 1. 学生同步折、画、剪,体验“一半变整朵”的神奇。
2. 抢答:“因为折痕处要连接!” 用“错误示范”强化“连接点”概念,降低学生失败率。评价:90%学生一次成功。
四、纹样添加(7’) 1. 出示两朵花:A纯粉色,B在瓣尖加圆点+边缘波浪。提问:“哪朵更像‘儿童花园’里的花?为什么?”
2. 归纳“点、线、面”装饰三元素,板贴。 1. 学生用记号笔给剪好的花瓣加纹样,限时3分钟。
2. 自愿展示,用“我加了……使花朵更……”句式描述。 把“装饰”拆成可操作的符号,避免“画到停不下来”。评价:能用2种以上元素。
五、角色创作(12’) 1. 重申四人角色:组长计时、观察员记录、剪花师剪形、拼摆师试拼。
2. 发放任务单:每组需完成“8朵花(至少2种瓣形)、6片叶、2只昆虫”,完成后拍照上传Padlet“云花园”。 1. 按角色分工,先集体画草图(3’),再动手剪贴(9’)。
2. 教师巡视,用“红黄绿”即时贴反馈:绿=继续,黄=注意留白,红=太满需删减。 角色制防止“一人包办”,即时贴让评价可视化。评价:能在规定时间完成数量与质量。
六、拼摆难题破解(8’) 教师收集两组“失败拼摆”:A组太散、B组太挤。投影对比,提出“黄金三分法”:把底板横竖各折三等分,重要花放交叉点,其余补空。 学生用折痕法快速调整,体验“留白也是美”。 用“折痕”这一低技术策略解决“构图”高阶问题。评价:调整后90%小组达到“疏可走马、密不透风”。
七、集体展评(5’) 1. 花篮贴绒布,各组把最满意的一朵花插上。
2. 提出“夸夸接力”规则:后一组必须以前一组的优点开头,再提一条建议。 学生用句式:“我喜欢你们用……色表现……,如果……就更好了。” 正向反馈+建设性建议,营造安全氛围。评价:能说出色彩、形状、构图三维度中任意两点。
八、总结升华(3’) 教师指向满篮花:“每一朵都不同,在一起却更灿烂。正如我们班,各不相同,却能‘百花齐放’。”带领鼓掌。 学生跟读:“百花齐放,美美与共。” 由花及人,完成情感目标。
七、关键问题库与解答思路
问题 学生可能答案 教师跟进 思路剖析
为什么我的5瓣花剪出来像6瓣? “我数错了。” 把纸展开,现场数;引导学生发现“对折一次只能得到偶数瓣,要得到奇数瓣需两次对折再剪一刀”。 数学中的“奇偶性”迁移到手工,用实证纠正直觉。
花瓣边缘一定要波浪吗? “不一定,可以锯齿。” 出示传统木版年画《牡丹》,边缘用“城垛纹”,拓展“装饰因风格而异”。 打破“概念化”波浪,建立“多元装饰观”。
叶子太大抢了花的风头怎么办? “剪掉一点。” 提供“开窗法”:在叶面上剪小洞,减轻视觉重量,保留外形。 用“负形”调节画面节奏,渗透“图底关系”。
八、分层作业与评价
层级 作业内容 完成方式 评价标准
基础 用今天学的对折剪,回家做3朵不同瓣数的花,贴于A4卡纸,注明对称轴数量。 独立完成 1.瓣形完整不断裂;2.对称轴标注正确。
提高 观察小区或公园一种花,记录“花瓣数+颜色+气味”,用表格呈现,下节课交流。 亲子合作 表格含“文字+简图”,信息三项齐全。
拓展 以“百花齐放”为主题,设计一张电子海报(可用Pad或家长手机),要求出现“花、文字、留白”。 自愿提交 海报需有标题、3种以上花、色彩和谐。
九、教学反思(课后填写)
1. 角色卡有效避免“闲人”,但“剪花师”工作量偏大,下次增设“轮换”机制。
2. “黄金三分法”折痕策略效果显著,可迁移到下一课《果实变形记》的构图环节。
3. 真花观察时间略紧,有组未闻气味,下次把“气味”留到课后,保证课堂节奏。
十、板书设计
```
百花齐放
一、观察:形状—数量—排列
二、剪法:对折→画半瓣→留连接
三、装饰:点 线 面
四、拼摆:黄金三分·留白·呼应
```
十一、课堂安全与环保提示
1. 剪刀使用“三不”:不奔跑、不对人、不借刀。
2. 纸屑“回家”:每桌配“回收盒”,下课倒入“再生纸”桶,统一送回收站。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