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美术万花筒 教学设计(2)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第2课 美术万花筒 教学设计(2)

资源简介

美术万花筒(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单元价值
“万花筒”单元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三模块“形色·游戏”中,是承上启下的关键课例。前两课学生已初步掌握“对称形”“二方连续”等概念,本课借助万花筒“镜像对称、色彩渐变、放射构成”三重特征,把“对称”从平面折纸引向“旋转对称”与“空间重复”,为后续《民间剪纸》《彩墨游戏》奠定“中心-边缘”构图意识。新课标把“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文化理解”列为核心素养,本课以“拆—探—创—展”四阶任务链,让学生在“看、想、做、说”循环中达成素养综合提升。
二、学情与任务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符号写实期”向“视觉概念期”过渡阶段,观察力敏锐却易“概念固化”:能发现对称,却常把“对称”简单理解为“左右一样”。生活经验里,他们玩过玩具万花筒,但极少思考“为什么会出现六瓣花”。因此,本课创设“给科学课制作一个真正的光学万花筒外壳”这一真实情境,把“美术装饰”与“科学原理”捆绑,用“任务驱动”激活内需。学生将在“必须让纸面图案经三棱镜反射后仍好看”的限制条件下,主动探究“旋转对称、色彩渐变、放射分割”规律,实现“装饰”与“功能”双赢。
三、教学目标
维度 具体表述(可测动词)
审美感知 说出万花筒影像“中心对称、放射重复、色彩渐变”三大视觉特征,并用美术术语“对称轴、渐变、放射”进行描述。
艺术表现 运用圆规、60°量角器、三瓣模板,在直径15 cm圆内完成“六等分放射”骨架;至少使用3组冷暖对比色+1组邻近色,完成“由深到浅”至少4级渐变,使画面经三棱镜反射后仍保持层次。
创意实践 以“我的微观世界”为主题,在六瓣单元里植入1种微观生物(草履虫、硅藻、水蚤等)剪影,要求剪影与背景形成“形”与“色”双重对比,保证旋转后仍能识别。
文化理解 对比中国敦煌宝相花、伊斯兰几何纹、欧洲玫瑰窗三者“放射对称”异同,说出“人类用对称表达秩序与永恒”的共通审美心理,并能在作品题签中写一句30字以内的创作感言,体现对“秩序之美”的个人理解。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1. 旋转对称骨架的“六等分”制图方法;
2. 冷暖对比+渐变的色彩层级设计,确保经镜面反射后“花形不糊”。
难点:
1. 从“左右对称”迁移到“旋转对称”的空间观念转换;
2. 在“功能限制”(反射后需清晰)与“个性表达”之间取得平衡。
五、教学准备
教师:
1. 自制“半透明投影万花筒”1支(PVC筒身,内置LED,可投影到白板);
2. 直径15 cm加厚卡纸圆片若干、圆规、60°量角器、三瓣模板(120°)、6B-2H渐变色铅笔、水溶炫彩棒、小号尼龙笔、水碗;
3. 敦煌宝相花、伊斯兰几何纹、玫瑰窗高清打印稿各3幅,背面附“对称轴”示意图;
4. 学习任务单(A4双面)、评价贴纸(“秩序星”“色彩星”“创意星”各20枚)。
学生:
1. 提前一周观察家中或商场万花筒,完成“观察日记”3句话;
2. 自带“微观生物”照片或科学课本插图1张,剪贴入学习单。
六、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关键提问与解答(含解决思路) 时间
