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4课 海报有创意 教学设计

资源下载
  1. 二一教育资源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美术三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 第4课 海报有创意 教学设计

资源简介

2025-2026学年沪教版(2024)小学美术三年级上册
《海报有创意》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认知基础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生活中的海报认知经验,能识别校园运动会海报、超市促销海报、节日装饰海报等常见类型,对 “海报上有图片和字” 有直观印象;此前通过《视觉的震撼》一课,已掌握 “色彩对比、造型夸张、构图饱满” 三种视觉表现手法,能用水彩笔、油画棒完成基础图像创作,为本次 “海报元素整合” 奠定技能基础,但尚未系统认识海报的 “主题、图像、文字” 三大核心要素及相互关联。
能力特点
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能快速捕捉海报中 “鲜艳的图像”“大尺寸的字”,但难以主动关联 “图像和文字都是为主题服务”;动手实践中,擅长独立绘制图像或书写文字,却缺乏 “图像与文字搭配排版” 的意识,易出现 “图像太大遮挡文字”“文字太小看不清”“元素杂乱无主题” 的问题;创意表达上,能模仿教材示例,但将 “个人想法转化为海报主题” 的能力较弱,需教师引导明确创作方向。
学习特点
三年级学生对 “与自身生活相关的主题”(如班级联欢会、校园读书日、节日庆祝)兴趣浓厚,喜欢小组讨论、实物观察、动手尝试的互动式学习;注意力集中时间约 20-25 分钟,对抽象的 “排版原则” 易产生畏难情绪,需通过 “生活案例→教材示例→动手体验” 的递进式活动,将抽象概念转化为具象操作,同时需教师及时给予个性化指导,避免因 “不知如何搭配” 失去创作兴趣。
核心素养目标
图像识读:能识别教材中不同主题海报(校园活动、节日、公益)的核心要素(主题、图像、文字),说出 “图像帮我们看明白内容,文字告诉我们关键信息” 的作用,初步区分 “主题突出” 与 “主题模糊” 的海报差异;
美术表现:能围绕 1 个具体主题(如 “班级联欢会”“校园读书日”),运用 “图像 + 文字” 的形式,结合至少 1 种视觉手法(色彩对比 / 造型夸张),创作 1 幅简易主题海报,做到图像与文字不重叠、关键信息清晰;
审美判断:能说出自己或同学海报作品中 “主题是否明确”“图像和文字是否帮我们理解主题”,初步判断 “好的海报” 应具备 “主题清楚、图像好看、文字好认” 的特点;
创意实践:能在海报中加入个性化设计(如给图像加装饰花纹、给文字画边框),避免完全模仿教材示例,让海报体现个人想法;
文化理解:知道海报在生活中的用途(如传递活动信息、提醒注意事项、宣传美好事物),感受 “图像 + 文字” 组合传递信息的高效性,理解海报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认识海报的三大核心要素:①主题(海报要告诉大家的核心内容,如 “校园读书日”“元旦联欢会”)、②图像(围绕主题画的画,帮助理解内容)、③文字(围绕主题写的字,告诉大家关键信息,如时间、地点、活动内容);
能围绕 1 个主题,用 “图像 + 文字” 的形式完成简易海报创作,做到主题明确、元素不杂乱。
教学难点
理解 “图像与文字的协调搭配”(如图像放在海报上方或左侧,文字放在下方或右侧,避免重叠;文字大小比图像小,关键信息字大一点);
避免创作中 “主题模糊”(如只画好看的图像,不写主题文字)或 “元素杂乱”(如同时画多个不相关的图像,没有围绕一个主题),让海报真正起到 “传递信息” 的作用。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寻找生活中的海报”,激发兴趣
情境创设
教师提前准备两类材料:①生活中的实物海报(校园运动会海报、超市 “六一” 促销海报、社区 “垃圾分类” 公益海报)、②教材第 28 页 “常见海报示例” PPT,先展示实物海报让学生传阅,再切换到教材 PPT,引导观察:
“同学们,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生活里常见的海报,大家可以传着看看 —— 有咱们学校运动会的海报、超市买玩具的海报,还有提醒大家垃圾分类的海报。现在再看教材第 28 页,这里也有很多海报,大家仔细找一找,这些海报上都有什么?它们想告诉我们什么事情?”
