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我的伙伴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3课 我的伙伴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我的伙伴》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单元定位
《水墨游家园》是沪教版 2024 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的核心单元,聚焦 “水墨表现生活场景”,承接低年级 “色彩认知与简单造型”,为高年级 “复杂水墨创作” 奠定基础。《我的伙伴》作为单元第 2 课,是单元的核心实践课 —— 前有《家园一角》(水墨表现景物)铺垫水墨基础,后有《家园趣事》(水墨表现场景故事)拓展创作维度,本课承担 “从水墨景物过渡到水墨人物” 的关键角色,让学生通过表现身边伙伴,感受水墨在人物造型中的灵活运用。
教材内容解读
核心内容分为三板块:
感知板块:呈现 “家园伙伴” 情境图 —— 左侧是儿童水墨作品《和小明玩球》(用淡墨勾轮廓、浓墨点眼睛和头发,淡彩染衣服),右侧是生活照片(学生牵手、游戏的场景),配文 “伙伴是家园里最亲近的人,用毛笔把他们画下来吧”,建立 “生活伙伴” 与 “水墨表现” 的联结;
技法板块:分步展示水墨表现伙伴的基础技法 —— 第 3 页 “勾轮廓”(用中锋毛笔勾伙伴的头、身体、四肢,标注 “线条要流畅”),第 4 页 “点细节”(用浓墨点眼睛、鼻子、头发,用淡墨点衣服花纹),第 5 页 “染色彩”(用淡赭石染皮肤、淡花青染衣服,配文 “颜色要淡,慢慢染”);
创作板块:展示 3 幅学生优秀作品(《扎辫子的小红》《戴帽子的小刚》《一起跳绳》),标注作品亮点(“抓住了辫子的特点”“衣服花纹很有趣”“两个人的动作很像在跳绳”),并设计 “我的创作任务”:“画一个你熟悉的伙伴,画出他的样子和喜欢做的事”。
学情适配
小学二年级学生已具备 “识别伙伴外形特征(如发型、衣服)” 的观察能力,且对 “伙伴游戏、互动” 的生活场景熟悉,但水墨学习存在两个难点:1. 毛笔控笔能力弱,易出现线条断、抖;2. 对 “墨色浓淡” 概念模糊。因此教材内容设计遵循 “低难度、强趣味” 原则 —— 技法分步拆解,作品贴近生活,符合学生 “从具体到抽象、从模仿到创意” 的认知规律。
核心素养目标
(一)图像识读
1.能识别教材中水墨伙伴作品的关键元素(轮廓线条、墨色细节、淡彩装饰),说出 “这是用毛笔勾的轮廓”“这里用浓墨点了眼睛”;
2.能对比教材中不同伙伴作品的差异(如发型、衣服颜色),说出 “这个伙伴扎辫子,那个伙伴戴帽子”。
(二)美术表现
能使用毛笔、墨汁、淡彩等工具,按教材技法步骤,勾出伙伴的头、身体、四肢轮廓;
能尝试用浓墨点画伙伴的眼睛、头发,用淡彩染画衣服,表现伙伴的基本外形特征。
(三)审美判断
能说出自己喜欢的教材水墨伙伴作品及理由(如 “我喜欢《一起跳绳》,因为两个人的动作很有意思”);
能发现自己或同学作品中 “好看的地方”(如 “你的线条很流畅”“衣服的颜色很淡,很好看”)。
(四)创意实践
能结合生活观察,在作品中添加伙伴的特色元素(如戴眼镜、背书包),比教材范例多 1 个细节;
能简单画出伙伴的 1 个动作(如挥手、跑步),让作品有 “故事感”。
(五)文化理解
1.知道 “用毛笔、墨汁画画” 是中国传统水墨的基本方式,和平时用的彩笔不一样;
2.了解水墨 “勾、点、染” 的简单含义,知道这些方法能让伙伴画得更生动。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教材中水墨表现伙伴的 3 个基础技法:用中锋勾流畅的轮廓、用浓墨点细节、用淡彩染颜色;
2.能捕捉伙伴的 1-2 个外形特征(如发型、衣服颜色),并用水墨表现出来。
教学难点
控制毛笔线条的流畅度,避免轮廓线条断、抖;
区分墨色浓淡,用浓墨点细节、淡墨勾轮廓,不混淆;
简单表现伙伴的动态(如抬手、弯腰),不让身体 “歪歪扭扭”。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聊 “我的伙伴”,连水墨
(1)教材内容讲解
展示教材第 1-2 页 “家园伙伴” 情境图:左侧水墨作品《和小明玩球》中,伙伴戴着小帽子,身体前倾,手里好像拿着球;右侧生活照片里,两个学生在操场牵手跑、三个学生围坐玩积木。配文 “伙伴是家园里最亲近的人,用毛笔把他们画下来吧”。
(2)师生互动
师:“小朋友们,翻开教材第 1 页,看看左边这幅画 —— 画里有两个小朋友,他们在做什么呀?谁能指着画说说?”
生(举手):“他们好像在玩球!一个人伸手,一个人拿着球!”
