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风景独好 教学设计(1)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2课 风景独好 教学设计(1)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风景独好》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沪教版 2024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第 2 单元《水墨游家园》,是单元的核心实践课。单元以 “水墨表现家乡” 为主题,前承 “水墨工具认知”(如毛笔、墨、宣纸的使用),后启 “创意水墨组合”(如《家园趣事》的场景创作),而《风景独好》承担 “从水墨基础技法到家园风景元素表现” 的关键过渡作用,是学生首次用传统水墨语言表达身边熟悉场景的起点。
教材内容编排遵循 “生活化观察 — 水墨化赏析 — 实践化创作” 的逻辑,分三个层次展开:
观察认知层:教材第 12-13 页呈现 “家园里的风景” 实景图,包含三类典型场景 ——①小区风景(多层楼房、行道树、休闲小广场)、②乡村风景(平房、农田、小河、歪脖子树)、③校园风景(教学楼、操场边的灌木、石子路),并标注核心风景元素(房子、树木、道路、植物),引导学生从 “形状、位置、高低” 角度观察,建立 “生活场景→美术元素” 的转化意识;
赏析借鉴层:教材第 14-15 页展示两类水墨风景作品 ——①儿童水墨作品《我的小区》(用简单勾线 + 淡墨点染表现楼房与树木,线条稚嫩但元素清晰)、②传统水墨小品《乡村小景》(简化的文人画风格,用干笔表现树干、湿笔表现树叶,墨色有浓淡变化),同时穿插 “水墨小知识”(干笔:笔锋含墨少,线条干涩;湿笔:笔锋含墨多,线条润泽),既降低专业水墨的距离感,又渗透传统技法认知;
实践操作层:教材第 16-17 页提供 “水墨风景分步画” 指导,分三步:①勾线定形(用淡墨勾出房子、树木的轮廓,如房子 “先画墙再画顶”、树木 “先画干再画枝”)、②点染添色(用墨的浓淡点画树叶、路面,如用湿墨点树叶、干墨勾路面纹理)、③创意添加(如给房子画上门牌、给路边画小花),步骤图文结合,且标注 “安全提示”(毛笔不要戳到同学、墨汁不要洒到衣服),符合三年级学生的操作能力,同时预留 “我的创意” 空白栏,鼓励个性化表达。
教材编排的核心意图是:让学生通过 “看家乡风景 — 赏水墨风景 — 画水墨家乡” 的过程,理解 “水墨不仅是传统技法,更是表现生活美的工具”,在实践中感受水墨的浓淡趣味与家乡的独特魅力,培养对传统美术的亲近感与对家乡的热爱。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识别家园风景中的核心元素(房子、树木、道路、植物),读懂教材中儿童水墨与传统水墨风景的表现差异(如儿童画线条简单、传统画墨色丰富),说出干笔、湿笔在画面中的视觉效果;
美术表现:能运用水墨工具(毛笔、墨、宣纸),用 “勾线 + 点染” 的基本方法表现至少 2 种家园风景元素(如房子和树),尝试用干笔、湿笔区分元素质感(如干笔勾树干、湿笔点树叶);
审美判断:能说出自己或同学水墨风景作品的优点(如 “他画的房子轮廓很清楚”“他用浓墨画的树叶很好看”),初步判断 “好看的水墨风景” 应具备的特点(如元素位置不拥挤、墨色有变化);
创意实践:能在水墨风景中加入个性化元素(如给房子画窗户花纹、给路边画小蝴蝶),创作 “我的家园小风景”,避免完全模仿教材步骤;
文化理解:知道水墨是中国传统绘画的重要形式,感受用传统水墨画家乡风景的趣味性,萌发对家乡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家园风景的核心元素(房子、树木、道路、植物),能说出不同场景(小区、乡村、校园)风景元素的差异(如乡村有农田、小区有高楼);
掌握水墨 “勾线 + 点染” 的基本方法,能用淡墨勾出风景元素轮廓,用浓淡墨点染表现质感(如树叶、路面)。
教学难点
控制毛笔的含墨量,区分干笔、湿笔的效果(如避免湿笔勾线时墨色晕开太多,干笔点染时墨色太淡看不清);
合理安排画面构图,将房子、树木、道路等元素有序组合,避免画面杂乱(如避免房子画得太大挡住树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我的家园风景册”,唤醒生活记忆
情境创设
教师提前收集学生提交的 “家园风景照片”(课前布置学生和家长一起拍 1 张家乡 / 小区 / 校园的风景照),制作成 “我的家园风景册” PPT,播放时搭配轻柔的古筝音乐,播放结束后拿出实物水墨工具(毛笔、墨汁、半生熟宣纸)放在讲台,引导学生观察:
“同学们,刚才我们看了大家拍的家园照片 —— 有小朋友拍了小区的滑梯,有小朋友拍了乡下奶奶家的小河,还有小朋友拍了学校的樱花树,这些都是我们身边‘独好的风景’!今天我们要用一种特别的工具画这些风景,大家看看讲台桌上的毛笔、墨汁,知道这是什么吗?对啦,是中国传统绘画用的水墨工具,今天我们就用它们画《风景独好》的家园!”
