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让图像说话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3课 让图像说话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让图像说话(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一、教材定位与单元脉络
本课位于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图像与叙事”,承接前两课《线条讲故事》《色彩有情绪》,为后续《连环画创作》奠基。教材核心概念:图像具有“叙事潜能”,学生通过观察、想象、重组,让静态画面“开口说话”。2024 版新教材新增“图像符号表”与“叙事四件套”两大支架,降低概念抽象度,契合三年级“具体运算期”认知特点。
二、学情分析
维度 典型表现 教学应对
认知 能识别单幅画面中的“谁、在哪里”,但容易忽略“为什么、接下来” 提供“叙事四件套”卡片,强制补全因果
技能 线条控制不稳,人物动态符号化(火柴人) 用“动态影子描红”先塑形,再脱稿
情感 热衷表达,却羞于当众讲述 采用“小组接龙叙事”,降低个体压力
生活经验 日均接触 30+ 张网络梗图,能秒懂“表情包” 把“表情包”转化为“图像符号表”,正向迁移
三、教学目标(2022 艺术课标对接)
1. 知识与理解:说出图像叙事的三要素“角色—场景—冲突”,并能从教材范例中指认。
2. 技能与方法:运用“图像符号表”中的 8 种表情符号、6 种动态箭头,对给定单幅图进行“再叙事”,生成不少于 4 句的连贯故事。
3. 情感与价值:体会“不同视角,故事不同”,尊重他人叙事权,乐于倾听与修正。
4. 学习策略:掌握“看—想—说—改”四步循环,形成初步的视觉思维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图像“说出”因果链(而不仅是“发生了什么”)。
难点:把“因果”用视觉方式(符号、构图、色彩)呈现,而非纯文字注释。
五、教学准备
教师:
1. 空白“叙事四件套”磁贴 30 套
2. 8 色“情绪色条”即时贴
3. 评价印章“故事虫”“逻辑链”“金耳朵”三枚
学生:
1. 剪刀、固体胶、A4 打印纸 2 张
2. 铅笔、蜡笔(限 6 色,防干扰)
3. 自备“最喜欢的表情包”打印稿 1 张(课前收集,教师预审)
六、课时安排
1 课时(40 分钟)
环节 时间 学生关键行为 教师嵌入式评价
情境导入 5’ 表情包快问快答 观察谁用“图像”而非文字解释
观察探究 8’ 教材范例“找冲突” 随机抽 3 名学生贴磁贴
技法支架 7’ 临摹“动态箭头” 行走巡视,给“线条流畅”盖章
创作实践 15’ 个人“再叙事”+小组接龙 用“故事虫”章记录生成句数
展评迁移 5’ 互换故事,用“金耳朵”反馈 统计“逻辑链”章获得率
七、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表情包快闪(5’)
教师投影依次闪现 4 张三年级常见表情包“无语、震惊、点赞、裂开”,每张停留 2 秒。
提问①:哪一张让你立刻想到“故事”?
学生 A:第 2 张“震惊”,因为好像“发生了什么大事”。
教师追问:如果只能改一条“眉毛”,你能让“震惊”变成“窃喜”吗?
学生 B 上台用白板笔微调——眉毛尾部上扬 30°。
教师小结:一条线就能改变“台词”,图像真的会说话!(板书课题)
(二)观察探究:教材范例“找冲突”(8’)
1. 学生翻到教材第 28 页《谁打碎了花瓶?》
2. 教师示范“叙事四件套”磁贴:
要素 磁贴颜色 范例指认
角色 红 小猫、男孩
场景 绿 客厅,傍晚
冲突 黄 花瓶碎 vs 猫爪湿
解决 蓝 (空缺)
3. 提问②:为什么教材把“解决”留白?