师生互动
师问 1:“谁先说说,你手里的运动会海报上,有画出来的东西吗?(生答:“有跑步的小朋友!”“有奖杯!”)这些画是随便画的吗?和运动会有关系吗?”(生答:“有关系!跑步、奖杯都是运动会的东西!”)
师问 2:“大家再看教材第 28 页左上角的‘校园读书日’海报(引导学生翻书),上面除了画的书,还有什么?(生答:“有‘校园读书日’这几个字!”“还有‘10 月 26 日’!”)这些字告诉我们什么信息呀?”(生答:“告诉我们是读书日的活动!”“告诉我们活动在 10 月 26 日!”)
师问 3:“不管是生活里的海报,还是教材里的海报,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 —— 想告诉大家一件事,这件事就是海报的‘主题’。谁能猜猜教材第 28 页右下角的‘元旦联欢会’海报,它的主题是什么?”(生答:“主题是元旦联欢会!”)
师总结:“像这样‘有主题、有图像、有文字’,能告诉大家信息的画面,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创意海报’!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海报有创意》,学习怎么设计属于我们自己的海报!”
设计意图
通过 “实物传阅 + 教材示例” 的双重刺激,让学生直观感受海报的生活属性,快速建立 “海报与生活” 的关联;师问生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海报的 “图像” 与 “文字”,初步感知 “主题” 的存在,避免抽象概念灌输,同时激发 “想自己设计海报” 的兴趣,为后续新知探究铺垫基础。
新知探究:赏析教材作品,认识海报要素与设计原则
教材赏析 1:找海报的 “核心要素”—— 主题、图像、文字
教师翻到教材第 29 页 “海报要素分解图”(以 “校园义卖” 海报为例,用不同颜色框标注主题、图像、文字),带领学生逐要素分析:
“现在请大家翻到教材第 29 页,看看这张‘校园义卖’海报 —— 老师用不同颜色的框把它分成了三部分,我们一起来找一找每一部分是什么。”
师问 1:“红色框里写着‘校园义卖 帮助小动物’,这部分告诉我们海报的核心事情,它是什么要素呀?(引导学生回忆导入环节的‘主题’)对啦,这是‘主题’!主题就像海报的‘大脑’,告诉大家海报要讲什么事,所以主题文字要大一点、清楚一点,大家看教材里的主题字,是不是比其他字大?”(生答:“是!一眼就能看到!”)
师问 2:“蓝色框里画了什么?(生答:“画了小朋友在卖东西!”“画了小猫小狗!”)这些画都是围绕‘校园义卖帮助小动物’这个主题画的,它们是什么要素呢?(生答:“是图像!”)对,‘图像’就像海报的‘眼睛’,能让大家一眼看明白主题相关的内容,教材里的图像是不是和主题有关系,没有画不相关的东西?”(生答:“没有!没画跑步、没画书!”)
师问 3:“绿色框里写着‘时间:周六上午 地点:操场’,这些字告诉我们义卖的具体信息,它们也是‘文字’要素。大家看,教材里的文字分两种 —— 主题文字(大)和信息文字(小一点),这样是不是既能看清主题,又能知道细节?”(生答:“是!不会混在一起!”)
师互动:“现在请大家和同桌一起,在教材第 29 页再找一张海报,互相说说它的主题、图像、文字分别是什么,说完举手告诉老师!”(学生互动后,邀请 2-3 组分享,集体确认要素)
教材赏析 2:学海报的 “搭配原则”—— 不重叠、分主次
教师翻到教材第 30 页 “海报搭配对比图”(左侧为 “好的搭配”:图像在左、文字在右,不重叠;右侧为 “不好的搭配”:图像遮挡文字、文字太小),引导学生对比观察:
“请大家翻到教材第 30 页,这里有两张海报,一张是‘好的搭配’,一张是‘不好的搭配’,大家仔细比一比,哪一张更能让我们看明白信息?为什么?”