师生互动
师问 1:“谁能说说你拍的家园照片里,有哪些好看的东西呀?比如有没有高高的房子、绿绿的树?”(生答:“我拍了小区的大树,还有红色的滑梯!”“我拍了奶奶家的平房,旁边有小河!”)
师问 2:“大家再看看老师手里的毛笔,和我们平时用的水彩笔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摸一摸毛笔尖)对,毛笔的笔尖是软的,画出来的线条会有粗细变化;再看看墨汁,它只有黑色,但是我们可以让它变浓、变淡,就像变魔术一样!”
师总结:“我们的家园有各种各样的风景,而水墨工具能画出不一样的线条和墨色,一会儿我们就翻开教材,看看怎么用水墨把家园风景画出来!”
设计意图
通过 “学生照片 + 传统音乐” 的情境,唤醒学生对家园风景的生活记忆,快速聚焦 “家园风景” 主题;实物展示水墨工具,直观对比水彩笔与毛笔的差异,消除学生对传统工具的陌生感,同时激发 “用新工具创作” 的兴趣,为后续教材学习铺垫生活与工具认知。
新知探究:赏析教材内容,认识风景元素与水墨技法
教材观察:识别家园风景元素
教师打开教材第 12-13 页,展示 “家园里的风景” 实景图页,带领学生集体观察并分组讨论:
“现在请大家翻开教材第 12 页,和同桌一起看看这两页的风景图,思考:①这些风景是哪里的(小区、乡村、校园)?②每幅图里都有哪些我们认识的东西?”(给 2 分钟小组讨论时间)
师问 1:“第一组的同学来说说,教材第 12 页左上角的风景图,是小区、乡村还是校园呀?(引导学生看画面中的多层楼房和小广场)对,是小区!那这幅图里有哪些东西?”(生答:“有高楼、大树、小路!”“还有小广场上的椅子!”)
师问 2:“第二组的同学,教材第 13 页左下角的风景图,和小区风景比,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引导学生看画面中的平房、农田、小河)对,这是乡村风景,它有农田和小河,小区里很少有这些,对不对?”(生答:“对!乡村的房子是矮矮的!”“还有弯弯的小河!”)
师问 3:“大家再找一找,不管是小区、乡村还是校园风景,都有的东西是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对啦,不管哪里的家园风景,几乎都有房子、树木和道路,这些就是我们今天要画的‘核心元素’,就像搭积木的基础块一样!”
师引导:“现在请大家用手指在教材图上‘画’一画房子的形状 —— 小区的房子是方方的、高高的,乡村的房子是方方的、矮矮的,校园的教学楼有很多窗户,我们画的时候要把这些不一样画出来哦!”
教材赏析:认识水墨风景与技法
教师翻到教材第 14-15 页,展示水墨风景作品页,结合实物演示水墨技法: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 14 页,看看这两幅用水墨画的家园风景 —— 左边是小朋友画的《我的小区》,右边是画家爷爷画的《乡村小景》,大家觉得和我们平时画的水彩笔画比,有什么不一样?”
师问 1:“大家看教材第 14 页左边的儿童水墨画,画里的房子和树是用什么画的?(引导学生看画面中的黑色线条)对,是用毛笔勾的线,再用淡墨涂了颜色。你们觉得这幅画的线条和我们用水彩笔画的线条比,哪个更软一点?”(生答:“水墨的线条更软!”)
师问 2:“再看教材第 15 页右边的传统水墨画,画里的树干和树叶颜色一样吗?(引导学生看画面中树干的淡墨和树叶的浓墨)对,不一样!这是因为毛笔蘸的墨有多有少 —— 蘸墨多的是‘湿笔’,画出来颜色深、有点润;蘸墨少的是‘干笔’,画出来颜色浅、有点涩。现在老师给大家演示一下(用毛笔蘸少量墨画干笔线条,再蘸多量墨画湿笔线条,展示在宣纸上),大家看,是不是不一样?”(生答:“是!湿笔的线条更黑!”“干笔的线条有点‘毛毛的’!”)