师:“观察得真准!再看右边的照片(教材第 2 页),这些小朋友是怎么相处的呀?和你的伙伴平时一起做什么很像?”
生:“他们在牵手跑!我和小红也一起在操场跑!”“他们围坐玩积木!我和小刚一起玩拼图!”
师(拿起毛笔):“这些开心的伙伴,我们可以用‘毛笔和墨汁’画下来哦!就像教材里说的,把最亲近的伙伴画成水墨画,今天我们就来学《我的伙伴》!”
生(好奇触摸毛笔):“毛笔软软的!和彩笔不一样!”
师:“对呀,毛笔是画水墨的好工具,等会儿我们就用它画自己的伙伴!”
(3)设计意图
通过教材 “水墨作品 + 生活照片” 的对比,让学生关联 “生活中的伙伴” 与 “水墨表现”,降低 “水墨人物” 的陌生感;让学生触摸毛笔,直观感受工具特性,激发对水墨创作的兴趣,自然引入课题。
新知探究:学 “水墨技法”,画特征
(1)模块 1:勾轮廓 —— 画伙伴的 “样子”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3 页左侧是 “勾轮廓步骤图”:第一步画圆形的头(标注 “轻轻勾,像画皮球”),第二步画长方形的身体(标注 “身体比头大一点”),第三步画圆柱形的四肢(标注 “胳膊和腿要连在身体上”);右侧是学生练习作品(头圆、身体方、四肢连得很顺),配文 “线条要流畅,慢慢画”。
师生互动
师:“要画伙伴,首先要‘勾轮廓’—— 就是用毛笔把伙伴的头、身体、四肢画出来!看教材第 3 页的步骤图,第一步画什么呀?”
生(齐答):“画圆形的头!像皮球!”
师(示范):“拿起毛笔,手指轻轻捏笔杆(对照教材握笔图),笔尖蘸淡墨,慢慢画一个圆 —— 就像给伙伴戴了一顶‘圆帽子’!大家在练习纸上试试,画 2 个圆头!”
生(动手练习,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画圆歪,提示 “眼睛看着纸,慢慢转笔”)
师:“画完头,第二步画什么?看教材步骤图!”
生:“画长方形的身体!比头大一点!”
师:“对!身体要连在头下面,就像伙伴站得直直的!再画胳膊和腿,连在身体两边和下面 —— 看教材右侧的练习作品,胳膊是不是连在身体中间呀?”
生(对照教材修改):“是!我刚才把胳膊画在头上了,现在改过来!”
(2)模块 2:点细节 —— 画伙伴的 “特点”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4 页上方是 “点细节示意图”:在圆头上点 2 个小黑点当眼睛(标注 “浓墨,小一点”),点 1 个小弧线当嘴巴(标注 “淡墨,轻轻勾”),点几条短线当头发(标注 “浓墨,顺着头的形状画”);下方是 2 幅对比作品(一幅没点细节,一幅有点细节),配文 “点上细节,伙伴更像啦”。
师生互动
师:“光有轮廓还不够,要给伙伴‘点细节’!看教材第 4 页,我们先画眼睛 —— 用什么墨呀?”
生(看教材标注):“用浓墨!小一点!”
师(蘸浓墨示范):“笔尖蘸满浓墨,在头的中间点 2 个小黑点,不要太大,不然伙伴会变成‘大眼睛怪物’哦!”
生(笑,动手点眼睛):“我的伙伴眼睛小小的!”
师:“再看点头发 —— 教材里说‘顺着头的形状画’,比如扎辫子的伙伴,头发可以画成‘一条长线’;戴帽子的伙伴,头发只画一点点在帽子下面!大家想想自己的伙伴,头发是什么样的?”
生:“我的伙伴是短头发!我画几条短线!”“我的伙伴扎两个小辫子!我画两条长线!”
师(展示学生细节练习):“小明给伙伴点了小眼睛,还画了短头发,很像他的伙伴小刚!小红画了长辫子,一看就是她的好朋友丽丽!”
(3)模块 3:染颜色 —— 穿伙伴的 “花衣服”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5 页左侧是 “染颜色工具”(淡赭石、淡花青颜料,标注 “颜色要调淡,加很多水”),右侧是 “染颜色步骤”:第一步用淡赭石染皮肤(头和四肢,标注 “绕着轮廓染,不涂出边”),第二步用淡花青染衣服(身体部分,标注 “慢慢染,等第一遍干了再染第二遍”);下方是染完的作品,配文 “淡颜色让伙伴更漂亮”。
师生互动
师:“最后一步是‘染颜色’!看教材第 5 页的颜料,我们今天用‘淡赭石’染皮肤,‘淡花青’染衣服 —— 大家看老师调颜色(加水稀释),颜色要淡到‘能看到纸的颜色’,不然会像‘涂了油漆’哦!”
生(观察):“颜色淡淡的!像水一样!”
师(示范染皮肤):“用毛笔蘸淡赭石,在头和四肢的轮廓里轻轻涂 —— 绕着边涂,不要涂出外面,就像给伙伴‘穿薄衣服’!大家试试,染完皮肤等它干!”
生(动手染,教师提醒 “少蘸颜色,多涂几遍”):“我的伙伴皮肤染好啦!淡淡的!”