师问 1:“左边‘好的搭配’海报,图像和文字有没有叠在一起?(生答:“没有!图像在左边,文字在右边!”)这样我们能不能同时看清图像和文字?”(生答:“能!不会挡住!”)
师问 2:“右边‘不好的搭配’海报,图像把文字挡住了一部分,我们还能看清文字写的是什么吗?(生答:“看不清!”)还有它的文字特别小,要凑很近才能看见,这样方便大家看吗?”(生答:“不方便!”)
师讲解:“所以海报搭配要记住两个原则:①图像和文字不重叠,我们可以像教材左边那样,把图像放左边 / 上面,文字放右边 / 下面;②文字分主次,主题文字大一点、放在显眼的位置(比如海报上方中间),信息文字小一点、放在主题旁边或下方,这样大家一眼就能先看到主题,再看细节!”
设计意图
通过 “教材要素分解图 + 对比图”,将抽象的 “海报要素” 与 “搭配原则” 转化为学生可观察、可描述的具象内容;分两次赏析逐步拆解核心知识,符合三年级学生 “从部分到整体” 的认知规律;小组互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建构,避免教师单向灌输,同时培养图像识读能力,为后续技法学习铺垫 “海报怎么设计才合理” 的思路。
技法学习:结合教材步骤,掌握海报创作方法
技法示范 1:确定主题 —— 从生活中找灵感
教师以教材第 30 页 “主题灵感表”(含 “校园活动:读书日、运动会”“节日:元旦、六一”“公益:垃圾分类、爱护花草”)为例,引导学生确定创作主题:
“要设计海报,第一步先确定主题 —— 主题不能随便想,要选我们熟悉、能画出来的事情。大家看教材第 30 页的‘主题灵感表’,里面有校园活动、节日、公益三类主题,我们可以从这里找灵感,也可以选自己生活里的事,比如‘班级联欢会’‘我的生日会’‘帮妈妈卖旧玩具’。”
师问 1:“谁想说说你想选什么主题?为什么选这个主题?(生答:“我想选班级联欢会,因为我们马上要开了!”“我想选爱护小鸟,因为我喜欢小鸟!”)”
师引导:“选好主题后,我们要把主题文字想清楚,比如‘班级元旦联欢会’‘爱护小鸟 不掏鸟窝’,主题文字要简单好记,不要太长,就像教材里的‘校园读书日’,只有 5 个字,大家一下子就能记住!”
学生实践:“现在请大家在练习本上写下自己的海报主题,写好后和同桌说说,你的主题想告诉大家什么事?”(巡视指导,纠正 “主题太长”“主题模糊” 的问题,如将 “我想和大家一起在周六去公园玩” 改为 “周六公园游玩”)
技法示范 2:设计图像 —— 围绕主题画元素
教师以教材第 31 页 “主题与图像对应示例”(“读书日” 对应图像:书、小朋友看书;“垃圾分类” 对应图像:垃圾桶、分类标志)为例,在黑板上示范画图像:
“确定主题后,第二步画图像 —— 图像必须围绕主题,不能画不相关的东西。比如教材里‘读书日’的主题,对应的图像是书和小朋友看书,没有画汽车、飞机,因为这些和读书没关系。”
示范画 “班级联欢会” 图像:“老师选‘班级联欢会’主题,对应的图像可以画什么呢?(生答:“画气球!”“画小朋友唱歌!”“画蛋糕!”)对,我们可以画 3-4 个简单的元素,不要画太多,不然会乱 —— 先画一个大大的气球(用造型夸张手法,比现实大),再画两个小朋友拉手跳舞,最后画一个小蛋糕,这些都和联欢会有关系!”