学生 C:让我们猜。
教师分析:留白=邀请读者合奏,图像把“说话权”交给我们。
4. 小组任务:用 30 秒把“解决”蓝贴补在画面任何位置,允许“脑洞”。
结果统计:
方案 组数 典型理由
男孩原谅猫 5 拥抱动作
猫自己修补 3 用胶带(学生生活经验)
花瓶复活 2 魔法星星(幻想)
教师板书:同一幅图,说话方式 N 种,关键在“逻辑自洽”。
(三)技法支架:图像符号表(7’)
1. 发放“图像符号表”A4 单,左侧 8 种表情,右侧 6 种动态箭头。
2. 教师示范“动态箭头”三步临摹:
① 定点:肩、肘、膝三关节画“小圆”
② 连线:圆之间用“弹簧线”
③ 加箭头:指示下一步动向
3. 学生跟画,教师强调:箭头=“接下来”,让时间流动。
4. 即时检测:
提问③:如果让“男孩”走出画面,箭头应指向哪?
学生 D:边框外。
教师追问:边框外=故事结束还是故事继续?
学生 E:继续,可能到另一个空间。
教师总结:箭头方向=叙事节奏,图像用“空间”说“时间”。
(四)创作实践:让图像说话(15’)
1. 个人任务(10’):
① 选取课前自备表情包,剪下头像,贴于 A4 左区
② 用“图像符号表”补全“角色—场景—冲突—解决”
③ 必须用到:1 种表情符号+1 种动态箭头+1 处情绪色条
④ 生成 4 句故事,写在右区对话框(教师提供空白对话框 3 枚)
2. 小组接龙(5’):
① 组内顺时针交换作品,每人追加 1 句“然后……”
② 追加内容必须与前句因果相扣,用“逻辑链”章做凭证
③ 最终每幅作品故事≥7 句,教师随机抽 2 组口述展示
嵌入式评价:
维度 印章 获得标准
故事句数 故事虫 ≥4 句个人原创
逻辑因果 逻辑链 能用“因为…所以…”复述
倾听回应 金耳朵 接龙时复述前伙伴末句
(五)展评迁移:故事盲盒(5’)
1. 教师收齐作品,装入“故事盲盒”,随机抽出 1 幅,仅展示图像区,遮挡文字。
2. 全班“看图猜台词”,每人说 1 句,教师即时用便利贴记录关键词。
3. 对比原作,统计“重合率”:
重合率 组数 教师简评
≥50% 3 图像符号高共识
30~50% 4 多元解读,合理
≤30% 1 图像信息待加强
4. 迁移提问:
提问④:怎样让“别人说的”更接近“我想说的”?
学生 F:把表情画得更夸张。
学生 G:把箭头加粗。
教师归纳:图像说话要“清晰、聚焦、一致”,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色彩如何助攻叙事”。
八、作业与延伸
类型 内容 完成时间 家长签字
即时作业 把课堂接龙故事重新誊写,用红笔圈出“因果词” 当晚
拓展作业 拍摄家中 1 张“影子”照片,打印贴于作业单,用 2 句图像叙事说明“影子在做什么” 2 天
预习作业 阅读教材第 30 页《颜色会吵架》,划出 3 个你认为“最吵”的颜色 课前
九、评价设计
1. 过程性:印章即时反馈,学生每获得 3 枚同一类型章,可兑换“小画家积分”1 分,计入学期总评。
2. 结果性:
等级 描述 画像
A 能用图像符号完整表达因果,故事≥7 句,倾听回应准确 逻辑链+金耳朵双章≥4
B 图像符号基本正确,故事 5~6 句,偶尔需语言补充 故事虫≥3,逻辑链≥2
C 图像与故事脱节,需大量文字说明 仅故事虫≥2
3. 自评与互评:
课后发放“让图像说话”反思单,学生勾选:
□ 我学会了用箭头表示时间
□ 我学会了用表情符号减少文字
□ 我下次想尝试让“边框”说话
互评要求:用 1 句话写出“我最想借用的创意”。
十、板书设计(区域式)
```
左上角:课题——让图像说话
右上角:叙事四件套(红绿黄蓝磁贴)
中间:图像符号表缩略图(简笔画)
下方:学生即兴生成的“高频因果词”——因为、所以、可是、没想到、原来
```
十一、教学反思(课后补记)
1. 表情包导入有效,但需提前预审,防止“裂开”等负面含义扩大。
2. 动态箭头临摹时,部分学生把“弹簧线”画成“毛线团”,下次提供“关节点”模板。
3. 故事盲盒环节出现“过度解读”,可引入“作者现身”2 分钟,让创作者亲自澄清,培养尊重原创意识。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