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畅游家园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第4课 畅游家园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畅游家园(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单元脉络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我住的地方”,单元核心概念为“家园是可游、可赏、可再创造的生活空间”。前两课《我的社区地图》《老房子新故事》已完成“观察—记录—讲述”的线性学习,本课《畅游家园》转向“体验—想象—表现”的螺旋上升,承担“综合·探索”学习领域的总结与迁移任务,为后续《未来家园》模型制作奠基。
二、学情分析
维度 已有经验 最近发展区 易陷误区
认知 能辨认社区功能分区,会用简单符号绘制平面图 对“游”的动线、情绪、节奏缺乏整体意识 把“家园”窄化为“小区”或“房子”
技能 掌握平涂、接色、拼贴等基础技法 需要整合多材料表现“空间穿透感” 颜色堆砌导致画面“花”“乱”
情感 爱说“我家楼下”“我常去”,但停留在口头 渴望把“熟悉”升级为“好玩”,愿意当“小导游” 因太熟悉反而“视而不见”
三、教学目标(2022版艺术课标对接)
1. 审美感知:能说出家园中3条以上视觉节奏(高低、疏密、曲直),并用“一眼一景”手机摄影法捕捉。
2. 艺术表现:能用“透明重叠+留白”技法完成一幅“畅游路线图”,体现“近大远小”与“遮挡关系”。
3. 创意实践:以小组为单位设计一条“2分钟微旅程”纸上游园,要求含“入口—惊喜点—互动点—出口”四要素,能解决“游客会迷路”的真实问题。
4. 文化理解:通过“老地名故事会”,知道家园名称至少1个历史来源,萌发“我为家园代言”的自豪感。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走动的家园”转化为“可视、可玩的艺术线路”。
难点:在平面中表现“时间的先后”与“空间的层次”,即“同一张画里看出游玩顺序”。
五、教学准备
教师:1.自制“可折叠游园册”范例(展开全长1.2米,正反两面);2.透明硫酸纸若干;3.三种规格贴纸圆点(直径1 cm、2 cm、3 cm)。
学生:1. A4照片3张(课前用家长手机拍摄“我最爱的角落”);2. 8开卡纸底板;3. 马克笔、蜡笔、旧报纸、剪刀、固体胶。
六、课时安排
2课时,每课时40分钟,连堂实施。
七、教学过程
时段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嵌入 设计意图
课前1天 发布“家园打卡单”:请家长周末陪同完成3次“停5秒深呼吸+拍照” 上传照片至班级“云画廊” 教师点赞并筛选“节奏典范” 用生活事件替代“预习”一词,降低任务感
①5’ 情境导入 教师打开“折叠游园册”,快速翻折,配合口令:“入口—小桥—秘密花园—大风车—出口” 学生齐喊“停”决定想看哪一页 教师追问“你为什么想停这里?” 用“悬念—选择—追问”三件套激活注意
②8’ 问题探究1 提问①:“游园册为什么能让我们像真的在走?”
解答:因为作者把“动线”变成“折线”,每折一次=向前一步;视觉符号重复出现(如蓝底白花),形成“节奏脚印”。 学生用2 cm贴纸圆点在教师范例上标出“脚印”位置,再数“共几步” 正确标出6枚以上为达标 把抽象“动线”物化为“脚印”,降低理解门槛
③10’ 技法示范 示范“透明重叠”三步法:
Step1 选主体建筑(照片打印)
Step2 硫酸纸描轮廓并裁空
Step3 错位叠放,用马克笔在留白处加“前景人物” 学生跟做1/4张A4小稿,要求“前中后”三层 教师举高3份对比:谁的最有“穿透感”? 用“小稿—对比—再修正”微循环,避免一次成稿的挫败
④7’ 问题探究2 提问②:“同一条路线,怎样让两个人画出不同感觉?”
分析:情绪决定色调;记忆决定细节夸张度。提供句式:“当我____时,那里的颜色像____。” 学生两人一组互说10秒,再互换关键词(如“开心—柠檬黄”) 教师板书生成“情绪—色彩”词云 用“句式+互换”强制迁移,避免“我只会说漂亮”
⑤15’ 创作实践 发布任务单:完成“畅游路线图”
要求:
1. 路线≥4个节点
2. 用“近大远小”画2处
3. 用“透明重叠”1处
4. 留1处空白给“游客签名” 学生A3卡纸横向创作,教师巡回提供“三米一停”远观提醒 用“红绿灯”即时贴:绿=继续;黄=需调整;红=暂停求助 把“留白”设为硬性要求,解决“画满才好看”误区
⑥3’ 中段收纳 播放“10秒收拾魔法”:马克笔回巢—剪刀睡觉—垃圾入袋 学生边念口诀边行动 完成即得“速度星” 连堂课必备“快速复位”,保障第二课时空间
⑦5’ 情境升级 教师出示“游客求助信”:“我带着孩子,只有2分钟,又怕迷路,能设计一条‘微旅程’吗?” 学生快速浏览信,圈出关键词“2分钟”“带孩子”“不迷路” 教师提炼设计三原则:短、趣、安全 用“真实来信”替代虚拟任务,增强责任感
⑧10’ 小组共创 分组(4人),角色分工:导游1、路线师1、色彩师1、故事官1 在1.2米长条卡纸上先贴“地标印章”(教师提前刻好9枚),再用蜡笔连线 要求:线不能交叉;必须出现“回头路”示意(用虚线) 角色制让“社恐”学生也能认领任务;强制“回头路”模拟真实游园
⑨8’ 评价与迭代 组间“2分钟微旅程”试玩:另一组用手指走一遍,计时并记录“疑问卡” 原组收到疑问卡后,3分钟快速修改 疑问卡示例:“风车太高,孩子够不着怎么办?”→加“台阶”符号 用“试玩—疑问—迭代”游戏化机制,替代传统“讲评”
⑩5’ 展示与发布 将长条路线图悬挂成“空中走廊”,学生持“点赞贴”投票:最想去哪一组? 得票最高组颁发“金脚印”徽章,教师邀请设计者大声喊出“我的家园欢迎你!” 徽章背面提前写好“文明游览提示”,实现课程思政无痕渗透 用“喊口号”仪式把课堂情绪推向最高潮
课后延伸 家庭作业:“今晚带家人重走你的2分钟微旅程,请他们在留白处签名+写时间” 次日回收,教师用红笔在签名旁画“小太阳” 完成率≥90%即启动“校园微旅程地图”众筹项目 把课堂成果反向植入真实生活,形成“学习—应用—再创造”闭环
八、关键问题链与详细解答
问题1:为什么“透明重叠”能表现空间层次?