师问 1:“如果你选‘爱护小鸟’主题,对应的图像可以画什么?(生答:“画小鸟在树上!”“画小朋友给小鸟喂米!”)这些图像和主题有关系吗?会不会画不相关的小鱼、小狗?”(生答:“不会!小鱼和爱护小鸟没关系!”)
学生实践:“现在请大家在主题旁边,简单画 2-3 个围绕主题的图像草图,画得不用太仔细,能看明白是什么就行!”(巡视指导,纠正 “图像与主题无关” 的问题,如将 “爱护小鸟” 主题下的 “小鱼” 改为 “鸟窝”)
技法示范 3:添加文字 —— 分主次、不重叠
教师以教材第 31 页 “海报文字排版示例”(“主题文字:班级联欢会(大,放上方中间);信息文字:时间:12 月 30 日 地点:教室(小,放下方)”)为例,示范文字添加:
“第三步加文字,要分主次 —— 主题文字大一点,放在海报显眼的位置(比如上方中间、左上角);信息文字小一点,放在不遮挡图像的地方。大家看教材里的示例,主题文字‘班级联欢会’很大,信息文字很小,还放在了下方,没有挡住上面的图像。”
示范写文字:“先写主题文字‘班级联欢会’,用彩色笔写,字要大,占海报上方中间的位置;再写信息文字‘时间:12 月 30 日 地点:教室’,用黑色笔写,字比主题小一半,放在海报下方空白处,不要挡住气球和小朋友的图像 —— 大家看,这样文字和图像不重叠,主次也清楚!”
师问 1:“如果你的主题是‘周六公园游玩’,信息文字可以写什么?(生答:“时间:周六上午 地点:人民公园”“和爸爸妈妈一起去!”)这些信息文字要写在哪里?会不会挡住你画的公园图像?”(生答:“写在图像下面!不会挡住!”)
学生实践:“现在请大家在草图上,用简单的字标注出主题文字和信息文字的位置,主题字标‘大’,信息字标‘小’!”(巡视指导,纠正 “文字重叠图像”“信息文字比主题大” 的问题)
设计意图
结合教材 “主题灵感表→图像对应示例→文字排版示例” 的分步指导,将海报创作拆解为 “确定主题→设计图像→添加文字” 三个简单步骤,降低实践难度;每个步骤都包含 “教师示范 + 学生小实践”,让学生边学边练,及时巩固;师问生答引导学生主动思考 “自己的主题该怎么设计”,避免机械模仿教材,为后续完整创作铺垫清晰思路,培养美术表现能力。
创意实践:“我的主题海报”,自主创作
任务布置
教师展示教材第 32 页 “创意海报优秀示例”(含 “班级读书角”“六一义卖”“爱护小草” 主题,均体现 “要素齐全、搭配合理、有个性化装饰”),布置创作任务:
“现在请大家拿出美术本,开始创作‘我的主题海报’!记住三个步骤:①先确定主题,写在美术本上方,主题文字要大、清楚;②再围绕主题画 2-3 个图像,用之前学的色彩对比或造型夸张手法,让图像好看;③最后加信息文字,放在不遮挡图像的地方,信息文字比主题小。还要加一个自己的小创意 —— 比如给图像画花纹边框、给主题文字加小装饰(星星、小太阳),就像教材第 32 页的优秀示例那样,让海报更特别!创作时忘了步骤,可以看教材第 30-31 页,也可以问老师或同桌。”
师生互动指导
教师巡视学生创作,针对不同问题结合教材示例调整:
对主题模糊的学生:“你画了很多气球和蛋糕,但没写主题文字,大家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哦!看教材第 30 页的示例,先写主题‘我的生日会’,再画图像,这样大家一眼就知道主题了!”
对图像与主题无关的学生:“你选的主题是‘校园读书日’,但画了汽车和飞机,这些和读书没关系呀!看教材第 31 页的对应示例,读书日要画书、小朋友看书,我们把汽车换成书,好不好?”
对文字重叠图像的学生:“你的主题文字挡住了画的小鸟,大家看不清小鸟了!看教材第 31 页的排版示例,把文字移到图像下面,这样既看清图像,又看清文字,试试调整一下位置!”