师:“接下来染衣服!看教材步骤,用淡花青染身体部分 —— 喜欢红色衣服的伙伴,也可以用淡曙红哦!染的时候要等皮肤干了再染,不然颜色会混在一起!”
生(选择颜色染衣服):“我给伙伴染蓝色衣服!他最喜欢蓝色!”
(4)设计意图
分 “勾、点、染” 三个模块,严格对照教材技法步骤,每一步都先 “读教材” 再 “学方法”,符合二年级学生 “模仿学习” 的特点;通过 “示范 - 练习 - 评价” 的互动,让学生逐步掌握技法,突破 “线条流畅、墨色区分” 的教学重点。
创意实践:画 “我的伙伴”,添故事
教材内容讲解
教材第 6-8 页展示 3 幅优秀作品:《扎辫子的小红》(头发是两条长线,衣服上有点状花纹)、《戴帽子的小刚》(戴圆形帽子,手里拿着小皮球)、《一起跳绳》(两个伙伴手拉手,身体倾斜),每幅作品旁都有 “亮点提示”;最后一页设计 “创作任务”:“1. 画你熟悉的伙伴;2. 画出他的发型或衣服特点;3. 画出他在做的一个动作”。
师生互动
师:“现在我们要画‘自己的伙伴’啦!看教材第 6-8 页的优秀作品,它们都有‘亮点’—— 有的画了辫子,有的画了帽子,有的画了动作!大家想想,你的伙伴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比如戴眼镜、背书包,或者喜欢跑步、画画?”
生(小组讨论):“我的伙伴戴眼镜!我要画眼镜!”“我的伙伴喜欢踢毽子!我要画他踢毽子的动作!”
师(布置任务):“按照教材的创作任务,我们分三步画:第一步勾出伙伴的轮廓(头、身体、四肢),第二步点细节(眼睛、头发、眼镜 / 帽子),第三步染颜色(皮肤和衣服)。如果想画伙伴的动作,比如跑步,就把胳膊画成‘抬起来’的样子,像教材《一起跳绳》里的身体倾斜一点!”
生(开始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生 1:“老师,我画的伙伴在挥手,胳膊这样对吗?”
师(对照教材动作图):“对呀!就像《一起跳绳》里的胳膊,再把身体稍微歪一点,更像在挥手!”
生 2:“我给伙伴画了书包,教材里没有,可以吗?”
师:“当然可以!这是你的创意,比教材里的作品更特别!”
师(创作完成后小组分享):“每组选 1 幅作品,说说‘画的是谁?有什么特点?在做什么?’,比如‘我画的是小红,她扎辫子,在挥手’!”
生(分享):“我画的是小刚,他戴眼镜,背书包,要去学校!”
设计意图
以教材优秀作品为范例,鼓励学生在 “模仿” 基础上添加个性化细节(如眼镜、书包),既巩固技法,又激发创意;小组分享让学生表达创作思路,增强成就感,突破 “表现伙伴动态” 的教学难点。
总结拓展:赏 “水墨伙伴”,延生活
师生互动
师:“今天我们用水墨画了自己的伙伴,大家还记得用了哪三个方法吗?”
生(齐答):“勾轮廓、点细节、染颜色!”
师:“大家看教材第 1 页的单元主题‘水墨游家园’,除了伙伴,家园里还有爸爸妈妈、爷爷奶奶 —— 他们也是我们的‘好伙伴’!回家后可以试试,用水墨画家里的‘伙伴’,明天带过来和同学分享,好不好?”
生:“好!我要画妈妈!妈妈扎马尾辫!”
师(展示学生优秀作品贴在 “水墨家园墙”):“这些漂亮的伙伴画,都是我们‘水墨家园’的一部分,以后我们还要画更多家园里的东西!”
设计意图
通过 “问答回顾” 梳理技法知识点,强化记忆;结合单元主题 “水墨游家园” 拓展创作范围,让学生从 “画同学伙伴” 延伸到 “画家人伙伴”,实现 “课堂学习 - 生活应用” 的衔接,培养持续的水墨创作兴趣。
课堂小结
1.知识回顾:本节课结合沪教版教材《我的伙伴》内容,学会了水墨表现伙伴的 3 个基础技法 —— 用淡墨勾流畅的轮廓(头、身体、四肢)、用浓墨点细节(眼睛、头发、特色装饰)、用淡彩染颜色(皮肤、衣服),知道了毛笔和墨汁是画水墨的专用工具;
2.能力提升:通过 “看教材学步骤、动手练技法、创意添细节”,大家能画出伙伴的基本外形,有的同学还画出了伙伴的动作(如挥手、踢毽子),有的添加了特色元素(如眼镜、书包),比教材范例更有创意;
3.情感收获:发现 “用水墨画伙伴” 很有趣,能把生活中亲近的伙伴画成作品,感受到水墨美术与生活的联系,喜欢上用毛笔创作;
4.后续延伸:鼓励学生课后用水墨画家里的 “伙伴”(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下节课开展 “我的家园伙伴” 作品展,继续丰富 “水墨家园” 的内容,感受水墨艺术的魅力。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