解答思路:
① 视觉经验:隔着玻璃窗看外面的雨,近处雨滴大且清晰,远处景物被雨幕“洗”淡。
② 美术语言:硫酸纸=“雨幕”,降低下层色彩纯度;留白=“光斑”,提示前景。
③ 操作要点:重叠面积不超过整体1/3,避免“糊”;边缘用深色勾线,强化“前后”。
问题2:怎样判断“节奏”好不好?
三步自检:
Step1 眯眼测试:画面是否出现“黑白团”?若团块分布均匀→节奏稳。
Step2 手指测试:用指节在画面上“敲”,看是否“一紧一松”交替。
Step3 故事测试:能否用“哒—哒—哒哒”拟声词读出画面?能读出即节奏成立。
问题3:游客说“还是找不到路”怎么办?
解决策略:
① 加“嗅觉地标”:画一块“桂花”符号,提示“闻到香味就右转”。
② 加“声音地标”:在节点画“叮咚”音符,提示“听到风铃声即到”。
③ 加“触觉地标”:用砂纸剪小条贴在“鹅卵石路面”区域,让游客脚底感知。
多感官通道弥补纯视觉导向的不足,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九、知识与技能图谱
一级分支 二级节点 三级抓手 课堂显性活动
空间 近大远小 用手势“推远” 画前景树>背景房
时间 动线节奏 贴纸脚印 数步数
色彩 情绪对照 词云 互换关键词
材料 透明重叠 硫酸纸+留白 小稿穿透
文化 老地名 故事会 徽章口号
十、差异化任务设计
层级 任务 支持工具 成功指标
基础 完成4节点路线+1处重叠 教师提供印章 游客能走完
提高 加入“嗅觉/声音”地标 砂纸、音符贴纸 疑问卡≤1张
拓展 设计夜游版,用荧光笔 紫外线小灯 灯关后仍可见
十一、评价方案(过程性60%+结果性40%)
1. 过程性:
① 节奏脚印正确数(10%)
② 透明重叠小稿自评表(10%)
③ 小组试玩计时与疑问卡(20%)
④ 10秒收拾魔法完成度(10%)
⑤ 家庭签名回收率(10%)
2. 结果性:
① 最终路线图符合4项硬指标(20%)
② 口头推介“金句”感染力(10%)
③ 文明提示徽章内容(10%)
十二、板书设计(生成式)
左侧:实时贴“脚印”+“情绪—色彩”词云(可移动)
右侧:三步技法“选—描—叠”流程图
中间:以虚线折线形式呈现“入口→出口”主路径,随课堂推进逐步补全,最终形成“板书即作品”的展示效应。
十三、教学反思(课后补记)
1. “疑问卡”机制比传统“互评”更聚焦,学生乐于接受,但需控制疑问数量≤2条,避免信息过载。
2. 硫酸纸易被马克笔戳破,下次垫一张硬卡模板。
3. 家庭签名环节出现“家长只签名不留时间”现象,可追加“请写下到达该点的真实时间,精确到分”指令,既练时间观念,又为后续数学统计留数据。
十四、附录:学生作品范例描述(文字版)
作品名:《桂香拐个弯》
作者:三(2)班 陈可
描述:画面从右下“小区铁门”开始,用近大远小画了一棵“比我人还高”的桂花树;树后用硫酸纸描出滑梯轮廓,透叠后滑梯变成“淡黄影子”;左上角留一块白,爸爸签名“17:10”,妈妈写“真香”。路线用蜡笔虚线表示“回头路”,并在桂花树旁画“ ”音符,提示“听到广场舞音乐就快到”。试玩组疑问:“晚上黑,看不到黄色影子怎么办?”作者迭代:用荧光笔在滑梯边缘加一圈绿光,并写“夜游版请自带小手电”。
十五、参考文献
[1]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上海市小学美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2版)[S].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2.
[2] 沪教版《美术》三年级上册编写组. 美术 三年级上册[M].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24.
[3] 教育部. 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S].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2.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