师总结:“用水墨画风景,我们可以用‘勾线’(干笔或淡湿笔)画房子、树木的轮廓,用‘点染’(浓湿笔或干笔)画树叶、路面,就像教材里的作品一样,让画面有软乎乎的线条和不一样的墨色!”
设计意图
通过 “小组讨论 + 集体观察”,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教材中的实景图,明确家园风景的核心元素及差异,为后续创作积累 “画什么” 的素材;结合教材水墨作品与实物技法演示,让学生直观理解 “勾线、点染”“干笔、湿笔” 的概念,突破对传统水墨技法的认知难点,同时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为后续技法学习铺垫基础。
技法学习:结合教材步骤,掌握水墨表现方法
水墨勾线:教材步骤示范与互动练习
教师以教材第 16 页 “水墨风景分步画 — 勾线定形” 为例,在实物投影仪上同步示范(用半生熟宣纸、兼毫笔、淡墨),边画边讲解,同时引导学生动手练习:
“现在我们先学第一步‘勾线定形’,大家看教材第 16 页的步骤图:先画房子,再画树木,最后画道路。画房子的时候,要先画下面的墙(用淡墨勾一条横线,再勾两条竖线),再画上面的顶(三角形或长方形),就像教材图里那样,大家试试在自己的练习宣纸上画一个小房子!”
示范勾房子:“老师先画乡村的小平房 —— 淡墨蘸少一点(避免晕开),中锋握笔(笔杆垂直),先画左边的墙(竖线),再画右边的墙(竖线),下面连起来(横线),上面画三角形的顶,最后在墙上画一个小方块当门(对照教材图)。”
师问 1:“大家画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毛笔比水彩笔难控制?线条歪了没关系,我们可以慢慢画,谁愿意把自己画的房子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挑选 2-3 名学生展示,肯定优点:“你画的房子顶是长方形的,很特别!”“你画的门很小巧,很好看!”)
示范勾树木:“接下来画房子旁边的树,教材步骤图里说‘先画树干(竖线),再画树枝(斜线)’,老师用干笔勾树干(蘸墨少一点),让线条有点‘毛毛的’,像真的树皮;再用淡湿笔勾树枝(蘸墨多一点),线条润一点,大家也试试!”
师问 2:“大家画的树干是直的还是弯的?(生答:“我画的是直的!”“我画的是弯的,像奶奶家的歪脖子树!”)对,树木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弯的,就像教材图里的树,有的直有的弯,这样画面更生动!”
水墨点染:教材步骤拆解与互动调整
教师以教材第 16-17 页 “点染添色” 步骤为例,继续示范,同时引导学生调整墨色:
“勾完轮廓,我们进行第二步‘点染添色’,教材第 17 页说‘用浓墨点树叶,用淡墨染路面’。点树叶的时候,毛笔蘸浓墨(墨汁不加水),在树枝的旁边轻轻点几下,像小雨点一样;染路面的时候,毛笔蘸淡墨(墨汁加一点水),在道路的线条里轻轻涂一下,不要涂出线条外。”
示范点树叶:“老师用浓墨点圆形的树叶(在树枝周围点 5-6 个点),大家看教材图里的树叶,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条形,我们可以选自己喜欢的形状点!”
师问 1:“大家点的时候,有没有发现浓墨点下去会有点晕开?这是正常的,只要不要点太多就行,谁点的树叶很均匀,给大家看看?”(引导学生互相观察,学习优点)
示范染路面:“染路面的时候,淡墨要蘸少一点,用侧锋轻轻扫,就像教材图里那样,让路面有点灰色的感觉,不要涂得太黑,不然会和房子的线条混在一起。”
师问 2:“如果淡墨蘸太多,晕到路面外面了怎么办?(引导学生看教材 “小提示”:用干净的毛笔吸一下多余的墨)对,我们可以用干净的毛笔尖轻轻碰一下晕开的地方,吸掉多余的墨,大家试试!”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分步图进行 “慢动作示范”,降低水墨技法的操作难度;通过 “学生尝试 + 教师点评” 的互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毛笔与墨的特性,及时调整问题(如墨色太浓、线条歪);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调整形态(如弯树干、长方形房顶),避免机械模仿教材,为后续创意实践铺垫技法基础,同时培养美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自主创作 “我的家园水墨风景”
任务布置
教师展示教材第 17 页 “我的创意” 板块(学生作品中添加了小花、小鸟、门牌的示例),布置创作任务:
“现在请大家用刚才学的‘勾线 + 点染’方法,创作一幅‘我的家园水墨风景’。可以画你拍的照片里的风景,也可以画你最喜欢的家园角落,要包含至少 2 种元素(房子、树、道路选两种),还要像教材‘我的创意’里那样,加一个自己喜欢的小东西 —— 比如给房子画窗户花纹、给路边画小蝴蝶、给树上画小鸟,让你的风景更特别!创作时如果忘了步骤,可以看教材第 16-17 页,也可以问老师或同桌。”
师生互动指导
教师巡视学生创作,针对不同问题进行个性化指导,结合教材示例调整:
对勾线困难的学生:“你看教材第 16 页的房子勾线,是先画竖线再画横线,我们慢慢画,先画一条竖线,再画另一条,没关系,歪一点也好看!”