对缺乏创意的学生:“你的海报要素很全,但可以像教材第 32 页的示例那样,给主题文字加个星星边框,给图像涂对比色(红气球配绿叶子),这样会更好看!”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选择主题并完成完整创作,尊重个性化表达;创作中结合教材示例与教师针对性指导,既解决 “主题模糊、元素杂乱、文字重叠” 的难点,又鼓励创意装饰,避免作品千篇一律;巡视指导聚焦 “每个学生的具体问题”,确保不同学情的学生都能完成 “要素齐全、主题明确” 的海报,体验创作的成就感,培养创意实践能力。
作品展示与评价:“创意海报展”,互动点评
作品展示
教师在教室前方布置 “创意海报展” 板块(提前贴好白色背景纸,写 “我的海报会说话”),让学生将作品贴在展板上,按 “校园主题”“节日主题”“公益主题” 分类摆放。
师生互评
学生自评:“请大家站在自己的作品前,和旁边的同学说说:①你的海报主题是什么?②你画的图像和主题有什么关系?③你加了什么创意装饰?”(给 1 分钟自评时间)
学生互评:“现在请大家当‘小评委’,在展板上找一幅你觉得‘最能看明白主题’的海报,说说你喜欢它的理由,比如‘他的主题文字很大,一眼就知道是班级联欢会’‘他画的书和读书日主题很配,还加了星星边框’!”(邀请 4-5 名学生分享)
教师点评:“老师看到大家的海报都很用心 —— 有的同学主题明确,文字和图像不重叠,就像教材第 32 页的优秀示例;有的同学用了之前学的色彩对比,图像很显眼;还有的同学加了创意装饰,让海报更特别!比如 XX 同学的‘周六公园游玩’海报,主题文字大,画了公园、小朋友、风筝,图像都和主题有关,信息文字写在下面,很清楚;XX 同学的‘爱护小草’海报,给主题文字加了小草边框,还画了小朋友绕着小草走的图像,创意很棒!”
师补充:“有些同学的海报如果再改进一点会更棒 —— 比如把信息文字写大一点、把图像再围绕主题一点,下次我们就能设计出更棒的海报啦!”
设计意图
通过 “分类展示” 让学生直观看到不同主题海报的设计效果,增强对 “海报传递信息” 的理解;自评与互评结合,让学生学会表达 “自己的设计思路” 和 “他人作品的优点”,培养审美判断能力;教师点评以鼓励为主,结合教材示例肯定优点、提出改进方向,帮助学生建立对 “海报设计” 的信心,同时强化 “要素齐全、主题明确” 的创作标准。
课堂小结
1.知识回顾:“今天我们学习了《海报有创意》,一起赏析了教材里的海报,知道了海报有三大要素 —— 主题(告诉大家核心事)、图像(帮大家看明白)、文字(告诉大家细节),还学会了‘图像文字不重叠、文字分主次’的搭配原则,大家都设计了自己的主题海报,特别棒!”
2.素养提升:“在学习过程中,大家不仅学会了‘怎么设计海报’,还学会了从生活中找创作灵感,更用自己的创意让海报变得独特,这些都是我们‘用美术传递信息、用美术美化生活’的能力!”
3.课后延伸:“课后大家可以当‘小小海报设计师’,帮爸爸妈妈设计一张海报 —— 比如帮妈妈设计‘家庭大扫除’海报,告诉家人大扫除的时间和分工;也可以看看家里、超市里的海报,找找它们的主题、图像、文字,和爸爸妈妈说说‘这张海报设计得好不好’!”
4.文化理解:“最后老师要告诉大家,海报是我们生活里重要的‘信息小帮手’—— 学校用海报告诉我们活动,超市用海报告诉我们优惠,社区用海报提醒我们注意安全。希望大家以后不仅会设计海报,还能看懂生活里的海报,让海报帮我们更好地了解身边的事!”

展开更多......

收起↑

资源预览