一、情境导入(拆) 关灯,投影万花筒,请学生用手影遮挡光源,观察“花形”变化。 惊呼“花会跟着手变形”,快速记录“颜色顺序”。 师:为什么手不动,花却一直在转?生:里面镜子在反光。师:镜子怎样放才能出现六瓣?生:三块长条镜子组成三棱镜,夹角60°。师:如果外壳图案不对称,反射后会怎样?生:会乱、会糊。→引出本课核心:必须让外壳图案“旋转对称”且“色彩有序”。 5’
二、规律探究(探) 发放敦煌、伊斯兰、玫瑰窗三幅图,分组发放“透明120°扇形片”,叠加寻找“重复单元”。 小组用扇形片旋转,发现“每转120°图形重合”。 师:为什么人类都爱用“六瓣”?生:因为6是2×3,既有“偶数对称”又有“三角形稳定”,看着舒服。师:科学上把这种现象叫什么?生:旋转对称。→板书“旋转对称=单元+角度+次数”。 8’
三、制图示范(探) 白板示范:圆规画15 cm圆→用量角器点60°→连线得六瓣→在三瓣内画“硅藻”剪影→用“冷-暖-冷”三色做渐变。 学生同步在卡纸圆片背面轻画骨架。 师:如果我只画三瓣,另三瓣空白,反射后会怎样?生:会出现“半花半空”,不好看。师:解决策略?生:必须“满幅构图”,或留背景渐变。→强调“功能限制”倒逼“装饰完整”。 10’
四、个性创作(创) 巡回指导,提供“微观生物剪影模板”仅作参考,鼓励学生用“负形剪贴”再创造。 1.先画骨架→2.选1个微观生物→3.冷暖对比+邻近色渐变→4.题签写感言。 典型问题①:渐变“断层”。解决:用“水溶炫彩棒”先铺浅色,再用同色深色在根部加压,小号笔蘸水单向拖,即可形成4级以上自然过渡。典型问题②:剪影边缘“糊”。解决:先用2H铅笔起形,再用6B+水笔勾边,利用“水溶性黑”边缘自动收缩,形成锐利剪影。 20’
五、反射检测(创) 教师手持“投影万花筒”,学生依次把作品放入筒夹,投影到墙面,全班举手投票“最清晰花形”。 记录同伴优点,用贴纸奖励“秩序星”“色彩星”。 师:为什么有的同学花形清晰,有的模糊?生:颜色对比强、边缘干净就清晰。→学生自发修改,形成“评价-反馈-再创造”闭环。 5’
六、展示与延伸(展) 把作品贴成“六瓣花环”,中间留白形成“玫瑰窗”。科学老师现场颁发“光学小达人”证书。 朗读题签感言,拍照上传班级群,邀请家长扫码投票“最具秩序美”。 师:除了万花筒,生活中哪里还用到旋转对称?生:风扇叶片、雪花、披萨切痕……师:下节课《民间剪纸》将用“对折剪”做雪花,请带着“六瓣”经验,思考“折几次最省纸”。 5’
七、嵌入式评价
1. 过程性:教师手持“三色星”贴纸,即时奖励,贴在学习单“目标雷达图”上,学生可直观看到自己在“秩序、色彩、创意”三维度即时表现。
2. 结果性:完成“反射检测”即视为达标;若投影花形“瓣数完整、冷暖对比明显、剪影可辨”三项均满足,即获“光学小达人”证书,纳入学期总评“实践类”加分。
3. 反思性:课后填写“三问卡”——①我学到最重要的对称规律是?②我解决最大的色彩问题是?③下节课剪纸我准备怎样迁移?教师回收后做“学情诊断”,为《民间剪纸》分层任务提供依据。
八、板书设计(生成式)
中心词:旋转对称
放射骨架:6×60°
色彩公式:冷+暖+邻近渐变
功能限制:反射后清晰
文化共通:秩序之美
九、分层作业
A层(基础):用今天模板再绘“水蚤”主题,要求渐变不少于5级,拍照上传。
B层(提升):把“六瓣”改为“八瓣”,计算新角度,尝试用“互补色”做渐变,记录“反射后是否出现灰斑”实验现象,写50字实验报告。
C层(拓展):查阅“雪花六角形”成因,剪一枚“六角雪花”纸模,下节课带来对比“绘制 vs 剪贴”两种对称的异同,准备1分钟发言。
十、教学后记(留白)
——————————————————
(供教师手写:记录学生金句、失败案例、改进灵感,形成个人“万花筒”教学迭代史)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