对墨色控制不好的学生:“你蘸的浓墨太多了,点树叶会晕开,像教材‘小提示’里说的,蘸墨后在砚台边刮一下,减少墨量,再试试!”
对创意不足的学生:“你画的小区风景里,除了房子和树,还可以像教材‘我的创意’那样,画一个小滑梯(用简单的曲线勾),或者画一个垃圾桶,都是小区里有的东西呀!”
对构图杂乱的学生:“你画的房子太大了,挡住了树,我们可以把房子画小一点,像教材第 14 页的儿童画那样,房子在左边,树在右边,这样都能看到了!”
设计意图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家园记忆创作,增强作品的情感联结;允许学生参考教材步骤与创意示例,降低创作压力,同时鼓励个性化添加,培养创意实践能力;巡视指导时聚焦 “技法问题 + 创意启发”,兼顾不同学情,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完成作品,体验水墨创作的乐趣。
作品展示与评价:“家园水墨展”,互动点评
作品展示
教师在教室前方布置 “家园水墨展” 板块(提前贴好浅灰色背景纸,写 “风景独好 —— 我们的家园水墨”),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贴在展板上,按 “小区风景”“乡村风景”“校园风景” 分类摆放。
师生互评
学生自评:“请大家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和旁边的同学说说:①你画的是哪里的风景?②你加了什么自己喜欢的东西?③你觉得自己画得最好的地方是哪里?”(给 1 分钟自评时间)
学生互评:“现在请大家当‘小评委’,在展板上找一幅你最喜欢的作品,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比如‘我喜欢这幅乡村风景,因为它画了小河,很像我奶奶家!’‘我喜欢这幅画的树叶,点得很均匀!’”(邀请 3-4 名学生分享)
教师点评:“老师看到大家的作品都很有心意 —— 有的同学画了带窗户花纹的小区房子,像教材‘我的创意’那样有想法;有的同学用干笔勾的树干很有树皮的感觉,技法掌握得很好;还有的同学把乡村的小河画成了弯弯的,很真实!比如 XX 同学的作品,画了校园的樱花树,还用淡墨点了‘花瓣’,特别有创意;XX 同学的作品,房子和树的位置很整齐,画面不杂乱,值得大家学习!”
师补充:“当然,有些同学的作品还有小进步空间,比如勾线的时候可以慢一点,让线条更流畅;点染的时候注意墨量,下次改进会更棒!”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类展示” 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家园风景的水墨表现,增强归属感;自评与互评结合,让学生学会表达创作思路与审美感受,培养审美判断能力;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结合教材示例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方向,帮助学生建立对水墨创作的信心。
课堂小结
知识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风景独好》,一起看了教材里的家园风景图和水墨作品,知道了家园风景有房子、树木、道路这些核心元素,还学会了用水墨‘勾线 + 点染’的方法画这些元素,大家都创作了自己的家园水墨风景,特别棒!”
素养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仅认识了水墨工具的用法,还学会了观察家园里的美,更用自己的想法给风景加了特别的元素,这些都是美术学习的重要能力,也是我们热爱家乡的表现!”
课后延伸:“课后大家可以和爸爸妈妈一起,再去观察家园里没画过的风景 —— 比如小区的滑梯、乡村的小桥、校园的操场,用今天学的水墨方法再画一幅;也可以看看家里的水墨画册,找找里面有没有和我们家园风景像的画!”
文化渗透:“最后老师要告诉大家,水墨是我们中国特有的绘画形式,很多画家都喜欢用水墨画祖国的风景。我们今天用水墨画自己的家园,就是在传承这种传统美术文化,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喜欢水墨,喜欢用它记录身边的美!”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